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主要探讨上海消费者服务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互动关系问题。上海经济社会发展 加速进入创新导向型为主的服务经济与富裕社会阶段,消费者服务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两者互 为一阶线性正相关关系,相互促进,且消费者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于国民经 济发展对消费者服务业的拉动作用。
关键词: 消费者服务业 经济社会发展 互动关系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271-02
“消费者服务业的发展反映了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 而相应指标的变化可以折射出城市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与消费结构的变迁。”目前,将生产者服务和消费者服务在统计意义上 区分开来并进行经验研究是比较困难的, 原因在于迄今为止的国民经济统计核算还没有类似 的划分。因此关于消费者服务业与国民经济互动关系的研究尚处空白,本文尝试以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作为衡量消费者服务业发展的指标,以上海市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城市经济发展的 指标建立这一互动函数关系,旨在为定量分析消费者服务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作 基础性研究。
上海的消费者服务业发展总体趋势与国内情况一致,略有超前的发展态势。本文以上海 为实证分析对象,通过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钱纳里模型和 波特模型判断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并且通过回归分析,求解消费者服务业在不同发展 阶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
一、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判断分析
1.按恩格尔系数划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根据1980年以来上海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 的变化,按照联合国的划分标准,可以得出:1980年至1998年为温饱型,历时19年;1999年 至2002年为小康型,历时4年;2003年以来为富裕型。(陈秋玲、宋晓琳、叶杨,2006)。
2.按波特模型划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波特的钻石理论提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四个 阶段,它们分别是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和富裕导向阶段。结合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变化趋势图(图略),可以发现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逐年递增 的趋势,在这条趋势线中可以找到两个节点,一个是在1985年,一个是在1992年。由有关资 料可知 ,1985年以前(1978-198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十分缓慢,增长曲线近乎为与横 轴平行的直线。1986-1992年的增长幅度略有上升,增长曲线较前一时期略有变陡的趋势。 而1992以后(1993-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明显变大,增长曲线变得很陡 峭。
由这两个节点以及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1)1978-1985年,上海处于生产要 素导向阶段,产品主要是满足消费者较低层次的消费需求,此阶段是以食品为特征的满足温 饱阶段。(2)1986-1992年,上海处于投资导向阶段,这个阶段所产生的竞争优势主要来 自供给面而非需求面。(3)1993年以来,上海处于投资导向阶段向创新导向阶段过渡的时 期,此阶段是以食品为特征的满足温饱阶段发展到食品和其他物质消费并重的小康阶段。
3.按钱纳里模型划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钱纳里以人均GDP为标准将一国的工业化 阶段划分为起始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以及后工业化阶段五个阶段。改革开 放以来,上海市经济发展较快,人均GDP由1978年的316.08美元增至2005年的8543.29美 元, 增长了26倍之多。根据钱纳里模型,上海市已经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具体来看,1978-19 92年为工业化起始阶段,1993-1994年为初级阶段,1995-2000年为中级阶段,2000年以来 为工业化高级阶段。从中不难看出,上海市的工业发展过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蓄势待发的15 年起始阶段,这个稳步的积累过程,为其下个阶段的发展积聚了能量——1993年进入初级阶 段,并于1995年加速进入中级阶段,2000年以后,又发生了质的飞跃——快步进入工业化高 级阶段。当前,上海市的工业经济正稳步提升,人均GDP已于2005年达到8543.29美元,后工 业化阶段近在咫尺。城市工业化提速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这些变化必然要求消费者服务业 相机而动,以更好的服务社会和消费者。
4.采用综合分析法划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上述分析方法分别从单一指标或要素 入手,或判断一个国家和城市的经济发展阶段,或 判断一个国家和城市的社会发展阶段,如 恩格尔系数法主要用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来判断社会发展阶段,波特模型法主要从经济要素角 度来 界定经济发展阶段,钱纳里模型法则主要从工业化角度着手判断经济发展阶段,这些方 法各有其优势所在,但在综合判断一国或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时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 综合上述分析方法及结论,尝试给出另一种划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 (1)1978-1992年,历时15年,上海处于生产要素与投资导向型的工业经济与温饱社 会阶段。上海的工业经济处于起始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依赖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发 展,城市经济以生产要素和投资为导向,居民消费以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等必需消费 品为主,以满足温饱为目的,主要是生存型消费。 (2)1993-1999年,历时7年,上海处于投资导向型的工业经济与温饱社会阶段。上海 历经工业化初级阶段,逐步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第二产业的发展仍然在高位上稳定运行并 主导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消费以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等温饱、生存型为主,发 展型消费比重逐年提升。 (3)2000-2002年,历时3年,上海处于投资与创新导向型并重的工业经济与小康社会 阶段。上海已经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投资导向趋于成熟,供给面的竞争优势仍然大于需求 面,但此时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更多依赖于不断创新的第二产业及服务业,居民消费发展 到以食品、衣着和其他物质消费并重的小康阶段,以发展型、求美型消费为主。 (4)2003年以来,上海步入以创新导向型为主的服务经济与富裕社会阶段。这一阶段 ,为满足生产和生活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成为经济 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经济以创新为导向,居民消费结构非物质化趋势日益明显,发展 型、享乐型等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比重渐增,这也赋予了消费者服务业新的发展内涵。
