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的故事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hn75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佳能公司在美国正式宣布推出旗下第一款专业级的高清摄像机XL H1,它采用了3CCD系统,1/3英寸CCD传感器单独进行RGB色彩还原,单片像素达到了167万,保证了高清水准的图像锐度和色彩层次。在静态图像的记录系统中,XL H1应用了水平像素偏移技术,具有234万像素的静态拍摄能力。作为图像处理核心的DIGIC DV Ⅱ影像引擎具有高精度处理图像的能力和更快速处理数据的特点,在色彩还原处理方面提高了性能,相对于目前的处理系统明显有很大的提高。通过实际使用拍摄,我个人觉得这款机器的各方面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下面简单谈谈使用感受。
  首先是它的外观造型不错,给人感觉非常专业,特别是机身通体黑色的设计,有较强烈的金属质感,即使将来换上大光圈的白色摄影镜头,其整体的色彩效果也是非常独特,黝黑的机身和白色的镜头产生很强烈的对比,非常现代。这款摄像机的工业造型设计是非常成功的。
  第二就是它的高达20倍变焦的高清镜头。佳能公司对于生产高端的光学镜头是驾轻就熟的,这也是其他同类产品不能与之相比的。据说这只镜头是特为高清摄像机量身定做的。它的焦距范围是当使用4∶3模式时相当于35mm胶片的47.7mm至954mm的焦距范围,最近聚焦距离广角端是20mm,滤色镜口径是72mm。光圈范围是f/1.6至f/3.5的特大光圈,能够拍摄非常清晰的影像。为了能够有效校正色差,保证高质量的画面,使之具有非常出色的对比度、解析度和高质量的色彩还原,这只镜头使用了多组萤石镜片组件。除此之外还配备了两档独立的ND滤镜,对焦预设,变焦预设和光学影像稳定系统。这个光学影像稳定器能够及时修正摄像机的震动,使拍摄的画面稳定流畅。通过这次拍摄我体会到了这点,因为当时手边没有合适的三脚架,所以只能采取手持肩扛的拍摄方式,当时心里也没底儿,最后实践证明这套系统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不愧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影像稳定系统。
  
  


   整机的操作性能
  机身的各个操作按钮设计合理,一些随时用到的按键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如摄像模式选择按钮,只需切换到对应的模式上即可。而不用进入菜单模式来调整,这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更具人性化的是帧速率和HDV/DV切换开关,在HDV模式,这个开关周围会发出蓝光。以此来提醒使用的人注意用的是高清模式。另外,我在使用中感到特别方便的是它的录制按钮,这款机器上有三个录制钮,分别设置在提手上、机身前下方和手柄上,这样拍摄者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持机方式都能够很方便地操作录制钮。最值得一提的还有拍摄曝光模式钮。所有的曝光模式和回放均由这个模式转盘来控制,在实际使用中切换不同的模式非常方便,只需轻轻转动即可。这款机器提供有自动模式, 快门优先模式、 光圈优先模式、手动模式、闪灯模式、夜景模式、全自动模式等七种曝光方式。摄像机的菜单调整也非常方便,手的运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按钮的布局非常合理。
  
  


  取景器的调整
  XL H1的取景器可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它可以进行前后左右调整,做起来非常容易,只需松开固定装置,调整后拧紧即可。XL H1上使用了全新的2.4英寸21.5万像素16∶9的 TFT液晶取景器,并延续了XL系列摄像机的特点,可拆装,既可作电子取景器,也可以作显示屏使用。 XL H1还增加了辅助对焦功能,使用辅助对焦按钮可以进行中心区域放大和增加轮廓对比度,这样能够让使用者精确对焦。另外,这个取景器还可以通过菜单调整为黑白模式,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设计,同时也是很专业的设计,这样让拍摄者多了一个选择。附着在取景器上随机话筒采用优化的柔性连接,保证强度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意外的噪声。
  
  


