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有方向感的“教书匠”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q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书匠”是对教师的贬称,亦用作谑称。普利策奖得主弗兰克·迈考的最新力作《教书匠》,以不动声色、辛辣诙谐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伟大的教书匠从教30年的苦涩与甘甜,赋以“教书匠”这个带有贬义的称谓新的理解。“匠”者,本意是“木工也”。自古以来,百工皆称“工”,称“匠”。有手艺的匠人,往往凭借一身的技艺,受人尊敬,让人羡慕,从“能工巧匠、独具匠心”这些词汇中可见一斑。“教书”何以成了“匠”?无从考证,但我知道,没有一点“匠”的技艺、“匠”的心思,却是难以做一个好教师的。
  匠者,总有一手“绝活”。无论是木匠、铁匠还是其他什么匠,别人做不成的活儿,在他们手中却是易如反掌,这就是不可替代的“专业性”。教师的专业性,也需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作为支撑。同样是背诵经典诗文,私塾先生只知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免不了死记硬背;而深谙认知心理学的现代教师,则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记忆优势,为他们选择不同的背诵方法,如果对文本内容和言语形式有独到研究的教师,还可以运用图式理论,帮助学生建构言语结构地图,通过把握句段之间的内在关联,既准确地理解语义,又快速地记忆语段。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运用得当,且熟能生巧,达到了一种化境,就成为了教学艺术,也就成了教师的“绝活”。
  匠者,总有一颗“匠心”,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作为教师,我们能从一般的教育现象中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吗?一个不想做作业的学生,家长无可奈何,而我们却可以做一番研究:是不会做?是作业太多?是怕做错被批评?还是讨厌老师……当我们破解了这个教育之谜,让学生回到学习正道上的时候,也就发现了教育的秘密。我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爱也没有教育”,而匠者启发我们“你要看得到每个孩子未来可能的样子”,于是,我们就有了“爱的智慧”,也就有了匠者那样的“匠心”。
  做个“教书匠”又有何妨?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阅读思考以及“匠心独具”的教学实践,往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走得更远。当然,也有人“不做教书匠”,要“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我深表赞同。做一件事情也罢,一个人的成长也罢,方向是个大问题。假如选错了方向,那么行走的速度越快,距离目标就越远。
  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对课文的解读越来越深入,教学设计越来越有新意,新方法的运用越来越娴熟……但我们也看到,在一些老师的课堂上,这一变化除了带来热闹精彩之外,学生并未从中切实受益。
  例如,一节二年级的语文课,课文很简单,老师引领学生读得却并不简单,读出了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难以想象的深度;引入了一篇同类短文扩大阅读量;运用了小组合作、游戏表演等新颖的形式;多媒体播放了视频来激发兴趣……课堂上孩子们积极踊跃,气氛热烈,听课老师频频点头称是。可是,一节课下来,孩子们连课文都没有读熟,书写不断出现错别字……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老师花费了大量精力,营造了精彩课堂,却丢掉了最基本的训练目标,岂不是犯了南辕北辙的方向性错误?
  许多教师渴望成长,热衷于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热衷于借鉴名师的教学技巧,这本无可厚非。但要想真正全面提升语文教育能力,我觉得,更应该养成大量阅读中外教育经典名著以提升理念的習惯;更应该养成常年记录教学案例并深入反思的习惯;更应该结合自身特点,打造特长,形成特色——这,才是教师正确的成长路径。
  论专业成长,我们还应该向柴静学习,不要忘记用自己的脑子来思考,不要忘记用自己的眼睛来看见。《看见》是柴静十年工作成长的足迹,也是她十年工作的积淀,我们看到她成长背后的努力和坚持。柴静的同事喜欢称她为“火柴”,其实,我们也可以学做一根根火柴,朴素而安然,用心生活,并随时在教育生活中擦出火花,点亮一个个学生的成长之梦。
  2018年,让我们静心审视过往的教学得失和成长轨迹,选择正确的方向,且行且思,且思且行,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书匠”。
其他文献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一是教师过于强调灌输教学,学生参与愿望不强;二是信息教学手段运用受限,教学形象程度不高;三是学生学习技巧相对匮乏,学习效率提升不快;四是忽视学生积极情感培养,内在动力明显不足。  针对上述存在的四方面不利因素,广大语文教师应当痛定思痛,认真分析教学活动中的每一点不足,并进行逐一的纠正与拓展,逐步走出教学困境,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一、优化语文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参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读得不符合要求时,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要注意读出感情”等要求后,让学生再读一次就过去了,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  要读好
期刊
无论哪个班级,后进生都占相应的比例,而做好这些后进生的帮扶转化工作,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教育和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而采取怎样的方式和技巧做好帮扶转化工作,是老师需要长期研究和探索的一个课题。作者此文主要是和大家共同探讨,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初步形成的关于后进生转化的教育理念,以达到“抛砖引玉”作用。  一、改变对后进生的认识,走出教育的误区  科学家通过研究中小学生的智力和脑量,得出比较
期刊
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知识、理论,通过思维、实验、制作来产生某中新颖、独特的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制度、方法、知识、理论、技术和产品的能力。根据教师的劳动特点和职业要求,简单的说其创新能力可以综合为是一种渴望并善于获取新知识,树立新观点,研究、产生教育教学新方法、新模式、新理论,解决教育教学课题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和高效性的有利于开展教育创新的各种能力。其基本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
期刊
十年前,  你七岁,上小学一年级,  你总是瞪着大大的眼睛,盯着神一样的老师……  看到了你挺的直直的小腰板,  听到了你稚嫩童真的读书声,  感受到了你那如春雷乍现般生命的萌动,  我的天使,让我如何不爱你?  我爱你嬉戏欢笑的童声,  她还时常出现在今时回忆的梦里;  我爱你笨笨拙拙伏案的身影,  她还坐在灯下耕耘着自己的梦想;  我爱你纯洁无暇渴望的眼睛,  她向我诉说着你对大千世界无尽的信
期刊
时光荏苒,走上教师这个岗位已很多年,从中收获着幸福,也品尝着辛苦。在教学实践中,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时刻牵动着我的心,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一颗爱心唤醒学困生  爱是教育的灵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我把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时刻用我的真诚爱护这些弱势群体,与他
期刊
“设问”是一种常用的启发方式。设问一出,学生就要动脑、动口和动手,所以教师高质量的设问,能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以尝到思维飞跃之果。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设问:  一、在知识的关键处设问  善于围绕教学中心抓住课堂教学的关键提问,能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倒数的概念。老师在引导学生归纳了倒数概念之后进行设问:你对这个概念是怎样理解的?(突出三
期刊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学生的整体素质与班主任的道德修养、理论水平、管理方式都存在着密切关系。?班集体管理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人生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关爱学生,要做好一名优秀的任课教师,要尊重学生,管理民主,能够高度负责地关心班内事务,能够耐心疏导学生个体或班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班主任,建设一个充满凝聚力的
期刊
一、小学生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的校园氛围,帮助学生挑选内容适合的读物,提高他们的知识量,拓宽他们的阅读面,使语文教学更加开放并充满活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洛克认为孩子内心充满热情,想要去做这件事的时候是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大量的、习惯性的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使阅读变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目的作了这样的规定:“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口语交际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阅读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所在,只有阅读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才可能得到提高。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为学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语文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