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青年报》上曾登载一篇名为“老师,我的优点?”的短文,引发了人们的极大思考与评价。
一位名叫张豹的先生在文章中介绍了自己在北京几所小学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中,有几个问题请学生写出自己的愿望、长处和不足。张先生讲完具体要求之后,就让学生开始作答。这时,一个大个子男孩举手问他:“我没有什么愿望,怎么办呢?”张先生蒙了:一个尤其是正处于幻想时期的孩子,怎么会没有愿望呢?他于是想引导他:“你再仔细想想。”男孩想了想,还是坚持:“我真的没有自己的愿望呀。”无奈,张先生只好说:“那就写个‘无’吧。”这时,又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我没有长处怎么办?”天哪!小小年纪总不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吧!张先生肯定地认为是学生不理解“长处”的意思。他于是对全班同学解释:“所谓长处就是优点、好的地方,特长也是长处,比如打篮球、打乒乓球等等”。但仍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假如真的没有长处怎么办?”“那就写上‘无’吧。”
问卷收上来了,在回答有何“长处”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答“无”,而对“不足”栏,每个孩子几乎都添写得很充分:“马虎”、“成绩不好”、“不认真”……
这个调查结果让人心情沉重!可怜的孩子们不但没有了自己的愿望,还觉得自己满身是错误。把天真烂漫的孩子塑造成这种状态,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大失败!亲爱的老师、家长们殊不知正是错误的教育方法导致了孩子的畸形发展。我们应当知道,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与其自尊自信的品质密不可分的。如果一个学生从小就常常被老师训斥,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很难想象这样的学生能产生敢于突破常规的创造性思维,也难以想象他在人生之路上遇到不平等待遇时敢于挺身而出,捍卫国家和自己的合法利益!
还是让我们转换个话题,来谈一谈如何教育学生吧?
如何教育学生?我认为:应该倾注于更多的理解和爱心,用信心教育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斗志,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说过:“不可爱的孩子是最需要爱的孩子。”缺点是人人有之的,有缺点犯错误的学生,是不是不可爱呢?这是肯定的。但作为一名教师,如果采用鄙视的态度,放任自由,这样让他滑坡下去,教育就会完全失败。只要教师加倍爱有缺点犯错误的学生,帮助他们“改邪归正”,教育才能真的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在实施一切教育活动的同时都应紧紧围绕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自尊的前提下进行,这也是我们在教育中最容易忽视的重要问题,但这恰恰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健全人格的关键。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老师应做到:
首先,改善学生心态,增强学生信心,促进成功心理的形成。
在班级中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注重学生自信心、意志力以及成就动机培养,促使学生由失败心态转化为成功心理,形成自我学习,评价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因此,在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同学重新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自己与其它班同学差在哪,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坏习惯而造成的;同时我经常寻找报刊、杂志上有关残疾人身残志,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取得成功的事例介绍给同学。部分同学开始明白:“残疾人能做到的,我们正常人一定能做得到,而且会做得更好”,“我并不比别人笨而是太懒”“如果我努力我还来得及……”,一些同学的说话声大了,读书声高了,走路能往上看了,更可喜的是:每个同学都有了自信心了。
其次,实施鼓励性评价,为学生不断创造成功机会。
立足于学生原有的基础,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的力量,满怀信心地不断取得成功。好的品质只要用心挖掘任何学生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在学习中,在劳动中,在活动中……
第三,不断地对学生提出积极的期望和要求,使学生从内心上希望获得进步。
在教学中把老师的期待,变为学生对自己的期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不断地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积极期待,利用目标引导学生进步。从进校第一天就用联系本,便于与家长尽快取得联系,也利于掌握学生在校外表现,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培养好学生。在联系本上经常与学生谈心,说悄悄话,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并经常写鼓励性批语,诸如:对一个有多动症而不思进步的孩子:“你今天上午两节课都未影响同桌已是一个很大进步,慢慢地,你会进步的。”对一个思想意识有些抛锚的孩子:“你是个聪明的孩子,相信你能明白老师调离你的同桌的原因,把心用在学习上,前途更重要。”对一个经常抽烟、上电子游戏厅、学习吃力的孩子:“老师看见你今天干净的作业本已知你尽了最大的努力,别灰心,多学一个字母也好。”用这种方法,我班同学与我有许多话要说,部分同学希望老师天天提醒他们,严格要求他们,愿意在各方面一步步前进。
