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就听说过弋阳,还是因为方志敏。
两杆半枪闹革命。在方志敏纪念馆内,两杆半枪静静地站列成一组雕塑,守望着历史,幻化成不屈不挠的象征。穿越历史的时空,我们仿佛依然可以倾听到清脆的枪声和万众齐声的呐喊,革命的烽火照亮了暗夜。方志敏发动和带领家乡农民举行弋横起义,建立了人民武装,建立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一个红色政权宣告诞生。这是一个思想进步、不屈不挠、一呼百应、揭竿而起的方志敏,面对屠杀和镇压,他选择了武装反抗,义无反顾地高擎起红旗。历史永远不会遗忘英雄,他的名字已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他的高度鲜有人企及,让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永远怀念和仰望。
家被烧了十七次。方志敏的老家是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当年敌人的残暴没能让方志敏屈服和动摇,他的家被烧了十七次,烧了建,建了烧,一次又一次重生,今天它依然屹立在我们面前。现在供人们参观的故居重建于解放初,听说要为方志敏修建故居,乡亲们纷纷捐献出自家的材料,为他们敬佩的英雄重建新家。也正是有方志敏和弋阳人民的牺牲,中国革命之火才能熊熊不息,从胜利走向胜利。当年全县只有十万人口的弋阳,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近万人,这种牺牲是何等的壮烈与伟大啊!弋阳的革命烈士耸立成一块巨幅历史纪念碑,方志敏就是他们的代表,方志敏是他们共同的名字。在方志敏简朴的故居里,我读到了他的豪言壮语,聆听到了他的慷慨陈词,也见证到了英雄的不凡。那一件件简陋的物件,那一张张斑驳的报纸,虽然与我们相视无语,但我们却从中找寻到了当年,读懂了当年。
一腔热血写清贫。怀着敬仰之心,我们追寻方志敏的足迹,聆听他的故事,感受了他的崇高与伟大。方志敏精神富足,却恪守清贫,经手的款项达数百万元之多,但在他被俘之时,除了身上的衣物,只有一支钢笔、一块怀表。国民党兵说什么也不信,拿出手榴弹威吓他,但收获的除了失望还是失望。这一幕在小学课本上曾读过,至今仍印象深刻,他也成为我最早记住的一位英雄。在方志敏的老家漆工镇,我们观看了这一幕话剧,由本地农民表演,方志敏的扮演者便是他堂弟的孙子。演员从家里或者田间赶来,脸上流着大汗,穿着厚厚的演出服装,虽不专业却有股真诚劲。虽然他们讲的是带有浓重地方口音的普通话,音响的效果也不好,但他们却表演得很入戏。在英雄大义凛然、义正词严中又一次读懂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品格,它拥有无形的正能量,就是一块石头也会为之动容。他的人格魅力感动了后来人,也感化身边的敌人,他们心甘情愿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他传送书稿,今天我们才有机会读到了《清贫》,也读到了《可爱的中国》。明知信仰不可改,明知必死无疑,但他却是那么的平静与从容,就好像将做一次远行。在方志敏的纪念馆里,我看到《清贫》的复制手稿,字体工整、俊秀,少有涂改,一副慷慨赴死的模樣。这种从容早已把死置之度外,为了一个新的国家,为了一个美好的理想,死又算得了什么?
