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湘版新编初中地理教材给人以清新朗目之感,它在内容编排、形式结构等方面都与以往所使用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侧重探讨根据该教材的特点,采用相适应的教法,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从整体编排来看,湘版地理教材按“先总后分”的原则编写,即“世界一大洲一地区一国家”。初一上册安排的是关于全球的知识: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初一下册则是分区地理: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进国家。初二中国地理的编写也是按照这个原则进行,初二上册学习的内容有: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及中国的区域差异;下册内容的第一章为中国的主要产业,以后的各章则主要是分省地理,教材把我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按沿海(第二章沿海万里行)、沿边(第三章陆疆万里行)、沿江(第四章黄河万里行和第五章长江万里行)的位置特点分别加以介绍,区别于以前的教材按东北、西南、华南、西北等方位编写的方法,这也是湘版地理教材的一大特点。
从结构上看,湘版地理教材采用大字正文和辅助文字混排的形式,重点突出,版式新颖。大字正文一般叙述地理事实,讲解地理概念,解释地理成因,说明地理规律。辅助文字主要包括富有特色的两个栏目:“活动”栏目侧重安排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的地理问题,密切配合课文的重点、要点以及关键内容,以加深理解,启迪思维,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良好习惯;“阅读”栏目侧重选编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阅读材料,与课文所讲内容密切配合,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学能力。而且在每一章的前面,都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字,该段文字不但概括了本章的主要内容,还起到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的作用。 从形式上看,湘版地理教材图文并茂,直观性强,生动形象。在课本的封面、封底、以及课文里面,增加了大量引人入胜的彩图,在课文之中穿插了内容简明、重点突出、种类多样的地图、速描图、示意图、模型图、统计图、漫画图以及卫星图片等。这些图像与课文紧密配合,以图引文、以图释文、以图补文、以图代文,形象直观地反映和说明地理问题,把繁、难和语言不便表达的地理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不仅改变了地理教材的面貌,也增强了地理教材的吸引力,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点和重点。
从内容上看,湘版地理教材选材典型,知识量适当,不求全不求深,表述生动活泼;围绕环境、资源、人类活动这些主题,选材上注重体现人地关系,地理知识的时代性、实用性、教育性以及科学性;适当降低了教学难度,删减了难教难学的有关内容;注意减轻学生负担,删减单纯记忆性知识,如国家减少为七个有代表性的、区域特征典型的国家来讲授,这七个国家,既包括了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课文表述不但简洁、明了、准确,而且主要还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和学生的实际,通过读图思考、启发设问、引用实例等多种方式,提高教材的智力价值和可读性,引导学生去探索地理知识的新天地,切实使学生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从要求上看,湘版地理教材重点明确,知识面宽,注重渗透思想教育和加强能力训练。正文一般为必学内容,体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正文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重要的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地理过程、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规律;辅助文字为阅读材料、思考、练习等,这部分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宽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思想教育和能力训练寓于知识的传授之中。例如,活动栏目主要训练识图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等等。结合湘版地理教材的特点,我在教学和教法上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重视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地理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古人曾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湘版地理教材本身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含有丰富的激发兴趣的素材,所以要充分加以利用。
第一,重视每节课的引入过程。“万事开头难”。好的引入过程是成功教学的开始,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迅速进入求知状态。课堂的引入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设计,可以是故事、音乐、谜语,也可以是提问,引起学生的质疑。例如,在学习《俄罗斯》一节时,我用音乐作为引入方法,利用自身擅长弹琴的特点,用手风琴演奏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曲。手风琴是俄罗斯人广泛喜爱的乐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传唱世界的俄罗斯民歌,将二者结合引人新课显得自然,学生有新鲜感,学习兴趣也被激发了,接着启发学生谈谈他们所知道的有关俄罗斯的情况,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议论纷纷,争相发言。
