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钻石不过是碳”,这并非秘密,而是常识,然而在商家的营销推广下,它却成了“一颗永流传”的爱情致幻剂,成为了当代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读了这期百科,你是否还愿意相信,没有克拉就没有幸福?
钻石行业最成功的是让夫妇们相信,没有钻石,订婚就不完整
“钻石是一种珍贵的商品,因为大家都认为它是一种珍贵的商品。”尤里奇·博斯在《史密森博物》杂志上写道:“就像一束红玫瑰,美丽迷人,象征着浪漫,但它归根到底也只是普通的花而已。”
事实证明钻石并非那么稀有,它们只是一些活晶碳,是铅笔中石墨的近亲。2006年,全球制造了超过7.5万磅的钻石。你认为钻石非常稀有,是因其背后有着世界上最有效的营销活动。这一切都始于1870年,那时南非发现了大量的钻石矿。刚开始的时候,修建采矿场的英国金融家们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气。随着成吨的钻石被开采出来,他们开始意识到有麻烦了。人们愿意出高价买这些钻石的唯一原因,也正是让它们如此“珍贵”的原因,就是它们的稀少。如果人们意识到这种东西有那么多,它们就只会比立体锆石贵一点点。
所以钻石开采商们决定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组成一个单一的整体,以便控制钻石的制造,维持人们认为钻石稀有的假象。因此,1888年,戴比尔统一矿石公司诞生了。在鼎盛时期,它不但直接拥有或控股南非所有的钻石矿,而且拥有欧洲和以色列的钻石贸易公司。其他的商品——比如金子——价格会随经济情况波动,而钻石的价格基本上从大萧条时期开始就每年都在上涨。
但是钻石行业最成功的是让美国的夫妇们相信,没有钻石,订婚就不完整。你可能会觉得,钻石订婚戒指是一项古老的传统。实际上,钻石订婚戒指直到19世纪末期才流行起来,而且这项风俗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真正固定下来。
当然还是存在订婚戒指传统的。订婚戒指可以追溯到《罗马书》,维多利亚时代的人喜欢把诞生石镶嵌在订婚戒指之上。钻石开始参与到求婚中,还是在南非的钻石矿把钻石价格拉下来之后。换言之,它们最初只是备选的石头,因为它们不太昂贵。当价格开始上涨,人们就换成了不那么贵的东西。1919年年初,戴比尔遭遇了销售滑坡,可能会影响之后二十年的赢利。为了扭转局面,他们认为需要认真做一些市场营销,让男人和女人们确信他们的产品才是唯一可以用来订婚的宝石,而且意味着永远不应该被再次出售,也就意味着“永远”。
他们开始了史上第一次产品植入和一系列的市场营销活动。戴比尔的广告公司说服影星们在公共场合戴着巨大的钻石戒指,然后让时尚杂志对这个新近时髦的东西大书特书。他们让八卦杂志喋喋不休地描述精神抖擞的银幕偶像送给其银幕恋人的钻石尺寸。1938—1941年间,钻石销量增长了55%,重要的是它成功走进了中产阶级、乃至更低一点的阶层,开始为寻常百姓所拥有。到了1965年,80%的美国准新娘的订婚戒指上都有了钻石。
戴比尔的国际化推广则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在日本,他们建议把钻石作为一种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来进行宣传,广告中日本女子穿着时髦的西式套装展示她的钻石,画面中涉及其他物品,无论是汽车还是电器都是进口货,传递出明确的“与过去的东方决裂,进入现代生活”的象征意味。短短15年就颠覆了日本1500年来新婚夫妇通过“喝一碗米酒就确定夫妻身份”的传统,让钻戒成为新的订婚标准。戴比尔1993年进入中国,那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A Diamond is Forever”)的梦幻翻译,从此改变了中国人婚庆以佩戴黄金、翡翠为主的传统局面。
女权主义者认为,在一个平等结婚的时代,钻石戒指是性别角色的一种退化的幻想
如今,钻石面临着一种新的竞争——人工合成材料。研究人员们改进了一种化学工艺,能够培育出跟安哥拉钻矿最好的产品一样纯、一样大的钻石。
“现在的科技已经能让我们培育出更好的钻石,比在自然界中找到的还要好。”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詹姆斯·巴特勒说。
钻石开采公司可一点都不喜欢这样。戴比尔发言人勒奈特·古尔德对《史密森博物》杂志说:“钻石是稀有而特别的东西,有其内在价值,而这种价值是不会存在于制造合成材料的工厂中的。当人们想要庆祝一段独一无二的感情关系时,他们会想要一颗独一无二的钻石,而不是工厂三天前生产的一颗石头。”如果你想表现一个有象征意味的姿态,记住,必须得戴上一个昂贵的。
