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语文新课堂

来源 :中国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lq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教的精疲力竭,学生却收效甚微。多数教师沉袭“教师性,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思维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这就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新的教学模式,去营造新的课堂氛围。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让学生在学文的同时,体验、感受人生的情感,审美的情趣和生活的哲理。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与做法。
  1重兴趣,引导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发挥学生主动性,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这样远比教师直接或强制塞给学生东西让他们兴奋得多、效果好得多。比如在讲《端午的鸭蛋》这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我事先设计了几个题目:
  1.汪曾祺其人其事
  2.端午节的来历
  3.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4.汪曾祺的作品简介(《受戒》、《复仇》)
  确定这几个与课文有关的题目之后,我再给学生提出要
  求:
  学习小组按不同题目查找资料,每小组推荐一位发言人。
  在课余时间收集和整理资料,不断分析和互相交流。
  拿出一节课的时间做小组汇总分析,一起确定所需要
  的信息,准备在下一次“展示会”上展示。
  这几个题目让学生很感兴趣,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有的上网冲浪,有的在图书馆邀游,有的跑到书店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在这期间,我注意关注学生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
  这样的准备既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又开阔了学生的视
  野。在展示会上,每个小组拿出的东西异彩纷呈。有作家的照片、生平的介绍,和民俗风情画等等一应俱全;有的介绍端午节九种来历和风俗习惯,让大家知道了端午节除了是为纪念屈原以外。原来还有其他的来历和说法,增长了同学们的见识。
  这些生动详实的展示让学生和我眼界大开。学生们笑逐颜开,注意力十分集中,课堂上不时传出阵阵的惊叹声和热烈的掌声。
  2重参与,培养合作意识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班有48名学生,上课时我常常并不是按照教师“一对几十”的面对面授课方式,而是将学生分作八个小组,每组六人。上课时教室里出现的不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讲授,而是六个学生聚集在一起的学习小组。我以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必须要由过去的“讲台式”、高高在上式教学,变为“融合式”、低低向下式的教学,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生态环境”,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才可能成为现实。
  文言文是最难教的,太难太易都不可取,而且学生们也不发学文言文,普遍认为枯燥乏味。在《马说》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我又一次采取了小组学习这种方式。
  课上。学生按最近的座位将六张桌子对在一起,相对而坐·每组指派一个负责人(负责组织讨论和纪律提醒)。主要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学习。
  首先,我要求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自读文章大
  意,并理解本课所包含的文言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具体含义,
  共同讨论这篇文章的内容。这种方式使学生耳目一新,他们
  兴奋地坐在了一起,针对这几个词和整篇文章的意思热烈地
  进行讨论。在这期间,我所做的,是在各个小组之间巡回、发现、答疑、解惑。
  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进行朗读。不同的感情读出不同的语气,进而品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白每段最后一个“也”字的妙用。让学生知道古代“之、乎、者、也”的味道。
  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打破了过去那种枯燥沉闷的课堂气
  氛。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记、还有几个在做梦”的尴尬局面。让学生坐在了一起,真正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做到了让每个学生都动脑,都发言,都有收获,都有所得。
  3重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喜怒哀乐、爱恨情愁是永久不变的人性,但我们的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和经验见识的短缺,因此在这方面不可能完全感受到,作为充满人性的语文课理应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让学生在学文的同时,直接或间接地体验感受人生的情感、审美的情趣和生活的哲理。记得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因此语文课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地生长、壮大,最后排挤掉缺点的杂草。
  新课堂在这方面做得相当的周全,今天的语文就像一位美人,在其中,既有孩子们对秦砖汉瓦的向往,对唐诗宋词的热爱,又有对陶渊明“不为三斗米折腰”的叹服和对《红楼梦》的崇拜。她的闭月羞花令人陶醉;她的举手投足令人崇敬;她丰厚的底蕴令人叹服。所以我们要将这些人生美好的情感借助于作者的生花妙笔去浸润学生,唤醒他们的人性,健全他们的人格,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因此我经常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读”,在读中感悟,力争读出感情,读出意境;
  2.让学生“议”,议出真情的源头;
  3.让学生“品”,品出文中的感情;
  4.让学生“悟”,悟出人生的滋味:
  5.让学生“演”,演出主人公的情感、性格。
  事实证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就会使我们以往陈旧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焕然一新,充满生气,充满活力,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成为学生愿上爱上的新课堂。
其他文献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数学课堂上怎样才能把一个个枯燥的数字和问题变得生动形象,使一个个学生对学习感到兴趣盎然呢?下面举例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勉。  1创设导入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过程形如的导入环节就象整台戏的序幕,如果设计和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导入的方法和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以旧导入法,设疑导入法,操作导
期刊
【摘要】财务报表分析是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普遍开设一门课程,该课程是为培养财会专业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加深对财务报表的理解,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具备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能力。课程以“已经编成的财务报表”为基础,围绕“财务报表的分析利用”展开。新思维模式下的财务报表分析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力与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激情。  【关键
期刊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得懂英语,会电脑。”、“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从以上的话语中,可见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已成为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组成部分,这不仅对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也有着深远的意义。目前,许多中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
期刊
【摘要】学具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学具 效率 理解 促进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仅就使用小学数学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1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儿童
期刊
如今的教学是多渠道、全方位的教授与学习的过程。作为现代多媒体教学优势的交互电子白板已经悄然走进我们的课堂。它的优势在于:全新的可视化功能,大大增加教学的视觉效果,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教育平台,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教学达到了最优化,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白板的拖拽功能,引领学生更加直观、主动参与学习  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认识生字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教师常常
期刊
挫折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需求不能满足和行为目标难以实现时而产生的痛苦沮丧、郁闷甚至绝望的一种体验。凡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烦恼,都可以理解为遭受了挫折,所以说挫折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生感悟。于是,我整理了近年来几十名学生的案例,对初一的孩子产生挫折心理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及时对他们进行疏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产生挫折心理的原因分析  1.1家庭环境因素。随着社会的不
期刊
我带的学生都爱上信息技术课,但是,他们仅仅是爱玩游戏,喜欢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等。而对课本上理论知识、技能却很少能静下心来认真地学习。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他们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学生爱玩游戏,我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在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金山
期刊
【摘要】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倘若能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比较法,就能使一些表似实异的概念或研究对象条分缕析,思维和认识必然清晰有序。通过比较辨析,让学生从表面的“同”中悟出实质的“异”来,从而加深了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优化比较 创设机会 延迟评价 放大错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研究面临的问题,正确判断、推理出准确结论,这种
期刊
【摘要】当前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独立学院提升办学竞争力,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理性选择,为此,独立学院办学应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基于“技术技能导向”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和以“三模块、四环节”为框架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了“双证”融合的教学改革,探索了一条基于“技术技能导向”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之路。  【关键词】独立学院 技术技能型 人才培养  1坚持技术技能培养导向:社会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期盼 
期刊
【活动目的与意义】  1制作模型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亲手制作,可以促进学生对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和“反向平行”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2通过讨论、交流与撰写活动报告,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3通过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使他们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通过分析DNA分子结构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