敌人的镣铐,困住了他的手脚,却禁锢不了他的心;敌人毁灭了他的身体,却毁灭不了他的精神。他一直向往自由,但绝没有因为自由而出卖信仰。信仰最宝贵,信仰也最坚定,方志敏用生命做了最好的诠释。他的信仰足以毁灭了一个旧世界,也可以开创一个新世界。
当地剧种弋阳腔天下闻名,为高腔戏曲鼻祖。我猜想,他一定是唱着弋阳腔走上刑场的,一曲弋阳腔唱得行云流水,慷慨悲壮,惊天动地。丧心病狂的敌人害怕他,秘密将他枪杀,就义时他还戴着镣铐。
方志敏,是一个有品位、有格局的革命家,极具浪漫主义情怀。他无师自通,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把根据地作为一个国家来治理和运行,机构健全,运转有序,构建了国家的雏形。这完全颠覆了旧有印象,他建设了列宁公园、游泳池,组建了演出队,丰富了军民业余生活。革命者不是冷血,都拥有一颗浪漫之心,因为他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人人向往美好的世界,方志敏先行了一步。我们今天的生活不正是方志敏等英烈的奋斗目标吗?除了敬仰之情,还应有感恩之心。他奋斗是有价值的,他的牺牲是伟大的。
在弋阳,我认识了一个爱憎分明的方志敏。他亲五叔破坏革命、残害父老乡亲,被他捉住判了死刑,祖父母和母亲代为求情,他不为所动,五叔受到应有惩罚。爱憎分明是原则,也是底线,方志敏做到了,正是这样才有那么多的人信服他,跟随他以命相许闹革命。
方志敏出身农家,却有超凡的经营天分,他鼓励苏区人民到白区做生意,也鼓励白区人民到苏区做生意,开创了几条商贸线路,并发行了红区第一张股票。他把根据地打造得经济繁荣、财政富裕,军队官兵不仅每周可以吃上一顿肉,还支援了中央苏区一批黄金和白银。
方志敏有火一样的革命热情,他亲自编演革命剧,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当我伫立于弋阳乡间古戏台前时,仿佛看到了方志敏的身影,浮现出台上台下热烈互动的场景。早在南昌上学时,方志敏就自学了英语,能借助词典阅读英文版《共产党员宣言》和《资本论》。这在当时是少有的,即使现在也少有人读过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他的刻苦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在闽浙赣军区司令部旧址的院子里,我们还看到了一簇生长旺盛的芭蕉树,高大挺拔,越过屋顶,这是我见过的最为高大的芭蕉树,叶子宽大、翠绿,生机勃勃。这是方志敏亲手栽植的,当年他栽下的是希望,如今这树成了纪念树,它在告诉我们,方志敏的精神不死。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不会倒下的,他的身躯已化作座座青山,片片竹海,凝固为万古流芳的丰碑。
责任编辑:秀 丽
两杆半枪闹革命。在方志敏纪念馆内,两杆半枪静静地站列成一组雕塑,守望着历史,幻化成不屈不挠的象征。穿越历史的时空,我们仿佛依然可以倾听到清脆的枪声和万众齐声的呐喊,革命的烽火照亮了暗夜。方志敏发动和带领家乡农民举行弋横起义,建立了人民武装,建立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一个红色政权宣告诞生。这是一个思想进步、不屈不挠、一呼百应、揭竿而起的方志敏,面对屠杀和镇压,他选择了武装反抗,义无反顾地高擎起红旗。历史永远不会遗忘英雄,他的名字已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他的高度鲜有人企及,让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永远怀念和仰望。
家被烧了十七次。方志敏的老家是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当年敌人的残暴没能让方志敏屈服和动摇,他的家被烧了十七次,烧了建,建了烧,一次又一次重生,今天它依然屹立在我们面前。现在供人们参观的故居重建于解放初,听说要为方志敏修建故居,乡亲们纷纷捐献出自家的材料,为他们敬佩的英雄重建新家。也正是有方志敏和弋阳人民的牺牲,中国革命之火才能熊熊不息,从胜利走向胜利。当年全县只有十万人口的弋阳,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近万人,这种牺牲是何等的壮烈与伟大啊!弋阳的革命烈士耸立成一块巨幅历史纪念碑,方志敏就是他们的代表,方志敏是他们共同的名字。在方志敏简朴的故居里,我读到了他的豪言壮语,聆听到了他的慷慨陈词,也见证到了英雄的不凡。那一件件简陋的物件,那一张张斑驳的报纸,虽然与我们相视无语,但我们却从中找寻到了当年,读懂了当年。
一腔热血写清贫。怀着敬仰之心,我们追寻方志敏的足迹,聆听他的故事,感受了他的崇高与伟大。方志敏精神富足,却恪守清贫,经手的款项达数百万元之多,但在他被俘之时,除了身上的衣物,只有一支钢笔、一块怀表。国民党兵说什么也不信,拿出手榴弹威吓他,但收获的除了失望还是失望。这一幕在小学课本上曾读过,至今仍印象深刻,他也成为我最早记住的一位英雄。在方志敏的老家漆工镇,我们观看了这一幕话剧,由本地农民表演,方志敏的扮演者便是他堂弟的孙子。演员从家里或者田间赶来,脸上流着大汗,穿着厚厚的演出服装,虽不专业却有股真诚劲。虽然他们讲的是带有浓重地方口音的普通话,音响的效果也不好,但他们却表演得很入戏。在英雄大义凛然、义正词严中又一次读懂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品格,它拥有无形的正能量,就是一块石头也会为之动容。他的人格魅力感动了后来人,也感化身边的敌人,他们心甘情愿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他传送书稿,今天我们才有机会读到了《清贫》,也读到了《可爱的中国》。明知信仰不可改,明知必死无疑,但他却是那么的平静与从容,就好像将做一次远行。在方志敏的纪念馆里,我看到《清贫》的复制手稿,字体工整、俊秀,少有涂改,一副慷慨赴死的模樣。这种从容早已把死置之度外,为了一个新的国家,为了一个美好的理想,死又算得了什么?