梅格翰·欧鲁克在杂志上发文表示,放弃钻石的另一个原因是女权主义。
“在一个平等结婚的时代,订婚戒指是一种过时的东西,”她写道,“最明显的就是只有女人才会得到一枚订婚戒指。钻石戒指是性别角色的一种退化的幻想。”
欧鲁克指出,钻石订婚戒指的盛行与社会的另一项改变一致。直到20世纪30年代,被抛弃的未婚妻仍受“毁弃婚约”法律保护。要想适合结婚,你得是处女。问题是很多女孩一旦订了婚就放下了自己的防备。随着法庭开始废除对女性的法律保护,钻石的销售量激增。戒指成了一种保险措施。如果那个家伙向你求婚只是为了占你便宜,然后抛弃你,让你名誉扫地,至少你还能留下一颗精致的石头。
“它暗示着,女性的贞洁看上去只值一枚戒指的价值,而且还得取决于她的准新郎的经济状况。”欧鲁克写道,“贞洁不再是婚姻的一个先决条件,也不是大多数女性考虑结婚年龄的首要条件……订婚戒指并不适合这种理智的架构……在你同意嫁给他之前,让他支付一年薪水的六分之一来证明他可以‘给’你未来和家庭,这并不完全合理。”
“金伯利加工证明”的问题在于,它仅能禁止处于联合国定义的内战状态国家的钻石
你听说过血钻,对吧?血钻,也就是冲突钻石,来自被战火蹂躏的非洲国家,例如安哥拉、塞拉利昂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出口及销售钻石的钱被用在发动暴烈的内战之上。最明显的是在安哥拉,成千上万颗钻石让人们血肉横飞,导致50万人丧生。
2002年,联合国试图批准一项名为“金伯利加工证明”的方案以遏制血钻的潮涌。这项规定要求参与国保证任何来源于本国的钻石的销售都不得用于资助反政府组织,并且每颗出口的钻石都必须附带一份证明,不得向未加入这项计划的国家进口或出口钻石。
这项规定减少了流通中的血钻数量,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它是自愿参与的,并不是强制的。另外,这项规定只禁止那些来自处于联合国定义的内战状态国家的钻石。而那些出现人道主义暴行,比如非法使用童工及偶尔残害他们肢体的国家并不在此之列。此外,还有很多生态危害。钻石来自露天采矿场,而这些采矿场会引发侵蚀、水污染和动物栖息地的消失。
如果那些血肉横飞的场景和对环境的危害还没有让你死心,就请停下来仔细想想,最初你为什么想要一颗钻石吧。
(根据南方出版社《爱上这身无分文的日子》一书、《南都周刊》2012年第41期、长江文艺出版社《虚实之间》汇编)
钻石行业最成功的是让夫妇们相信,没有钻石,订婚就不完整
“钻石是一种珍贵的商品,因为大家都认为它是一种珍贵的商品。”尤里奇·博斯在《史密森博物》杂志上写道:“就像一束红玫瑰,美丽迷人,象征着浪漫,但它归根到底也只是普通的花而已。”
事实证明钻石并非那么稀有,它们只是一些活晶碳,是铅笔中石墨的近亲。2006年,全球制造了超过7.5万磅的钻石。你认为钻石非常稀有,是因其背后有着世界上最有效的营销活动。这一切都始于1870年,那时南非发现了大量的钻石矿。刚开始的时候,修建采矿场的英国金融家们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气。随着成吨的钻石被开采出来,他们开始意识到有麻烦了。人们愿意出高价买这些钻石的唯一原因,也正是让它们如此“珍贵”的原因,就是它们的稀少。如果人们意识到这种东西有那么多,它们就只会比立体锆石贵一点点。
所以钻石开采商们决定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组成一个单一的整体,以便控制钻石的制造,维持人们认为钻石稀有的假象。因此,1888年,戴比尔统一矿石公司诞生了。在鼎盛时期,它不但直接拥有或控股南非所有的钻石矿,而且拥有欧洲和以色列的钻石贸易公司。其他的商品——比如金子——价格会随经济情况波动,而钻石的价格基本上从大萧条时期开始就每年都在上涨。
但是钻石行业最成功的是让美国的夫妇们相信,没有钻石,订婚就不完整。你可能会觉得,钻石订婚戒指是一项古老的传统。实际上,钻石订婚戒指直到19世纪末期才流行起来,而且这项风俗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真正固定下来。
当然还是存在订婚戒指传统的。订婚戒指可以追溯到《罗马书》,维多利亚时代的人喜欢把诞生石镶嵌在订婚戒指之上。钻石开始参与到求婚中,还是在南非的钻石矿把钻石价格拉下来之后。换言之,它们最初只是备选的石头,因为它们不太昂贵。当价格开始上涨,人们就换成了不那么贵的东西。1919年年初,戴比尔遭遇了销售滑坡,可能会影响之后二十年的赢利。为了扭转局面,他们认为需要认真做一些市场营销,让男人和女人们确信他们的产品才是唯一可以用来订婚的宝石,而且意味着永远不应该被再次出售,也就意味着“永远”。
