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环境下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可谓较成功的教学改革之一。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存在的思想,此对于事物的思考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答案。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并和同学进行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就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是教师在进行分组合作的时候,则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情况,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控,保证每个小组的总体质量比较均衡发展。
关键词:小组合作;数学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069
每个初中学生都有自己独立存在的思想,因此对于思考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答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对于相同的数学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答案,而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答案表述出来,并和同学进行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由于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情况,保证每个小组的总体质量比较均衡。
一、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所有学生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学生在课堂中自主谈论,彼此交换意见,共同分析和探究出数学问题的答案,也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层次差别灵活对待。具体步骤是:首先,第三层次的学生负责回忆学过的内容,加深印象;第二层次的学生负责引出新内容;第一层次的学生负责完善第二层次的学生引出的内容;其次,解说。解说一般由教师负责,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第三层次的学生,循序渐进;再次,操练。结束了新内容的学习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操练。鉴于第一层次的学生比较得心应手,教师可让其操练转变形式的习题,让第二层次的学生操练比较有难度的习题,而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只需让其解决难度小的习题,加深记忆即可。这样便形成了学习合力,成绩好的指导成绩较差的,大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现行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结合创新性原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合作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和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弄懂一些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由此可见,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在讲“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七年级阶段,我们学习过三角形的知识,想必大家对三角形的知识都有一定的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三角形有着很大的关系。要想让三角形全等,就一定要让三角形的三边和三角全等吗?还有没有更加简单的方法可以证明三角形全等?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就会变得更加主动。于是经过讨论之后,学生就会得出相应的结论,如“角角边”“角边角”和“边角边”等。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发现数学规律,从而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
二、划分学习小组时,需充分考察学生的个性
由于每名学生智力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对事物的认知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数学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差异情况,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堂成功的数学课,教师在课堂中除了应当尽量用教材联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数学知识不仅是能应付考试的,还能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此外,还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记忆数学方法,并进行灵活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如何去学习当前的知识,学会如何有效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如,在课堂学习中,如果学生在课堂中已经掌握了教师讲授的课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短的总结,让学生相互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充分地交流,并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反思,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时,需充分考察学生的个性,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合理搭配小组成员。小组的划分要充分利用小组成员的各自优势,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補,提升合作效率。教师在进行小组划分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对小组划分的情绪变化,避免将存在矛盾的学生划分到同一小组,从而激化矛盾。
三、合理分组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凭兴趣、看心情,个性反映较为突出。在实践数学教学中合理地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合作小组,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让一个小组派代表跟全班同学分享,再让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这样的教学方式坚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又营造了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所以初中数学教学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完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让学生始终都有高昂的学习热情,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就必须要合理分组。如在八年级数学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采取了讲故事的方法,以一次郊游的所见所闻为主线,用加油站加油时的油量与金额的变化情况,公园中水库的水位与时间的变化情况,从路程、车速与时间的变化情况等多个实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常量、变量、函数的概念,在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函数关系时,有一小组的学生就提出手机的剩余电量与手机的使用时间存在函数关系。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中,完成了学习,智慧的闪光体现了分组学习的课堂高效。
兴趣的培养是学好每一门学科的开始,让学生喜欢上数学会让教学事半功倍;而集体的智慧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分组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与自主学习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其所学的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不需要别人的敦促,自己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积极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学生始终是日常学习的主人。要想在数学上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先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和激情,学生只有对数学有想要学习的冲动,才会有对数学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的欲望,才会在思考数学问题的同时自觉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因此,学生是否有学习数学兴趣是很重要的,兴趣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通往创造之路的门。所以,教师要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在讲解初中数学的知识点的时候,要尽量让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轻松愉悦,以此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浓厚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讲解数学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以朋友的身份去和学生相互交流,一起研究数学题目,再一起得出解答思路,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恐惧心理,在轻松无压力的状况下使思维变得很活跃,解题速度也会加快,正确率也会有所提高,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喜悦,渐渐地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让学生进行习题训练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通过小组的探讨和研究而得出答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可以任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全身心地投入到探讨数学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使学生深深地爱上数学这一门学科。
进行合作学习能够加深理解,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应该认真分析学生认知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与个性差异,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展开科学建构、有序引导与强化实践,鼓励学生逐步强化自身知识与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分组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划分,在一个合作小组中可以安排不同性格的学生,使性格内向的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熏染。同时,数学教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学生作为团队中的小组长,以便于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合作小组中得到进步。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河口镇初级中学 527126)
