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菜根菜叶往哪儿扔?废弃农膜咋处理?秸秆成山怎么办?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农民别出心裁,在农业生产废物上巧做致富文章,不仅净化了环境。还找到了农村发展的新商机。
边脚下料“蝎大戏”
近日,沈阳市于洪区平罗镇郝三家村的白云刚刚卖出了一茬肉食鸡,又养起了肉鸭。
据她介绍,随着大棚蔬菜的发展,“菜篮子”满了,大量不能食用的菜根、菜叶没法处理。白云发现,可以利用这些蔬菜下脚料饲养食谱广的肉食鸡鸭。于是她瞅准商机,每天到菜地里不花钱去收集大批萝卜缨儿、菜叶子等“下脚料”,经过清洗、消毒、切碎后,再配上专用的精饲料喂鸡鸭。以肉鸭为例,80天就能长到3千克以上,每只可获得纯利七八元。
面对蔬菜边脚下料,于洪区大兴乡北陈村村民米宏另有利用途径:通过搞深加工制作酱菜,同样“腌”出了致富路。他把没长够身量的小黄瓜、小茄子、小西红柿等“小不点”加工成色、香、味俱佳的风味酱菜,深受消费者青睐,他一年能多收入5000多元。
废农膜里“淘金”
随着大棚的发展,废弃薄膜目前已成了农村的一大污染。
于洪区马三家镇农民于久泰在这个难题里瞅出新商机,建起废旧塑料收购加工企业,每年加工废棚膜上千吨,年收入10万余元。
秸秆堆起“聚宝盆”
今年三夏大忙时节,于洪区不见了往年那种焚烧秸秆遍地“狼烟”的景象。原来这些农作物秸秆经过巧妙“消化”,为农民堆起了又一个新“聚宝盆”。
在于洪区畜牧大镇造化镇、平罗镇,三夏时节正是农民最忙活的时候:他们把农作物秸秆切碎,麦秸秆氨化做饲料,这些氨化饲料,将成为牲畜过冬时色、香、味俱佳的“草罐头”。平罗镇有畜禽养殖专业户5000多户,羊、牛、驴等牲畜存栏量达两万多只。
在以食用菌为主业的于洪区于洪乡北李官村,秸秆又成了培养食用菌的上好基料。该乡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建成了佳能等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带动500多户发展食用菌种植,全乡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200多亩,年消化农作物秸秆1.5万亩。
一柿三卖致富快 朱艺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有个红岩村。这里的果农都把新摘下来的柿子捂在手里,迟迟不出售。村民朱天保说:“价钱好了我们才卖鲜果。如果卖鲜果和卖柿饼收入差不多,就全部晒柿饼。”
几年前,因为品种单一,上市的时间相对集中。柿子价格跌至最低谷。听说搞采摘可以卖得高一些,村民们个个搞起了“农家乐”,但是实践后才发现,游客购买的数量很有限,“农家乐”并不能改变柿子滞销的命运。
就在大家感到失望的时候,几位韩国客人来到村里。他们并不像其他游客一头钻进果园搞采摘,而是细细地品尝了柿饼后便离开了。村民感到蹊跷,便主动跑到县城,打听出这几位韩国游客本来看到商机准备收购柿饼出口,可考察后发现柿饼的品质不符合他们的要求——韩国人比较喜欢吃甜的,柿饼的颜色最好一片红亮。不能偏黄或淡黄。
考虑到霜降之后的柿子才完全成熟,甜度增加,而且颜色也由黄转红。村民便专挑霜降后的柿子晒,晒制出的柿饼晶莹透亮。达到了韩国客商的要求。
红岩村柿饼出口韩国的消息不胫而走。周边的果农便纷纷效仿。第二年,市场上的柿饼到处都是。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红岩人又开始寻找有关柿子的新商机。经了解,日本有柿子叶包着的饭团寿司,就像中国的粽子似的。村民就在5月和6月柿子树修剪的时候,收集起剪下的叶子,按照规格进行加工,以每张3分钱的价格销往日本。
