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天下父母心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xinl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周海亮《答应过眼睛》与《嗨,迈克!》两篇短篇小说,共同表达了一个跨越国界的、永恒的生命赞歌——“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两篇小说在内容的构思安排、艺术表现技巧等方面却各有千秋,同中有异。犹如两朵盛开的并蒂莲。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给人带来人间亲情的大爱温暖,以及审美的精神愉悦。
  山的沉稳
  ——父亲用一腔爱心让儿子找到了光明
  小说《答应过眼睛》开头以“我”的见闻为线索,描写一位年轻的父亲和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穿越马路的情形。“奇怪的是,男人总是和男孩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两三步吧,不远,也不近”。这个暗示,引人入胜。这样,从男人与盲童二人的关系着眼来写,给人悬念,为下文引领盲童走进游乐场。盲童被游客们撞到、爬起、玩蹦床等情节做铺垫:尤其是从突出盲童的角度着眼,说明盲童能够接受男人的教诲,面对现实,勇于锻炼自己的心“眼”,培养自己克服困难的自信等,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达文章的中心服务。当小男孩被游客们撞到时,“男人停下他的童话和脚步,说,第七次拥抱”。这是“父亲”对盲童儿子的幽默的说法,目的是为了引导孩子以乐观、积极的精神面对生活。当“男孩”在蹦床上“更显笨拙,晃来晃去,东倒西歪”,甚至显出“紧张和沮丧”的表情时,父亲却对他传达出了肯定与欣慰之情。因为在父亲眼里,孩子心理已经得到了健康的熏陶,在超越生命的极限,健康地成长。
  小说极力描写“男人”与“盲童”(父子)之间配合默契的行动过程,其用意正是说明“男人”是“盲童”的呵护者和领路人,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导师与启蒙者。正是有父亲的乐观、自信,才能够给孩子自信与勇敢。至此,可见小说题为“答应过眼睛”,匠心独具,标题巧妙、自然地统领全文。一方面能够扣住故事情节,说明小孩之所以不要父亲搀扶、自己能够在父亲的引领下来到游乐场玩蹦床,是小孩承诺过自己的话:另一方面说明了父亲用一腔爱心让儿子找到了光明。
  水的灵动
  ——母亲凭良苦用l心让儿子找回了自信
  小说《嗨,迈克!》写了迈克得了一种罕见的病,在母爱的支撑下,重新站立了起来,并且,夺得了杰出的成就的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迈克心灵变化的心理描写上。迈克身患卢伽雷氏症。这使他对生活没有任何信心了,他把自己看成是一位老人,行将和这个世界挥手作别,他以为,这个世界上除了母亲,再也没有人会记得他。而一个黄昏改变了迈克的一生,那一声“嗨,迈克!”点燃了他所有的希望,那个几乎有些陌生的女孩叫着迈克的名字,让他忽然发现:原来自己并没有被这个世界抛弃。
  当“嗨,迈克!”的招呼源源不断,迈克不再苟延残喘地生活,在母亲的帮助下,他读了很多书。写了很多诗,成了有名的诗人。在母亲离他而去后,迈克依然充满自信地活了下去,因为母亲的良苦用心使他感动了。
  小说多处用细节描写来打动读者。十四岁的迈克,是一个曾经“疯狂地喜欢诗歌”而如今却身患残疾坐在轮椅上的孩子,由于“脖子僵直。身体僵硬,肌肉一点一点地萎缩”,且不能掉头。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然而,在母亲的良苦用心和在母爱的帮助支撑下,使他重新站立了起来了。而且在母亲离他而去后,依然充满自信地活了下去。作者采用了误会法和心理活动来刻画迈克这个人物形象。由于作者精心设计迈克不知道是母亲在他每天背靠的墙上,用红色油漆写下了“嗨,迈克!”使所有认识不认识的人,只是在大声复述着墙上这几个字而已,这才使故事跌宕起伏。同时,通过迈克“他想,原来除了母亲,竟还有人记得他的名字”的心理活动描写,交代了主人公由此鼓起了生活的风帆。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在迈克每天背靠的墙上,用红色油漆写下了“嗨,迈克!”迈克母亲的良苦用心代表了天下母亲的爱心,体现了母爱的简单和博大。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位知识女性,同时又是一位坚强的母亲,她与残疾的儿子相依为命,面对“绝望中的迈克”,她并没有整天以泪洗面,为了让儿子感到原来自己并没有被这个世界抛弃。她努力帮助儿子追求精神家园和希望,平凡中见伟大。
