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飘香》教学设计与评析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
  板块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师:初次见面,老师带来一盆月季花作为见面礼。
  (2)师出示写花的词组,指名读。
  (3)揭题。(提示:“瓣”的中间是“瓜”,写得瘦瘦长长紧凑才好看。)
  (4)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注意生字的写法,准备默写。
  2.预习检测,理解词语。
  (1)默写。将字写正确、写美观。(指名一生上黑板写)
  (2)默写第一组:摘、捧、俯、拿。
  ①老师通过动作表演的方式让学生默写“摘”“捧”“俯”,以猜字谜“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的方式默写“拿”。
  ②评价反馈默写的字:
  A.强调“摘”的里面是个
  “古”,“拿”字上面短横不可丢。
  B.前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拿”要写紧凑。
  ③将字词放进第2自然段,指名读。
  ④概括。提示:用上一连串动作的词语就把小女孩摘花瓣的过程说清楚、说具体了。
  (3)听写第二组:不知所措、惶恐。
  ①这两个词语都在第3自然段,轻声读,思考它们是什么意思。
  ②交流“不知所措”的意思:如果你是偷摘花瓣的小女孩,面对月季花的主人,你想把花瓣放下,但为时已晚;你想把花瓣藏起来,但又不敢,这就叫——不知所措。
  ③交流“惶恐”的意思。看图,小女孩正在摘花瓣,这时听到主人喊:“哎,小姑娘,你怎么摘我们家花瓣呀?”小姑娘感到怎样?(紧张、害怕)这就叫“惶恐”。所以,这两个字里都藏着一颗心,(课件演示:竖心旁左点低右点高。竖画长而直。心字底撇点低,卧钩上面的两点一高一低。)
  ④体会词语意思,齐读第3自然段。
  ⑤小结:借助文中的句子也能很好地理解词语。
  (4)学习第三组:
  ①读词语:舍不得、懂事。
  ②联系生活理解“懂事”。
  板块二:扣住“懂事”,整体品悟
  1.作者也夸赞小女孩“懂事”,为什么?她做了一件什么事?(摘花瓣 送妈妈)
  2.她具体是怎么做、怎么说的?默读课文,把体现她“懂事”的句子画出来。
  3.交流对话,从爱花、爱妈妈、爱爸爸三方面体会小女孩的“懂事”,其间角色扮演送妈妈花瓣、读爸爸来信后对爸爸说心里话。
  4.分角色朗读对话。
  5.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又回到了几天前的那个清晨。(配乐读第2自然段)
  6.师生互动:
  (1)小姑娘,你摘花瓣的动作为什么那么小心?
  (2)花瓣很小很轻,为什么要用双手“捧”着?
  师:一连串的动词背后,是小女孩对妈妈浓浓的爱意。
  板块三:内化情感,迁移练写
  1.小小花瓣,心意无限。现在你觉得飘香的仅仅是花瓣吗?(孝心)
  2.这飘香的花瓣深深地感动了“我”,(引读结尾)在两盆花的下面,“我”都悄悄放了一张心意卡,联系课文,帮“我”完成一张心意卡。(要求书写工整、美观,开头空两格。)
  3.学生分享交流。
  【评析】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从教学的最初步起,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更确切地说,就是词里面所反映的现实的周围世界。”强调了词语学习对于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性。姚老师执教的《花瓣飘香》一课,就是从一个个生动、可感知的字词入手,将词语与生活联系起来,将词语与文本人物内心情感联系起来,让词语学习有了真实的生命意义,让文本感悟有了具体的言语依托。细细品味姚老师的词语教学,细腻精致、灵动而扎实,体现出真切的儿童关怀与鲜活的教学智慧。首先,姚老师围绕小女孩的动作描写,通过动作表演和猜字谜的方式默写“摘、捧、俯、拿”四个字,既是对学生喜欢创意学习与游戏活动的充分满足,又是基于对汉字形义结合特质的准确把握。学生看到动作,听到谜面,理解字义,复现字形,自然会将形与义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达成有意义的记忆。接着,姚老师将这四个词放到句段中,通过朗读去体会,赋予了词语以具体可感的语境意义。在此基础上,又指导学生用这四个词语串起小女孩摘花瓣的过程。这样借助语义复现字形,进入语境具化语义,练习运用活化认知的三步词语教学,不仅让学生在字词句段的一进一出中,学会了词语的理解运用,更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小女孩的美好品质。其次,姚老师在引领学生理解“不知所措”“惶恐”这两个表示心理的词语时,将其放回到第3自然段,运用角色代入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情境,设身处地思考小女孩的心情变化。儿童的同理心不仅能促进其对词义的理解,还能透过词语走进人物的感情世界。于是,词语在学生的意识中活了起来,有了生动的画面感,也有了鲜明的情绪色彩。姚老师出示的第三组词语中,“懂事”成为理解的重點,通过回到具体情境中,聚焦人物对话,利用分角色朗读、配乐范读等方式,触发学生的共情通道,感受小女孩对妈妈浓浓的爱意,最终使学生自然而然地领悟文章的主旨。
  姚老师基于学生的学习需要,从关键字词出发,循着学习的路径,走向对文本主旨的把握,让理解有了“根”,让表达有了“魂”,让阅读教学有了鲜明的儿童立场与浓浓的语文味道。
  (作者单位:江苏扬中市实验小学/江苏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杨 伟
其他文献
一天,或许只要一首诗就够了。你会全天嘴角上扬,吹着口哨去应对各种无聊。  我是在假期中看完北岛选编的《给孩子的诗》的。那时我就想,来这世界上我所做的最有意义的事之一,就是教学生读这本书了——或者,是教学生学会了去读诗。当今的生活有太多的任务、太多的繁杂、太多的无奈,读一首诗,或许你拥挤的内心就会挤进一丝亮光,通透全部的胸腔。我想,在学生每天繁重的学习中,诗或许才是最重要的营养成分。  诗歌给学生最
