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环境行为学分析大唐西市博物馆公共大厅的使用效率和空间效果,探讨了博物馆公共大厅与人的行为心理之间的联系,旨在倡导博物馆人性化个空间设计,提升其公共大厅空间质量。
关键词:环境行为学、大唐西市博物馆、公共大厅
大唐西市博物馆是国内首座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遗址类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馆藏文物2万余件,是在西市原址上在建的、原真性保存“西市遗址”的博物馆和反映盛唐商业文化、丝路文化的主题博物馆。调查发现,西市博物馆的公共大厅在使用效率和空间效果在使用过程中得到了众多参观者较高的评价,为该类博物馆的公共大厅设计提供了许多参考价值。
一、功能节点分析
西市博物馆公共大厅成L形,18m的通高大厅空间遗址本体密切相关,同时在承担着人流集散、票务安检、休息等候等公共服。50m见方的十字街考古遗址是整座博物馆保护与展示的核心,与汉阳陵博物馆的设计类似,遗址被封存在玻璃板下,让参观者可以直观地看到车辙、水沟、石桥等残迹,继而得以从个人尺度来体验当年西市的实景,而又不影响大厅空间的使用功能。
西市博物馆的公共大厅可以划分为门厅区、遗址展示区、节点空间等数个24m×18m的功能单元(如图2所示),根据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的“外部模数理论”, 20—25m的模数是人际间存在联系的临界值,因为在此范围内人们可以辨别人脸,听清对方的声音,进行视线和语言的沟通。顶西市博物馆公共大厅,为了模拟再现唐代西市十字街街道空间感受,同时创造形成适于交流的的空间,将大厅的宽度控制在25m以内,并且每隔24m设计空间节点,形成人性化而又富有节奏变化的空间效果。
二、空间尺度分析
设计中面对的难点便是如何延续历史的小尺度,窄空间,并彰显其商业活力与影响力度,在还原历史真实性的同时体现出西市说具有的历史叙事价值。通过合适的尺度判断和选择,地下遗址、参观者、地上空间三种之间形成良好的对话和互动关系。(图3)
建筑设计在切实保护隋唐西市道路、石桥、沟渠和建筑等遗址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布局,创造性地保护和展示了隋唐西市十字街遗址以及十字街原有道路格局、尺度、规模及氛围。通过采用尺寸为12m×12m的空间模数单元,既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展览单元;也可以组合成大空间。将隋唐长安城里坊布局、棋盘路网的特点,贯彻于博物馆空间设计的始终。立体的还原唐西市历史街道的真实尺度与空间感受。表现隋唐长安城市与建筑文化的深层结构,以及唐代西市的恢弘气势与繁华景象。
三、人行流线分析
在对大唐西市博物馆的调研中,分别记录了公共大厅中儿童、成人、老人三种不同年龄段的参观群体的行走路线,以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行为模式之间的差异。通过这三种人群在公共大厅内的行走路线图可以看出,大唐西市博物馆的参观者以成年人为主,老年人次之,儿童最少且多为随同父母参观。在行为特点上儿童的行走路线更加自由多变,这与儿童本身的好奇心、多动性的特点相吻合;成年人的行走路线较为多元化,对空间中的展陈、标识等停留意愿更强;对比来看,老年人的行走路线,无论是进入路线还是出馆路线相对来说都较为单一,现场观察来看,老年人更喜欢结伴而行,在公共大厅内的停留活动也主要是等同伴,表现出与儿童相反的行为特点。
四、自然采光分析
大唐西市博物馆的公共大厅采用全玻璃顶覆盖,采光面和地面的面积比(即窗地比)达到了1,采光面和单侧墙面的面积比例(即窗墙比)甚至大于1,因此室内的自然光线十分充足,光线强度基本和室外环境保持一致,即使阴雨天也不需要人工补充照明。同时,采光顶全方位接纳自然光线,无光线死角(自然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室内光线照度分布也较为均匀。
大唐西市博物馆公共大厅的顶面通过结构或构造要素的重复和变化取得韵律感,不仅在空间上有一種韵律变化,在时间上也体现了强烈的光影韵律:大厅屋顶界面的结构杆件在墙面、地面上的投影成为动态的构成要素,随着时间的变化,太阳方位移动,富有韵律感的光影变化使得古老遗址和现代建筑空间融合在一起,空间表情显的极具感染力,大大增添了空间魅力。
五、材料与色彩分析
西市博物馆为了对话遗址环境,其围合界面全部采用土黄色带有夯土肌理的仿石材的材料;该面板采用关中地区的典型色调,其泥土材质和拉夯土肌理与土遗址本身的美学特征形成一种强烈的对应关系。泛着泥土气息的围合界面、创造光影韵律的屋顶界面和展示遗址的玻璃地面形成一种空间的叠合效应,与博物馆本身的遗址环境和古都西安的文化环境对话和融合,反映出其对地域文化的尊重和表达。
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是博物馆的重要功能和追求目标之一。环境行为学研究对于指导博物馆的公共大厅空间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设计中利用环境行为学理论对使用者的行为与空间环境的关系研究得越细致透彻,就越容易创造出舒适度和满意度更高的环境空间,以求真正做到博物馆公共大厅的人性化设计。
参考文献:
[1] 刘克成,肖莉.西安唐西市丝绸之路博物馆[J].世界建筑,2010,10.