第四、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什么也不会干,自我生活能力很差,让学生学会劳动,学会自我服务能力,班主任每天都要深入班级教他们扫地、摆桌子、擦桌子,做清洁卫生劳动,手把手教他们怎样值日,怎样把教室打扫干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尽快学会劳动本领,培养他们自我服务能力,每天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让他们向自我服务能力强的同学学习,树立好的典型,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由此可见,教师是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维护的一支重要力量,教书育人是教师应履行的职责。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或在教学之余,都有意识地渗透着有关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从具体工作来看,我们主要开展了6个方面的活动:
1、多向交流活动。开展各类讲座(请专家、教授做报告)、评选(如“千百十育人工程”)等。
2、优势展示活动。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如:“飞雪迎春艺术节”中的文艺表演、书法、绘画以及器乐表演等)。
3、情境调节活动,调节自我情绪。
4、榜样示范活动。开展“我身边的榜样”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意志品质教育。
5、测试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并明确努力和完善的方向。
6、咨询活动。针对学生的某些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提供解决的方法。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维护,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德育工作者的一个最复杂、最精细的工程,拯救一颗扭曲的心灵,不能毕其功于一堂课,一次谈话、一次活动,要坚持不懈,长期陶冶,一以贯之。特别是社会转型带来的生活、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益激烈时,初中生的心理压力在日益加大,各种心理问题会日益增多,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有高度的警觉和责无旁贷的重任。
努力培养孩子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能力和耐挫能力,家长和学校都要探索和研究家教的艺术,家长切忌过多指责,否则造成孩子反感,经常挑错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根源。成功的教育是要发展孩子的优势,发展其优势才是克服其缺点的最佳办法,维护心理健康,才能使其健康成长。
用爱心去陶冶学生吧!让我们勇于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不断地去点燃,增强其自信心。我相信,只要我们对学生爱得深,爱得真,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
一位名叫张豹的先生在文章中介绍了自己在北京几所小学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中,有几个问题请学生写出自己的愿望、长处和不足。张先生讲完具体要求之后,就让学生开始作答。这时,一个大个子男孩举手问他:“我没有什么愿望,怎么办呢?”张先生蒙了:一个尤其是正处于幻想时期的孩子,怎么会没有愿望呢?他于是想引导他:“你再仔细想想。”男孩想了想,还是坚持:“我真的没有自己的愿望呀。”无奈,张先生只好说:“那就写个‘无’吧。”这时,又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我没有长处怎么办?”天哪!小小年纪总不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吧!张先生肯定地认为是学生不理解“长处”的意思。他于是对全班同学解释:“所谓长处就是优点、好的地方,特长也是长处,比如打篮球、打乒乓球等等”。但仍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假如真的没有长处怎么办?”“那就写上‘无’吧。”
问卷收上来了,在回答有何“长处”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答“无”,而对“不足”栏,每个孩子几乎都添写得很充分:“马虎”、“成绩不好”、“不认真”……
这个调查结果让人心情沉重!可怜的孩子们不但没有了自己的愿望,还觉得自己满身是错误。把天真烂漫的孩子塑造成这种状态,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大失败!亲爱的老师、家长们殊不知正是错误的教育方法导致了孩子的畸形发展。我们应当知道,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与其自尊自信的品质密不可分的。如果一个学生从小就常常被老师训斥,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很难想象这样的学生能产生敢于突破常规的创造性思维,也难以想象他在人生之路上遇到不平等待遇时敢于挺身而出,捍卫国家和自己的合法利益!
还是让我们转换个话题,来谈一谈如何教育学生吧?
