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minyi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我在引导学生分析完课文后,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用审美的眼光看这篇文章,你觉得它美吗?它美在哪里?”本想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可全班八十位同学,没有一个举手发言。我询问为什么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不美!”我不禁感到迷茫,一篇影响了几代人的文章,为什么在学生心里读不出美来?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根据这一要求,笔者认为语文课上要开拓教材的深度和广度,适时引导教育,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灵活机智,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学生如果对课文没有兴趣,进入不了文本,再好的设计也没用,更别提创新了。
  回到开篇的问题上来,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的极端丰富,《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描写的艰难求学的情形,相当一部分学生心中就不存在吃苦的观念,况且有的学生根本就不信,这就导致了文本与学生实际的脱节,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兴趣就在所难免了。针对这一情况,我灵机一动,暂时把文本知识的传授停顿一下,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咱们同学们平时学习时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怎么处理的?”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接着我又进一步引导:“在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缺乏丰富的生产资料情况下,人民的收入肯定很低,缺吃少喝又想上学,同学们说怎么办?”学生参与的激情更高了,并且设计出了好多办法。接着我又提出了问题:“同学们,你们现在的学习条件怎么样?有没有吃不上饭、买不起书的?”学生经过充分讨论,最后达成了共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征,学习这篇课文不是说学习一定得受苦,而是要从中学得胸怀祖国的远大志向,学得勤奋认真、深入细致、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二、旁征博引,善于引导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意志
  现在的学生很少经历过艰苦的磨炼,生活更是一帆风顺,这就使他们产生了很强的依赖心理,缺乏独立的人格意识和自由的思想。英国哲学家洛克说过:“应该知道德行与善良的心灵比任何学问或文字都重要,要把他的主要工作放在形成学生的心理,使他具有一种正当的心情上面……如果没有这一点,不能排除不良的与邪恶的习惯,那么,文字、科学以及教育上的其他一切成就都没有用处,就只能使得一个人变得更坏,更危险而已。”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多学多记,旁征博引,善于开拓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独立的个性品质和自由的意志。
  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作于1926年10月,这篇文章回忆了留学日本时的情形。文章赞颂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热诚善良、公正无私的优秀品质,文章还贯穿着鲁迅先生真挚而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我在处理本文时,并没有停留在文章内容本身上,而是注意向深处开掘:鲁迅先生生于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很小时就奔走于药铺和当铺之间,在这过程中形成了独立思考、独自决定、独立做事的好习惯。1902年去日本留学时,就抱着救国救民的理想,直至后来的看电影时件,使他意识到国民精神的愚钝、麻木,这深深刺痛了青年鲁迅的心,于是决定弃医从文。鲁迅的爱国情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远大理想都是他冷静思索的结果,是在现实生活中自发形成的独立的人格意识。我适时引导学生:学会思索生活、独立判断、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做生活的主人,自己要支配自己的言行、意志,树立远大理想在知识的海洋中自有遨游。
  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的教育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立足文本,开拓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深逐步树立独立的人格意识和追求自由的个性品质,让学生在独立意识的支配下走好人生道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人生的辉煌,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描绘意境,善于与运用教材之美启迪学生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人文内涵丰富的文章 ,这些文章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丰富学生的经验,能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也能给学生足够自由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教师要注意从这些教材中挖掘深意。特别是教材中那些包含“爱”的主题的文章,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学习这类文章时,教师要善于捕作令人感动的画面,通过优美意境的描绘,启迪学生感悟、品味美,运用、表现美。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散步》一文时,紧紧抓住“爱”这一主题,围绕“我”爱母亲,母亲爱孙儿这一人间真情,让学生描绘一家三代人在田野散步的画面。学学生描绘的画面有:轻风暖日的和煦之美、青草红花的相映之美、鸟鸣蛙唱的和谐之美这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有力地烘托了一家人散步时互尊互爱的人性美。“爱”的主题也在这优美的境界中得到升华。学生在这人间至情的感召下,学生自然会想到该如何爱家人、如何与家人和谐相处、如何让爱常驻自己的家……
  “爱是纯洁的,爱的内容里,不能有一点渣滓;爱是至诚的,爱的范围里,不能有丝毫私欲。”(莎公爵夫人)《行道树》中,倍感孤独的行道树为城市献出了一切,它是快乐的;《金色花》中,淘气的孩子和母亲捉迷藏,他是可爱的;《雨之歌》中,无私奉献的雨滋润了世间万物,它是幸福的……这一切都源于根植于人心深处的爱的流淌,在爱的海洋里,每个人都被清洗得很洁净,灵魂自然就得到了升华。
  语文课上,老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文本本身,更不能固步自封,不假思索,照本念经。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从全局出发,广学博取,深入钻研,灵活机智,开拓教材的广度和深度,结合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品质,让学生在快乐的语文学习中,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既学得广博的知识,发展良好的语文素养,又形成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意志、博大的胸怀,用良好的个性魅力感染世界。
