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和强大支撑,是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党的执政能力的“最近一公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强调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我们必须要理解社区治理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内在逻辑,着重关注社区治理的创新,这关系到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一、铁山坪街道社区治理的基本经验
随着社区地位的日益提升,社区治理逐渐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重庆市江北区铁山坪街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铁山坪街道位于重庆市主城区东部,下辖3个村委会和6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近3.5万人。该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开展社区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科学把握社区治理现实,实行因地制宜
铁山坪街道立足社区治理现实,因区制宜尝试社区分类治理,将社区分类为工业社区、涉农社区、拆迁安置社区、城市社区,有效回应了治理机制不够健全、治理定位不够明确、治理水平有待完善等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现协同治理
推动各方主体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党建引领,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作为治理格局的核心,在社区治理中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铁山坪街道在党建引领方面,注重健全以兼职委员和社区工作者为主体的网格化服务队伍建设,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并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将党员分类融入社区治理,同时加强对社区优秀党员和市民典型事迹的挖掘和宣传。
(三)加快政府角色转变,深化政社多方互动
理顺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关系是破解社区治理困境的重点。政府必须首先回归职能本位,从过度干预社区发展的职能中有序退出,为社区自治释放空间,并做好向基层放权,鼓励公众参与。同时,铁山坪街道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培育社工人才,努力打造“社区命运共同体”。
(四)积极发挥社区作用,推进治理重心下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铁山坪街道引导社区居民自治,坚持“社区的事情要让居民说了算”;强化社区文化引领能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引导居民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优化社区服务供给,全力打造集社区政务、社区事务、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五)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社会组织不仅能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水平,而且对整合社会资源、满足居民服务需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铁山坪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改变了以往政府大包大揽的单向度控制式管理局面,并在与政府协同治理中提高了自身素质和参与热情。
二、铁山坪街道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短板
(一)从治理理念看,以居民为中心的理念还需进一步确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铁山坪街道的治理模式提高了社区及其居民的自主性,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但调查结果显示,有66.5%的居民对社区服务满意,18.5%的居民基本满意,尚有15%的居民对社区服务不满意。因此,铁山坪街道还需转变治理理念,把服务居民、造福居民作为社区治理真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从治理思路看,协同治理还需进一步完善
协同治理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社区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居民等均在社区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铁山坪街道虽在探索精细化的多元主体协同行动、多元动力融合机制,为政府、社会组织以及社区居民参与提供互动机遇和合作平台,但调查显示依旧有近半数受访者对社区治理规划不够了解。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协同治理,促进各治理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从治理主体看,治理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党员作为具有较高政治觉悟与公众参与能力的先进主体,需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调查显示,鐵山坪街道89.5%的社区居民认为社区党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但居民认为铁山坪街道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总体表现好的比例只有65%,从侧面说明社区治理主体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四)从治理客体看,需求导向还需进一步强化
居民需求是社区治理的“指挥棒”。铁山坪街道比较重视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但调查显示,有16.4%的社区居民认为社区在征求民意方面做得不够。另外,选举是反映民意、回应民意的重要渠道,调查显示,有25%的社区居民参选意愿很低,说明铁山坪街道的社区选举工作还有待改进。
(五)从治理方式看,协商治理还需进一步加强
党中央要求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调查显示,近一半的社区居民几乎没有向街道和社区反映过意见或建议,说明铁山坪街道在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六)从治理工具看,工具运用还需进一步推广
铁山坪街道社区治理主要依靠传统的政府行政手段,尚未建立健全政府与居民的协商合作关系,且街道和社区干部对借助第三方的新治理工具都比较陌生。同时,铁山坪街道的政务公开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治理工具需进一步推广,因此需要不断创新政务公开的方式,提高政府透明度。
三、铁山坪街道社区治理机制创新的路径
(一)更新治理理念,确立以居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
