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已经成为有效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理解能力等多种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朗读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课堂教学中朗读活动所处的困境,最后提出了相应对策,期待对提高朗读效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朗读;困境;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
一、课堂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意义
小学课文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是小学學习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朗读的重要意义进行深刻的了解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小学生的朗读水平,使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得以提高,进而符合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目标。
(一)朗读能够促进小学生记忆力的不断提高
小学生处于学习生涯的初级阶段,其基本特征是以机械记忆为主。在小学课堂上加强朗读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使教学内容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利于知识的重温和巩固。
(二)朗读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
在不断的重复朗读中,小学生会对文中的内容读出自己的理解,打开属于自己的想象空间,勾勒出一定的画面,再加上老师的讲解,从而更加深刻的领会文章的内容和涵义,为今后高级阶段学习中的理解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朗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
小学生如果用心去朗读,必然会对某个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味,用心琢磨,提高自身的语境感知能力。从而在学习中,恰当熟练的掌握朗读技巧,通过朗读技巧体会文章的思想所在,每句话的用意所在。
(四)朗读能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生在朗读过程本质上是对普通话的领悟和学习。学好普通话是提高自己口语表达能力的前提条件。这样,小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与别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二、课堂教学中朗读的困境
语文课文的朗读具有重要意义,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然而,在追求朗读效果的同时,我们不难看到其仍然存在着某些不足,这些不足来自于多方面,都是显而易见却不易克服的顽疾,在很大程度上演着影响着小学生朗读效果,限制了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朗读地位拿捏的不准确
原来,很多教师并未认识到朗读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仅给学生有限时间进行朗读。目前,随着新课标的推进,部分教师却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朗读,致使教师的讲解指导环节出现纰漏。这种顾此失彼,走极端的现象不利于朗读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朗读形式的多样化导致学生的朗读效果不理想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男女同学穿插朗读,一人带领全体同学朗读等多元化朗读方式。这种做法片面的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只想到朗读的乐趣,忽略了朗读效果的实现,偏离了科学的教学理念。
(三)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动向,导致教学活动气氛有限
目前,大多数小学的语文老师,只是关注成绩好的学生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朗读环节,不能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机会。因此,经常出现成绩好的学生积极参与朗读活动,而成绩差的学生被冷落甚至成为观众的不良现象。
(四)缺乏对学生客观适时的评价
老师在小学生朗读完后总会说他们读得很好很棒,时间一长,他们摸清了老师的评价形式,也就对朗读失去了兴趣。因此,老师在朗读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朗读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不能加以单一的夸奖,不足之处应当及时指出,让学生及时改正,认真对待朗读活动。
三、走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困境的途径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今后学习生涯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应当充分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因此,面对小学生语文朗读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我们应当结合现状,从老师及学生等多角度出发,努力寻求对策,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努力提高朗读效果,确保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
(一)在朗读过程中加以必要有效的指导,让学生熟悉故事梗概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一味的给学生留出过多的时间进行朗读是不可行的教学方法。老师应当给予较为合理的时间,并且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后,对文章内容或故事情节进行大体上的复述,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二)在朗读过程中注重对语境语感的学习,提高朗读效果
小学阶段每个年级的朗读要求不尽相同。但是,每个年级的语文朗读都应当注重语境语感的学习,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朗读《买木雕的少年》一文中,应当对少年的每句话用心分析后,才能读出应有的效果,才能找到合适的角色定位。文中“买一个吧”、“夫人,您买一个吧”、“您是中国人吧”这些语句代表的心理情绪和思想活动是不同,只有了解当时的处境,才能准确的把握语感,读出效果。
(三)在朗读过程中进行及时的思考,实现对通篇效果的把握
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情感的寄托。要想朗读好课文,就应当对感情基调予以深刻理解。小学生充满了好奇心理,因此,在进行课文朗读时也应当带着思考进行。比如在学习《买木雕的少年》时,少年流露出遗憾神情的原因是什么,当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时,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我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带着问题去朗读,才会真正发挥朗读应有的作用。
(四)在朗读过程中采取合理方式,注重评价效果的客观性
评价是小学语文朗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一个学生关系到该学生对朗读兴趣的培养。我们在朗读活动中应当给予学生平等的机会,并且评价方式应当与时俱进,避免单一。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可以让他们很直观的发现彼此的错误或不足,也可以让彼此发现优点,从而使学生之间建立起互相学习的好习惯,也会增强教学效果。
四、结语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种传统而且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朗读更是学生生涯的关键环节,其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符合着非常重要现实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予以科学的继承和发扬。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朗读教学已引起了教育界的足够重视。由此可见,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完成每一次语文教学活动,充分重视朗读的重要性,使朗读发挥应有作用,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杜艳霞.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08(21)
[2]张黎.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文教资料.2009(34)
[4]赵卫华.浅谈低年级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5)
