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本是无声的,但我切实听到了这些聋哑孩子心跳的声音,我会把这种声音带入且永远留在他们无声的世界。良好的情感能促进耳聋学生认识的发展,推动聋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探索和追求真理。情感的激发和交融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圈的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聋生的听觉障碍,使他们对周围世界有耳无闻,其语言、思维、行为等方面都受到极大的影响,情感上渴望得到理解、同情、爱护,又戒备敏感。
[关键词]情感教育 学习兴趣 聋校语文 教学效果
我从事聋校语文教学12年了,也担当了12年的班主任,经常可以听到同事们抱怨语文难教,埋怨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性,跟不上教师讲解思路。其实,这不能责怪聋生,而是我们教师忽略了聋童的情感以及情感教育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一点经验浅谈一下情感教育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 情感教育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1 教师良好的情感对聋生的学习有推动作用。语文教学不仅是语文知识信息的交流,也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知识信息的交流应当在情感的交流中进行,并得到深化和加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制约着聋生情感的发展方向和性质。教师的和蔼可亲可以加强聋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亲切感。教师满腔热情能激发聋生的学习情感,使聋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一个粗暴、易怒、独断的教师只能抑制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导致学生自尊心的丧失,学习效果则是可想而知的。可见,教师的积极情感在耳聋学生的认识过程中发挥着推动作用。
1.2 教师良好的情感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产生双向反馈作用。聋校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聋生情感的特殊性,如急躁、过分激情和情感的贫乏、单调等特点,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教师更应尊重聋生的人格,耐心施教。对每一位聋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真诚、亲切,能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表示理解、关心。这样会让这些渴望理解和爱护的聋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信任和敬慕。对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信息会全方位接受。因此,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是左右对待教师所教学科有无兴趣的重要因素。
2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
2.1 吃透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情感是课文的突出特点。很多课文既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为师生情感思想的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无论是写人记事的,还是写景状物的,作者的感情都是客观存在的,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聋哑孩子,对于这些抽象的事物更加难以深刻理解。这时要使作者、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沟通起来,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桥梁作用。我们要明确地、有意识地把蕴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体验结合起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去拨动聋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教材凝结了前人的智慧和心血,然而一部好的教材。不仅向学生提供知识信息,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要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憩、共享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我认为教师就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情感”上,怎样才能“发掘”出作品的内蕴?课前,我会广采博览,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刻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创作时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对文章的字词、修辞的领悟中,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教学过程中应以“情”为纽带,促使学生合理使用大脑。那么,“情”从何处来7从教材中来,我们备课时就要抓住教材中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例如《中国石》、《天安门看升旗》、《我们的学校》、《我爱家乡》这些课文中充满的是强烈的爱国、爱校、爱家之情。《狼牙出五壯士》、《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等课文表现的是战斗英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如何利用这些情感因素将知识信息深入学生的内心呢?我们应有意识地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表演、游戏、小品等手段将情感因素由抽象变为具体,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有的课文,感情比较明显,可以从特定的思想感情入手,进行引导,通过对词句的学习,加深对思想感情的领会。如《背影》,作者的每一句话都表达了深沉的父子之情。因此,在教学时,就可以抓住这个中心思想进行定向引导。接下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情感经历,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有的课文可以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最后一课》,开始是小弗郎士的淘气和顽皮;另一方面是他对祖国和祖国语言的热爱。
有的课文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有的课文可以通过对比加深印象;有的课文可以抓住景物的特点,使学生产生喜爱之情……总之,教师要依据教材,从具体的语言环境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认识人物的形象,写景状物的意义,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深化,向理情认识发展,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2.2 联系实际生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聋校语文课本身就含有情感的内容。在教学中,我们就应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对生活的感想,以富有情感的讲解,抛砖引玉的启迪,适度地向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献给老师的礼物》的叙述训练时,课前我可以收集有关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排除烦恼,为学生的成长付出心血的感人事迹。上课时,我把这些平凡而真实动人的事例饱含激情地讲述出来,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热爱。然后,转入正题:“教师节快到了,同学们准备给老师送什么礼物呢?”许多同学都为自己的疏忽羞愧地低下了头。这时,我出示挂图,面带微笑地说:“忘记了没关系,如果没想好,请观察图画,把你想对老师说的话,要送的礼物记下来。”在我的动“情”之下,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教学任务也就顺利地完成了。
2.3 注重自身的情感因素,把握情感的表达方式。首先,我们自己就应“美其德,慎其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威信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能引导学生健康、向上发展。其次,教师的情感要与聋生的特点及教材内容达到和谐统一。课堂中我们要首先酝酿、激发自己的情感,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创设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把握好情感的表达方式,使学生的情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之中,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我想说:“无声的笑,是人嘴角上的一朵花儿。它是团结人的链条!”我们要善于利用表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教育意图准确地表达出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同时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获取安全感和成功感,情感本是无声的,但我切实听到了心跳的声音,我会把这种声音带入且永远留在他们无声的世界。