关键词:小组合作;数学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069
每个初中学生都有自己独立存在的思想,因此对于思考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答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对于相同的数学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答案,而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答案表述出来,并和同学进行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由于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情况,保证每个小组的总体质量比较均衡。
一、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所有学生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学生在课堂中自主谈论,彼此交换意见,共同分析和探究出数学问题的答案,也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层次差别灵活对待。具体步骤是:首先,第三层次的学生负责回忆学过的内容,加深印象;第二层次的学生负责引出新内容;第一层次的学生负责完善第二层次的学生引出的内容;其次,解说。解说一般由教师负责,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第三层次的学生,循序渐进;再次,操练。结束了新内容的学习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操练。鉴于第一层次的学生比较得心应手,教师可让其操练转变形式的习题,让第二层次的学生操练比较有难度的习题,而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只需让其解决难度小的习题,加深记忆即可。这样便形成了学习合力,成绩好的指导成绩较差的,大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现行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结合创新性原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合作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和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弄懂一些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由此可见,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在讲“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七年级阶段,我们学习过三角形的知识,想必大家对三角形的知识都有一定的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三角形有着很大的关系。要想让三角形全等,就一定要让三角形的三边和三角全等吗?还有没有更加简单的方法可以证明三角形全等?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就会变得更加主动。于是经过讨论之后,学生就会得出相应的结论,如“角角边”“角边角”和“边角边”等。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发现数学规律,从而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
二、划分学习小组时,需充分考察学生的个性
由于每名学生智力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对事物的认知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数学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差异情况,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堂成功的数学课,教师在课堂中除了应当尽量用教材联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数学知识不仅是能应付考试的,还能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此外,还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记忆数学方法,并进行灵活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如何去学习当前的知识,学会如何有效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如,在课堂学习中,如果学生在课堂中已经掌握了教师讲授的课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短的总结,让学生相互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充分地交流,并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反思,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时,需充分考察学生的个性,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合理搭配小组成员。小组的划分要充分利用小组成员的各自优势,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補,提升合作效率。教师在进行小组划分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对小组划分的情绪变化,避免将存在矛盾的学生划分到同一小组,从而激化矛盾。
三、合理分组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凭兴趣、看心情,个性反映较为突出。在实践数学教学中合理地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合作小组,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让一个小组派代表跟全班同学分享,再让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这样的教学方式坚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又营造了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所以初中数学教学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完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让学生始终都有高昂的学习热情,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就必须要合理分组。如在八年级数学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采取了讲故事的方法,以一次郊游的所见所闻为主线,用加油站加油时的油量与金额的变化情况,公园中水库的水位与时间的变化情况,从路程、车速与时间的变化情况等多个实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常量、变量、函数的概念,在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函数关系时,有一小组的学生就提出手机的剩余电量与手机的使用时间存在函数关系。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中,完成了学习,智慧的闪光体现了分组学习的课堂高效。
兴趣的培养是学好每一门学科的开始,让学生喜欢上数学会让教学事半功倍;而集体的智慧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分组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与自主学习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其所学的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不需要别人的敦促,自己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积极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学生始终是日常学习的主人。要想在数学上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先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和激情,学生只有对数学有想要学习的冲动,才会有对数学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的欲望,才会在思考数学问题的同时自觉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因此,学生是否有学习数学兴趣是很重要的,兴趣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通往创造之路的门。所以,教师要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在讲解初中数学的知识点的时候,要尽量让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轻松愉悦,以此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浓厚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讲解数学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以朋友的身份去和学生相互交流,一起研究数学题目,再一起得出解答思路,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恐惧心理,在轻松无压力的状况下使思维变得很活跃,解题速度也会加快,正确率也会有所提高,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喜悦,渐渐地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让学生进行习题训练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通过小组的探讨和研究而得出答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可以任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全身心地投入到探讨数学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使学生深深地爱上数学这一门学科。
进行合作学习能够加深理解,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应该认真分析学生认知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与个性差异,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展开科学建构、有序引导与强化实践,鼓励学生逐步强化自身知识与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分组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划分,在一个合作小组中可以安排不同性格的学生,使性格内向的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熏染。同时,数学教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学生作为团队中的小组长,以便于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合作小组中得到进步。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河口镇初级中学 52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