德兵是我在荆州市实验中学小学部工作时的同事。1993年7月,我和学校校长、书记一起到湖北省仙桃师范学校挑选优秀毕业生。当时,他的班主任鼎力推荐,说他素质全面,功底深厚,是一个好苗子。经面试,果然不错,他有思想、善谈吐、反应快,的确是一块难得的好材料,我们当场就决定录用他。来到学校,他一直教语文,并先后担任班主任和教科室主任工作。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管理工作,他都善于思考,非常投入,很有办法,受到领导
【教学目标】  1.通过集中识字会认“携、制、洲、册”,随文识字认识“麻、蔡、伦、欧”,认识多音字“累、切、鲜”。  2.利用时间轴,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造纸术的发明;读中促悟,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3.借助时间轴,指导学生在搜集材料时还可以  “整体利用时间轴,焦点抓住关键词”的方法。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一用时间轴,渗透传统文化  同学们,春节、元宵节和清明节
一  一个以前的学生在网络上跟我聊天,推荐我看一篇文章《先学聪明再学笨》,他告诉我:“这篇文章在中学生里面十分火爆!”  我读完以后,心里颇不是滋味。  文章的起因是一个女孩给作家刘墉写信:老师让她写作文要多用“优美词句”,而女孩认为“文章的灵魂并不是语言,而是所蕴的意旨,如果按老师说的作文,等于抛弃了重要的,而拣了次要的”。  作家的回答是:女孩说得对,可是老师也没有错。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执教者基于对教材的解读,会采用不同的教法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多年来的教学改革,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让我们能够更多地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法的变化。  自2019年统编本教材全面使用以来,教材的编写理念、组元方式一直备受关注,“双主线”“要素”“系统”“整合”“取舍”等热词频出。不论从哪个角度去思考,人们对于语文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的整体性认识是一致的。教学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带领团队研究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起于对基础教育落实核心价值观方式的反思,成于对于学科教学乃至学校教育落实核心价值途径的实践探索。其近30年的研究历程,以学科教学为切入点,伴随着不断的自我超越,试图探索一条基础教育有效渗透核心价值观的道路。  一、主题教学的提出针对基础教育落实核心价值观的误区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
推荐语  作为语文教师,课文读不好,何以教学生?读课文是钻研教材的基本内容,是语文备课的重要环节,课文读明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王伟福老师回忆过去又书写现在,写下了他读课文的经历、体验、想法,从中看到了他真实的阅读故事和阅读体验。他的教学经历告诉我们,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通过一丝不苟读课文,就能走进文本,把握课文脉络,掌握课文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做到如朱熹所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近几年,我关注“整本书阅读”教学,听过很多老师上这样的课,或者是读之前的推介课,或者是读之后的分享课,我发现课堂呈现出来的面貌真是迥然不同。有的课上,学生兴致盎然、思维活跃、乐于表达、善于思辨;有的课上,学生则沉闷不语、表情呆滞、胆小怯懦,只会迎合教师。常有老师抱怨这是学生阅读基础和学习习惯的问题,我觉得是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的定位问题。我问过很多老师同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带着学生开展整本书
初识校长深感幸运  “雪莹,快来!你师父到了!”当我赶到会议室时,另一位应邀来评课的专家已经开始评课了,悄悄看了看坐在那边的曾校长,她正朝我眨眼微笑呢!“嗯,是曾校长,一如既往,干练漂亮!”只见曾校长梳着一头整齐的半扎发,黑色绒质西装外套上别着镶嵌着珍珠的银色三角胸针。  “如果我来上这堂课,我会这样设计……”曾校长开始点评了,她字字珠玑,紧扣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给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我和其他青年教
小练笔看起来简单,但涵盖的内容却非常丰富,除了可以培养学生写话能力外,它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运用刚学过的字词,养成自我修改的好习惯。小练笔指向不同,落实的目标也不同。  一、指向词语,在运用中理解巩固  随着年级的升高,字词教学所占的时间明显减少,教学的重心向阅读和写作倾斜。此时课文篇幅却明显变长,生字词也大量增加,于是,很多学生在书写中错别字增多了,对一些词语的理解也不够透彻。面对这一现状设计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