第二,结合时事和现实生活。时事总是在一定的地域中发生的,因此也就与地理有密切的联系。西亚是世界的热点地区,时至今日,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仍在继续,为西亚一节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材料,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西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含义,更理解了为什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讲到我国的季风气候特征时,则和我们广西冬季吹北风、夏季吹南风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知识;分析冬、夏季风性质,一句本地俗语“北风是贼,南风是客”。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北风势力强,南风势力弱”的性质差别,这样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具体,自然就会对地理产生兴趣。
第三,巧设疑问,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提问是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是促进师生交流的有效手段和形式。湘版地理教材的教学过程已不能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应该积极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之间共同的讨论,老师从旁加以引导,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湘版地理教材中大量的读图思考、读表读资料设问以及“活动”栏目等,都为提问设问提供了方便。例如,介绍完世界的人口以后,教材安排的问题有:“一个国家是不是人口越少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请谈谈你的看法。”以及读漫画“处境艰难的地球”回答“你能说出漫画所表达的含义吗?”等等。这些设问含义深刻、恰到好处、耐人寻味。
二、注重讲清重点知识
湘版地理教材的内容层次和头绪已经减少,重点比原来课本更加突出。因此,对于重点基础知识,要讲得充分具体。在内容上,要加以透彻的分析和清晰的说明,也可以适当补充和展开;在形式上,课本中的插图、引言、活动栏目、阅读材料,都要围绕重点充分利用,不能忽略;在方式上,要密切联系社会生产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多举生动的实例、作形象的比喻。例如,关于“世界的人口问题”一节,不仅要利用好课本,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重点段落和概念,仔细分析插图插画等,还要启发学生联系当地的人口现状进行思考,也可以展开热烈的讨论,利用学生的亲身感受和所见所闻,进一步使其意识到人口问题的世界性及严峻性。
课本中的阅读材料虽不都是要求老师讲授的内容,但有的材料有助于重点内容的理解,有的则可以利用来说明正文内容,可以作适当讲解。例如,在“世界的人种”一节里,有关于人种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阅读材料,有力地说明了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巨大影响,可以提问和略为展开。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有的要求细读,有的可以朗读和齐读,有的在课后阅读,也可以提示或提出一些问题,若放任自流则形同虚设。
三、充分利用课本插图
插图多、插图种类多、表达形式新颖、图文结合密切,这是湘版地理教材的特色,教学中要结合这些特色,充分发挥插图的功用。
一是课本中的地图、统计图、示意图、模型图、剖面图。主要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数量差异、因果关系以及地形起伏状况等,一般是文字表述的形象化,文图结合来共同说明地理内容。这些图像一方面可以利用来讲课,如讲到地形对美国天气变化的影响,就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读地形与气流图,分析西部高大山脉对温和湿润西风的阻挡作用,东部低缓山脉、高原对北部吹来的干冷风不造成阻挡,纵贯南北的中部平原方便强烈的极地冷空气长驱南下等因素,使学生明确地形对天气的影响在冬季的具体表现。尤其是以图代文、以图引文的插图,教师更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图。另一方面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教会学生读、用上述图像,掌握运用图像的基本技能,并通过对图像的分析观察,训练学生读图、观察和思维的能力。
二是课本中的彩照、速描图、漫画图等,主要反映地理事物的形象或对重点内容起夸张强调的作用,应围绕课本正文灵活运用。例如,有的彩照,可以启发提问,作为新课引入,引发学生思索的兴趣;有的各国名胜古迹图,可以指出其注意内容;有的图像包含内容很多或者能一目了然,则可以略而不讲。
四、诱导学生参与教学
湘版地理教材不仅内容丰富、脉络清楚,而且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其中“活动”、“阅读”栏目都为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供了条件。因此,多数栏目安排的活动要指导学生认真去做,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既巩固加深知识,又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还应提倡多种教学形式、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形式上可以联系学生实际,围绕主题展开议论、讨论,或者是学生向教师质疑等等;在教法上应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将传统的板书、版画、板图与现代的电视、投影、幻灯、模型、挂图等直观手段相结合,不断变换刺激,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长时间的集中和稳定,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湘版地理教材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再沿用老一套教法就不能适应新的教材。深入研究新教材的编写宗旨及其具体特点,把自己的地位从直接传授向间接指导学生逐步转化,是我们地理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
