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在房地产企业中的应用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6293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绩效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具体到绩效管理在房地产企业的运用,目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只有通过一系列绩效管理的优化措施,才能调动员工积极性,促使员工努力工作、不断提高绩效,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
  [关键词]绩效管理 房地产企业 优化措施
  
  当前,房地产业发展态势非常好,但面临着三大转变,即房地产经济的增长方式正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正由单纯的投资拉动向投资和消费的双向拉动转变;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机制正在由主要靠行政措施和政策调控向市场机制和自身调节转变。这三大转变,使得房地产市场变得非常复杂。值此转型之际,如何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人力资本,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已成为众多房地产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绩效管理在房地产行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上世纪末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出后,人们逐步意识到员工对企业的潜在价值,并努力使员工对企业的贡献达到最大值。绩效管理作为提高和加强员工表现的一种有效手段,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基础。首先,它能够被应用于企业的雇员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制定过程;其次,绩效评价所提供的信息有助于房地产企业对企业员工做出何种晋升或工资提升方面的决策。但是在现实实践中,房地产企业绩效管理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绩效指标的建立太过于关注短期利益与财务指标,大部分房地产企业为降低风险,只关注项目销售额和资金回笼情况。因此,在设置长期目标与绩效指标时,大多偏向于采用短期的硬性财务性指标,而忽略长期的非财务性指标。
  第二,缺失绩效反馈的有效机制,薪酬激励制度与绩效结果关联度较低,缺乏绩效沟通,导致员工对考核的方式和内容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考核的结果如何。有的企业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利用走向极端:或者根本不用;或者滥用考核资源,凭借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威吓、严厉惩处,而不是适当引导员工改进绩效。现行研究结果显示房地产企业员工的流失与其员工满意度低,主要原因是缺乏合理的利益驱动机制有关。房地产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考核结果没有充分与奖惩体系相挂钩,而不能产生应有的激励效果。当利益驱动机制不能与员工的期望相符时,便容易引起员工的流失,增加公司不必要的人力成本浪费。
  第三,误把绩效评估等同于绩效管理很多管理者认为绩效评估就是绩效管理,认为只要做好了绩效评估就是做好了绩效管理。然而,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绩效管理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内容包括了制定绩效计划、实施绩效计划、绩效结果评估、反馈结果。所以,绩效评估仅仅是绩效管理中的一部分,它是根据一些定性和定量的标准来度量包括个人和团体在内的对于预订目标的完成程度。若把绩效评估当成是绩效管理则是不恰当的。
  第四,考核周期设置不够规范合理,很多的房地产公司考核周期分为年中、年底考核。这种考核周期忽略了房地产公司的项目周期,导致考核缺乏对项目的监控。
  