其他文献
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是一种潜在的能力,教师应该积极去挖掘。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双边的活动。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目的等三个方面。教师如果能把学生的这种潜能挖掘出来,使其变被动的学习状态逐渐转化为主动的学习状态。那么,英语学习就不再成为困扰学生的问题了。为此,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如下的几项措施: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言学习是培养理解、表达
期刊
有句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语文教学中,一个好的导入同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的内动力,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络的时代,互联网应用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校园网的普及,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也已成为现实。那么,如何利用网络时代资源共享的优势,使得语文教学导入方法更为生动有效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具体谈一谈。  一
期刊
随着篮球运动在全球迅速发展成为人们最喜欢的运动之一,篮球运动以其热情奔放,节奏明快,对抗激烈,动作舒服给人以蓬勃向上,精神振奋的特点和活动成为当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项体育运动。NBA的比赛在中国的转播,许多中学生也为之着迷,地区与地区都会有很多的篮球赛事,学校都会组织了篮球队参加比赛,要争得冠军,赢得荣誉。但是学校篮球队不像专业队,队员不是篮球专业运动员而是在校的学习学生,他们篮球起点就比较低,时间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是培养民族精神和创造人才的摇篮,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近年来在这方面做了初步尝试,下面简述几点体会与实践:  一、营造良好氛围,诱导创新欲望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是师生认知与情感相互统一、促进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想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就需要一个友善的环境
期刊
创造力是创造活动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创造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由多个要素构成,每个要素对创造力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开发创造力就是通过激发、导向、教育训练等创造实践,将人潜在的创造力发挥出来,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层次。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欧克为我们提供了解放我们人人都拥有的创造力的切实有效的方法。”新课程强调指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
期刊
高考政治复习需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复习教材知识中查漏补缺,从而形成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并从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复习中我们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指导全面复习,学会举一反三,构建知识体系。  (一)政治教师引导复习,当好领航员  从宏观上来说,,一是要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复习所有的考点,不能挑三拣四;二是要强调主干知识,明
期刊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里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是非常艰巨的任务。而实施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通过探索新的课堂教学规律和运用机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奋斗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着意优化课堂教学。  一、钻研教材,巧设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因此,教师课前首先要把握大纲 ,吃透教材,了解学情,根
期刊
新课改为我国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理念,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新的机遇。许多教师在接受新课程的培训后,一方面跃跃欲试,另一方面又因不适应课改的新要求而产生种种困惑。这些困惑主要表现为“三不”:不会做、不敢做、不想做。“不会做”是指一些教师对新课改的了解仅限于“词句”, 对于如何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却心中无数,他们因缺少课改实践经验而往往上课讲的是新教材,用的却是老方法,课堂教学依然是
期刊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弘扬高中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高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倡导培养高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智慧,以提升其综合素养。那么,高中生物教学,如何才能更给力呢?  一、创设情境,给力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指出:“教育必须利用情境的作用,离开了情境也就没有教育。”罗杰斯的自我理论认为,人具有趋向完美、谋求自身充分发展的基本动机,只要有适当的机会和环境,学生个体一定
期刊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经过多种形式的培养,"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深入每位教师的心中,在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方式的革新,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仍然非常的重要。地理思维即地理事物、现象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中概括的反映,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广阔性特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引导学生根据思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