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能否在基层开花结果,其关键在于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理念。为此,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秉持“社区是居民的”服务理念,把居民群众的诉求作为第一信号,把居民群众的服务需求作为第一目标,把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具体可表现为:首先,强调治理为民,实现广泛的基层民主参与。如重大的社区改造项目和翻新计划必须要进行投票表决,且得到75%以上的居民同意之后才能实施。其次,社区要保障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并从规范化、法制化、高效化服务管理上下功夫,提高社区服务管理的水平,以提升居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最后,注意发挥政府在社区建设、政策制定、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发挥各种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社区治理的合力。此外,需吸引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各种渠道建立起人与社区的联系,提升社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与安全感。 (二)重视顶层设计,健全社区治理的规划先行机制
着力从优化顶层设计的角度促进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需要建立具有前瞻性的总体规划机制,明确规划的项目策划、可行性措施、社区治理目标以及行动计划等内容;建立与重庆城乡社区治理规划体系的关联机制,加强与重庆市总体规划的有机衔接,使其既可以体现重庆市城乡社区治理总体规划的要求,又能够彰显铁山坪街道社区治理特色;建立与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学习借鉴机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与成功案例,探究适合本地社区发展的实践,以提升社区治理的能力及水平。
(三)推进党建引领,健全社区治理的领导整合机制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离不开党的领导。要通过加强基层党建,以价值引领和思想引领的方式,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需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思想、组织及作风建设,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能力素质,发挥“领头羊”作用,实现对社会治理主体的引领;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方法,以灵活的服务方式和多样的服务内容,实现党群“零距离”。其次,要以网络化党建为抓手,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基层党员干部要通过网格责任区深入联系群众,实时了解群众的需求。但要适当向“多网融合”发展,避免各主体间治理边界的模糊或重叠。再次,要建好用好党群服务中心,即“固阵地”。党建服务中心是加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阵地。因此,需要切实考虑周边的地理环境、区域规划等因素,保证党群服务中心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秀的人员配置,避免阵地平台的“空壳化”和“形式化”。
(四)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社区治理的人才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社区人才管理和开发机制,必须要努力建设一支专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一是改进社区工作者的选聘办法。社区干部和其他社区转职工作者的选拔、招聘必须严格按照德才兼备、公开公平公正、群众公认的原则进行。二是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社区应加强和党校的合作,与党校教师保持密切联系,以坚持问题为导向,真正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探索建立社区治理论坛,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社区优秀工作者代表等开展交流研讨,促进各社区间的互相学习。三是建立社区工作者公职化管理制度,健全基层工作人员的晋升机制和完善薪酬标准体系,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保障,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四是推动志愿体系建设。搭建社区服务平台和载体,积极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小区居民组成志愿者服务队伍。
(五)推动基层协商,健全社区治理的民主决策机制
我国基层兴起大量协商民主实践,且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發生在基层。推进协商民主,需从以下几个角度发力:一是社区要广泛听取和借鉴群众的意见与建议,经过社区两委和党员、群众代表的讨论与协商,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居民是意见的提供者,更是社区事务的最终决策者。社区要按照党员、居民代表“征求民意—协商筛选—协商排序”等步骤,真正发挥居民在决策的关键环节发挥决策主体的作用,做到政从民出、政为民选、政为民意。三是社区事务要接受居民跟踪、参与和监督,充分保障其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社区群众的民主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畅通决策执行“最后一公里”,提升行政效率。
(六)完善社区服务,健全社区治理的服务供给机制
社区服务是社区治理的主要职能。需着重关注社区服务的供给情况,如通过公益创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形式,精准配置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推动社区服务与居民多样化需求有效衔接;逐步实现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化、规范化、常态化,规范志愿者管理登记制度,对志愿者采取适当激励措施;以党员干部“带头做”为起点,助推特色文化社区建设工作,配合协助好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发挥党员表率作用;在社区志愿服务的基础上,扩大志愿组织队伍,用好志愿者资源,提升专业化志愿服务水平,等等。
(七)厘清政社关系,健全社区治理的上下协同机制
在城乡社区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间失衡错位的关系是社区治理困境产生的根源。因此,基层政府要把握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依法理顺与社区组织的权责关系,形成政社分开、政社互动、政社合作的长效机制,给予社区自主性。同时,社区组织要把“社区事”当作“自己事”,与政府部门形成合力,打造社区治理新格局。如向街道、社区下放治理服务资源,向社会组织外包服务项目,明确街道在社区治理方面的角色;明确社区职责清单,规范各职能部门的责任权属,规范下派社区工作事项审批程序;合理划分政府大事、社区小事和居民私事,厘清政府部门、社区组织和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和职责,增强居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等。
(八)建设智慧社区,健全社区治理的技术保障机制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效能,这为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要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如加快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和社区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完善各种信息服务站、信息服务自助终端等公益性信息服务设施;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推进社区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及便利化水平,加快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打造多样化服务格局,实现实体窗口和网上办事大厅、自助终端及移动客户端互为补充;构建智慧社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打造标准化智慧社区示范点,并通过运用大数据统筹各类服务资源,有效解决传统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本刊副编审