  房地产企业绩效管理优化措施
  
  针对目前房地产企业绩效管理的问题,我们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优化措施,对目前的绩效管理的缺陷进行改进和修正。首先要树立适合房地产企业管理的新的绩效管理理念,正确认识现行的绩效管理方式存在的具体缺陷,避免在管理过程中的带来不必要损失。其次成功的绩效管理不但取决于绩效考核,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考核相关联的绩效管理过程。在现行房地产绩效管理中具体可采取以下优化措施:
  第一,建立适合绩效管理实施的房地产企业管理环境。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要健全常态的监督机制和常态的纠错机制,从制度、机制上保障绩效管理健康有效的运行。绩效管理实施部门拥有了权力就要赋予其相应的责任,在其不正当行使权力时就要追究其责任。因而,独立于绩效管理实施部门的监督机构的建立和设置就是必要和迫切的。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进行的漫长过程,其运行受到来自企业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自身出错在所难免,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适时地调整绩效管理的各个组成部门的关系,要使之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合,避免错位现象得不到及时纠正。
  第二,建立房地产企业绩效管理的科学评估及契约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中把人才看成是最重要的财富。改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使员工在各方面获得参与管理、得到自我实现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合理进行绩效评估是人才管理的很重要方面,绩效评估就是根据不同部门、不同领域建立客观的评估方法或标准,对人才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价。
  第三,对常常被忽视的一些关键环节,要适当地加强绩效辅导。一直到现在,很多房地产企业还单纯地把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以为制定计划然后考核计划的完成情况就是绩效管理的全部内容。实际上,在绩效管理的全部过程中,绩效辅导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又往往被管理者忽视,不少管理者仅仅满足于看最后结果,而疏于过程的管理,管理者评价企业往往是“以成败论英雄”,这是不可取的方法。
  第四,日常工作中提倡绩效观念,要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去转变员工的职业观念,促进员工对绩效观念的认识更新,同时要围绕差距找原因,根据差距确定未来的目标,要打破平均分配的老办法旧思想,建立起按绩效获取报酬的新的分配机制,进一步拉大员工的绩效收入差距,增强企业员工“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高质量完成工作”的正确认识。
  第五,建立房地产企业绩效管理的科学评估及契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中把人才看成是最重要的财富。改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使员工在各方面获得参与管理、得到自我实现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合理进行绩效评估是人才管理的很重要方面,绩效评估就是根据不同部门、不同领域建立客观的评估方法或标准,对人才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价。
  第六,完善考核具体流程,注重考核后的工作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运行层面上的具体实施方法,也是绩效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其效果直接关联着绩效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目前在相当多的企业中普遍都重视考核工作自身,但对考核后得到的信息、数据缺乏深入详细的研究,与员工之间针对考核的结果缺乏有效探究分析,严重影响了绩效考核的效果,甚至起到了不良作用。
  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也迅速提升。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更需要格外关注。这需要广大人力资源管理者不断探求房地产企业绩效管理问题,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用心去摸索,不断根据房地产企业的实际进行调整,绩效管理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其他文献
元和七年(812)秋天,已经是柳宗元贬到永州的第八个年头了,作为司马的闲职,除了游山玩水、读书著文,实在是无所事事。而郁积在内心深处的孤愤又需要发泄,苦闷至极只得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寻找片刻的慰藉。  南涧便是这样一个理想的处所,这是柳宗元新近发现的一个美妙胜境,南涧即石涧,他在《石涧记》中这样描写道:“(石涧)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織文,响若操琴。揭跣而
王鸣盛的历史身份首先是经学家、史学家、考据学家,朴学的代表人物,“嘉定三史家”之一(严衍、王鸣盛、钱大昕)。然其青年时代以诗人著称,尤受沈德潜器重、青睐。柴德赓先生《王西庄与钱竹汀》指出王钱二人中进士前以词章为主,钱大昕更是因献赋行在而获赐举人。王鸣盛壮年之前文名籍甚的景况,钱大昕《西沚先生墓志铭》有述:  在吴门与王琴德、吴企晋、赵损之、曹来殷诸君唱和,沈尚书归愚以为不下嘉靖七子……蚤岁论诗,溯
【摘要】守法成因,即公民为什么要服从和遵守法律。从古至今关于这一命题有诸多学派观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学说主要有社会契约论、功利主义论、暴力威慑论和法律正当论等。通过分析发现,法律认同是其共同点,法律认同在公民守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守法成因 认同 法治社会     守法成因——理论界诸派解答    公民对法律的服从历来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先哲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论述,在此基础上,西方
一、雁迹=大雁的踪迹?  诗友知畏斋问:钟教授您好!读清人张穆诗《有强以杨忠愍雁迹属题者为举旧闻告之二首》,我知道“杨忠愍”即明朝中期著名谏臣杨继盛,嘉靖三十二年(1553)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三十四年(1555)遇害。明穆宗即位后,以杨继盛为直谏诸臣之首,追谥“忠愍”。请问,“雁迹”是代指其平生踪迹、事迹吗?  钟振振答:知畏斋诗友,“雁迹”在古诗词里一般指“大雁的踪迹”或“
红 鞋  杨小萱家里,有两双鞋是动不得的。  一双是她姥姥留下的绣花鞋,粉红色的底子,绣着精致的花样,藤缠蔓,蔓缠藤,藤蔓之间,隐藏着花与鸟,虽然已经有点变色,拿在手里,还是有种“不可能是真的”的那种艳异。那鞋子据说是她姥姥少女时代亲手做的,一辈子也只穿过一次,在出嫁那天。杨小萱的妈妈唯一的偶像,就是会做绣花鞋的姥姥,她当年如何美貌,如何以小家碧玉的身份和闭门苦练出的女红成为东城壕第一美女,是杨小
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卷十四收入黄庭坚《过家》诗(刘尚荣点校《黄庭坚诗集注》第四册,中华书局2003年版),自宋代黄《山谷年谱》起,皆将此诗系年于元丰六年(1083年,黄庭坚39岁,见《宋人年谱丛刊》第五册,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郑永晓《黄庭坚年谱新编》仍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未作辩证。但细细品味《过家》诗的具体内容,对此诗系年产生一些质疑,同时对其创作时间的确定也直接影响到
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题中的“九年”指唐文宗大和九年(835),由于十一月二十一日正是“甘露事变”发生的当日,后人皆认为诗人所“感”之事即甘露事变。当然此诗不可能作于事变当天,因为洛阳距离长安六百余里,不可能获知当日长安突发事变的消息。况且诗人于题下注
一、 重要的事说两遍  老子喜欢在章末对一些他认为重要的事项加以强调,以达到警醒世人的说理效果,因而《道德经》存在重言一遍的现象。蒋锡昌先生《老子校诂》一书较早关注到老子这种独特句法,并予以揭橥:“盖‘夫唯’之句,常承上句之意而重言之,此《老子》特有文例也。”他从《道德经》中找出四个例证加以说明,如第二章:“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夫唯’二句,系承上句弗居之意而重言之,例一。”第八章
槟榔是热带乔木,对于古代的中土人士来说,自然是难得寓目。东晋俞益期《与韩康伯笺》称槟榔乃“南游之可观”者,然而“性不耐霜,不得北植,必当遐树海南”,慨叹“辽然万里,弗遇长者之目,自令人恨深”。俞氏此时正在交州(今越南),难以抑制心情的激动,向远在万里的韩康伯介绍自己所见的槟榔树,再三传达那种无法同享眼福的遗憾。不过,作为热带奇景的槟榔树虽有地域上的限制,但其果实却可作为商品、贡品远达内地。事实上,
[摘要]领导干部讲真话与听真话是辨证统一的关系,领导干部要听真话,必须首先讲真话,领导干部只有带头讲真话才能听到真话。各级组织要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保证和激励领导干部带头保证讲真话、听真话。  [关键词]讲真话 听真话 途径    讲真话与听真话是个简单而又实际的问题,近年来,百姓频频抱怨某些领导干部说假话、空话、大话,就是不说真话。而领导干部常常也是相当无奈,部分领导抱怨听不到真话,或者感到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