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段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是将各种教育融合起来进行。品德与生活是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规则教育、文化和科学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品德与社会是将品德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国情历史与文化、地理环境、生命与安全教育有机融合。针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相关理论的学习,我认为易于教师和学生操作的是整合教学。整合教学能够体现本课程的综合性。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体现了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的内在整合。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們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情感的体验、道德认识才能让儿童重新认识自我、他人,认识社会,达到教育的目的,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并升华。人的社会品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形成,在教学中,让儿童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获得认知发展。这样才能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因此,我们要把教材作为引领儿童进入生活的通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不生搬教材和空洞说教,要有目的地引领和组织学生去观察周围生活,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到生活中体验、感悟,帮助他们整理和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自觉行为并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像让孩子做有意思的活动,开展他的天才。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机会营造氛围,发挥他们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的作用和潜力,从活动中学会做事,从交流、谈话中学会交流、说话。虽然教材“文本”提供了很多资源供学生学习,但还有很多超越“文本”的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可能全由教师去完成,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进来,教师可营造一个资源开发的氛围,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对大千世界,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如体验劳动的艰辛,品尝劳动的快乐,掌握、形成能力;体验关心帮助别人的快乐,体会人生的温暖和价值;体验搜集、制作,会有意外的惊喜和发现;体验购物,会发现购物中的学问和要注意什么,学习当家理财,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等。让具体的实例走进课堂,会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让生活与教材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仅靠教师的讲,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自学,不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过程,学生不可能将知识道德内化。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互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中尽量设计一些灵活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查找或分析资料、调查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即可能给学生留有更大的自由空间,以便让学生参与其中,成为课堂的主人,这种在课堂上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使师生双方感到轻松、愉快,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在探究学习中,教师是活动的导师,应积极采取新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完成任务,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教师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倾听学生的心声,使教师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学生愿意讨论和交流,大胆发表意见,教师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作为学生的合作者,要对学生的好意见,新奇的办法予以肯定、鼓励、激发他们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除了有效整合和利用校内外资源外,还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多元整合,开发和有效运用教材资源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现行教材中有大量的图片、照片。在教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家乡水的故事”时,我引导学生阅读欣赏教材中的文字、照片和图片,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过去取水资料,想象人们取水的情景,体会其中的故事,感受水与家乡人生产生活密不可分,而水质也不一样,有苦、涩、甜、有杂质等,以及发生的变化。给学生提出学习要求:请你说说我们家乡水的变化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确:家乡人取水、用水经历了1、挖井—人力钻井—机械钻井。2、去远处挑水—家中摇水—压水—水泵抽水—用上了自来水。3、周边小城的居民过去要定时到“水楼”排队取水,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课文中其他的图片、文字反映了用水量的增大对工农业生产发挥的作用以及人们保护水源、处理污水、节约用水方面的一些做法。有了这些直观、逼真的图片、照片和对应的文字说明,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苇子沟镇西地)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体现了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的内在整合。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們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情感的体验、道德认识才能让儿童重新认识自我、他人,认识社会,达到教育的目的,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并升华。人的社会品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形成,在教学中,让儿童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获得认知发展。这样才能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因此,我们要把教材作为引领儿童进入生活的通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不生搬教材和空洞说教,要有目的地引领和组织学生去观察周围生活,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到生活中体验、感悟,帮助他们整理和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自觉行为并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像让孩子做有意思的活动,开展他的天才。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机会营造氛围,发挥他们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的作用和潜力,从活动中学会做事,从交流、谈话中学会交流、说话。虽然教材“文本”提供了很多资源供学生学习,但还有很多超越“文本”的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可能全由教师去完成,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进来,教师可营造一个资源开发的氛围,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对大千世界,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如体验劳动的艰辛,品尝劳动的快乐,掌握、形成能力;体验关心帮助别人的快乐,体会人生的温暖和价值;体验搜集、制作,会有意外的惊喜和发现;体验购物,会发现购物中的学问和要注意什么,学习当家理财,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等。让具体的实例走进课堂,会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让生活与教材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仅靠教师的讲,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自学,不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过程,学生不可能将知识道德内化。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互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中尽量设计一些灵活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查找或分析资料、调查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即可能给学生留有更大的自由空间,以便让学生参与其中,成为课堂的主人,这种在课堂上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使师生双方感到轻松、愉快,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在探究学习中,教师是活动的导师,应积极采取新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完成任务,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教师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倾听学生的心声,使教师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学生愿意讨论和交流,大胆发表意见,教师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作为学生的合作者,要对学生的好意见,新奇的办法予以肯定、鼓励、激发他们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除了有效整合和利用校内外资源外,还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多元整合,开发和有效运用教材资源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现行教材中有大量的图片、照片。在教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家乡水的故事”时,我引导学生阅读欣赏教材中的文字、照片和图片,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过去取水资料,想象人们取水的情景,体会其中的故事,感受水与家乡人生产生活密不可分,而水质也不一样,有苦、涩、甜、有杂质等,以及发生的变化。给学生提出学习要求:请你说说我们家乡水的变化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确:家乡人取水、用水经历了1、挖井—人力钻井—机械钻井。2、去远处挑水—家中摇水—压水—水泵抽水—用上了自来水。3、周边小城的居民过去要定时到“水楼”排队取水,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课文中其他的图片、文字反映了用水量的增大对工农业生产发挥的作用以及人们保护水源、处理污水、节约用水方面的一些做法。有了这些直观、逼真的图片、照片和对应的文字说明,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苇子沟镇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