从整体编排来看,湘版地理教材按“先总后分”的原则编写,即“世界一大洲一地区一国家”。初一上册安排的是关于全球的知识: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初一下册则是分区地理: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进国家。初二中国地理的编写也是按照这个原则进行,初二上册学习的内容有: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及中国的区域差异;下册内容的第一章为中国的主要产业,以后的各章则主要是分省地理,教材把我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按沿海(第二章沿海万里行)、沿边(第三章陆疆万里行)、沿江(第四章黄河万里行和第五章长江万里行)的位置特点分别加以介绍,区别于以前的教材按东北、西南、华南、西北等方位编写的方法,这也是湘版地理教材的一大特点。
从结构上看,湘版地理教材采用大字正文和辅助文字混排的形式,重点突出,版式新颖。大字正文一般叙述地理事实,讲解地理概念,解释地理成因,说明地理规律。辅助文字主要包括富有特色的两个栏目:“活动”栏目侧重安排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的地理问题,密切配合课文的重点、要点以及关键内容,以加深理解,启迪思维,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良好习惯;“阅读”栏目侧重选编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阅读材料,与课文所讲内容密切配合,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学能力。而且在每一章的前面,都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字,该段文字不但概括了本章的主要内容,还起到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的作用。 从形式上看,湘版地理教材图文并茂,直观性强,生动形象。在课本的封面、封底、以及课文里面,增加了大量引人入胜的彩图,在课文之中穿插了内容简明、重点突出、种类多样的地图、速描图、示意图、模型图、统计图、漫画图以及卫星图片等。这些图像与课文紧密配合,以图引文、以图释文、以图补文、以图代文,形象直观地反映和说明地理问题,把繁、难和语言不便表达的地理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不仅改变了地理教材的面貌,也增强了地理教材的吸引力,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点和重点。
从内容上看,湘版地理教材选材典型,知识量适当,不求全不求深,表述生动活泼;围绕环境、资源、人类活动这些主题,选材上注重体现人地关系,地理知识的时代性、实用性、教育性以及科学性;适当降低了教学难度,删减了难教难学的有关内容;注意减轻学生负担,删减单纯记忆性知识,如国家减少为七个有代表性的、区域特征典型的国家来讲授,这七个国家,既包括了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课文表述不但简洁、明了、准确,而且主要还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和学生的实际,通过读图思考、启发设问、引用实例等多种方式,提高教材的智力价值和可读性,引导学生去探索地理知识的新天地,切实使学生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从要求上看,湘版地理教材重点明确,知识面宽,注重渗透思想教育和加强能力训练。正文一般为必学内容,体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正文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重要的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地理过程、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规律;辅助文字为阅读材料、思考、练习等,这部分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宽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思想教育和能力训练寓于知识的传授之中。例如,活动栏目主要训练识图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等等。结合湘版地理教材的特点,我在教学和教法上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重视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地理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古人曾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湘版地理教材本身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含有丰富的激发兴趣的素材,所以要充分加以利用。
第一,重视每节课的引入过程。“万事开头难”。好的引入过程是成功教学的开始,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迅速进入求知状态。课堂的引入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设计,可以是故事、音乐、谜语,也可以是提问,引起学生的质疑。例如,在学习《俄罗斯》一节时,我用音乐作为引入方法,利用自身擅长弹琴的特点,用手风琴演奏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曲。手风琴是俄罗斯人广泛喜爱的乐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传唱世界的俄罗斯民歌,将二者结合引人新课显得自然,学生有新鲜感,学习兴趣也被激发了,接着启发学生谈谈他们所知道的有关俄罗斯的情况,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议论纷纷,争相发言。
