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经济学

来源 :天下美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398655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本写给吃货看的历史、经济双料混合畅销书。从不同国家对待食物的态度上。一目了然民族性、经济特征……
  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是194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之所以在介绍《吃遍世界看经济》这本书之前先提他,是因为纪德有一本著名的散文集——《地粮》。这本书也曾被翻译为《地上的粮食》或者《人间食粮》,是纪德在游历了北非和意大利后所写成的,以非常抒情的方式,创作出的一系列诗意篇章。在《地粮》中,纪德探究了许多哲学命题,中心思想是“我感知,所以我存在”,他宣泄了自己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热衷与追随。
  然而更容易令人产生兴趣的,其实是《地粮》这一书名。纪德的回忆录名为《假如种子不死》,与《地粮》一样,种子、麦穗、粮食,这些从土地中长出来、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造了一切文化。一个国家的土地上生长什么、形成了什么样的饮食文化,都会对历史与经济产生深远影响。是地上的粮食们,改变着这个世界。《吃遍世界看经济》就是一本以此作为主题的书,它以“吃”为切入点,把我们送入一条饮食文化形成和经济板块轮动的时间隧道。从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到21世纪亚洲经济的崛起;从带来肥胖病和疯牛病的低成本规模经济,到今天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让我们在品味饮食文化的同时,仿佛亲身经历了世界经济的变迁。无论你是对吃感兴趣,还是对历史有所涉猎,这本书都能让你收获颇丰。说起饮食对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举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例子——波士顿倾茶事件。历史课上大家都学过:1773年,北美殖民地的波士顿人民,因为不满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纽约、费城、查尔斯顿人民拒绝卸运茶叶,将货船上的茶叶全部倒人大海。这一事件最终引起了著名的美国独立战争。我们不妨这样看一一英国人用鸦片换取中国的茶叶,倾销到北美殖民地,一头是鸦片,一头是茶叶;一头加速了中国清王朝的覆灭,一头促使了美国的独立与崛起。政治经济的格局变化,竟是由那小小的绿色树叶所引发的。再来说说美国。在大家的印象中。美国菜是什么样的?绝大多数人恐怕只知道薯条、汉堡、可乐。为什么美国没有自己的特色料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美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来自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墨西哥、德国、法国等各个国家的人口汇聚在美国的土地上,从而使得美国的饮食文化杂糅包容。美国独立之后,首先以农业大国的姿态占据了世界政治经济舞台。粮食生产的规模和效率飞速发展,甚至在食品添加剂、转基因等领域的发展上也遥遥领先,并一度通过快餐征服了全世界。当然,与此同时,公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肥胖,也成为美国政府不得不面临的难题。
  英国是另一个有趣的例子。在工业革命之前,各国都以食品为主要的国际贸易,英国也通过食品贸易一度夺取了世界经济霸权,并形成了举世瞩目的红茶文化。由红茶所衍生出来的皇室下午荼风俗,也影响了当时人们的着装、礼仪等一系列文化。然而,除了对红茶的品鉴能力之外,英国居然没有形成什么像样的饮食文化,甚至被称为“饭菜最难吃的国家”。如同提起美国饮食,就是汉堡可乐一样,提起英国菜,似乎也只有鱼和薯条(Fish & chips)了,还有一样:英国家庭几乎人人都会做的约克夏布丁。
  法国则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据说法国总统希拉克曾说过——“你不能信任做饭做得这么差的人。”这就是法国人对本国饮食的骄傲。一代名厨茱莉亚·查尔德曾经思索过法国人的饮食文化——“爱莲(茱莉亚的一位朋友)的战时故事使我思索起法国人的深沉饥饿——这似乎是他们把食物当艺术来欣赏,把烹饪当运动般热爱的深层缘由。我怀疑这个国家对美食的渴望并不源于阳光灿烂的艺术,而来自法国过去数世纪以来深刻且幽暗的空乏。”这是朱亚丽·查尔德的看法:法国之所以会有今天这样的绝妙美食,是因为他们深切体会过挨饿的滋味。你看,粮食会怎样影响一个国家的气质。《吃遍世界看经济》中还指出,现在世界经济中心正在由欧美向亚洲转移,亚洲饮食在被快餐文化侵蚀后,也逐渐迎来回归。日本料理中对“不时、不食”的重视、中国饮食中关于“药食同源”的理论,都是作者着重讨论了的。从不同国家对待食物的态度上,就能一目了然民族性、经济特征等等抽象概念,这就是本书的意义。
  书里有许多生动有趣的事例,比如面对吃法国大餐却要求喝健怡可乐的美国政府高官时,厨师长会说什么;日本菜为什么会在法国大受欢迎……读起来很轻松,是不会让人感到晦涩难懂的经济学读本。