敌人的镣铐,困住了他的手脚,却禁锢不了他的心;敌人毁灭了他的身体,却毁灭不了他的精神。他一直向往自由,但绝没有因为自由而出卖信仰。信仰最宝贵,信仰也最坚定,方志敏用生命做了最好的诠释。他的信仰足以毁灭了一个旧世界,也可以开创一个新世界。
当地剧种弋阳腔天下闻名,为高腔戏曲鼻祖。我猜想,他一定是唱着弋阳腔走上刑场的,一曲弋阳腔唱得行云流水,慷慨悲壮,惊天动地。丧心病狂的敌人害怕他,秘密将他枪杀,就义时他还戴着镣铐。
方志敏,是一个有品位、有格局的革命家,极具浪漫主义情怀。他无师自通,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把根据地作为一个国家来治理和运行,机构健全,运转有序,构建了国家的雏形。这完全颠覆了旧有印象,他建设了列宁公园、游泳池,组建了演出队,丰富了军民业余生活。革命者不是冷血,都拥有一颗浪漫之心,因为他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人人向往美好的世界,方志敏先行了一步。我们今天的生活不正是方志敏等英烈的奋斗目标吗?除了敬仰之情,还应有感恩之心。他奋斗是有价值的,他的牺牲是伟大的。
在弋阳,我认识了一个爱憎分明的方志敏。他亲五叔破坏革命、残害父老乡亲,被他捉住判了死刑,祖父母和母亲代为求情,他不为所动,五叔受到应有惩罚。爱憎分明是原则,也是底线,方志敏做到了,正是这样才有那么多的人信服他,跟随他以命相许闹革命。
方志敏出身农家,却有超凡的经营天分,他鼓励苏区人民到白区做生意,也鼓励白区人民到苏区做生意,开创了几条商贸线路,并发行了红区第一张股票。他把根据地打造得经济繁荣、财政富裕,军队官兵不仅每周可以吃上一顿肉,还支援了中央苏区一批黄金和白银。
方志敏有火一样的革命热情,他亲自编演革命剧,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当我伫立于弋阳乡间古戏台前时,仿佛看到了方志敏的身影,浮现出台上台下热烈互动的场景。早在南昌上学时,方志敏就自学了英语,能借助词典阅读英文版《共产党员宣言》和《资本论》。这在当时是少有的,即使现在也少有人读过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他的刻苦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在闽浙赣军区司令部旧址的院子里,我们还看到了一簇生长旺盛的芭蕉树,高大挺拔,越过屋顶,这是我见过的最为高大的芭蕉树,叶子宽大、翠绿,生机勃勃。这是方志敏亲手栽植的,当年他栽下的是希望,如今这树成了纪念树,它在告诉我们,方志敏的精神不死。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不会倒下的,他的身躯已化作座座青山,片片竹海,凝固为万古流芳的丰碑。
责任编辑:秀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