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书法教学与美育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字的方块结构,为书法奠定了造型基础,线条作为书法最基本的表现手段,加之特定的表现工具、材料等都促成汉字书法形成了特定的美感对象。几千年历经真、草、隶、篆的多种变化,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经过先人们千百年来对线条之美的感悟与提炼,书法已经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艺瑰宝,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以书法作为工具进行审美教育是一条值得探讨的途径。
  
  一、历史的延续性
  在我国,以书法作为教育手段,已有很长的历史。孔子儒家文化中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书”既指文字学,也指书法。历代书法家皆强调书法独特的审美功能,如“中和之美”、“书之妙道,神采为上”、“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等。林语堂先生把书法的美提高到哲学高度,认为书法提供了中国人基本的美学法则和美学原理。梁启超认为在各种艺术中,以书法为最高。由此可见,书法作为教书育人的手段,在我国也是有其历史延续性的。
  
  二、时代的要求
  书法艺术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西方人认为书法是抽象艺术中杰出的代表,受到高度的重视。近年来,在中国的一些高等院校中,书法学科也形成了由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小学的书法教育更应该有连续性与系统性,以便于使书法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以书法作为审美教育的工具,也是由其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书法美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从点画形态到结构、从形式到内容、从笔法到墨法、从情感到神采、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看到书法美的博大与精深。接下来,笔者就中学书法教学,谈谈书法所具有的审美功能,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法、学习书法。
  1、点画线条美
  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是有生命的,不是板滞的,它可以将具象的横、竖、撇、捺变得生动而富有灵性。学生对书法的审美取向,其中对点画线条的理解占有重要的位置。
  ⑴力量感。这是指点画线条在人们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所谓“藏头护尾、力在字中”、“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中锋行笔”等等,能使点画线条遒劲圆活、力含其中。正如一代大师黄宾虹所述:“如折钗股、入屋漏痕”等均为力量感的体现。
  ⑵节奏感。书法中的点画线条由于在运笔过程中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快慢产生了轻重、虚实、长短、粗细、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变化,遂产生一种节奏韵律美。比如:大家欣赏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书法家笔下那流动的线条,飘逸潇洒的神韵,错落有致、一气呵成的气势,仿佛把人带到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听到竹叶沙沙作响、泉水叮咚,宛如一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轻音乐,顿时令人游目驰怀、乐而忘返。
  ⑶立体感。线条的立体感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笔笔中锋、力到笔端;二是中轴线的妙用。宗白华老先生说:“用中锋写的字,背阳光一照正中有道黑线,周围是淡墨,这叫做‘棉裹铁’,圆滚滚的,产生了立体感觉。”“唯笔软则奇怪生焉”,铺毫抽锋,极富弹性,巨细收敛,变化无穷,如“万岁枯藤,锥画沙”等笔画,可谓笔力千钧,有极强的立体感,正是这些特殊的感受,使点画线条变得神采多姿。
  2、造型结构美
  书法的造型结构有其构架搭配的形式美规律,变化无穷而又能归于整体的和谐统一。汉字的“长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相济”是一种造型美,而“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则是不同书体造型结构的要求。书法家巧妙的运用结构布局,虚实相生,于无笔处见精神,用点画组成了有血有肉的整体。正如东汉书法家蔡邕所说:“凡欲结构字体,皆须象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云若雾,若山若树,运用合度,方可谓书。”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汉字的结体具有一种可塑性很强的造型美。
  3、章法和谐美
  章法是指在安排布局整幅书法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对称、均衡、奇险等关系的方法。一件成功的书法作品,不但要求点画精到,结体优美,而且要求章法完善、通篇和谐。点画美、结构美是细节美、局部美,而章法美是整体美、和谐美。
  4、意境美
  书法作品的内容与点画、墨色的搭配,给人留下了可以想象的空间。人们通过联想,可以想象一种富有情趣的、隐约的艺术境界,进而有所思、有所悟,这便是书法的意境美。欣赏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可以感受到一种气势恢弘、波澜壮阔;从满纸狼籍的《祭侄稿》,可以看到痛苦悲怆、义愤苍茫的悲壮美;启功先生那体态安详、点画劲明的书法又使人联想起郑板桥的墨竹,挺然秀出、清雅脱俗;如果我们再看弘一法师晚年的书作,一种平和清淡、不食人间烟火的禅意便呈现在纸上……书法的意境美是深邃悠远、空旷博大而又可寻可赏的。在体味意境的过程中我们的心灵受到了陶冶,得到了净化。
  
