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b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教学,尤其是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令广大语文教师颇为头疼的一件事。因为对初中学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来说,读文言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不要说学习它了。所以,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文言文就好比是“天书”,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望文兴叹,但语文教师不能不教,学生也不能不学。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搭好学习文言文的平台,让他们找到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一、兴趣激发要先行
  文言文毕竟是一种历史的语言,与现代生活距离甚远。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中学语文教师教学文言文面临的问题。为此,笔者在教学时尝试了一些方法,效果显著。
  1.结合现代社会生活与学生心理,阐发古人思想精华。现实生活中,政治演说、企业文化,甚至日常表达,语言简洁、精练,可收到极好的效果。而文言文中的许多名句,言简意赅,运用得当,尤显典雅,意蕴深厚。例如,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奋笔疾书“相煎何急”,取自曹植《七步诗》,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国民党屠杀同胞的残忍和制造内讧的愚蠢,悲愤之情力透纸背。
  现代生活熏陶下的中学生,有其优势,但也有一些心理障碍,这可在文言文中找到治疗的良方。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心理障碍,将古人思想浅易地介绍给学生,学生往往乐于接受。如有的学生任性,管不住自己。古人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古言含有深刻的哲理:要奋斗,振作精神,自强不息。结合现代社会生活与学生心理,阐发古人思想精华,使文言文贴近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很有益的。
  2.给学生讲很有趣味的文言小故事。如:郑人买履、自相矛盾、杯弓蛇影、鹬蚌相争等,文章短小,学生当堂就能够背诵,融文言知识与哲理学习于一体,趣味十足,学生兴趣浓厚。
  3.从每篇文言文中挑出几个重要的词,借助工具书从造字法的角度研究它的本义,然后推断整句话的意思,并把它讲给学生听,会很好地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总之,学习兴趣有了,学习积极性自然也就调动起来了。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朗读教学不可忽略
  首先,初中语文教材上的文言文都是文质优美、人文性强的好文章,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文中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传递给学生,同时通过学生朗读,逐渐品味文中独特的意境美,激发美感进而引发对文本的学习兴趣。有时候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往往能感染学生的心灵,在美感的作用下,学生怎会没有学习课文的兴趣呢·教师朗读课文后,即使对学生不作任何要求,学生也会自觉地去读课文、读注解、弄清字句等。这样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学生的朗读过程也是广泛汲取语言营养的过程,他们大量反复地含英咀华之后,说千道万地难以讲清的搭配习惯、语言规律等语感难题在不知不觉中迎刃而解,那潜移默化的成果随之日益显露出来,学生不但可以在写作时模仿、消化那文笔精华,还可以在说话时引用,脱口而出,出口成章,从而思维敏捷、情感丰富,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日益准确与生动。
  最后,文言文的语言很讲究语气、语调、语势,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如果不朗读,很难把握作品中应有的感情、特色。因此,必须重视对文言作品的朗读,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它充满活力,散发着生机,使学生从内容、感情、特色等角度全面地体会作品。
  总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古之良训。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对课文反复朗读,才能对课文的美产生审美体验,才能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才能使学生体会课文内容、感情、特色等。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言文朗读教学。
  三、文言翻译不失为学之捷径
  学生要学习文言文,首先要了解其内容。而了解文言内容,最简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熟读的基础上利用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文章。通过翻译,不仅了解了文意,还深入地学习了相关的文言的一些基础知识,积累了文言词汇,提高了文言阅读水平。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授之以渔”。
  文言文的翻译大致可以分三步走: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词序;最后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要求,作出增补。至于文言中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职等,保留就可以了。翻译后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等都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学习了一些文言语法,如在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异同、通假字等。
  例如,学生在翻译时,会遇到古今词义差异的文言现象,他们在这时就会利用工具书或查资料,了解到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范围的扩大或缩小。如古文中的“江”、“河”一般专指长江和黄河,而现代的“江”、“河”则泛指一切河流,“江”、“河”这两个词的意义范围今比古大。(2)意义的转移。如古文中的“牺牲”指祭祀时供奉的猪、牛、羊等牲畜,而现在是指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这种意义发生了变化的词在文言词语中占有一定的数量。(3)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在古文中的“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陋,是一个表自谦的中性词,而现在的“卑鄙”指品行恶劣,属贬义词了。所以,文言翻译在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切不可小觑。
  四、熟读背诵,传承文化
  学以致用,古为今用,传承中国古文化之精髓,这应该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根本之所在,但怎么去传承它,背诵应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法。可很多学生不愿背诵古文,是因为文言文读来拗口,背来易脱句,加之一些同学不理解语意,感受不到古文之美。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近些年来总结出几种辅导学生轻松灵活记诵文言文的方法。
  1.还原式。将文言文译成片段美文,让学生尝试着还原成课文原句。如是几番,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快便能熟记课文,又能更深一层掌握文意,还能从中领略到不同于现代文之美。如《曹刿论战》一文中公与刿的三问三答一段,学生不易记诵,但通过翻译还原这种方式,学生之间尝试互相问答,很快便诵之如流水。
  2.问答式。即教师设置与课文紧密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用课文原话回答。如在教授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第三小节时,可设置四个问题来帮助学生记诵:“滁人游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太守在野外以何宴请众宾·众宾欢饮又是怎样的热闹场景·太守醉态如何·”几个简单有趣的问题既调动了学生记诵课文的积极性,又化繁为简,学生在不知不觉间便将课文记住了,而且对内容理解得也更深入了。
  3.连贯式。此法常用于骈文或诗句,因为其句式对偶而连贯。教师诵出上句,学生很自然地接出下句。
  4.联想式。这种方法多用于背诵复习时,能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如可出题:三分钟内默出五句古诗文中写“月”的诗句、文句。
  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在平日的写作中尽可能多地引用古诗文中的名言佳句,为我们的作文添彩。“腹有诗书气自华”,古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文可以丰富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无疑是使作文“出彩”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学习文言文是传承文化的方式之一,应该尽量突破教材的原点向生活靠拢,一方面通过读古人之文来吸取经验和教训以启迪智慧,另一方面通过读圣贤之书来丰富心灵和品德以怡养性情。例如,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学生基本能感悟在安乐中思忧患,永葆奋进的动力;在忧患中求上进,用“后天下之乐而乐”鞭策自己,奋斗不已,永葆挑战自己的雄心。
  在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多少固定的模式让教师去借鉴,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和探索。“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这是教学追求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卢丹.文言文语文教学打开历史积淀的窗口[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6).