如今,红岩村的万亩柿林都是“一柿三卖”,秋季卖鲜果,冬季卖柿饼,夏季卖叶子。这三头并进的发财路,每年都能为村民带来600多万元的收入。
边脚下料“蝎大戏”
近日,沈阳市于洪区平罗镇郝三家村的白云刚刚卖出了一茬肉食鸡,又养起了肉鸭。
据她介绍,随着大棚蔬菜的发展,“菜篮子”满了,大量不能食用的菜根、菜叶没法处理。白云发现,可以利用这些蔬菜下脚料饲养食谱广的肉食鸡鸭。于是她瞅准商机,每天到菜地里不花钱去收集大批萝卜缨儿、菜叶子等“下脚料”,经过清洗、消毒、切碎后,再配上专用的精饲料喂鸡鸭。以肉鸭为例,80天就能长到3千克以上,每只可获得纯利七八元。
面对蔬菜边脚下料,于洪区大兴乡北陈村村民米宏另有利用途径:通过搞深加工制作酱菜,同样“腌”出了致富路。他把没长够身量的小黄瓜、小茄子、小西红柿等“小不点”加工成色、香、味俱佳的风味酱菜,深受消费者青睐,他一年能多收入5000多元。
废农膜里“淘金”
随着大棚的发展,废弃薄膜目前已成了农村的一大污染。
于洪区马三家镇农民于久泰在这个难题里瞅出新商机,建起废旧塑料收购加工企业,每年加工废棚膜上千吨,年收入10万余元。
秸秆堆起“聚宝盆”
今年三夏大忙时节,于洪区不见了往年那种焚烧秸秆遍地“狼烟”的景象。原来这些农作物秸秆经过巧妙“消化”,为农民堆起了又一个新“聚宝盆”。
在于洪区畜牧大镇造化镇、平罗镇,三夏时节正是农民最忙活的时候:他们把农作物秸秆切碎,麦秸秆氨化做饲料,这些氨化饲料,将成为牲畜过冬时色、香、味俱佳的“草罐头”。平罗镇有畜禽养殖专业户5000多户,羊、牛、驴等牲畜存栏量达两万多只。
在以食用菌为主业的于洪区于洪乡北李官村,秸秆又成了培养食用菌的上好基料。该乡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建成了佳能等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带动500多户发展食用菌种植,全乡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200多亩,年消化农作物秸秆1.5万亩。
一柿三卖致富快 朱艺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有个红岩村。这里的果农都把新摘下来的柿子捂在手里,迟迟不出售。村民朱天保说:“价钱好了我们才卖鲜果。如果卖鲜果和卖柿饼收入差不多,就全部晒柿饼。”
几年前,因为品种单一,上市的时间相对集中。柿子价格跌至最低谷。听说搞采摘可以卖得高一些,村民们个个搞起了“农家乐”,但是实践后才发现,游客购买的数量很有限,“农家乐”并不能改变柿子滞销的命运。
就在大家感到失望的时候,几位韩国客人来到村里。他们并不像其他游客一头钻进果园搞采摘,而是细细地品尝了柿饼后便离开了。村民感到蹊跷,便主动跑到县城,打听出这几位韩国游客本来看到商机准备收购柿饼出口,可考察后发现柿饼的品质不符合他们的要求——韩国人比较喜欢吃甜的,柿饼的颜色最好一片红亮。不能偏黄或淡黄。
考虑到霜降之后的柿子才完全成熟,甜度增加,而且颜色也由黄转红。村民便专挑霜降后的柿子晒,晒制出的柿饼晶莹透亮。达到了韩国客商的要求。
红岩村柿饼出口韩国的消息不胫而走。周边的果农便纷纷效仿。第二年,市场上的柿饼到处都是。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红岩人又开始寻找有关柿子的新商机。经了解,日本有柿子叶包着的饭团寿司,就像中国的粽子似的。村民就在5月和6月柿子树修剪的时候,收集起剪下的叶子,按照规格进行加工,以每张3分钱的价格销往日本。
如今,红岩村的万亩柿林都是“一柿三卖”,秋季卖鲜果,冬季卖柿饼,夏季卖叶子。这三头并进的发财路,每年都能为村民带来600多万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