他们开始了史上第一次产品植入和一系列的市场营销活动。戴比尔的广告公司说服影星们在公共场合戴着巨大的钻石戒指,然后让时尚杂志对这个新近时髦的东西大书特书。他们让八卦杂志喋喋不休地描述精神抖擞的银幕偶像送给其银幕恋人的钻石尺寸。1938—1941年间,钻石销量增长了55%,重要的是它成功走进了中产阶级、乃至更低一点的阶层,开始为寻常百姓所拥有。到了1965年,80%的美国准新娘的订婚戒指上都有了钻石。
戴比尔的国际化推广则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在日本,他们建议把钻石作为一种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来进行宣传,广告中日本女子穿着时髦的西式套装展示她的钻石,画面中涉及其他物品,无论是汽车还是电器都是进口货,传递出明确的“与过去的东方决裂,进入现代生活”的象征意味。短短15年就颠覆了日本1500年来新婚夫妇通过“喝一碗米酒就确定夫妻身份”的传统,让钻戒成为新的订婚标准。戴比尔1993年进入中国,那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A Diamond is Forever”)的梦幻翻译,从此改变了中国人婚庆以佩戴黄金、翡翠为主的传统局面。
女权主义者认为,在一个平等结婚的时代,钻石戒指是性别角色的一种退化的幻想
如今,钻石面临着一种新的竞争——人工合成材料。研究人员们改进了一种化学工艺,能够培育出跟安哥拉钻矿最好的产品一样纯、一样大的钻石。
“现在的科技已经能让我们培育出更好的钻石,比在自然界中找到的还要好。”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詹姆斯·巴特勒说。
钻石开采公司可一点都不喜欢这样。戴比尔发言人勒奈特·古尔德对《史密森博物》杂志说:“钻石是稀有而特别的东西,有其内在价值,而这种价值是不会存在于制造合成材料的工厂中的。当人们想要庆祝一段独一无二的感情关系时,他们会想要一颗独一无二的钻石,而不是工厂三天前生产的一颗石头。”如果你想表现一个有象征意味的姿态,记住,必须得戴上一个昂贵的。
梅格翰·欧鲁克在杂志上发文表示,放弃钻石的另一个原因是女权主义。
“在一个平等结婚的时代,订婚戒指是一种过时的东西,”她写道,“最明显的就是只有女人才会得到一枚订婚戒指。钻石戒指是性别角色的一种退化的幻想。”
欧鲁克指出,钻石订婚戒指的盛行与社会的另一项改变一致。直到20世纪30年代,被抛弃的未婚妻仍受“毁弃婚约”法律保护。要想适合结婚,你得是处女。问题是很多女孩一旦订了婚就放下了自己的防备。随着法庭开始废除对女性的法律保护,钻石的销售量激增。戒指成了一种保险措施。如果那个家伙向你求婚只是为了占你便宜,然后抛弃你,让你名誉扫地,至少你还能留下一颗精致的石头。
“它暗示着,女性的贞洁看上去只值一枚戒指的价值,而且还得取决于她的准新郎的经济状况。”欧鲁克写道,“贞洁不再是婚姻的一个先决条件,也不是大多数女性考虑结婚年龄的首要条件……订婚戒指并不适合这种理智的架构……在你同意嫁给他之前,让他支付一年薪水的六分之一来证明他可以‘给’你未来和家庭,这并不完全合理。”
“金伯利加工证明”的问题在于,它仅能禁止处于联合国定义的内战状态国家的钻石
你听说过血钻,对吧?血钻,也就是冲突钻石,来自被战火蹂躏的非洲国家,例如安哥拉、塞拉利昂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出口及销售钻石的钱被用在发动暴烈的内战之上。最明显的是在安哥拉,成千上万颗钻石让人们血肉横飞,导致50万人丧生。
2002年,联合国试图批准一项名为“金伯利加工证明”的方案以遏制血钻的潮涌。这项规定要求参与国保证任何来源于本国的钻石的销售都不得用于资助反政府组织,并且每颗出口的钻石都必须附带一份证明,不得向未加入这项计划的国家进口或出口钻石。
这项规定减少了流通中的血钻数量,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它是自愿参与的,并不是强制的。另外,这项规定只禁止那些来自处于联合国定义的内战状态国家的钻石。而那些出现人道主义暴行,比如非法使用童工及偶尔残害他们肢体的国家并不在此之列。此外,还有很多生态危害。钻石来自露天采矿场,而这些采矿场会引发侵蚀、水污染和动物栖息地的消失。
如果那些血肉横飞的场景和对环境的危害还没有让你死心,就请停下来仔细想想,最初你为什么想要一颗钻石吧。
(根据南方出版社《爱上这身无分文的日子》一书、《南都周刊》2012年第41期、长江文艺出版社《虚实之间》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