如何教育学生?我认为:应该倾注于更多的理解和爱心,用信心教育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斗志,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说过:“不可爱的孩子是最需要爱的孩子。”缺点是人人有之的,有缺点犯错误的学生,是不是不可爱呢?这是肯定的。但作为一名教师,如果采用鄙视的态度,放任自由,这样让他滑坡下去,教育就会完全失败。只要教师加倍爱有缺点犯错误的学生,帮助他们“改邪归正”,教育才能真的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在实施一切教育活动的同时都应紧紧围绕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自尊的前提下进行,这也是我们在教育中最容易忽视的重要问题,但这恰恰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健全人格的关键。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老师应做到:
首先,改善学生心态,增强学生信心,促进成功心理的形成。
在班级中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注重学生自信心、意志力以及成就动机培养,促使学生由失败心态转化为成功心理,形成自我学习,评价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因此,在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同学重新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自己与其它班同学差在哪,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坏习惯而造成的;同时我经常寻找报刊、杂志上有关残疾人身残志,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取得成功的事例介绍给同学。部分同学开始明白:“残疾人能做到的,我们正常人一定能做得到,而且会做得更好”,“我并不比别人笨而是太懒”“如果我努力我还来得及……”,一些同学的说话声大了,读书声高了,走路能往上看了,更可喜的是:每个同学都有了自信心了。
其次,实施鼓励性评价,为学生不断创造成功机会。
立足于学生原有的基础,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的力量,满怀信心地不断取得成功。好的品质只要用心挖掘任何学生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在学习中,在劳动中,在活动中……
第三,不断地对学生提出积极的期望和要求,使学生从内心上希望获得进步。
在教学中把老师的期待,变为学生对自己的期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不断地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积极期待,利用目标引导学生进步。从进校第一天就用联系本,便于与家长尽快取得联系,也利于掌握学生在校外表现,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培养好学生。在联系本上经常与学生谈心,说悄悄话,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并经常写鼓励性批语,诸如:对一个有多动症而不思进步的孩子:“你今天上午两节课都未影响同桌已是一个很大进步,慢慢地,你会进步的。”对一个思想意识有些抛锚的孩子:“你是个聪明的孩子,相信你能明白老师调离你的同桌的原因,把心用在学习上,前途更重要。”对一个经常抽烟、上电子游戏厅、学习吃力的孩子:“老师看见你今天干净的作业本已知你尽了最大的努力,别灰心,多学一个字母也好。”用这种方法,我班同学与我有许多话要说,部分同学希望老师天天提醒他们,严格要求他们,愿意在各方面一步步前进。
第四、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什么也不会干,自我生活能力很差,让学生学会劳动,学会自我服务能力,班主任每天都要深入班级教他们扫地、摆桌子、擦桌子,做清洁卫生劳动,手把手教他们怎样值日,怎样把教室打扫干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尽快学会劳动本领,培养他们自我服务能力,每天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让他们向自我服务能力强的同学学习,树立好的典型,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由此可见,教师是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维护的一支重要力量,教书育人是教师应履行的职责。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或在教学之余,都有意识地渗透着有关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从具体工作来看,我们主要开展了6个方面的活动:
1、多向交流活动。开展各类讲座(请专家、教授做报告)、评选(如“千百十育人工程”)等。
2、优势展示活动。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如:“飞雪迎春艺术节”中的文艺表演、书法、绘画以及器乐表演等)。
3、情境调节活动,调节自我情绪。
4、榜样示范活动。开展“我身边的榜样”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意志品质教育。
5、测试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并明确努力和完善的方向。
6、咨询活动。针对学生的某些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提供解决的方法。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维护,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德育工作者的一个最复杂、最精细的工程,拯救一颗扭曲的心灵,不能毕其功于一堂课,一次谈话、一次活动,要坚持不懈,长期陶冶,一以贯之。特别是社会转型带来的生活、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益激烈时,初中生的心理压力在日益加大,各种心理问题会日益增多,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有高度的警觉和责无旁贷的重任。
努力培养孩子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能力和耐挫能力,家长和学校都要探索和研究家教的艺术,家长切忌过多指责,否则造成孩子反感,经常挑错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根源。成功的教育是要发展孩子的优势,发展其优势才是克服其缺点的最佳办法,维护心理健康,才能使其健康成长。
用爱心去陶冶学生吧!让我们勇于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不断地去点燃,增强其自信心。我相信,只要我们对学生爱得深,爱得真,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