  总之,在这两篇小小说中,作者“对生活在底层的弱势阶层投入了极大的关注目光,以一种极具智慧的叙述手段,在冷静客观的白描中关注人的生存和人性问题,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和耐读性,起到召唤人们以觉醒的情怀积极关注底层世界和精神家园的双重作用”(高军《文笔挥洒玉成高格——周海亮小小说创作简论》)。
  
  附
  答应过眼睛
  周海亮
  从那两个人穿过斑马线时,我就注意上他们了。他们穿着同样款式、同样颜色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咧嘴笑时,露出参差不齐的牙齿。年轻的父亲走在前面。嘴里不停地说着什么,又回头,好像开一句玩笑,小男孩就咯咯咯地笑个不停。男人看男孩时,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是父亲特有的慈爱和关切的目光。
  奇怪的是,男人总是和男孩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两三步吧,不远,也不近。步行绿灯的时间很短。他们急匆匆地从马路的一边穿越到另一边。男人似乎在催促男孩再快一些。小男孩就小跑起来。却是笨拙踉跄的脚步。
  马路对面,是一个小型的游乐场。男人和男孩走进游乐场,小男孩满脸兴奋。游乐场里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男人说话的声音就渐渐高起来。他说,白雪公主来到森林里……
  森林里有狼吗?小男孩的声音跟着高起来。
  没有狼,男人回头说,森林里只住了七个善良的小矮人……
  他们之间,仍然是两三步的距离。有时小男孩或者男人会被游客们撞到,男人停下他的童话和脚步,说,第七次拥抱。过一会儿,男孩又被游人撞到,就在后面开心地喊,现在第八次了。又一起笑。这样一对行动怪异的父子,真是令人心生好奇。
  男人将小男孩抱上蹦床,就走开了,到不远处的椅子上坐下,点了一根烟。这时的小男孩,已经*高采烈地玩了起来。
  小男孩试图蹦得高一些,再高一些,可是他没有成功。其实蹦床上的他更显笨拙。晃来晃去,东倒西歪,有时,甚至显出紧张和沮丧的表情。这时男人会冲他喊,我在这边呢。男孩就转身冲着男人的方向,再一次咧开嘴笑。
  我问男人,你为什么不过去呢?那样说话不是方便一些吗?
  他对我说,我不过去。是想让他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我和他不停地说话,是想给他信心,让他感觉到我就在不远处注视着他,他需要知道我的位置——他是一个盲童。
  努力掩饰住自己惊愕的表情,我说,你更应该牵着他的手啊。
  不,男人摇摇头说,我得让他
其他文献
倘若生活在乡村田野间,蚂蚱随处可见,并不足为奇。应当说,《向生命鞠躬》只是写出了生活中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可却有着实实在在震撼人心的力量。在常人眼里,蚂蚱是害虫,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小动物,但它悲壮逃生的一幕却足以震撼每个人,以至于让“我”和儿子“呆呆地盯着”,“并为之震惊”,并且“下意识地鞠躬”。整篇小说表达了作者对顽强生命的钦佩之情,重在引发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文章宛如一首生命的赞歌,告诉人们
期刊
2010年高考语言应用题涉及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四个考点,题型丰富多样,创新异彩纷呈,表现出重视能力立意、贴进生活热点等特点。  下面,结合2010年高考试题,谈谈高考语言应用题的特点及备考策略。    一、选材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    【命题分析】语言应用题突出“应用”特点,在选材上贴进生活,贺词(天津卷)
期刊
见 证  一考生  2008年5月15日  今天天气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的样子,但血站自动采血车前依然排着长长的队伍。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这就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成千上万的伤员一定需要输血,自己不能前往汶川,现在能够为他们献上自己的鲜血,也算为在汶川地震中受伤的同胞献了爱心。  我也站在这队伍中,心里很光荣,也很激动。很光荣,是因为自己和全国人民站在一起,心连着心,患难与共;很激动,是因为在