  四、以书法进行审美教育的探索
  书法自身的美学价值,决定了实施美育的现实性和可行性,书法教学不仅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鉴赏力、创新力有巨大作用,还可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美教育。
  1、通过系统的写字训练,使学生有写好字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正确掌握书写毛笔字的基本方法,包括执笔、写字姿势、基本笔画和间架结构,认识笔画的弹性、节奏、力感,能用中锋、藏锋、回锋等法写出具有美感的笔画。“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在练习写字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观察力与表达力,感悟与体会创造美的愉悦。
  2、通过书法史的学习,了解博大精深的书法文化内涵
  要在观摩历代名家书法作品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在欣赏作品时,注意“知人论世”的方法。古人云:慕其人遂重其书。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的美是较易被学生接受的。如对《兰亭序》的欣赏,应先让学生对王羲之有整体的了解,知道他是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同时了解书写《兰亭序》时的环境:东晋永和九年农历三月三日,适时王羲之同谢安等四十一人在山阴的兰亭内举行诗会集雅,大家流觞做诗,右军酒酣意足,乘兴用蚕茧纸、鼠须笔写下了这篇情文并茂的不朽之作。叙文记载,当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大家兴致很高,所以字也写的遒媚劲健、奕奕有神。学生在熟悉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再去品味欣赏《兰亭序》,自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书如其人,字如其人”的道理
  王羲之能够写出传世佳作,被后人尊为“书圣”,主要是他胸怀虚静、心有丘壑、表里澄清、一片空明。他自己曾说:“从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游。”加之他深厚的书法功力,自然五和交臻、翰逸神飞。学习颜真卿的书法,就要了解他为官清廉、直言敢谏、忠贞刚直的品行。没有端正的人品,就没有大气磅礴的书品。柳公权曾说:“心正则笔正。”柳字风骨铮铮的风格正如柳公权其人。通过对书法家品行及其书法作品的分析,在教学中逐步将学生培养成心端字正、心美字优的优秀学生。
  4、学习写字,学会做人做事
  通过书法学习,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发扬的责任。从写字的进步中得到学习的动力;在一笔一画的训练中培养认真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克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从“少而精、各个击破”的练字方法中懂得循序渐进的道理;从笔画的形态与笔法中体会“锋不偏,芒不露,形不滑,姿不媚”。这其中蕴含了无穷的力量与深邃的做人道理。学生在书写水平与鉴赏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培养了优秀的品质。
  总之,通过书法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美的书法的熏陶与感染下,在美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完善了人格,净化美化了心灵,从而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其他文献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使这些处于英语学习起始阶段的小学生既能初步掌握拼写单词的能力,又能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呢?我在教学中尝试了几种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重视语音教学,尽可能要求学生发音准确  英语是拼音语言,单词的结构与其发音有较直接的联系,发音的正确与否对单词的拼写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单词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对照录音多听多读,尽量做到发音准确。我们可以将学生的读
期刊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四个基本技能。而且四位一体,不可分割。如果说听和说是基础,那么读和写就是学语言的一个升华了。如果一个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很强,那他的英语水平就一定不错。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首先,我认为字、词、句的积累非常重要。我觉得要想写作好,就必须有丰富的词汇量。字、词、句的积累就好比造房子所需的砖和瓦,材料齐全了,造房子就快了。所以,在教初一时,我非常注重抓基础,让
期刊
在教学中频频出现一些修辞手法,但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好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解题技巧,在解答时只好胡乱猜测,尤其对比喻、比拟、对比更是容易混淆,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点。下面就谈一下比喻和比拟、比喻和对比的区别。    一、比喻和比拟的不同    比喻就是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打比方。它有三种基本形式——明喻、暗喻、借喻;有三个要素——本体、喻体、比喻词。而比拟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或
期刊
让步状语从句由though、although、as、even if (though)、however、whatever、whoever、whenever、no matter +wh词等引导。    一、even if、even though、although、though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  这四个词(词组)都有“虽然、即使、尽管”的意思。even if和even though带有较强的意味,语气
期刊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展开,产生了不少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我对教法的更新与学法的指导进行了一些尝试,采取了这样的课堂教学程序——启发与预习、朗读与练习、讲授与巩固三步曲。    一、启发与预习  启发就是对新课的教学目的、重难点提出明确的要求,将正确的思路指给学生,以使他们能有的放矢地去预习。  预习实际上也就是课前的一种自学过程。假如课前不作预习,仅靠课堂听讲,势必难以当堂
期刊
离子反应所涉及的问题,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考题更替分布很广,其中有一热点为离子共存问题,其重点是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1、酚酞变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一、对几种离子能否共存于同一溶液的判断    这类题目一般是直接提问式的,解答此类题应掌握的原则是:能反应者不共存,不反应者则共存,即关键是看给出的几种离子之间有无能反应的。而溶液中离子反应又可分为不同的情况
期刊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教育教学的理念、目标及课程性质等诸多方面作了明确的方向性的规定。新课程和新课程理念的最终实施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必须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以期达到学生终身“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养成正确的历史态度和社会态度,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人文素养的一代新人。下面,笔者就近年来对历史课堂的一些感悟与同仁共商。    一、以爱心感化课堂
期刊
我国目前推行“素质教育”,就是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对未来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它顺应了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大趋势。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康”。由此可以看出,学会审美是一个合格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我们把美术的审美教育作为一个问题来讨论时,就说明我们已在事实上承认了这样一个前提:不管是在个体发展的意义上还是在人类发展的意义
期刊
我国向来有文史不分的说法,任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不能脱离特定的时代,都必然或多或少地带着那个时代的气息。而且,那些专门反映时代变迁、时代问题的历史作品浩如烟海。  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在历史教学中,我发现恰当地应用文学作品会使历史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使课堂容量更大。好的文学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
期刊
谈话是思想教育的一种常见形式,它在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方面功不可没。然而,一些教师和学生谈话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谈话时要么声嘶力竭地怒吼一通,要么轻描淡写地警告两句,或者信口开河,东一榔头西一棒,眉毛胡子一把抓,话无中心,语不连贯,淡如水,味同蜡,大大削弱了教育的效果。所以,我们认为和学生谈话也要“备课”。    一、备中心  一次好的谈话应如一首明快的诗歌,或似一篇优美的散文,使人在轻松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