二、上海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生产与消费的互动关系研究
本文从弹性分析、回归分析入手,研究上海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生产与消费的互动关系。
1. 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生产与消费的弹性分析。本文以1978年以来上海市生产总值 作为自变量(X),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因变量(Y),根据弹性公式进行弹性分析 ,结果在表3-1(表略)中显示。
总体上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生产总值的弹性的平均值为E=1.34,略大于1,富有 弹性,表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大于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但幅度不是很大。
按照上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分段方式,上海每个阶段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生 产总值的弹性分别为: (1)1978-1992年,在这一时间段,弹性值除个别年份以外基本上均大于1,其平均值 E1=1.78,富有弹性,表明这一阶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大于生产总值的增长幅 度,也就是说,上海消费者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总体上快于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1993-1999年,在这一时间段,弹性值基本上在1上下很小的范围内波动,其平均 值E2=0.97,近似于1,单一弹性,表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与生产总值的增长 幅度大致相同。 (3)2000-2002年,在这一时间段,弹性值均小于1,其平均值E3=0.8,缺乏弹性, 表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小于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也就是说,这一阶段上海消 费者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经落后于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宏观层面上看,上海消费者服 务业的发展速度有萎缩的趋势。 (4)2003-2005年,这一时间段与2000-2002年相同,弹性值均小于1,其平均值E4= 0.67,缺乏弹性,表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小于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与上一阶 段相同,这一阶段上海消费者服务业的发展速度继续趋于萎缩。
由弹性数据可知,E1=1.78>E2=0.97>E3=0.8>E4=0.67,可见,上海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对生产总值的弹性值趋于递减,说明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的增长幅度逐渐小于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这也意味着现阶段上海市消费者服务业的发展 速度不及总体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速度,并且由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趋 于下降,从宏观层面来讲,上海消费者服务业的发展速度有逐渐萎缩的趋势。
2.上海不同阶段生产与消费互动关系分析。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趋势图(图略)可 知,19 92年为一个明显的转折点,之前的总额数量增长较为缓慢,曲线较为平坦;而1992年以后, 总额数量增长较快,曲线变得很陡峭。这表明,上海市生产总值对其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有显著影响。取显著水平值为0.05,查t分布表得自由度为n-2=13-2=11的临 界值t0.025(11)=2.201。t(c1)=22.65456>t0.025(11)=2.201,这表明,上海市 生产总值对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显著影响。 比较分析1978-1992年间,生产与消费正相关,生产对消费的影响系数为0.515971236,随 着上海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随着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上升且反应较敏感 。1993年以后,生产与消费仍然呈正相关,但生产对消费的影响系数变为0.2989323722,比 前一阶段有所下降。这表明生产对消费者服务业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比较分析1978-1992年间,消费与生产正相关,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系数为1.892319876。这 反映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总额的上升、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生产具有引导和刺激作用 。1993-2005年,虽然消费与生产仍然呈正相关,但生产对消费的影响系数上升为3.275044 471。在服务型经济和小康社会,消费者服务业对生产总值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远大于生 产对消费的促进效应。综上,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生产总值,即上海消费者服务 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两者互为一阶线性正相关关系,两者互相促进。但在以服务经济为主的发 展阶段,上海消费者服务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于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其消费 者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上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应该更加着力发展消 费者服务业,加快消费者服务业的功能转型,使其更好的服务于生产,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 会价值。