  [2]娄登荣.浅谈初中文言文的教学[J].语文学刊,2006(20).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和空前的挑战,旅游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已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各地旅游城市建设和主题旅游项目推广的突飞猛进,既掌握旅游专业知识又具有英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中文和外语旅游从业人员成为了旅游就业市场的“香馍馍”。因此培养大批专业知识面广、导游技能强、高素质的导游人才,也就成为我国高职旅游专业共同的发展目标。本文以无锡工艺职业技
摘要: 金圆券改革是蒋介石政权在走向末路下最后挽救经济的方式。蒋经国治下的上海是金圆券改革最为彻底的城市,但是仍无法阻止经济崩盘的趋势。另一边,中共巧妙利用金圆券改革壮大自身的力量。本文通过1948—1949年出版的报纸对上海圆券改革的报道,还原金圆券改革下的上海。  关键词: 上海 金圆券改革 中共  1948年8月19日,蒋介石以总统名义正式宣布改革币制,希望这根稻草能挽救飘摇欲坠
摘要: 在李清照词的作品中“愁”是最主要的意象之一,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试图从李清照的情愁、家愁、国愁等几个方面对其词中之愁进行释读,从而进一步走近李清照,揭示其作品的精深博大之处。  关键词: 李清照词 情愁 家愁 国愁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的士大夫家庭,祖籍山东济南,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精谙经史,擅长诗文,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兼散文家,母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语文素养的试金石。作者在多年的高中写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以生活为源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书籍为支撑促使学生重阅读、以本性为前提鼓励学生写自我、以技巧为依托引导学生创新这四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  关键词: 高中作文教学 个性化 四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儿童的认知标准,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明确学生的思维方向,提升学生的思维质量。我结合教学案例,就新授课时问题情境设置谈谈看法。  【案例一】教学“千克的认识”时的导入  准备工作:讲台上摆放两个袋子,一大一小,大轻小重(肉眼看不
“事实胜于雄辩”,举例论证是议论文论证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但学生在举例论证上却存在啰唆、重点不突出,陈旧、说服力不强等问题,虽据有“事实”,却不能使人信服。在例证的运用上,常常使用的是正反对比举例论证,方法单一,鉴于此,这里介绍几种举例论证的方法,使举例论证更丰富,更有说服力。  一、简洁排叙,纵横捭阖。  学生举例常常提到屈原、司马迁,让人读来索然寡味,对于人所熟知的事例,考生列举时不妨选择古
摘要: 教师课堂知识的传授及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都需要师生间通过语言来交流。所以,教师课堂用语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接受的程度,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如何让学生较容易地接收教师的想法,教师如何表达是重点。本文浅议课堂用语在和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语言艺术 课堂用语 和谐课堂  同一件事由不同的人做,其效果有所不同。同一句话由不同的人说,其效果也不一样。教师课堂知识的传授及学
摘 要: 音乐以其生动感性的形式表达情感,能使抽象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本文阐述不同类别的音乐作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 《文化生活》 声乐作品 高中政治课教学  《文化生活》模块的知识点涉及面很广泛,如果说不补充生动具体的素材加以充实的话,单纯的理论则会显得相当单薄空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往往会采取各种方法尽量使知识内容形象化、生动化,达到激
一、缘起  2012年9月下旬,我有幸聆听了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导孙晓天老师的报告《理解标准需要拓宽视野》,受益匪浅。一段摘自OECD分析报告原文的话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中国教育是以考试为导向的,学生的学习受到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压力驱动,学校的基本活动依据考试的需要展开。这一点最直接证据是诸如音乐和艺术,甚至包括物理这样的课程在中国都往往被忽视,原因就是这些课程在公共考试中不那么重要。……学
摘 要: 客观辩证地说,在学校教育中,把音乐和其他学科之间整合优化进行辅助教学并不是一件新颖特别的事,而这种音乐的渗透和运用也并非常用手段,只是在非常必要的时候才偶尔为之。而本文所说的“加大音乐引用力度”,是指在日常教学中,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和培养审美能力出发,把音乐有计划有安排地、主动而充分地渗透和运用于职高体育教学活动中。这既是教育领域中的一种改革创新行为,又是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