第二,结合时事和现实生活。时事总是在一定的地域中发生的,因此也就与地理有密切的联系。西亚是世界的热点地区,时至今日,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仍在继续,为西亚一节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材料,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西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含义,更理解了为什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讲到我国的季风气候特征时,则和我们广西冬季吹北风、夏季吹南风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知识;分析冬、夏季风性质,一句本地俗语“北风是贼,南风是客”。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北风势力强,南风势力弱”的性质差别,这样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具体,自然就会对地理产生兴趣。
第三,巧设疑问,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提问是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是促进师生交流的有效手段和形式。湘版地理教材的教学过程已不能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应该积极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之间共同的讨论,老师从旁加以引导,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湘版地理教材中大量的读图思考、读表读资料设问以及“活动”栏目等,都为提问设问提供了方便。例如,介绍完世界的人口以后,教材安排的问题有:“一个国家是不是人口越少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请谈谈你的看法。”以及读漫画“处境艰难的地球”回答“你能说出漫画所表达的含义吗?”等等。这些设问含义深刻、恰到好处、耐人寻味。
二、注重讲清重点知识
湘版地理教材的内容层次和头绪已经减少,重点比原来课本更加突出。因此,对于重点基础知识,要讲得充分具体。在内容上,要加以透彻的分析和清晰的说明,也可以适当补充和展开;在形式上,课本中的插图、引言、活动栏目、阅读材料,都要围绕重点充分利用,不能忽略;在方式上,要密切联系社会生产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多举生动的实例、作形象的比喻。例如,关于“世界的人口问题”一节,不仅要利用好课本,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重点段落和概念,仔细分析插图插画等,还要启发学生联系当地的人口现状进行思考,也可以展开热烈的讨论,利用学生的亲身感受和所见所闻,进一步使其意识到人口问题的世界性及严峻性。
课本中的阅读材料虽不都是要求老师讲授的内容,但有的材料有助于重点内容的理解,有的则可以利用来说明正文内容,可以作适当讲解。例如,在“世界的人种”一节里,有关于人种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阅读材料,有力地说明了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巨大影响,可以提问和略为展开。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有的要求细读,有的可以朗读和齐读,有的在课后阅读,也可以提示或提出一些问题,若放任自流则形同虚设。
三、充分利用课本插图
插图多、插图种类多、表达形式新颖、图文结合密切,这是湘版地理教材的特色,教学中要结合这些特色,充分发挥插图的功用。
一是课本中的地图、统计图、示意图、模型图、剖面图。主要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数量差异、因果关系以及地形起伏状况等,一般是文字表述的形象化,文图结合来共同说明地理内容。这些图像一方面可以利用来讲课,如讲到地形对美国天气变化的影响,就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读地形与气流图,分析西部高大山脉对温和湿润西风的阻挡作用,东部低缓山脉、高原对北部吹来的干冷风不造成阻挡,纵贯南北的中部平原方便强烈的极地冷空气长驱南下等因素,使学生明确地形对天气的影响在冬季的具体表现。尤其是以图代文、以图引文的插图,教师更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图。另一方面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教会学生读、用上述图像,掌握运用图像的基本技能,并通过对图像的分析观察,训练学生读图、观察和思维的能力。
二是课本中的彩照、速描图、漫画图等,主要反映地理事物的形象或对重点内容起夸张强调的作用,应围绕课本正文灵活运用。例如,有的彩照,可以启发提问,作为新课引入,引发学生思索的兴趣;有的各国名胜古迹图,可以指出其注意内容;有的图像包含内容很多或者能一目了然,则可以略而不讲。
四、诱导学生参与教学
湘版地理教材不仅内容丰富、脉络清楚,而且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其中“活动”、“阅读”栏目都为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供了条件。因此,多数栏目安排的活动要指导学生认真去做,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既巩固加深知识,又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还应提倡多种教学形式、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形式上可以联系学生实际,围绕主题展开议论、讨论,或者是学生向教师质疑等等;在教法上应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将传统的板书、版画、板图与现代的电视、投影、幻灯、模型、挂图等直观手段相结合,不断变换刺激,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长时间的集中和稳定,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湘版地理教材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再沿用老一套教法就不能适应新的教材。深入研究新教材的编写宗旨及其具体特点,把自己的地位从直接传授向间接指导学生逐步转化,是我们地理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