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与写作比翼齐飞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p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说、读、写是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中应该具备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其中,阅读和写作能力又是最重要的两种能力,阅读能理解外界人、事、物,写作能表达自身的思想观点、情感等,因此,语文学习离不开对文本的阅读赏析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
  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将两者独立开来,以至于初中生在写作和阅读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阅读时无法准确地获取中心思想,无法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写作时容易出现思维断层,一味使用固定的写作模板等。殊不知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注重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通过丰富的阅读训练,深入地阅读理解,积累写作的素材、技巧,促使学生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通过大量的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分析文本能力。
  读写结合模式是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读”与“写”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才能增加学生的知识水平,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和认可。首先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即学生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之上,还需品味其中的好词佳句与文章内涵,领略文本结构,并积累一定的寫作素材和技巧。随后引导学生将这些素材与技巧运用到写作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接下来,本文将从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论述读写结合模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
  一、重视阅读方法,培养学生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的方法则是学习之路的捷径。初中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以及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筛选出来的。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反复读文章中的优美段落,甚至整篇文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循序渐进之下,可使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修辞手法、优美语句及段落层次等,体会到语文之美,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并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将其运用于写作之中,能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而丰富的素材积累可有效解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思维断层的问题,做到以读促写,有话可说,使写作语言更加丰富。
  其次,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度挖掘文章的内涵,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对文章进行分解、再组合,用文中蕴含的文学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大多以应试教育为主进行浅阅读教学,学生只粗略地理解文章的表面意义,从而减少了阅读热情;并且固定的教学模式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无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升,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受到了限制。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思想,相互之间探讨,共同收集、整合、分享信息素材,深度挖掘文章内涵,有助于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读懂文章,读懂作者,体会作品丰富的文学情感,从而使得学生的写作情感更加丰富。
  最后,教师应该提供丰富的写作练习机会,让学生养成写随笔的习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文章主题多种多样,有人物传记如《邓稼先》《回忆鲁迅先生》等,有抒情类如《黄河颂》《最后一课》等,这些文章都值得学生深入钻研。因此,课程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写下“学后感”。例如,以分析文章的内容或情感为主题进行写作训练,或借助文章中的优美部分进行思维的发散,或根据文章的结构进行仿写等,在锻炼学生的迁移能力的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文章,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阅读能力。
  二、利用写作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初中生写作的文体以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为主,都需要丰富的语言素材作为支撑,文章的结构要求相对较为严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多阅读课外读物,尤其是阅读质量高的文章,如《骆驼祥子》《资治通鉴》等,不断积累知识,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同时也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根据深度阅读所积累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进行举一反三、活学活用,不断丰富文章结构与内容;然后,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再进行阅读,构建一个“阅读——写作——阅读”的循环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动力。
  总而言之,通过大量的深度阅读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优美的文章结构、丰富的文学情感等有效信息,并从中拓展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丰富自身体验,随后将其运用到写作训练之中,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这些素材、结构,最终实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勇于思考,表达自身的情感,将生活与语文学习紧密联系,激发其创新思维,从而达到提升语文读写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正余初级中学(226100)
其他文献
一、教学设想  《天上的街市》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的一首现代诗歌,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主题为“借着想象的翅膀,体验更广大的世界”。选择不同体裁、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引导学生发挥联想与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诗歌创作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对现代诗歌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未能
期刊
“一课一得”,就是指一堂课的教学,一般情况下学生能有一个收获,比如习得一个知识点,获得一种语文能力,或者在美育德育上懂得一个做人的道理。本文将针对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紫藤萝瀑布》一文进行“一课一得”课程设计的缘由和课程实践过程。  一、深究文本,探寻课程设计亮点  《紫藤萝瀑布》是著名作家宗璞的写景状物散文,然而这篇文章却意蕴丰富,主旨深刻,不是一篇浅易的、简单的状物散文。单就文章的背景而言,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文言文在许多同学看来更像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天书”。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不但不能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还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对初中文言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以《桃花源记》为例,浅析初中文言文教学具体措施。  一、利用成语导入新课  由于传统教学方法令许多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烦心理,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
期刊
古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古文学习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古文博大精深,遣词造句、析事于理、情景交融,都是语文学习的典范,也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的资源库。同时,通过古文的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正所谓“不拘一格练思维,万紫千红皆是春”。  初中语文的古文教学,除了诵读,教师也需要将古文教学与学生的思维发展相连接,还古文以鲜活的生命,与学生走进文言百花齐
期刊
设计导学:  《勇气》编排在北师大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本文是美国作家狄斯尼的一篇小说。“勇气”包括的含义有很多。见义勇为是勇气,敢说真话是勇气,大胆创新是勇气,不畏强暴是勇气,敢于批评是勇气。本文中的美国伞兵被误投到了敌战区,他向附近法国农妇求救,被德国军发现后,枪杀了法国妇女的丈夫。美国伞兵被俘后逃跑,在德国兵的围追下,再次重返农舍向法国妇女求救,法国妇女毫不犹豫地再次救助了他。作者称赞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有效地将微课与课文导入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高效的语文课堂中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进而,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为语文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出相应的贡献。本文从案例入手,浅谈微课如何激情课堂,训练学生思维,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近期,笔者开设了一节公开课《河中石兽》。这篇文章收录在了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主要选取探险与科幻方面的文章。编者在“单元提示语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试题中对诗歌的考查越来越多,从诗句默写到内容赏析都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诗歌学习最重要的方式还是“诵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充分诵读,学生才能体味诗歌的节奏美,感悟诗歌的内涵美,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诗歌的诵读和积累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有利于自身素质的完善。当然,如果不是出于兴趣,仅是机械背诵,则不会有什么效果
期刊
随着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由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并公布,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已成为部编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立足于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建设语文高效课堂。这种高效课堂的语文学习活动,应该努力呈现一种开放式的课堂学习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分工合作,主动去阅读获取语文知识;在语文阅读实践中,学生自觉地去运用各种语文知识,创
期刊
我们所接触的阅读文本,不只是跃然纸上的语言文字,还是往来于作品语篇、创作者和阅读者之间的一面“回音壁”。“补白”教学是一种智慧艺术,神韵来自于猜度文学作品的“言外之意”及其创作者的“弦外之音”;其最根本价值,就在于让阅读者借助“看似平淡、实则丰富”的文本内容,通过各自的阅读体悟、联想与想象等途径,从中获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别样神韵。那么,如何借助“补白”手段把文本中隐藏的“别样神韵”呼唤出来
期刊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却让很多学生感到“头疼”,往往是提起笔来,却又感觉无话可说。其实,作文并不难,难在不得法,教师用正确的方法教,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学,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作文素养,作文就会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口头作文是一种非常有效又简便可行的作文教学方法,从说什么到为什么这么说,从说到什么程度到要表达什么道理,从理屈词穷到滔滔不绝,学会说,经常说,越说越精彩,初中生的作文素养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