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化教学能够很好地简化数学内容。而数学学科相对比较抽象复杂,不利于学生思考分析。而课堂中生活元素的渗入,能够有效丰富数学课堂,帮助学生找到突破口,促进他们理解,让他们能够更轻松地学数学,进而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以教材為主,直接为学生灌输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一直机械记忆,学习效果不佳。而数学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一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促使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应用到数学知识,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一、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普遍性
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数学,生活里埋藏着无数的数学宝贝。在自然界,太阳清晨傍晚落下,每天循环往复;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地球不停地自转、公转……这就是普遍规律。我们看到昆虫、树叶那美丽的图案,显示了轴对称的几何形状,见证了数学的神奇;每天的天气忽阴忽晴,变化多端,让我们知道事物的很多可能性是存在的。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逛商场购物,商店打折销售到利润的计算;人们测量体重;建筑工地的面积计算;每日基金股票的涨跌变化等等,随时随处都有数字或数学的计算发生。大自然里好多动物都是“数学家”。比如蜜蜂能够造出很标准的六角形柱状体做蜂房,而且它们还晓得直线才是两点间最短的,它们会把采到的大量花蜜沿直线回到蜂房。大雁结队飞翔,在空中总是排成110度的“人”字形,只有这样才能降低风的阻力,有利于它们顺利飞行。总之,可以说有限的数学知识隐藏在无限的生活之中,只要我们平时善于发现,生活到处都有数学的存在。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打开数学的思维,去思考身边的各种事物以及其蕴含的数学原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数学是普遍存在的,如此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欲望
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教师常用的模式之一,它能够有效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感同身受,无形中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而且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科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由此,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一点,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打造出熟悉、有趣的学习氛围,进一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将抽象内容简单化,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思考、探究,实现高效率数学课堂。例如:在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师在和学生们学习旋转的知识内容时,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带到游乐场,学生观察到旋转木马,大摆锤等,并对这些事物非常感兴趣。在学生沉浸其中时,教师向学生提问:旋转木马和大摆锤有什么共同特点呢?随后,学生主动地寻找旋转的奥秘,这样的学习才是积极的、主动的,比教师的灌输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巧妙地创设生活情境,将课堂变得丰富有趣,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参与新知的探索,实现了高效率学习。
三、联系生活实际,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数学的有效学习离不开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开启学生思维,让学生发展得更加全面。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就蕴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学生也应当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很好的认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为学生们设计了一道实际应用题:现在有100名学生在参加运动会,这有9箱矿泉水,而且每箱12瓶,够每位学生一瓶吗?这一实际问题吸引了学生,学生们都很主动地参与其中,主动思考该如何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很快便有学生发现这一问题可以用我们课上所学的乘法知识来解决,于是学生们开始列算式计算,得出12×9=108(瓶),而108>100,所以水是够学生们分的。学生也从中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内容有了很好的认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中选材,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从中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同时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组织数学游戏的活动,让学生感知数学的乐趣性
假如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展现数学的乐趣,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学生就很容易对数学丧失积极性,久而久之对数学就会滋生畏难情绪。事实上,数学内容是有趣的,数学知识是浩瀚无边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组织数学游戏活动,不仅把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加亲近于数学,丰富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而且,通过运用游戏本身的趣味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状态,从而提升他们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再者,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够积极融入于课堂教学中,教学会更加活跃、有生机。比如,在教学《分一分》内容,教师可布设同学们整理书包竞赛,看谁最快整理好,优胜者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分类整理的。在教学《认识位置关系》时,布设一个“贴鼻子”的游戏,先让一位同学把眼睛蒙起来,其他同学给予命令“上面一点”“下面一点”“左边一点”“右边一点”等,让该同学把鼻子贴到准确位置上。学生学过在学习《坐标》时,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设定“原点和正方向”,让学生确定自己的坐标在哪里,接着组织“大点兵”游戏。通过以上的举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多开展游戏活动,让同学们觉得数学是非常有趣丰富的。总之,游戏可以使数学课堂更加风趣、生动,同学们在游戏活动中渐渐地喜爱数学,感受到掌握数学知识的成就感,逐步提升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结束语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广泛运用了数学知识,当同学们能用数学的思维去发现与解决问题时,数学就展现了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也就为社会生产与生活更好服务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数学学科的应用性,促使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为学生以后的数学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蒋仕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才智,2020(18):104.
