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2到底教会了学生什么?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l5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 1=2,在人们眼中无疑是一个最简单的数学问题。当提问到1 1=?时,所有学生都能脱口而出得数是2。可是,学生真的知道1 1,为什么结果是2吗?又是否明白,为什么,要用加法?本文着眼于最简单的数学问题,着重研究数学中数与算式、算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对日常教学中的加法教学提出思考,分析小学加法算理研究对于加法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加法算理,处理好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才能站在学生的高度去教学,真正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加法 算理教学 数学算法
  一、什么是1 1=2
  提到“1 1=2”这个算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刚入学的小学生都能脱口而出这道算式的答案。一年级数学教材里,也涉及了简单的加法算式。我们在日常教學中往往会发现,学生的口算能力并不是在课堂上得到提高,而是在“计算能手” “口算册”里得到提高。学生通过大量的计算练习,使得自己的口算做得又对又快,然后走进一个误区,就是“我会了”。笔者不禁想问,学生真的会了吗?他们学会的到底是什么?
  数是一个神秘的领域,人类最初对数并没有概念。但是,因为生活的需要,让人类脑海中逐渐有了“数量”的影子。“数”起源于远古时代,为了维持生活,人们必须每天外出狩猎和采集果实。有时他们满载而归,有时却一无所获;带回的食物有时富余,有时却不足果腹。生活中这种数与量上的变化,使人类逐渐产生了数的意识。在那个时候,人类开始了解有与无、多与少的差别,进而知道了一和多的区别,然后又有了从多到二、三等单个数目概念的形成。
  “1 1=2”,就是一个苹果加上另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就是一朵花加上另一朵花等于两朵花;一件衣服加上另一件衣服等于两件衣服。推广之,就是一个物体,加上另一个物体,等于两个这样的物体。“1 1=2”,它是一道算式,但又不仅仅是一道算式,它是建立在数量上,由于数量发生变化之后的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式。
  二、加法究竟应该怎么教
  1.算式背后的数学含义
  在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有这样的一道例题,如图1。
  教学3 2=5。在课前,笔者进行了学情研究。笔者教学的两个班,每个学生都知道3 2=5。这就表明,这道数学算式的算法,学生都掌握了。笔者又了解了一下学生是怎么知道的。不少学生说,这道题家长教过。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告诉笔者的:“娄老师,3加上2,本来就是5呀,不是5是几呢?”在了解学情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难点。对于学生来说真正没有掌握到的,恰恰是为什么这里要用3加2。图1中,左边有三个学生在浇花,用3表示,右边有两个学生,用2表示。因为这两个学生是另外过来的,所以要将之前的3个人和后来的2个人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基于上面的分析,那么当教师在教学“3 2”时,就应该有所侧重。看似这道题是在教学算式,但在进行了学情了解之后,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为是求合起来一共有几人,所以用加法计算。了解到这样的数学本质之后,学生才能对其进行推广,从而明白,当求一共有多少时,要用加法计算。用原有的数量加上之后的数量,得到的结果就是变化之后的总数量。
  2.加法算式算理理解对于加法计算的帮助
  在教学当中,教师经常会遇见一种情况,就是家长在与教师交流时,总是会抱怨孩子在做10以内加减法计算时,总是会错那么几题,不知道该怎么办。在前文中提到,学生在做计算练习时,通常是以刷题为主,运用到的都是10以内加减法的算法而非算理。
  笔者在班级中选择了4个学生,做了两组对比分析,每组两人。将A组学生聚集在一起,针对练习册上的错题“4 5”,套上实际情景,结合情境给学生分析了错题的算理,并让学生以两人一组的形式互相把“4 5”这道算式背后的数量关系说给对方听。而对B组的两位同学没有做过多干预,在纠错时仅仅让他们靠记忆力去想,4 5究竟等于几。每天笔者都选取了一道10以内的加法题进行了对照试验。两周后,A组的两位同学在计算中的错误明显减少。说明当学生加强了算理的理解时,其数学计算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高。
  三、小学数学加法算理研究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1.什么是算理
  何为算理?顾名思义,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道理。如计算3 2时,就是根据数的组成进行演算的:把3个一和2个一相加得5个一,5个一就是5,这就是算理。
  2.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当学生进行了一定量的练习以后,发现了计算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普遍适用的计算法则,这就是算法。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关系:算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算法却是人为规定的操作方法;算理为计算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保证了计算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算法为计算提供了快捷的操作方法,提高了计算的速度;算理是算法的理论依据,算法是算理的提炼和概括,算法必须以算理为前提,算理必须经过算法实现优化,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3.如何处理算法和算理之间的关系
  (1)引导研究,理解算理
  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计算的道理,才能“创造”出计算的方法,才能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才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所以计算教学必须从算理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计算的道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帮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领悟计算的道理。
  (2)及时纠错,巩固练习
  教师要善于发现在计算上有障碍的学生,及时对其进行纠错。如果学生对加法算式的算理理解不到位,教师应进行及时的讲解,并让学生内化算理,用自己的语言,配合实际情境去分析,最终进行抽象理解,运用在平时的计算当中。
  (3)内化算理,归纳方法
  算理是计算的思维本质,如果都这样思考着算理进行计算,不但思维强度太大,而且计算的速度很慢。为了提高计算的速度,使计算更方便、快捷,就必须寻找到计算的普遍规律,抽象、概括出计算法则。学生在理解、内化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归纳出加法计算的一般方法,这才是我们认识算理的最终意义。