三、主要结论
从对上海所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阶段以及上海消费者服务业与其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分 析结果来看,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考察判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指标,结合波特的钻石模型以及钱纳里模型,首 次尝试对上海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进行新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1978-1992年,历 时15年,处于生产要素与投资导向型的工业经济与温饱社会阶段;1993-1999年,历时7年 ,处于投资导向型的工业经济与温饱社会阶段;2000-2002年,历时3年,处于投资与创新 导向型并重的工业经济与小康社会阶段;2003年以来,上海已经进入创新导向型为主的服务 经济与富裕社会阶段。
2.基于文中对上海所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的研究成果,结合统计数据,计算出上海各 发展阶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生产总值的弹性数值。结果显示,弹性数值呈逐渐递减趋势 ,也就是说,上海消费者服务业的发展速度逐渐滞后于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且从宏观 层面来看,居民消费有萎缩的趋势。因此,必须加速消费结构的功能转型,重新对消费者服 务业进行功能定位,使其适应于现阶段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更好的起到促进作用。
3.通过对上海市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阶段建立互动函数关系的研究发现, 两者互为一阶线性正相关关系,相互促进,一方的发展是另一方发展的主要动因,这充分验 证了消费和生产是相互促进的。但随着环境的变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以服务经济为主 的发展阶段,上海消费者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于上海经济发展对其消费者服务业 的拉动作用。因此,应赋予消费者服务业新的功能及意义,大力推进其快速发展,充分发挥 其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以提升上海经济和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
[本论文获得2006年度上海市教委重点研究项目基金资助(项目基金编号:06ZS06)]
参考文献:
1.程大中,陈宪.上海生产者服务与消费者服务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06(1)
2.殷醒民.2000-2015年:上海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上海经济研究, 2000(1)
3.何建佳,叶春明,肖兰.上海目前所处发展阶段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基于波特的经济发展 阶段论.商业研究,2006(11)
4.周晓斌.我国服务消费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消费经济, 2006(2)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上海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 上海 200436) (责编:贾伟)
关键词: 消费者服务业 经济社会发展 互动关系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271-02
“消费者服务业的发展反映了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 而相应指标的变化可以折射出城市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与消费结构的变迁。”目前,将生产者服务和消费者服务在统计意义上 区分开来并进行经验研究是比较困难的, 原因在于迄今为止的国民经济统计核算还没有类似 的划分。因此关于消费者服务业与国民经济互动关系的研究尚处空白,本文尝试以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作为衡量消费者服务业发展的指标,以上海市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城市经济发展的 指标建立这一互动函数关系,旨在为定量分析消费者服务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作 基础性研究。
上海的消费者服务业发展总体趋势与国内情况一致,略有超前的发展态势。本文以上海 为实证分析对象,通过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钱纳里模型和 波特模型判断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并且通过回归分析,求解消费者服务业在不同发展 阶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
一、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判断分析
1.按恩格尔系数划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根据1980年以来上海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 的变化,按照联合国的划分标准,可以得出:1980年至1998年为温饱型,历时19年;1999年 至2002年为小康型,历时4年;2003年以来为富裕型。(陈秋玲、宋晓琳、叶杨,2006)。
2.按波特模型划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波特的钻石理论提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四个 阶段,它们分别是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和富裕导向阶段。结合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变化趋势图(图略),可以发现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逐年递增 的趋势,在这条趋势线中可以找到两个节点,一个是在1985年,一个是在1992年。由有关资 料可知 ,1985年以前(1978-198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十分缓慢,增长曲线近乎为与横 轴平行的直线。1986-1992年的增长幅度略有上升,增长曲线较前一时期略有变陡的趋势。 而1992以后(1993-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明显变大,增长曲线变得很陡 峭。
由这两个节点以及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1)1978-1985年,上海处于生产要 素导向阶段,产品主要是满足消费者较低层次的消费需求,此阶段是以食品为特征的满足温 饱阶段。(2)1986-1992年,上海处于投资导向阶段,这个阶段所产生的竞争优势主要来 自供给面而非需求面。(3)1993年以来,上海处于投资导向阶段向创新导向阶段过渡的时 期,此阶段是以食品为特征的满足温饱阶段发展到食品和其他物质消费并重的小康阶段。