总而言之,聋校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是一根贯穿始终的红线。作为聋校的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推动学生认知的发展,树立自尊、自强的良好心理品质,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感教育 学习兴趣 聋校语文 教学效果
我从事聋校语文教学12年了,也担当了12年的班主任,经常可以听到同事们抱怨语文难教,埋怨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性,跟不上教师讲解思路。其实,这不能责怪聋生,而是我们教师忽略了聋童的情感以及情感教育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一点经验浅谈一下情感教育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 情感教育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1 教师良好的情感对聋生的学习有推动作用。语文教学不仅是语文知识信息的交流,也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知识信息的交流应当在情感的交流中进行,并得到深化和加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制约着聋生情感的发展方向和性质。教师的和蔼可亲可以加强聋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亲切感。教师满腔热情能激发聋生的学习情感,使聋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一个粗暴、易怒、独断的教师只能抑制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导致学生自尊心的丧失,学习效果则是可想而知的。可见,教师的积极情感在耳聋学生的认识过程中发挥着推动作用。
1.2 教师良好的情感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产生双向反馈作用。聋校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聋生情感的特殊性,如急躁、过分激情和情感的贫乏、单调等特点,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教师更应尊重聋生的人格,耐心施教。对每一位聋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真诚、亲切,能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表示理解、关心。这样会让这些渴望理解和爱护的聋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信任和敬慕。对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信息会全方位接受。因此,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是左右对待教师所教学科有无兴趣的重要因素。
2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
2.1 吃透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情感是课文的突出特点。很多课文既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为师生情感思想的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无论是写人记事的,还是写景状物的,作者的感情都是客观存在的,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聋哑孩子,对于这些抽象的事物更加难以深刻理解。这时要使作者、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沟通起来,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桥梁作用。我们要明确地、有意识地把蕴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体验结合起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去拨动聋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教材凝结了前人的智慧和心血,然而一部好的教材。不仅向学生提供知识信息,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要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憩、共享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我认为教师就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情感”上,怎样才能“发掘”出作品的内蕴?课前,我会广采博览,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刻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创作时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对文章的字词、修辞的领悟中,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教学过程中应以“情”为纽带,促使学生合理使用大脑。那么,“情”从何处来7从教材中来,我们备课时就要抓住教材中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例如《中国石》、《天安门看升旗》、《我们的学校》、《我爱家乡》这些课文中充满的是强烈的爱国、爱校、爱家之情。《狼牙出五壯士》、《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等课文表现的是战斗英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如何利用这些情感因素将知识信息深入学生的内心呢?我们应有意识地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表演、游戏、小品等手段将情感因素由抽象变为具体,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有的课文,感情比较明显,可以从特定的思想感情入手,进行引导,通过对词句的学习,加深对思想感情的领会。如《背影》,作者的每一句话都表达了深沉的父子之情。因此,在教学时,就可以抓住这个中心思想进行定向引导。接下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情感经历,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有的课文可以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最后一课》,开始是小弗郎士的淘气和顽皮;另一方面是他对祖国和祖国语言的热爱。
有的课文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有的课文可以通过对比加深印象;有的课文可以抓住景物的特点,使学生产生喜爱之情……总之,教师要依据教材,从具体的语言环境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认识人物的形象,写景状物的意义,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深化,向理情认识发展,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2.2 联系实际生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聋校语文课本身就含有情感的内容。在教学中,我们就应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对生活的感想,以富有情感的讲解,抛砖引玉的启迪,适度地向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献给老师的礼物》的叙述训练时,课前我可以收集有关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排除烦恼,为学生的成长付出心血的感人事迹。上课时,我把这些平凡而真实动人的事例饱含激情地讲述出来,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热爱。然后,转入正题:“教师节快到了,同学们准备给老师送什么礼物呢?”许多同学都为自己的疏忽羞愧地低下了头。这时,我出示挂图,面带微笑地说:“忘记了没关系,如果没想好,请观察图画,把你想对老师说的话,要送的礼物记下来。”在我的动“情”之下,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教学任务也就顺利地完成了。
2.3 注重自身的情感因素,把握情感的表达方式。首先,我们自己就应“美其德,慎其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威信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能引导学生健康、向上发展。其次,教师的情感要与聋生的特点及教材内容达到和谐统一。课堂中我们要首先酝酿、激发自己的情感,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创设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把握好情感的表达方式,使学生的情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之中,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我想说:“无声的笑,是人嘴角上的一朵花儿。它是团结人的链条!”我们要善于利用表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教育意图准确地表达出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同时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获取安全感和成功感,情感本是无声的,但我切实听到了心跳的声音,我会把这种声音带入且永远留在他们无声的世界。
总而言之,聋校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是一根贯穿始终的红线。作为聋校的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推动学生认知的发展,树立自尊、自强的良好心理品质,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