  这样的教学模式以思维为主线、以算理为先导、以创造为契机,学生不但理解了算理,而且创造出了简便的计算方法,并发现计算的规律,归纳出计算的法则,实现了算理与算法的统一。
其他文献
【摘要】人教版数学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采用“双拼法”,公式表达与几何解释简单易懂,但学生缺乏图形拼组的学习经验,单个三角形转化的方法又有难度,使得教师在教学时引导痕迹过重。本文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入手,讨论三角形面积的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顺着学生的思维发展轨迹,使学习活动的设计更贴近学生,真正做到以生为本,顺学而教。  【关键词】顺学而教 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策略  人教版数学以两个完全一样
【摘 要】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学生理解概念的过程即是对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把握过程。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所以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重要作用。为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笔者从情境探究、交流表述、辩证练习几方面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关键词】多样情境 多元表征 多维思考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既非来自外部的信息,也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  在猪价连续下跌,养猪效益低下的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4规模化养猪新技术国际研讨会”非常及时,这次会议将对推广应用养猪新技术,促进并提高国内养猪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养猪效益有着重要意义。在这里我谨代表江苏省养猪行业协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参会代表的光临表示衷心感谢!  江苏省是我国生猪生产大省之一,2013年全省存栏生猪1 787.26万头,同比增长0.7
2014年10月,郑毓信教授在《数学教学中的“找规律”风应当降温》一文指出,规律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是“客观性”和“普遍性”,这类活动的根本意义在于借助所发现的“规律”,更有效地去从事实践活动。张奠宙教授也认为,“找规律是一个开放的问题。任何一个有限序列,都可以生成无限多种规律,认为只有一个规律,推断出‘必须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把开放题封闭成只有唯一答案的题目,在数学上是不對的”。  笔者正好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漫话类”的口语交际内容,如苏教版中《说说广告》《了解现代兵器》《漫话三国英雄》《影视剧评说》等,又如人教版的《有趣的动物、植物》《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说说民风民俗》等。这种“漫话类”的口语交际教学,初看,可练说的内容丰富多彩,但“乱花渐欲迷人眼”,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选择,口语训练要做到扎实生效,才特别困难。那么宽泛的内容,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在口语训练中应得到什么样
【摘要】纵观整个小學语文教学阶段,三年级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作文起步教学的阶段,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对学生未来写作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就应利用手中的教材为“抓手”,充分运用教材,教会学生习作的一些方法,提高他们习作的兴趣,指导学生走好习作的“第一步”。  【关键词】储备词句之“砖” 搭建结构之“梁” 黏好语言之“泥”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教学对于教师而言是难教,对于学生来说是难学。的确
摘 要: 在不使用抗生素的前提下,需要采用众多措施来帮助仔猪成功断奶。本文将对包括延迟断奶和使用断奶-肥育猪舍、调整日粮成分等在内的这些措施进行简洁阐述,以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抗生素生长促进剂;断奶;替代性;添加剂不使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进行养猪生产目前还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在实行无饲用药物养猪的猪场中,猪的发病率通常会提高,同时总体生产性能会有所下降。这种情况属于正常,尤其在刚断奶
【摘要】一节完整且完美的数学课,不仅有课堂的总结,还有对每个知识点的小结。笔者从课堂的一些小环节结合教学课例,分析课堂小结和总结的重要性。课堂小结和总结在课堂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有了它们的存在,才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完美。  【关键词】数学课堂 小结 总结  数学课堂知识点繁多,需要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小结。没有小结和总结的数学课堂,很难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重难点,也很难让学生感知本节课应该学什么
《认识角》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的教学内容,课前,学生对角已经有了自己的经验,但大多停留在“角是尖尖的”这个认识上。这种原有经验,一方面支撑着学生去正确认识角及其特征,另一方面又干扰着学生对角的全面认识。杜威曾经说过,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走向经验的正确一方,并通过对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完成学习任务。本课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做了以下实践和思考。  【教学过程】  一、巧设疑点,引入新课
【摘要】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全班一刀切”,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全班以同一个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但是,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和学习内容的逐渐加深,学生的英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个体差异。本研究运用实验干预法,以五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实验班采用异质合作教学法,进行20周的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异质合作分层教学能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