  镜头的操作
  大部分的功能钮都设在镜身上,如防震钮、自动/手动聚焦切换钮、ND滤镜切换等。这些功能钮的设计都非常人性化,使用起来很方便。镜头的变焦环、调焦环阻尼适中,变焦调焦非常柔和自然。变焦速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这也是XL H1的特殊之处。使用者不仅可以通过变焦钮的力度控制变焦速度,而且用户可以通过一个拨轮分16级精确调整变焦速度,镜头手柄上的变焦钮和机身提把上的变焦钮都可以按照设置的速度变焦,非常实用。
  这次使用,我拍摄的题材是动物。在此之前也用过佳能的其他机器,感觉机器的聚焦速度似乎较慢,长焦拍摄动物移动特写有可能跟不上焦点。经过实践,我觉得这款机器的聚焦速度很好,看来佳能对此已进行了改进,而且效果不错。另外,我觉得佳能的这款机器还是比较适合拍摄野生动物题材的,而且是不二之选,因为它有一个庞大的镜头群的支持,特别是长焦端。这是其他同类机器无论如何也比不了的。
其他文献
缘起  1994年我从大学中文系毕业,那时候我到宜昌市电视台实习,实习的时候就对这个工作很有兴趣,不过当时只是很羡慕记者相对比较自由的生活方式,毕竟这个工作还是一个比较有创造性的工作。  我最初做的是青少年节目编导,但后来节目改版,有时候就需要做一些专题片,比如宜昌的孩子到北京参加夏令营等等,我想那个时候是最初做和纪录片有点类似的尝试。  1998年在广播学院念了研究生课程,当时很好的事情是在学院
期刊
可能是离我出生成长的年代较远,曾经的唐山大地震对于我来说,不过是一个遥远、陌生、模糊并且概念化的历史事件,就像“文革”、“大跃进”那样的事件一样……  记得10年前,电视里播放着纪念唐山地震20周年的专题片,还是孩子的我懵懂的获知,那是个巨大的灾难,国家损失惨重,死了很多人,但是群众和军队在政府的领导下不畏艰难,奋勇抗震,重建废城……似乎,对中国人来说,那又是段英勇的历史。再长大些,看一些自然科学
期刊
上周三,七点半,知春路之巅户外的二楼咖啡厅,例行的看片沙龙照旧举行。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样,第一没想到此次看片会有这么多的人到场(或许与周二中午河北地震带动北京小震的缘故),第二没想到《唐山地震30年祭》的导演王晓清是如此的一位女子,最没想到的是唐山地震的背后有着这样的历史真相。  从小长到大,所有看到的,听到的关于唐山地震的只是一些纪念感怀,从未看到过事情发行前的来龙去脉。即使是在看片会当天,因为与
期刊
作品:《难舍的日子》  时长:15分钟  类型:纪录片  设备:Sony imax900p  后期软件:Premiere Pro  出品: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系电视编导专升本班    吧主:和很多电视台的纪录片比起来,这部纪录片挺感人的,很多细节刻画得也到位。  我个人觉得,独立制作电视专题片,无论是哪种纪录片的制作方法都是必不可少的,这种电视台纪录片的方法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毕竟我们从小都是看着
期刊
DV和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人似乎永远生活在边缘。  这有点像是古代的隐士和名士,沉寂于江湖,悠游于山泉,然而在他们的心中真的不希望致君尧舜,成就点什么吗?联想起现在的DV来,这种尴尬似乎由来已久。  每一个拍DV的人在最初的时候,总是抱着美好的理想来描绘生活中的图卷。当然,这之中的我们脱不了凡夫俗子的功名之心,没有几个人真正是为了玩儿才加入到其中的。凡是觉得自己是这块料的人都希望有朝一日能站在聚光灯下
期刊
宋 靖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副教授,现在电影学院摄影学院任教。  开设的主要课程:  “照相机术”、“生活摄影”、“影视短片创作”。  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图片摄影的数字化短片的剪辑技巧”    训练目的:  要拍好一部纪录片,最为关键的要抓住两个方面——题材和剪辑,题材决定了一部记录拍的起点,而剪接则是通向成功最后的一段距离。对于作者而言,题材起到了限定的作用,导演更多地依靠剪辑来确立影片风
期刊
作品:《龙农的同里》  时长:10分48秒  类型:纪录片  设备:Sony-PD190P、  Panasonic-DVC33MC  后期软件:Premiere Pro 2.0  出品:浙江传媒学院 电视艺术系    吧主:这部片子挺有意思的,整个宣传片由于这个孩子的天真烂漫变得非常闪光。  李晋林:对于这部影片的闪光点在于同学们很幸运的遇到了这个男孩,而且他们还耐心地跟着这个男孩拍摄了几天,关键
期刊
作品:《四十一号》  时间:19分01秒  类型:剧情片   设备:JVC 5001  剪辑软件:premiere6.5  出品:浙江传媒学院    吧主:这部影片是几部作品中惟一的剧情片,是比较考验导演功力的。其中饰演母亲的演员是谁?我们看到这部影片的演员表演非常自然。  李晋林:这位演员就是他们的老师。这部影片不是专门为大赛制作。故事是同学自己编剧的,之前也获过奖,在学生阶段能注意到这种题材也
期刊
2006中国·同里高校影像大展于6月23日至25日在江南古镇同里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由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摄影家协会、同里镇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活动分为图片摄影和DV短片两个部分,集中体现了国内影像专业部分高校的最新教育成果。还有各种交流会和各个学校之间的交流与讲座以及所有入围作品DV短片的集中循环播放。  同时,中国摄影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也在这里举行,标志着中国摄影家协会对中国高校摄影专业的
期刊
纪录片导演 朱春光  从事电视纪录片的制作工作多年,曾经制作了大量的历史,科技和时事类节目。2004年,朱春光获选Discovery中国新锐导演,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掌握国际纪录片制作流程,拥有国际合作经验的专业纪录片导演之一。朱春光本人对历史,考古学和宗教学有浓厚的兴趣,并曾在武汉大学,河北佛学院学习这些科目。2005年,朱春光与其他Discovery新锐导演一起组建镭纪录片工作室(RADIU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