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月我在暗自窃喜新入园孩子停止哭闹时却发现新问题:孩子对老师的话充耳不闻,行动自由,手迹足迹留在教室、睡房的旮旯角落,玩具满地扔,一不留神溜出了教室……这些不仅影响了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经分析造成这些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是:3岁左右的孩子自控能力差,好奇好动,初入集体生活,对集体活动常规缺乏经验,分不清对错。但这段时期的孩子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可塑性大,因此作为教师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后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为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那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常规呢?我作了以下探索。
一、有针对性地进行直观讲解和示范,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习惯概念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针对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特点,我们向孩子提要求时语言指令尽量明确具体、生动有趣、语速相对慢一点并边说边示范,做到提的要求要突出重点,让每个孩子有章可循,在看看做做中主动地学习并掌握一些生活常规。
二、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幼儿的良好常规
小班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空洞说教式的常规培养很难有效果,我们必须结合实际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来进行常规培养。
(一)巧用小标志暗示孩子自觉遵守常规规则
观察发现,孩子在幼儿园容易发生混乱的主要原因是常常忘记正确的做法,于是我就尝试以标记图为媒介,让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图谱、数字、线条等标记图和孩子们说话,让孩子在和标记图的互动中愉快主动地接受和理解规则,并遵守规则。
孩子入园初,一是通过贴孩子相片的形式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口杯、毛巾、床等日用品的具体位置,做到自己用自己的物品。二是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把各种材料的照片贴在玩具柜和对应的玩具篮里,让孩子玩具玩后能按对应的方法把玩具放回原处,形成有序的习惯,同时孩子们在取放材料过程中也逐步学会对应和分类。
(二)妙用音乐和肢体语言来帮助孩子形成规则意识
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大部分孩子对音乐、肢体动作特别感兴趣,因此我就抓住孩子的这一兴趣爱好,常用琴声、哨音、音乐声等来组织活动,一是选用不同的节奏来集中幼儿的注意,二是选用几段优美的音乐在固定环节中播放固定的音乐来代替老师发出的指令,让孩子在音乐的反复刺激下知道听到相应的音乐就该怎么做,从而形成自然的习惯。三是在组织活动时善用拍手、跺脚、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肢体语言的交流促使常规教育简单化。虽然初次的肢体动作需要用言语来让幼儿明白其含义,但在潜移默化的运用中简单的肢体动作便能代替言语,慢慢地固定的肢体动作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感受乐趣的同时也促进了常规的培养。
(三)利用儿歌、故事来帮助孩子理解和记住常规要求
在一日活动中,我抓住孩子喜爱儿歌的爱好,常用儿歌来帮助孩子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规范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四)在游戏中巩固良好常规的形成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之一。因此我常设置游戏情境调动孩子主动遵守游戏规则的兴趣,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正确的行为概念,在反复练习中掌握良好的常规规则。通过进行良好的常规训练,让孩子自己学习逐步进行自我的管理。
在轻松的游戏活动中,不但巩固了幼儿穿衣服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
(五)监督、检查与正面教育相结合,巧用小红花和鼓励性语言促进常规的养成
常规培养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好的常规是在不断的强化中养成和提高的。因此教师应加大平时的观察,争取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好的行为转化成习惯,减少坏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小班孩子自控能力较差,规则意识处在形成阶段需老师随时提醒,为了使孩子的常规成为持久的、自觉的行为,我采取了随时监督检查,以发“小红花”“贴纸”糖果、语言鼓励等形式及时表扬常规中的点滴进步,来巩固幼儿已获得的规则经验。当然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个别孩子的不良行为我是找准原因后再进行个别教育和耐心的纠正,让其慢慢形成好的习惯。
三、老师常规教育的持续性和统一性是班级常规形成的基础
老师进行常规训练时切忌“各吹各的调,各管各的事”,否则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或形成两面性。因此开学初我班老师根据本班孩子年龄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合理的班级常规管理要求。在常规训练中,我们三位老师一是做到每一项规则一点一滴,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边教边帮到逐步学会独立完成,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规则与要求上体现层次性;二是在管理方法及要求上也一以贯之,让孩子在一日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生活习惯和行为规则。杜绝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今天要求严格明天放松要求,让孩子分不清自己该听哪个老师的,该怎么做。三是老师无论在态度还是方式方法上, 都有足够的耐心尽最大的努力为每个孩子提供亲身实践练习的机会。杜绝“教你做,等你做太烦、太慢,不如自己做来得快、省事” 的想法去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四是当发现班级常规出现不良表现时,班组长就及时召开班务会议,找出原因,做到协调一致,统一管理,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班级常规。
四、家园配合,是形成良好常规习惯的有力保障