  最后还是应该介绍一下作者,这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写出来的书。
  (木神)精原英资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客座教授,也是日本鼎鼎大名的经济界人物。曾经担任日本火藏省(现在的财务省)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国际金融局局长、财务部副部长。任财务部副部长期间,积极与美国协调外荡政策,1995年秋,日元被过度高估的情况获得明显改善,他也因此被媒体和外汇从业人员昵称为“日元先生”。著有《告别进步主义》和《世界经济势力图》等书。
其他文献
日前,由“上海桂林公馆”、“上海德宝”、《ZEST天下美食》杂志三方协办,由“挚恒珠宝”赞助合作,“ASC”酒商赞助的“茗香七里品珍馔”黄鱼宴活动在桂林公馆举行。活动当晚,桂林公馆的VIP会员,宝马7系的用户等尊贵嘉宾出席了当日的晚宴,品尝由桂林公馆的主厨设计与制作的精美黄鱼晚宴。  宝马7系是宝马公司顶级的豪华轿车系列,它在1977年取代了“New Six”车型,它是宝马汽车的旗舰车型,而且只有
期刊
结婚是个体力活,婚事之余不妨抽出时间读书。我们在20本书中挑出一本实用宝典,一本励婚小说,不妨乐观地品读婚姻。    宝典——完美婚恋实战手册  《婚姻是女人一辈子的事》  作者:陆琪  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4月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话在女权意识越来越高涨的今天,尽管不再像从前那样被奉为金玉良言,却依旧是一条不错的行为准则。女人固然可以不靠男人成
期刊
惜叹春光易逝,文人骚客留下诗文无数。凉意渐袭的国境之南,翅福酒家以海鲜为素材,让春色气息温暖秋季敏感的脾胃,在饭桌上上演了一番时光魔术。    满园青翠,翅福“春色”系列新菜亮相    历时三个月的重金整修之后,翅福酒家携阔大的婚宴礼堂全新亮相。之前形状不规则的一楼大厅,被柔和地化解改造,包间硬件升级换代,更具人间烟火的亲切氛围。环境大调整,出品上自然更有大动作。除了保留招牌石烧翅、黑松露海胆炒粉
期刊
极少有人能准确解释,为什么西湖春天门口,总是排着等位的长队。    一家餐厅,连接两座城    移民美食高度集中的深圳,偏偏饮食风尚上有着坚实的壁垒。所有形成品牌的高端连锁酒楼,基本都以粤菜为主。横扫全国的无冕之王川菜和湘菜,虽然热闹,但皆各自为战,鲜有影响力。多个曾举旗南下的北方餐饮大头,也都铩羽而归。西湖春天,却从这片残酷的土地开始,生根、发芽,成为深圳本土最火热的江南菜馆。  从80年代中期
期刊
在大众的眼里,酒店是一个神秘的地方,特别是高档酒店的餐厅,除了价格不菲之外,里面林林总总的花样也令门外人难以想象,虽然这些花样吸引了不少客人前来,但有时候用餐完毕,客人们尚未能全晓奥秘所在。本期我们就探访酒店的餐厅,从环境、菜品、调料、酒水、服务等各方面,揭秘他们各自研发的独门武器。  外滩英迪格酒店,“恰”牛排馆  气势汹汹的战斧牛排  上海滩上的牛排馆近来开了不少,中国人民对牛排的接受速度也是
期刊
酷爱F1、钓鱼、高尔夫,永远穿一条花裤子、幽默健谈,随心随性,天马行空的创作灵感、不受拘束的行为方式,这些标签汇聚在同一人身上,能否猜出他的职业?艺术家?赛车手?或者文艺青年?  陈泽春,深圳香格里拉酒店行政总厨,彻底刷新了以往人们对厨师的认知。    穿花裤子的大厨    五星级酒店的大厨,厨艺超群之外,还需有严谨得体的行为之道。但重量级的厨师里能有气概挑战权威和制度,陈泽春的特立独行是公认的。
期刊
清茶配美人,香茶卷浓情,婚茶赛月老。    现代婚礼中,“敬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最让新郎新娘欢乐的是敬完茶叫过爸妈后的“改口费”,绝对是大婚当天最大部头的进账。关于“敬茶”,在中国传统婚俗中其实是大有讲究的。为什么婚礼上少不得“茶”呢?    爱茶者都知道,茶树是不可移植的,移植必不能活。所以传统婚俗中茶的引用,就是利用了茶树的这种自然属性。一旦婚事定下,就当从一而终,没有再“移植”即反悔的
期刊
人类学家列维.施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曾在阐述食物与图腾的关系时指出——食物不仅是用来吃的,也是用来想的(Not only are [they] good to eat, but [they] are good to think with)。果不其然,每每打开婚宴的菜单,我都难免感叹我们人类实在是太能想了。 桂圆莲子被美誉为“早生贵子并蒂莲”,蒜茸蒸龙虾被尊称为“山盟海
期刊
近日到上海跟朋友聚会,席上有人说,如今结婚很要命,办婚宴,像点样子的地方,要4千多元一席。同样的餐厅,2003年是2千多元一席的。有人当即回应:当然啦,陆家嘴的房子已经涨到17万/平方米了(上海人都不知道哪里住的是什么人),婚宴怎能不涨?  广州稍为好一点,像广州酒家这种档次的餐厅,2011年上半年的满月喜筵每席也就是2700元(未包酒水),已经凑齐了“鲍、参、燕、翅”,算得上是高档酒席了。  在
期刊
Temple Restauranl Beijing  布鲁宫餐厅的比利时老板新开餐厅''主营法餐,还可以举行私人宴会。全称没有中文名,字面意思是“北京古寺餐厅”,坊间传闻日“庙”。餐厅改装了北京一座600多岁的古寺,院子内最早的建筑群是永乐年间的“敕建智珠寺”,去就餐的话还可以顺便怀个古吟个诗什么的。老北京知道,这里曾经也是北京最早的黑白电视工厂。菜品上很有一些亮点,比如闻名的烤龙虾,全称是“烟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