[2]杨海梅.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7):242-243.
[3]王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59-160.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以教材為主,直接为学生灌输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一直机械记忆,学习效果不佳。而数学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一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促使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应用到数学知识,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一、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普遍性
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数学,生活里埋藏着无数的数学宝贝。在自然界,太阳清晨傍晚落下,每天循环往复;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地球不停地自转、公转……这就是普遍规律。我们看到昆虫、树叶那美丽的图案,显示了轴对称的几何形状,见证了数学的神奇;每天的天气忽阴忽晴,变化多端,让我们知道事物的很多可能性是存在的。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逛商场购物,商店打折销售到利润的计算;人们测量体重;建筑工地的面积计算;每日基金股票的涨跌变化等等,随时随处都有数字或数学的计算发生。大自然里好多动物都是“数学家”。比如蜜蜂能够造出很标准的六角形柱状体做蜂房,而且它们还晓得直线才是两点间最短的,它们会把采到的大量花蜜沿直线回到蜂房。大雁结队飞翔,在空中总是排成110度的“人”字形,只有这样才能降低风的阻力,有利于它们顺利飞行。总之,可以说有限的数学知识隐藏在无限的生活之中,只要我们平时善于发现,生活到处都有数学的存在。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打开数学的思维,去思考身边的各种事物以及其蕴含的数学原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数学是普遍存在的,如此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欲望
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教师常用的模式之一,它能够有效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感同身受,无形中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而且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科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由此,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一点,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打造出熟悉、有趣的学习氛围,进一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将抽象内容简单化,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思考、探究,实现高效率数学课堂。例如:在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师在和学生们学习旋转的知识内容时,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带到游乐场,学生观察到旋转木马,大摆锤等,并对这些事物非常感兴趣。在学生沉浸其中时,教师向学生提问:旋转木马和大摆锤有什么共同特点呢?随后,学生主动地寻找旋转的奥秘,这样的学习才是积极的、主动的,比教师的灌输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巧妙地创设生活情境,将课堂变得丰富有趣,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参与新知的探索,实现了高效率学习。
三、联系生活实际,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数学的有效学习离不开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开启学生思维,让学生发展得更加全面。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就蕴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学生也应当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很好的认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为学生们设计了一道实际应用题:现在有100名学生在参加运动会,这有9箱矿泉水,而且每箱12瓶,够每位学生一瓶吗?这一实际问题吸引了学生,学生们都很主动地参与其中,主动思考该如何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很快便有学生发现这一问题可以用我们课上所学的乘法知识来解决,于是学生们开始列算式计算,得出12×9=108(瓶),而108>100,所以水是够学生们分的。学生也从中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内容有了很好的认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中选材,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从中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同时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组织数学游戏的活动,让学生感知数学的乐趣性
假如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展现数学的乐趣,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学生就很容易对数学丧失积极性,久而久之对数学就会滋生畏难情绪。事实上,数学内容是有趣的,数学知识是浩瀚无边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组织数学游戏活动,不仅把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加亲近于数学,丰富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而且,通过运用游戏本身的趣味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状态,从而提升他们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再者,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够积极融入于课堂教学中,教学会更加活跃、有生机。比如,在教学《分一分》内容,教师可布设同学们整理书包竞赛,看谁最快整理好,优胜者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分类整理的。在教学《认识位置关系》时,布设一个“贴鼻子”的游戏,先让一位同学把眼睛蒙起来,其他同学给予命令“上面一点”“下面一点”“左边一点”“右边一点”等,让该同学把鼻子贴到准确位置上。学生学过在学习《坐标》时,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设定“原点和正方向”,让学生确定自己的坐标在哪里,接着组织“大点兵”游戏。通过以上的举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多开展游戏活动,让同学们觉得数学是非常有趣丰富的。总之,游戏可以使数学课堂更加风趣、生动,同学们在游戏活动中渐渐地喜爱数学,感受到掌握数学知识的成就感,逐步提升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结束语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广泛运用了数学知识,当同学们能用数学的思维去发现与解决问题时,数学就展现了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也就为社会生产与生活更好服务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数学学科的应用性,促使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为学生以后的数学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蒋仕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才智,2020(18):104.
[2]杨海梅.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7):242-243.
[3]王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