责任编辑:钟学丽
一、铁山坪街道社区治理的基本经验
随着社区地位的日益提升,社区治理逐渐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重庆市江北区铁山坪街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铁山坪街道位于重庆市主城区东部,下辖3个村委会和6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近3.5万人。该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开展社区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科学把握社区治理现实,实行因地制宜
铁山坪街道立足社区治理现实,因区制宜尝试社区分类治理,将社区分类为工业社区、涉农社区、拆迁安置社区、城市社区,有效回应了治理机制不够健全、治理定位不够明确、治理水平有待完善等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现协同治理
推动各方主体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党建引领,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作为治理格局的核心,在社区治理中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铁山坪街道在党建引领方面,注重健全以兼职委员和社区工作者为主体的网格化服务队伍建设,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并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将党员分类融入社区治理,同时加强对社区优秀党员和市民典型事迹的挖掘和宣传。
(三)加快政府角色转变,深化政社多方互动
理顺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关系是破解社区治理困境的重点。政府必须首先回归职能本位,从过度干预社区发展的职能中有序退出,为社区自治释放空间,并做好向基层放权,鼓励公众参与。同时,铁山坪街道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培育社工人才,努力打造“社区命运共同体”。
(四)积极发挥社区作用,推进治理重心下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铁山坪街道引导社区居民自治,坚持“社区的事情要让居民说了算”;强化社区文化引领能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引导居民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优化社区服务供给,全力打造集社区政务、社区事务、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五)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社会组织不仅能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水平,而且对整合社会资源、满足居民服务需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铁山坪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改变了以往政府大包大揽的单向度控制式管理局面,并在与政府协同治理中提高了自身素质和参与热情。
二、铁山坪街道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短板
(一)从治理理念看,以居民为中心的理念还需进一步确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铁山坪街道的治理模式提高了社区及其居民的自主性,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但调查结果显示,有66.5%的居民对社区服务满意,18.5%的居民基本满意,尚有15%的居民对社区服务不满意。因此,铁山坪街道还需转变治理理念,把服务居民、造福居民作为社区治理真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从治理思路看,协同治理还需进一步完善
协同治理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社区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居民等均在社区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铁山坪街道虽在探索精细化的多元主体协同行动、多元动力融合机制,为政府、社会组织以及社区居民参与提供互动机遇和合作平台,但调查显示依旧有近半数受访者对社区治理规划不够了解。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协同治理,促进各治理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从治理主体看,治理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党员作为具有较高政治觉悟与公众参与能力的先进主体,需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调查显示,鐵山坪街道89.5%的社区居民认为社区党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但居民认为铁山坪街道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总体表现好的比例只有65%,从侧面说明社区治理主体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四)从治理客体看,需求导向还需进一步强化
居民需求是社区治理的“指挥棒”。铁山坪街道比较重视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但调查显示,有16.4%的社区居民认为社区在征求民意方面做得不够。另外,选举是反映民意、回应民意的重要渠道,调查显示,有25%的社区居民参选意愿很低,说明铁山坪街道的社区选举工作还有待改进。
(五)从治理方式看,协商治理还需进一步加强
党中央要求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调查显示,近一半的社区居民几乎没有向街道和社区反映过意见或建议,说明铁山坪街道在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六)从治理工具看,工具运用还需进一步推广
铁山坪街道社区治理主要依靠传统的政府行政手段,尚未建立健全政府与居民的协商合作关系,且街道和社区干部对借助第三方的新治理工具都比较陌生。同时,铁山坪街道的政务公开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治理工具需进一步推广,因此需要不断创新政务公开的方式,提高政府透明度。
三、铁山坪街道社区治理机制创新的路径
(一)更新治理理念,确立以居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
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能否在基层开花结果,其关键在于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理念。为此,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秉持“社区是居民的”服务理念,把居民群众的诉求作为第一信号,把居民群众的服务需求作为第一目标,把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具体可表现为:首先,强调治理为民,实现广泛的基层民主参与。如重大的社区改造项目和翻新计划必须要进行投票表决,且得到75%以上的居民同意之后才能实施。其次,社区要保障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并从规范化、法制化、高效化服务管理上下功夫,提高社区服务管理的水平,以提升居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最后,注意发挥政府在社区建设、政策制定、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发挥各种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社区治理的合力。此外,需吸引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各种渠道建立起人与社区的联系,提升社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与安全感。 (二)重视顶层设计,健全社区治理的规划先行机制