[3]钟琴.小学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上).2011(3)
[5]冯书玲.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J].金色年华(下半月).2011(7)
关键词:课堂教学;朗读;困境;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
一、课堂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意义
小学课文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是小学學习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朗读的重要意义进行深刻的了解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小学生的朗读水平,使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得以提高,进而符合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目标。
(一)朗读能够促进小学生记忆力的不断提高
小学生处于学习生涯的初级阶段,其基本特征是以机械记忆为主。在小学课堂上加强朗读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使教学内容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利于知识的重温和巩固。
(二)朗读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
在不断的重复朗读中,小学生会对文中的内容读出自己的理解,打开属于自己的想象空间,勾勒出一定的画面,再加上老师的讲解,从而更加深刻的领会文章的内容和涵义,为今后高级阶段学习中的理解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朗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
小学生如果用心去朗读,必然会对某个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味,用心琢磨,提高自身的语境感知能力。从而在学习中,恰当熟练的掌握朗读技巧,通过朗读技巧体会文章的思想所在,每句话的用意所在。
(四)朗读能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生在朗读过程本质上是对普通话的领悟和学习。学好普通话是提高自己口语表达能力的前提条件。这样,小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与别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二、课堂教学中朗读的困境
语文课文的朗读具有重要意义,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然而,在追求朗读效果的同时,我们不难看到其仍然存在着某些不足,这些不足来自于多方面,都是显而易见却不易克服的顽疾,在很大程度上演着影响着小学生朗读效果,限制了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朗读地位拿捏的不准确
原来,很多教师并未认识到朗读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仅给学生有限时间进行朗读。目前,随着新课标的推进,部分教师却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朗读,致使教师的讲解指导环节出现纰漏。这种顾此失彼,走极端的现象不利于朗读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朗读形式的多样化导致学生的朗读效果不理想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男女同学穿插朗读,一人带领全体同学朗读等多元化朗读方式。这种做法片面的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只想到朗读的乐趣,忽略了朗读效果的实现,偏离了科学的教学理念。
(三)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动向,导致教学活动气氛有限
目前,大多数小学的语文老师,只是关注成绩好的学生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朗读环节,不能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机会。因此,经常出现成绩好的学生积极参与朗读活动,而成绩差的学生被冷落甚至成为观众的不良现象。
(四)缺乏对学生客观适时的评价
老师在小学生朗读完后总会说他们读得很好很棒,时间一长,他们摸清了老师的评价形式,也就对朗读失去了兴趣。因此,老师在朗读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朗读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不能加以单一的夸奖,不足之处应当及时指出,让学生及时改正,认真对待朗读活动。
三、走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困境的途径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今后学习生涯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应当充分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因此,面对小学生语文朗读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我们应当结合现状,从老师及学生等多角度出发,努力寻求对策,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努力提高朗读效果,确保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
(一)在朗读过程中加以必要有效的指导,让学生熟悉故事梗概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一味的给学生留出过多的时间进行朗读是不可行的教学方法。老师应当给予较为合理的时间,并且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后,对文章内容或故事情节进行大体上的复述,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二)在朗读过程中注重对语境语感的学习,提高朗读效果
小学阶段每个年级的朗读要求不尽相同。但是,每个年级的语文朗读都应当注重语境语感的学习,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朗读《买木雕的少年》一文中,应当对少年的每句话用心分析后,才能读出应有的效果,才能找到合适的角色定位。文中“买一个吧”、“夫人,您买一个吧”、“您是中国人吧”这些语句代表的心理情绪和思想活动是不同,只有了解当时的处境,才能准确的把握语感,读出效果。
(三)在朗读过程中进行及时的思考,实现对通篇效果的把握
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情感的寄托。要想朗读好课文,就应当对感情基调予以深刻理解。小学生充满了好奇心理,因此,在进行课文朗读时也应当带着思考进行。比如在学习《买木雕的少年》时,少年流露出遗憾神情的原因是什么,当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时,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我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带着问题去朗读,才会真正发挥朗读应有的作用。
(四)在朗读过程中采取合理方式,注重评价效果的客观性
评价是小学语文朗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一个学生关系到该学生对朗读兴趣的培养。我们在朗读活动中应当给予学生平等的机会,并且评价方式应当与时俱进,避免单一。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可以让他们很直观的发现彼此的错误或不足,也可以让彼此发现优点,从而使学生之间建立起互相学习的好习惯,也会增强教学效果。
四、结语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种传统而且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朗读更是学生生涯的关键环节,其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符合着非常重要现实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予以科学的继承和发扬。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朗读教学已引起了教育界的足够重视。由此可见,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完成每一次语文教学活动,充分重视朗读的重要性,使朗读发挥应有作用,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杜艳霞.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08(21)
[2]张黎.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文教资料.2009(34)
[4]赵卫华.浅谈低年级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5)
[3]钟琴.小学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上).2011(3)
[5]冯书玲.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J].金色年华(下半月).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