3.按钱纳里模型划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钱纳里以人均GDP为标准将一国的工业化 阶段划分为起始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以及后工业化阶段五个阶段。改革开 放以来,上海市经济发展较快,人均GDP由1978年的316.08美元增至2005年的8543.29美 元, 增长了26倍之多。根据钱纳里模型,上海市已经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具体来看,1978-19 92年为工业化起始阶段,1993-1994年为初级阶段,1995-2000年为中级阶段,2000年以来 为工业化高级阶段。从中不难看出,上海市的工业发展过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蓄势待发的15 年起始阶段,这个稳步的积累过程,为其下个阶段的发展积聚了能量——1993年进入初级阶 段,并于1995年加速进入中级阶段,2000年以后,又发生了质的飞跃——快步进入工业化高 级阶段。当前,上海市的工业经济正稳步提升,人均GDP已于2005年达到8543.29美元,后工 业化阶段近在咫尺。城市工业化提速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这些变化必然要求消费者服务业 相机而动,以更好的服务社会和消费者。
4.采用综合分析法划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上述分析方法分别从单一指标或要素 入手,或判断一个国家和城市的经济发展阶段,或 判断一个国家和城市的社会发展阶段,如 恩格尔系数法主要用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来判断社会发展阶段,波特模型法主要从经济要素角 度来 界定经济发展阶段,钱纳里模型法则主要从工业化角度着手判断经济发展阶段,这些方 法各有其优势所在,但在综合判断一国或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时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 综合上述分析方法及结论,尝试给出另一种划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 (1)1978-1992年,历时15年,上海处于生产要素与投资导向型的工业经济与温饱社 会阶段。上海的工业经济处于起始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依赖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发 展,城市经济以生产要素和投资为导向,居民消费以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等必需消费 品为主,以满足温饱为目的,主要是生存型消费。 (2)1993-1999年,历时7年,上海处于投资导向型的工业经济与温饱社会阶段。上海 历经工业化初级阶段,逐步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第二产业的发展仍然在高位上稳定运行并 主导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消费以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等温饱、生存型为主,发 展型消费比重逐年提升。 (3)2000-2002年,历时3年,上海处于投资与创新导向型并重的工业经济与小康社会 阶段。上海已经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投资导向趋于成熟,供给面的竞争优势仍然大于需求 面,但此时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更多依赖于不断创新的第二产业及服务业,居民消费发展 到以食品、衣着和其他物质消费并重的小康阶段,以发展型、求美型消费为主。 (4)2003年以来,上海步入以创新导向型为主的服务经济与富裕社会阶段。这一阶段 ,为满足生产和生活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成为经济 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经济以创新为导向,居民消费结构非物质化趋势日益明显,发展 型、享乐型等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比重渐增,这也赋予了消费者服务业新的发展内涵。
二、上海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生产与消费的互动关系研究
本文从弹性分析、回归分析入手,研究上海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生产与消费的互动关系。
1. 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生产与消费的弹性分析。本文以1978年以来上海市生产总值 作为自变量(X),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因变量(Y),根据弹性公式进行弹性分析 ,结果在表3-1(表略)中显示。
总体上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生产总值的弹性的平均值为E=1.34,略大于1,富有 弹性,表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大于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但幅度不是很大。
按照上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分段方式,上海每个阶段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生 产总值的弹性分别为: (1)1978-1992年,在这一时间段,弹性值除个别年份以外基本上均大于1,其平均值 E1=1.78,富有弹性,表明这一阶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大于生产总值的增长幅 度,也就是说,上海消费者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总体上快于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1993-1999年,在这一时间段,弹性值基本上在1上下很小的范围内波动,其平均 值E2=0.97,近似于1,单一弹性,表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与生产总值的增长 幅度大致相同。 (3)2000-2002年,在这一时间段,弹性值均小于1,其平均值E3=0.8,缺乏弹性, 表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小于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也就是说,这一阶段上海消 费者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经落后于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宏观层面上看,上海消费者服 务业的发展速度有萎缩的趋势。 (4)2003-2005年,这一时间段与2000-2002年相同,弹性值均小于1,其平均值E4= 0.67,缺乏弹性,表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小于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与上一阶 段相同,这一阶段上海消费者服务业的发展速度继续趋于萎缩。