幼儿常规的养成,还需在家庭中进行指导和巩固,不然幼儿园一周的习惯养成让孩子回家玩两天后又死灰复燃而功亏一篑。因此,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对于我们的常规工作管理非常重要。当发现孩子在某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时,我们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商讨让常规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达成一致,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常规培养非一日之功,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我们对孩子的一日生活行为规范要常抓不懈反复强化,当孩子出现违反规则要求的行为时,应及时提醒纠正,以防坏习惯卷土重来。当然这也是对我们老师和家长坚持性的考验。
一、有针对性地进行直观讲解和示范,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习惯概念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针对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特点,我们向孩子提要求时语言指令尽量明确具体、生动有趣、语速相对慢一点并边说边示范,做到提的要求要突出重点,让每个孩子有章可循,在看看做做中主动地学习并掌握一些生活常规。
二、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幼儿的良好常规
小班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空洞说教式的常规培养很难有效果,我们必须结合实际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来进行常规培养。
(一)巧用小标志暗示孩子自觉遵守常规规则
观察发现,孩子在幼儿园容易发生混乱的主要原因是常常忘记正确的做法,于是我就尝试以标记图为媒介,让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图谱、数字、线条等标记图和孩子们说话,让孩子在和标记图的互动中愉快主动地接受和理解规则,并遵守规则。
孩子入园初,一是通过贴孩子相片的形式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口杯、毛巾、床等日用品的具体位置,做到自己用自己的物品。二是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把各种材料的照片贴在玩具柜和对应的玩具篮里,让孩子玩具玩后能按对应的方法把玩具放回原处,形成有序的习惯,同时孩子们在取放材料过程中也逐步学会对应和分类。
(二)妙用音乐和肢体语言来帮助孩子形成规则意识
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大部分孩子对音乐、肢体动作特别感兴趣,因此我就抓住孩子的这一兴趣爱好,常用琴声、哨音、音乐声等来组织活动,一是选用不同的节奏来集中幼儿的注意,二是选用几段优美的音乐在固定环节中播放固定的音乐来代替老师发出的指令,让孩子在音乐的反复刺激下知道听到相应的音乐就该怎么做,从而形成自然的习惯。三是在组织活动时善用拍手、跺脚、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肢体语言的交流促使常规教育简单化。虽然初次的肢体动作需要用言语来让幼儿明白其含义,但在潜移默化的运用中简单的肢体动作便能代替言语,慢慢地固定的肢体动作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感受乐趣的同时也促进了常规的培养。
(三)利用儿歌、故事来帮助孩子理解和记住常规要求
在一日活动中,我抓住孩子喜爱儿歌的爱好,常用儿歌来帮助孩子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规范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四)在游戏中巩固良好常规的形成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之一。因此我常设置游戏情境调动孩子主动遵守游戏规则的兴趣,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正确的行为概念,在反复练习中掌握良好的常规规则。通过进行良好的常规训练,让孩子自己学习逐步进行自我的管理。
在轻松的游戏活动中,不但巩固了幼儿穿衣服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
(五)监督、检查与正面教育相结合,巧用小红花和鼓励性语言促进常规的养成
常规培养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好的常规是在不断的强化中养成和提高的。因此教师应加大平时的观察,争取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好的行为转化成习惯,减少坏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小班孩子自控能力较差,规则意识处在形成阶段需老师随时提醒,为了使孩子的常规成为持久的、自觉的行为,我采取了随时监督检查,以发“小红花”“贴纸”糖果、语言鼓励等形式及时表扬常规中的点滴进步,来巩固幼儿已获得的规则经验。当然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个别孩子的不良行为我是找准原因后再进行个别教育和耐心的纠正,让其慢慢形成好的习惯。
三、老师常规教育的持续性和统一性是班级常规形成的基础
老师进行常规训练时切忌“各吹各的调,各管各的事”,否则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或形成两面性。因此开学初我班老师根据本班孩子年龄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合理的班级常规管理要求。在常规训练中,我们三位老师一是做到每一项规则一点一滴,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边教边帮到逐步学会独立完成,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规则与要求上体现层次性;二是在管理方法及要求上也一以贯之,让孩子在一日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生活习惯和行为规则。杜绝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今天要求严格明天放松要求,让孩子分不清自己该听哪个老师的,该怎么做。三是老师无论在态度还是方式方法上, 都有足够的耐心尽最大的努力为每个孩子提供亲身实践练习的机会。杜绝“教你做,等你做太烦、太慢,不如自己做来得快、省事” 的想法去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四是当发现班级常规出现不良表现时,班组长就及时召开班务会议,找出原因,做到协调一致,统一管理,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班级常规。
四、家园配合,是形成良好常规习惯的有力保障
幼儿常规的养成,还需在家庭中进行指导和巩固,不然幼儿园一周的习惯养成让孩子回家玩两天后又死灰复燃而功亏一篑。因此,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对于我们的常规工作管理非常重要。当发现孩子在某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时,我们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商讨让常规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达成一致,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常规培养非一日之功,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我们对孩子的一日生活行为规范要常抓不懈反复强化,当孩子出现违反规则要求的行为时,应及时提醒纠正,以防坏习惯卷土重来。当然这也是对我们老师和家长坚持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