期刊
2009年10月8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了200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最终得主。  200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最终得主不是此前外界预测的最大“热门”以色列作家阿莫斯·奥兹,不是国内学界看好的西班牙作家路易斯·戈伊狄索洛,不是获奖无数的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不是呼声甚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而是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  这一结果绝对属于冷门中的冷门。在中国,赫塔·米勒的作品仅台湾引进过一本繁体中文版的《风中绿李
期刊
品味时尚  一考生  (一)  “一代不如一代!”九斤老太愤愤地小声嘀咕着,一边不自觉地朝右边小木椅上忘我拥吻的情侣瞥了一眼,便像犯了罪似的收回眼光。  伊看着街头闪烁的标语——情侣街,口味爱,口味时尚,有爱大声喊出来!伊吓了一大跳,慌忙朝出口走去,喃喃道:“品味啥时尚?我们那时啊,挑开盖头才知道新娘啥模样哪!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二)  九斤老太是怎么会认识字的呢?哈哈,自从孙女七斤在城里当
期刊
时不时的,总会听到有人埋怨说自己“怀才不遇”,特别是在喝高了酒,有了几分醉意后。  当作家的人说:我都写了那么多作品了,还没有出名,这世界真不公平,伯乐都死到哪里去了!当演员的人说:快演一辈子了,还是跑龙套,我的艺术才华算是埋没了!做官的人说:论本事,论资历,本来那个位置是我的,生生被人挤掉了,想起来就生气。做生意的人说:我是有经商才能的,可惜生不逢时,环境太差,要不然我也能当李嘉诚。甚至一个颇有
期刊
喜欢姚学礼的这首诗,源于它的题目,新奇、空灵,如同明亮的眼眸,令人豁然开朗,割舍不下。读罢全诗,便让你茅塞顿开,诗的题目是解读此诗的一把绝好的钥匙。  古往今来,月亮似乎已成了思乡的代名词,本诗也不例外。开篇巧妙地化用李白的那首家喻户晓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将读者引领到一片皎洁的月光之下。诗人先升起第一个异乡的明月,而后泻下满地银辉,不禁让人触景伤怀,思飞千里。联想起第二个月亮——唐朝的月
期刊
前面是大漠,背后是大河。南北是大山,中间是浩瀚的戈壁滩。  我曾是大戈壁的新移民,听说过雄奇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大戈壁曾是嶙峋的怪石。在大海翻腾的时间里,天鸟将怪石孵化成卵石抖落在大浪淘沙的温床上。突然有一天,时间把细沙的睡床骤然隆起,大海向东流去。于是这里取名戈壁,卵石成为戈壁的伴生儿,永远留驻在这里。  一次次我迎着吹来的狂风,打开胸襟,去审视戈壁和卵石,去诵读大戈壁的苍凉和壮阔。面对严酷的
期刊
茶峒,小溪,溪边的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家里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太阳升起,小船开渡,双桨在澄净的水面荡起层层涟漪,一圈,一圈,散开去。夕阳西沉,小船收渡,一抹温暖的金色蔓延。这生活无形就构成了一幅图画,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和味道。  生活是流动的,图画是静止的。生活供以人生命,图画供以人欣赏。这座小小的古城,也许就是一幅静止的图画,亘古不变。生活在其中的人叫画中人,他
期刊
沿着垂向江边的小径,踏着石阶,扶着铁栏,我小心翼翼地一步步走下去。这是采石矶,崖石笔陡,蓬蓬的树枝遮蔽着崖畔,看不见脚下的江水。一种说不清的探知心理,促使我慢慢地在这“之”字形石阶道上走下去。脚步沉重。每踩一下。似乎都会脱手坠落。  这就是采石矶吗?这就是那条在支流泪罗江吞噬过屈原、在下游又接纳了李白的长江吗?浑浊的江水,汹涌着恐怖,没有一点诗意的浪漫和飘逸。  在李白公元762年去世后的第12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