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细”四“忌”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mchende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和自由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暴露出来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是教学的规律。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时,是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的,先学后教就十分有必要了。而“先学后教”的践行要想得到预期的成效,必须注重四个“细化”,力避四个误区。
  一、四個“细化”
  (一)细化“先后”的关系
  “先学”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指导下的先学”,包括现场指导或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指导。二是“独立自主式的先学”。对小学生来说,更多采用的是“教师指导下的先学”。例如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一课,教师通过三个问题的设计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而不是毫无指向地让学生在课前随意了解;课上教师更是紧扣“等底等高”这一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报告单对学生探究性的先学进行了定向指导。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体现两条线:一是充分放手让学生学和练,这是明线,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预设和指导,这是暗线,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细化“先学”的时间
  什么时候“先学”,需要教师细致适切地安排。根据不同内容可以“课内先学”,也可以“课外先学”。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一课可以开展“课外先学”。
  例如课前预习。
  1.说一说你对百分数有哪些了解。
  2.找一找生活中的百分数。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则可以开展“课内先学”。
  1.小组合作探究计算图形面积。
  2.小组内交流汇总你们的做法。
  3.班级内交流你们的计算方法,总结计算组合图形的一般方法。
  当然有些课也可以是“课内先学”和“课外先学”两者有机结合。
  (三)细化“先学”的内容
  一是“文本理论性的先学”。数学课中概念计算课则是“文本理论性的先学”:课前研读教材,了解概念与计算公式;二是“活动实践性的先学”。很显然,数学课中综合实践课是典型的“活动实践性的先学”;三是图形与几何领域多数课程既有“文本理论性的先学”(如课前研读教材,了解概念与计算公式),也有“活动实践性的先学”,课上动手实验、发现和验证。
  (四)细化“先学”的进程
  一是“一次性的先学”,二是“多次性的先学”。小学数学教学多采用“多次性的先学”。现在我们常用的是教师现场指导下的先学,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四个明确: (1)明确时间(几分钟);(2)明确内容(学习教材的第几页);(3)明确方法(在自学时要运用什么方法);(4)明确要求(在自学时要思考哪些问题)。
  例如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
  1.请阅读教材 ××页的内容,用时4分钟。(明确了内容和时间)
  2.画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并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平行四边形?怎样表示?(2)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性质?(明确方法和要求)让学习者对学习的过程非常明确,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
  二、四个“切忌”
  在“先学后教,自主体验”教学策略的实践应用过程中,还应该关注以下四个“切忌”。
  (一)切忌盲目“先学”
  要做到先学后教,教师就必须先知道学生已有的知识是什么,也就是学生的知识起点在哪。学生已有的知识是教师确定“先学”什么的前提条件。
  例如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一课,学生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别是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这就是圆锥体积计算这一新知识的原认知基础,了解了这一点,教师才可能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进行“测量”“验证”“推导”这一先学的过程。这实际上体现了建构主义所提倡的原则:每一个新知识的传授都要首先确定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教学把新旧知识自然衔接起来,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同时,找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也就是捕捉到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此时教师稍做引导,学生“跳一跳”便能掌握,这正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先学”必须是教师指导下的先学。为避免在教学中“导”之无方,“放”之无度,使先学处于无序、无效状态,自主变成“自流”,教师的指导就必须符合“四明确”要求: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时间、明确要求。
  只有做到“四明确”,才能为学生指明自学的目标和方向,从而能高效率地进行自学。
  目前,教师对课上“先学”的指导针对性比较强,但对课前先学的指导(预习指导)还过多的程式化(固定的几项),尤其是忽略了预习中学生质疑的引导和训练。如问题“为什么只有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存在3倍关系”,就可能是由学生自发的提出,而不是由教师课上通过提示、诱导而产生的。
  (二)切忌虚假“后教”
  在平时教学中,可以发现,尽管教师安排了课前预习或课中的先学,但由于担心学生的自学效果不佳,所以不管学生会不会,对于接下来的授课,教师依然按照自己的教案不辞劳苦、面面俱到地重教、抢教。学生既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先学成果,也没机会呈现自己先学的困惑,浪费了时间,也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是虚假的“后教”。
  真正的“后教”应该是“点拨”,是根据学生的先学情况,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达,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或补充其思维上的疏漏,或顺势解决课堂生成的新问题。
  在后教环节,教师往往对课堂生成的新问题缺乏敏锐的关注,或者怕影响预定的教学进程而有意回避。总之,先学什么,后教什么,都该由教师根据真实的学情来确定。真实的“后教”也不应仅局限于教师教学生,还可以是学生教学生(即兵教兵),让学生教学合一,以教促学。
  (三)切忌肤浅“体验”
  “先学”的过程就是“自主体验”的过程,也就是真正生发智慧的“右脑式学习”。但在现实的教学中,不少实践体验式学习却流于形式和表面,成为一种外在的摆设或一种热闹的点缀,无法给学生带来应有的心灵感悟和意义启迪。毋庸置疑的是,只有深度参与,才有深度体验,才能有深度的理解和表达。
