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三字”诀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ry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古代优秀文化的精华所在。优秀的古典诗词更以其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感情而千古流传。中小学加强诗词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多读古诗词,还有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然而在现行的中小学教材中,由于内容的限制,所选的诗词虽是精品但数量有限,再加上有不少是诵读欣赏内容,因此未能引起老师高度的重视,造成学生文学素养的一大缺憾。我认为要改变诗词教学的先天不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应当在下面三个字上予以强化突出。
  一、读。古典诗词是最具有音乐美的一种文学样式,古代的文学大师们为我们创作出大量的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朗朗上口的不朽诗作,使我们能在反复的吟诵中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诗词教学必须把好诵读关,一定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读出诗词应有的韵味。把高声朗读和轻声吟诵相结合;齐声读与个别读相结合;还可以把课内诵读与课外诵读结合起来;把理解与诵读结合起来,甚至还可以配乐朗读。使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诗词的魅力,加深印象。
  二、赏。诗词的特点是短小精悍,言简义丰。优秀的诗词作品,往往包含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纯洁心灵。因此,诗词教学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赏字词。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炼字的佳话,给我们以极大的启发。一首好的诗词往往因一字之妙而境界全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给我们以丰富的想象,仿佛中秋的愁思随着明月的清辉飘落人间。“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泰山的高峻奇险。“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中的“蒸”“灼”让我们切身体会到劳动人民在酷热盛夏在地里割麦经受的痛苦煎熬。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一“坼”一“浮”则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灵动。总之,一些好词,我们越加把玩品味,越能体会它的妙处。
  赏意境。何为意境?意境就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或自然景物)与作者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与境合,就形成了诗词的意境。优美的意境总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学习古诗词,就要充分利用形象和画面,通过联想和想象走入诗词的意境。“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幽静,“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闲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还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期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进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理解诗词的意象,进而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赏佳句。古诗词中的名言佳句比比皆是,也正是有了这样的佳句才使其流传不衰,具有永恒的魅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佳句在诗词中的特定涵义,更要理解它的普遍意义,并不断积累,丰富学生的情感。
  三、联。所谓“联”就是把同时代作品、同流派作品、同题材作品、同作者作品拿来分析比较,找出异同,以加深印象。从而使阅读向纵深、开阔方面延伸。不同的诗人,由于所生活的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其诗作在题材、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创造风格上也会不同。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豪迈、奔放、高昂,不同于杜甫的凝重、深沉、内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雄奇风光也有别于“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江南春景。同为山水田园诗派,王维“诗中有画”,表现出空灵的意境,孟浩然则孤清恬淡,表现出隐逸者的高雅闲适的情趣;同样,宋代词人苏轼、辛弃疾的豪放,和柳永、李清照的婉约自是截然不同。总之,只要我们善于分析比较,不仅可以拓展知识面还可以使作品向纵深开掘,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古诗词是艺术,古诗词教学也是艺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方法技巧,需要师生不断地探索创新。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美学修养和教学水平,善于发现古诗词中的美,用自己被诗篇点燃的火花去燃起学生心中激情的火焰,引领学生在美的海洋里畅游。让每一堂古诗词课都像一首诗,精彩飞扬,意趣盎然,闪耀着美的华彩,鸣响着情的乐章,使我们的教学进入更新的境界。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着重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出“以人为本”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等五个领域目标,为了使贫困山区孩子的“三维健康”得到塑造,拥有健康的体魄,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很必要的。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氛围  新的课程改革着重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充分说明学生的发展才是体育教育的灵魂所在。由此,贫困山区学校构建和谐体育文化氛围应抓好教学内容的选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阅读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终途径。合理、科学的文本解读是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怎样的文本解读才是有效的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联系背景,准确解读文本  对任何文学作品的解读,都离不开文本和文本产生的背景。文本包括标题、作者、正文、作者自注、创作时间等等内容。而背景,则既有作家个人的背景,也有作
期刊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一直困扰着广大的教师和学生。大多数学生苦于作文难,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写一篇作文要憋上半天才能勉强应付。很多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单调作文训练中形成了一个“没兴趣——不想写——写不好”的恶性循环。要走出作文的低谷,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作文实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作水平低,从本质上就是写作兴趣丧失造成的。面对复杂的作文群体,教师要提
期刊
创造性,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主要本质。因为,创造是一切艺术的生命所在,离开了创造,艺术品也便不复存在。语文教学艺术的生命当然也要以创造来维系。语文数学中如果没有创造,就谈不上什么艺术,更谈不上教学艺术风格。  语文教师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家,是因为语文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语文教学没有完全相同的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既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也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年复一年
期刊
太阳的魅力是温暖,科学的魅力是奥妙,夜莺的魅力是歌声,农夫的魅力是勤劳。那么,语文教师的魅力是什么呢?  首先是崇高的人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语文教师在学生面前,决不仅仅是抽象的知识化身,而是一个富有思想感情、人格魅力和鲜明个性的师长,是学生面前最乐观、最渊博的活生生的榜样。因此,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直接影响到教育活动的成效,难怪卢梭曾大声疾呼:“榜样!榜样!没有榜样,您永远不能成
期刊
作文教学离不开学生写、教师批。在有限的作文讲评课里,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文章进行分析、点评。但作文评语刚好弥补了这一点,可以说写好作文评语是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那么怎样才能写出让学生喜欢的评语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首先,写作文评语前必须认真地阅读学生的每一篇文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不认真阅读学生的作品,也就没有写评语的依据。即使下笔也只是睁眼说瞎话,尽写些诸如“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出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才乐于学习,才能够让深入的学习成为可能,写作教学也才能真正取得成效。为此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方面,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积累生活经验,沉淀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写家若没有生活体验,也是江郎才尽。近几年在学校教育中,活动的分量很少,学生往往在写作时苦苦思索而没有结果,农村学校的孩子更甚。其实,不是孩子的素材少,而是不知道哪些
期刊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所谓生本教学,就是主张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好学而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探索、获得知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以往的师本教育则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这一教学方式在目前的教学中仍然广泛存在。  一、现今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数理化当道的今天,语文教学所处的位置越来越尴尬。尽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阅读教学备受关注,尤其中考阅读题分值之大,让许多家长、考生感到担忧,有的同学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凡是老师讲的每篇课文的重点都背得滚瓜烂熟,考试时语文阅读就会得高分。其实不然,平时必须重视培养阅读兴趣。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阅读来说,兴趣更是必不可少的。那么阅读兴趣包括哪几种类型呢?  1、广泛的兴趣。主要是指学生博览群书,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科不分文理。
期刊
“理解句子的含义”是每年中考必考的考点,纵观近几年中考阅读题中,考查“理解词句含义”能力的常见题型有:1、分析词句含义。2、请结合原文写出作者这样说的理由。3、下面这句话语意含蓄而深刻,请把你的理解写出来。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划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6、看似前后矛盾的句子等。  阅读理解的词句通常有以下几种:①揭示中心主旨句子。②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有哲理性句子。③结构和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