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历史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历史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基础教育重在“基础”,重在学习基础知识(这里指广义的知识,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领域)。“基础知识”的本质在于 “一是它的普遍性,二是它的实用性”。基础教育阶段是为培养人才打基础的,要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打基础,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基础,总之,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基础。
【关键词】初中历史 生活 基础
初中历史是一门比较严肃的社会科学,由于很多历史知识年代久远,很多历史理论和概念艰深晦涩,而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年龄小,理性认知能力弱,所以学生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更不容易说掌握了。对于我们历史教师尤其是初中教师而言,要体现基础性,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坚持历史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尽量让历史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思维的实际,从而使学生能够亲近历史,理解历史,运用历史,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怎样才能让历史贴近初中学生的生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贴进学生生活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人的知识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而是通过主动的探究、深入的思考构建起来的。课程改革要求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即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构建,更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年龄较小,对理性知识认识分析的能力比较欠缺,更容易接受感性直观的东西。情境教学以具体的情境为契机,通过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促进学生情感的丰富和智能的发展,这是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可以把学生带入一定的历史情境,可以帮助他们对久远的历史知识的学习。情境教学值得广大历史教师们去探索和实践,但在创设历史教学情景时,要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
1.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贴进学生生活。远离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问题的教学往往把把课堂带入“高筑墙、深挖洞、广积粮”的误区,学生沉浸在各种疑难问题之中痛苦地学习。而在生活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设置能够由历史联系到现实生活,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的主体地位,把遥远的历史一下子拉近到学生身边。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自然会思维积极,参与热情。
2.创设角色模拟情境,贴进学生生活。所谓“生活为源”,创设角色模拟情境,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生活技巧模拟扮演相关角色,亲自去体验历史生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角色模拟情境可以通过编演历史课本剧来实现。学生在编演历史课本剧的过程中,通过对角色的揣摩、理解及身临其境地扮演,会设身处地地体验角色情感,从而融入角色,更好地记忆和学习历史学习。
3.创设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情境,贴进学生生活。“生活为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创设学生熟悉的经验情境。有这样一个著名案例:在学习“美国独立战争”时,美国历史教师达塔在课堂上设置了这样一个情节——收钱发纸测验。平时课堂上都是免费从老师那儿拿到纸做测验的学生,忽然被告知今天必须向老师交了钱才能拿到纸。事情一开始当然遭到了学生的反对,但后来他们却不得不接受。达塔设置这个情节,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到当时的人面对英国殖民政府向他们强行征收印花税时的心情,从而帮助学生从人文和社会的角度理解美国独立前宗主国和北美殖民地人民日益紧张的关系,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达塔不是按程式化的教学方法讲授学习内容,而是通过创设情境,启迪学生构建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历史。
二、创设课堂活动,贴进学生生活
中学生具有年龄小,活泼好动等心理特点,而很多历史知识由于年代的久远,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课堂可以采用的学生活动很多,常见的如讲故事和编写历史小故事,表演和编写历史课本剧,制作历史小报,多看一些有关历史方面的影视作品等等,但我认为不管采取哪种活动形式,其内容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生活。
三、巧用教学语言,贴进学生生活
历史教学语言是各种历史信息的载体,在现行教育模式下,是历史知识传输的重要渠道,其运用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我认为历史是一门严肃的社会科学,所以历史语言首先要科学,但是对于中学历史教学而言,还应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应该说,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人性化”,注重学生的自我感知和真情实感,我们采用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或者思维实际的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出发,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牢记历史,继往开来。这也是由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性决定的。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不仅呼唤“贴近学生生活”的历史教学,更要建构“贴近学生生活”的历史教学!唯其如此,才能促使自己真正完成一个教书匠到教育艺术家的转变。
(作者单位: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初中历史 生活 基础
初中历史是一门比较严肃的社会科学,由于很多历史知识年代久远,很多历史理论和概念艰深晦涩,而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年龄小,理性认知能力弱,所以学生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更不容易说掌握了。对于我们历史教师尤其是初中教师而言,要体现基础性,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坚持历史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尽量让历史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思维的实际,从而使学生能够亲近历史,理解历史,运用历史,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怎样才能让历史贴近初中学生的生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贴进学生生活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人的知识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而是通过主动的探究、深入的思考构建起来的。课程改革要求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即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构建,更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年龄较小,对理性知识认识分析的能力比较欠缺,更容易接受感性直观的东西。情境教学以具体的情境为契机,通过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促进学生情感的丰富和智能的发展,这是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可以把学生带入一定的历史情境,可以帮助他们对久远的历史知识的学习。情境教学值得广大历史教师们去探索和实践,但在创设历史教学情景时,要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
1.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贴进学生生活。远离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问题的教学往往把把课堂带入“高筑墙、深挖洞、广积粮”的误区,学生沉浸在各种疑难问题之中痛苦地学习。而在生活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设置能够由历史联系到现实生活,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的主体地位,把遥远的历史一下子拉近到学生身边。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自然会思维积极,参与热情。
2.创设角色模拟情境,贴进学生生活。所谓“生活为源”,创设角色模拟情境,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生活技巧模拟扮演相关角色,亲自去体验历史生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角色模拟情境可以通过编演历史课本剧来实现。学生在编演历史课本剧的过程中,通过对角色的揣摩、理解及身临其境地扮演,会设身处地地体验角色情感,从而融入角色,更好地记忆和学习历史学习。
3.创设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情境,贴进学生生活。“生活为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创设学生熟悉的经验情境。有这样一个著名案例:在学习“美国独立战争”时,美国历史教师达塔在课堂上设置了这样一个情节——收钱发纸测验。平时课堂上都是免费从老师那儿拿到纸做测验的学生,忽然被告知今天必须向老师交了钱才能拿到纸。事情一开始当然遭到了学生的反对,但后来他们却不得不接受。达塔设置这个情节,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到当时的人面对英国殖民政府向他们强行征收印花税时的心情,从而帮助学生从人文和社会的角度理解美国独立前宗主国和北美殖民地人民日益紧张的关系,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达塔不是按程式化的教学方法讲授学习内容,而是通过创设情境,启迪学生构建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历史。
二、创设课堂活动,贴进学生生活
中学生具有年龄小,活泼好动等心理特点,而很多历史知识由于年代的久远,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课堂可以采用的学生活动很多,常见的如讲故事和编写历史小故事,表演和编写历史课本剧,制作历史小报,多看一些有关历史方面的影视作品等等,但我认为不管采取哪种活动形式,其内容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生活。
三、巧用教学语言,贴进学生生活
历史教学语言是各种历史信息的载体,在现行教育模式下,是历史知识传输的重要渠道,其运用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我认为历史是一门严肃的社会科学,所以历史语言首先要科学,但是对于中学历史教学而言,还应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应该说,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人性化”,注重学生的自我感知和真情实感,我们采用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或者思维实际的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出发,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牢记历史,继往开来。这也是由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性决定的。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不仅呼唤“贴近学生生活”的历史教学,更要建构“贴近学生生活”的历史教学!唯其如此,才能促使自己真正完成一个教书匠到教育艺术家的转变。
(作者单位: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