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尝试运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8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模型构建不仅能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且也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生物概念,充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模型构建,从而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模型构建;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四个要素: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通过对不同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进行比较,发现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尝试引导学生进行模型构建,既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和阐释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又能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模型构建的尝试运用
  在生物的有性生殖中,配子是联系亲代和子代之间的桥梁,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数量和运动规律性变化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减数分裂作为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它与有丝分裂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这部分内容知识点抽象、繁多而琐碎,学生较难掌握。因此,本专题内容不仅是本册书的重难点,也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努力尝试结合模型构建,模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规律,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构建遗传的细胞基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抓住关键点,掌握重点。在复习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前,教师可引导学生构建遗传的细胞基础的思维导图,列出相关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搜索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点,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生物学琐碎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网,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同时,让学生通过小组间的比较和讨论,从中发现自己的薄弱之处。
  2.构建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的物理结构模型(体细胞为4条染色体)
  (1)材料的准备:超轻粘土、毛绒条、铁丝、磁性教具、展板等。
  (2)模型的构建:学生根据手头材料,分小组模拟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动态过程;安排一展示小组在黑板上展示,其余分小组自主构建。
  (3)模型的展示:各小组分别派代表解释本组模型构建的过程,小组间进行相互质疑。
  学生利用模型模拟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规律,教师展示动态图。
  学生绘制表格(如表1)并借助模型比较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通过比较减I、减II、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前期、中期、后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减数分裂过程,正确区分减I、减II、有丝分裂各个时期,从而达到识图目的。
  3.构建数学模型,归纳变化规律
  建立数学模型是生物科学研究中运用的重要方法。一般用符号、公式等数学语言来表现生物学现象、特征和状况。如教材中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遗传问题的计算,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碱基数目的计算等,都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表示和计算。
  建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是为了更好地阐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特点,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安排某学生在黑板上绘制相关数学模型(如圖6和图7),其余学生在白纸上绘制,并借助实物投影展示。
  二、关于模型构建的思考
  模型方法作为一种科学认知手段,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该方法的重点是要抓住原型的本质特征,把复杂的客体简单化,把微观的对象形象化和具体化。模型构建不仅能引导学生很好地认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构建、修改、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是模型的构建也要注意几个问题:建立模型的目的要明确,不能将模型完全等同于原型去理解,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模型进行运用。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源于生活,是人类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本质认识。《牛顿第三定律》一节的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体验。具體教学中,教师若能以相应的“情境”为载体,以“体验”为手段,实施本节内容的教学,会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情境;体验;牛顿第三定律
[摘要]用数学知识定量研究物理现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利用比值定义研究物理现象是最基本的方法。以物体匀速直线运动为例,用“棋子”把路程数摆出来,让数字可视化,规则排出的形状显现数的规律,用数形結合抽象这个规律形成图像,在对图像的研究中得出数据背后的规律,用函数的方法表达出来。用这个方法研究初中物理规律,能将大部分物理规律表现出来,达到“举一反多”的效果。[关键词]比值定义;数形结合;以不变研究变
[摘要]针对一个知识难点,精选一组习题,采取阶梯式设计。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思考,逐步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关键词]習题教学;电流;阶梯式设计
[摘要]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提出者,同时也让他们成为问题的评价者和选择者,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意识;转变当前,高中物理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做好这项工作,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以下两个转变,提高教学实效。一、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提出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教学效果的得失成败,反思课堂环节的机敏睿智,反思问题设置的科学合理性。文章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教学反思。[关键词]物理;效能;反思;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以看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但要思考教什么,怎
[摘要]高中生进入高二将面临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一选科,包括是否要选择化学作为高考学科。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从职业生涯规划、学科能力、兴趣特长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选科指导。[关键词]选修;选考;高中化学;指导江苏高考方案要求高二开始分科、选科,许多学生通常依据高一学年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对化学实验的兴趣选修了化学学科,可是随着选修模块难度的增加和实验课的减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也逐渐减少,上高三后随着知识的拓
[摘要]生本理念的本质是立足于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传统的“师本教育”压抑了学生天性和创造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转变,开展展示型教学,构建探究式教学,设计实践型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关键词]生本理念;初中化学;高效教学“教师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在新型教学
[摘要]以《种群的特征》教学为例,通过架设知识与生活的桥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初步探寻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组织实施策略。[关键词]现实生活;联系;高中生物;种群特征;种群密度按常理来说,生物课程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应该为广大学生所喜爱,但在长期生物教学中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究其原因是,很多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太过抽象或微观,加上教师教学时常局
[摘要]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乐学生物,但乐学并不等于会学,教师应不断探寻生物高效教学策略,以打造生物高效课堂。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以教促学,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学习及讨论探究,进而实现高效教学。[关键词]高效课堂;高中生物;细胞增殖生物作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学科,因其知识性与趣味性并存,很受学生喜爱,学生也都乐于学习生物。但乐学并不等于会学,生物知识的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鉴
[摘要]“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光合作用》一课的重点内容,教学时若能把握学情,实施有效引导,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进而打造高效课堂。[关键词]学情;高效课堂;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的一节内容,也是我参加赛课的课题,其教学重点是“光合作用的过程”。拿到这个课题,我既高兴又有些担忧,高兴的是这节课我此前已多次教学,十分熟悉;担忧的是如何在固定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突破。在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