着力从优化顶层设计的角度促进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需要建立具有前瞻性的总体规划机制,明确规划的项目策划、可行性措施、社区治理目标以及行动计划等内容;建立与重庆城乡社区治理规划体系的关联机制,加强与重庆市总体规划的有机衔接,使其既可以体现重庆市城乡社区治理总体规划的要求,又能够彰显铁山坪街道社区治理特色;建立与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学习借鉴机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与成功案例,探究适合本地社区发展的实践,以提升社区治理的能力及水平。
(三)推进党建引领,健全社区治理的领导整合机制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离不开党的领导。要通过加强基层党建,以价值引领和思想引领的方式,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需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思想、组织及作风建设,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能力素质,发挥“领头羊”作用,实现对社会治理主体的引领;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方法,以灵活的服务方式和多样的服务内容,实现党群“零距离”。其次,要以网络化党建为抓手,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基层党员干部要通过网格责任区深入联系群众,实时了解群众的需求。但要适当向“多网融合”发展,避免各主体间治理边界的模糊或重叠。再次,要建好用好党群服务中心,即“固阵地”。党建服务中心是加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阵地。因此,需要切实考虑周边的地理环境、区域规划等因素,保证党群服务中心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秀的人员配置,避免阵地平台的“空壳化”和“形式化”。
(四)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社区治理的人才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社区人才管理和开发机制,必须要努力建设一支专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一是改进社区工作者的选聘办法。社区干部和其他社区转职工作者的选拔、招聘必须严格按照德才兼备、公开公平公正、群众公认的原则进行。二是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社区应加强和党校的合作,与党校教师保持密切联系,以坚持问题为导向,真正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探索建立社区治理论坛,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社区优秀工作者代表等开展交流研讨,促进各社区间的互相学习。三是建立社区工作者公职化管理制度,健全基层工作人员的晋升机制和完善薪酬标准体系,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保障,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四是推动志愿体系建设。搭建社区服务平台和载体,积极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小区居民组成志愿者服务队伍。
(五)推动基层协商,健全社区治理的民主决策机制
我国基层兴起大量协商民主实践,且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發生在基层。推进协商民主,需从以下几个角度发力:一是社区要广泛听取和借鉴群众的意见与建议,经过社区两委和党员、群众代表的讨论与协商,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居民是意见的提供者,更是社区事务的最终决策者。社区要按照党员、居民代表“征求民意—协商筛选—协商排序”等步骤,真正发挥居民在决策的关键环节发挥决策主体的作用,做到政从民出、政为民选、政为民意。三是社区事务要接受居民跟踪、参与和监督,充分保障其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社区群众的民主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畅通决策执行“最后一公里”,提升行政效率。
(六)完善社区服务,健全社区治理的服务供给机制
社区服务是社区治理的主要职能。需着重关注社区服务的供给情况,如通过公益创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形式,精准配置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推动社区服务与居民多样化需求有效衔接;逐步实现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化、规范化、常态化,规范志愿者管理登记制度,对志愿者采取适当激励措施;以党员干部“带头做”为起点,助推特色文化社区建设工作,配合协助好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发挥党员表率作用;在社区志愿服务的基础上,扩大志愿组织队伍,用好志愿者资源,提升专业化志愿服务水平,等等。
(七)厘清政社关系,健全社区治理的上下协同机制
在城乡社区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间失衡错位的关系是社区治理困境产生的根源。因此,基层政府要把握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依法理顺与社区组织的权责关系,形成政社分开、政社互动、政社合作的长效机制,给予社区自主性。同时,社区组织要把“社区事”当作“自己事”,与政府部门形成合力,打造社区治理新格局。如向街道、社区下放治理服务资源,向社会组织外包服务项目,明确街道在社区治理方面的角色;明确社区职责清单,规范各职能部门的责任权属,规范下派社区工作事项审批程序;合理划分政府大事、社区小事和居民私事,厘清政府部门、社区组织和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和职责,增强居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等。
(八)建设智慧社区,健全社区治理的技术保障机制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效能,这为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要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如加快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和社区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完善各种信息服务站、信息服务自助终端等公益性信息服务设施;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推进社区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及便利化水平,加快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打造多样化服务格局,实现实体窗口和网上办事大厅、自助终端及移动客户端互为补充;构建智慧社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打造标准化智慧社区示范点,并通过运用大数据统筹各类服务资源,有效解决传统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本刊副编审
责任编辑:钟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