  自主体验的课堂,教师要根据学情,提出有价值的、开放的问题,通过个体体验与合作体验,让学生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大问题可以引导方向,小细节则能增强体验。“应用拓展——努力构建‘用数学’的通道”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学生的自主体验也不应只局限在探索和掌握新知的过程中,还应该落实到新知识的拓展应用过程中。数学课,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由浅入深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这就是由理解到应用的再体验过程。
  (四)切忌低效“合作”
  整个学习过程如同汽车上了高架,如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果没有路标,就可能走上岔路。在“先学后教,自主体验”的课堂上,教师就是要当好“引桥”,当好“路标”。“先学后教”的课堂应达到这样一种教学境界:让先学成为课堂教学的基础,让体验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让指导成为课堂教学的升华。
  先学后教是方式,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的“先学”,无论是哪种方法和内容的“先学”,都是为了给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的条件,让学生经历自主构建的过程,最终达成自主构建知识的目标。
  (浙江省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 315400)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挑战性的任务设计是关键,它能有效驱动学生学习,并能驱使学生坚持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有不同的任务设计,为学生量身定做的任务设计才能保证任务作用最大化。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教学 挑战性任务类型 学习的有效驱动  曾经在杂志上看到一篇题为《幸福蜥蜴》的文章:杰恩斯教授养了一只稀有的亚马逊蜥蜴。头几个星期,蜥蜴不肯吃东西,给它吃生菜、坚果、肉馅,甚
1 屋子暖气里传出水流声,冰箱发出的电流声,屋外喇叭里模糊不清的播音声,小区车辆驶过的声音,行人走过的脚步声,空气里的声音在汇集。  新的一天开始了。  花是什么时候盛开的,又是什么时候凋零的,没有留意过,我无从谈起。  2 我记住了,我又忘记了。如果还有玫瑰,如果还有江湖。  3 春日里写字。  有白云蓝天,阳光明媚,有春花含苞,春草吐绿。  一切都透漏出迫不及待的生机。欣欣然。  4 奔向你。
【摘 要】除法教学是小学计算教学的一块基石,要有效突破除法教学的难点,必须在整体观照的理念下厘清知识序列,精心处理好前置性教学的内容。就“同数连减解决问题”的教学而言,它在整个序列的推进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依托课始孕伏,唤醒知识储备;梳理核心策略,助力模型建构;抓住关键问题,有机渗透要点”等有效策略,让学生慢慢体悟由减法过渡到除法的演变过程,为后续系列教学除法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关键
【摘 要】由“分数和除法”的教学难点引发思考,尝试研读分数概念的上位知识,把握分数概念的本质;解读学生学习分数的认知障碍,厘清分数概念的教学体系;引领学生经历规定“单位量”的重要性,体验“单位量”的相对性和动态性,从而优化分数概念的教学。  【关键词】分数概念 认知障碍 单位量 优化教学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单元的第二节新授课“分数和除法”是一节难上的课。用学生的话来描述:本来我有点懂
【人物简介】Mrs. Elizabeth,美国加州Lindsey Middle School教师,有着16年的教龄,长期从事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各门学科的教学。  【访谈地点】美国,加州长滩市  【访谈时间】2015年6月29日  关于教师生涯  陈近:您当教师已经几年了,您当初为何选择当一名教师?  Mrs. Elizabeth: 已经有17年了。在成为教师之前,我曾是一名助教。當我还是小女孩时,就
【摘 要】要做好书面测验评价,首先要做好试卷命题工作。那么,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四基”达成情况?如何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如何编制出一份高质量的测试卷呢?本文将从“关注四基,恰当评价学生理解和掌握情况”“关注现实,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关注读图,重视多元表征间的转化”“关注过程,挖掘知识背后的内涵”及“关注能力,重视数学素养的形成”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命题 评价 思考
培养思维能力是由“问题”开始的,又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的,这也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学生在课前预习中产生的疑问往往是其与新知对话的结果,它实际上可以为学生走进课堂提供良好的学习准备,基于预习状态下的“问题诱导”教学,抓住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设计,并通过和谐的互动诱发学生持续思考,促使他们去发现新知、探索新知,进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下面笔者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为例,来谈一
2011年3月,笔者接到通知要在“浙派名师暨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中上一节数学课。能在这样的大型活动中得到历练,笔者在高兴之余,又有一丝担心。因为上课的具体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用连乘解决问题”,这一内容笔者曾在2007年学校50周年校庆时上过。如果现在采用原先的设计再上一遍,肯定没有新意;重新进行设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何将同样的内容,上出不一样的精彩?笔者对此进行了一番思考和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对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大数据技术让教师对学生学情进行全程动态数据分析成为了可能。借用相关平台和移动学习终端设备提供的精准数据分析,不仅能够使学情数据化,也可以促进思维可视化和学习的个性化,这也是未来数字化教学的发展方向。那么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智慧精准的课堂教学?本期特刊登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  【摘 要】当前的互联网 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
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新时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确立什么样的质量观,如何评价和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成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时代诉求。2019年11月18~20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