由弹性数据可知,E1=1.78>E2=0.97>E3=0.8>E4=0.67,可见,上海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对生产总值的弹性值趋于递减,说明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的增长幅度逐渐小于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这也意味着现阶段上海市消费者服务业的发展 速度不及总体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速度,并且由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趋 于下降,从宏观层面来讲,上海消费者服务业的发展速度有逐渐萎缩的趋势。
2.上海不同阶段生产与消费互动关系分析。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趋势图(图略)可 知,19 92年为一个明显的转折点,之前的总额数量增长较为缓慢,曲线较为平坦;而1992年以后, 总额数量增长较快,曲线变得很陡峭。这表明,上海市生产总值对其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有显著影响。取显著水平值为0.05,查t分布表得自由度为n-2=13-2=11的临 界值t0.025(11)=2.201。t(c1)=22.65456>t0.025(11)=2.201,这表明,上海市 生产总值对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显著影响。 比较分析1978-1992年间,生产与消费正相关,生产对消费的影响系数为0.515971236,随 着上海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随着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上升且反应较敏感 。1993年以后,生产与消费仍然呈正相关,但生产对消费的影响系数变为0.2989323722,比 前一阶段有所下降。这表明生产对消费者服务业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比较分析1978-1992年间,消费与生产正相关,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系数为1.892319876。这 反映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总额的上升、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生产具有引导和刺激作用 。1993-2005年,虽然消费与生产仍然呈正相关,但生产对消费的影响系数上升为3.275044 471。在服务型经济和小康社会,消费者服务业对生产总值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远大于生 产对消费的促进效应。综上,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生产总值,即上海消费者服务 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两者互为一阶线性正相关关系,两者互相促进。但在以服务经济为主的发 展阶段,上海消费者服务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于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其消费 者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上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应该更加着力发展消 费者服务业,加快消费者服务业的功能转型,使其更好的服务于生产,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 会价值。
三、主要结论
从对上海所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阶段以及上海消费者服务业与其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分 析结果来看,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考察判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指标,结合波特的钻石模型以及钱纳里模型,首 次尝试对上海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进行新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1978-1992年,历 时15年,处于生产要素与投资导向型的工业经济与温饱社会阶段;1993-1999年,历时7年 ,处于投资导向型的工业经济与温饱社会阶段;2000-2002年,历时3年,处于投资与创新 导向型并重的工业经济与小康社会阶段;2003年以来,上海已经进入创新导向型为主的服务 经济与富裕社会阶段。
2.基于文中对上海所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的研究成果,结合统计数据,计算出上海各 发展阶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生产总值的弹性数值。结果显示,弹性数值呈逐渐递减趋势 ,也就是说,上海消费者服务业的发展速度逐渐滞后于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且从宏观 层面来看,居民消费有萎缩的趋势。因此,必须加速消费结构的功能转型,重新对消费者服 务业进行功能定位,使其适应于现阶段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更好的起到促进作用。
3.通过对上海市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阶段建立互动函数关系的研究发现, 两者互为一阶线性正相关关系,相互促进,一方的发展是另一方发展的主要动因,这充分验 证了消费和生产是相互促进的。但随着环境的变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以服务经济为主 的发展阶段,上海消费者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于上海经济发展对其消费者服务业 的拉动作用。因此,应赋予消费者服务业新的功能及意义,大力推进其快速发展,充分发挥 其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以提升上海经济和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
[本论文获得2006年度上海市教委重点研究项目基金资助(项目基金编号:06ZS06)]
参考文献:
1.程大中,陈宪.上海生产者服务与消费者服务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06(1)
2.殷醒民.2000-2015年:上海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上海经济研究, 2000(1)
3.何建佳,叶春明,肖兰.上海目前所处发展阶段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基于波特的经济发展 阶段论.商业研究,2006(11)
4.周晓斌.我国服务消费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消费经济, 2006(2)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上海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 上海 200436)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