[2]茹雷.长安余晖——刘克成设计的西安大唐西市及丝绸之路博物馆[J].时代建筑,2010,5
[3] 刘克成.到博物馆去[J].建筑与文化,2007,2.
关键词:环境行为学、大唐西市博物馆、公共大厅
大唐西市博物馆是国内首座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遗址类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馆藏文物2万余件,是在西市原址上在建的、原真性保存“西市遗址”的博物馆和反映盛唐商业文化、丝路文化的主题博物馆。调查发现,西市博物馆的公共大厅在使用效率和空间效果在使用过程中得到了众多参观者较高的评价,为该类博物馆的公共大厅设计提供了许多参考价值。
一、功能节点分析
西市博物馆公共大厅成L形,18m的通高大厅空间遗址本体密切相关,同时在承担着人流集散、票务安检、休息等候等公共服。50m见方的十字街考古遗址是整座博物馆保护与展示的核心,与汉阳陵博物馆的设计类似,遗址被封存在玻璃板下,让参观者可以直观地看到车辙、水沟、石桥等残迹,继而得以从个人尺度来体验当年西市的实景,而又不影响大厅空间的使用功能。
西市博物馆的公共大厅可以划分为门厅区、遗址展示区、节点空间等数个24m×18m的功能单元(如图2所示),根据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的“外部模数理论”, 20—25m的模数是人际间存在联系的临界值,因为在此范围内人们可以辨别人脸,听清对方的声音,进行视线和语言的沟通。顶西市博物馆公共大厅,为了模拟再现唐代西市十字街街道空间感受,同时创造形成适于交流的的空间,将大厅的宽度控制在25m以内,并且每隔24m设计空间节点,形成人性化而又富有节奏变化的空间效果。
二、空间尺度分析
设计中面对的难点便是如何延续历史的小尺度,窄空间,并彰显其商业活力与影响力度,在还原历史真实性的同时体现出西市说具有的历史叙事价值。通过合适的尺度判断和选择,地下遗址、参观者、地上空间三种之间形成良好的对话和互动关系。(图3)
建筑设计在切实保护隋唐西市道路、石桥、沟渠和建筑等遗址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布局,创造性地保护和展示了隋唐西市十字街遗址以及十字街原有道路格局、尺度、规模及氛围。通过采用尺寸为12m×12m的空间模数单元,既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展览单元;也可以组合成大空间。将隋唐长安城里坊布局、棋盘路网的特点,贯彻于博物馆空间设计的始终。立体的还原唐西市历史街道的真实尺度与空间感受。表现隋唐长安城市与建筑文化的深层结构,以及唐代西市的恢弘气势与繁华景象。
三、人行流线分析
在对大唐西市博物馆的调研中,分别记录了公共大厅中儿童、成人、老人三种不同年龄段的参观群体的行走路线,以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行为模式之间的差异。通过这三种人群在公共大厅内的行走路线图可以看出,大唐西市博物馆的参观者以成年人为主,老年人次之,儿童最少且多为随同父母参观。在行为特点上儿童的行走路线更加自由多变,这与儿童本身的好奇心、多动性的特点相吻合;成年人的行走路线较为多元化,对空间中的展陈、标识等停留意愿更强;对比来看,老年人的行走路线,无论是进入路线还是出馆路线相对来说都较为单一,现场观察来看,老年人更喜欢结伴而行,在公共大厅内的停留活动也主要是等同伴,表现出与儿童相反的行为特点。
四、自然采光分析
大唐西市博物馆的公共大厅采用全玻璃顶覆盖,采光面和地面的面积比(即窗地比)达到了1,采光面和单侧墙面的面积比例(即窗墙比)甚至大于1,因此室内的自然光线十分充足,光线强度基本和室外环境保持一致,即使阴雨天也不需要人工补充照明。同时,采光顶全方位接纳自然光线,无光线死角(自然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室内光线照度分布也较为均匀。
大唐西市博物馆公共大厅的顶面通过结构或构造要素的重复和变化取得韵律感,不仅在空间上有一種韵律变化,在时间上也体现了强烈的光影韵律:大厅屋顶界面的结构杆件在墙面、地面上的投影成为动态的构成要素,随着时间的变化,太阳方位移动,富有韵律感的光影变化使得古老遗址和现代建筑空间融合在一起,空间表情显的极具感染力,大大增添了空间魅力。
五、材料与色彩分析
西市博物馆为了对话遗址环境,其围合界面全部采用土黄色带有夯土肌理的仿石材的材料;该面板采用关中地区的典型色调,其泥土材质和拉夯土肌理与土遗址本身的美学特征形成一种强烈的对应关系。泛着泥土气息的围合界面、创造光影韵律的屋顶界面和展示遗址的玻璃地面形成一种空间的叠合效应,与博物馆本身的遗址环境和古都西安的文化环境对话和融合,反映出其对地域文化的尊重和表达。
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是博物馆的重要功能和追求目标之一。环境行为学研究对于指导博物馆的公共大厅空间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设计中利用环境行为学理论对使用者的行为与空间环境的关系研究得越细致透彻,就越容易创造出舒适度和满意度更高的环境空间,以求真正做到博物馆公共大厅的人性化设计。
参考文献:
[1] 刘克成,肖莉.西安唐西市丝绸之路博物馆[J].世界建筑,2010,10.
[2]茹雷.长安余晖——刘克成设计的西安大唐西市及丝绸之路博物馆[J].时代建筑,2010,5
[3] 刘克成.到博物馆去[J].建筑与文化,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