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表扬性评价在信息课堂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挖掘出它的独特优势。表扬性评价在课堂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难点,从而引发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 表扬 优势 困惑 思考
现在的课堂强调和谐师生关系。表扬性评价在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初步尝试到现在,我在教学过程实践中慢慢发现了表扬性评价的独特优势和带给我们的一些困惑。
一、表扬性评价的独特优势
1.从人性角度出发。俄国心理学家巴普洛夫在实验中发现:作为实验对象的人和老鼠都是懒惰的,必须给予报酬才能维持其学习,学习的结果也必须以报酬来强化。这是人性的特点,我们必须遵循它。背道而驰就是违背人性,将表扬作为管理学生的重要手段确实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2.从学生自我需要的角度出发。表扬也可以称之为赞美,是用语言表达对人或事物优点的喜爱之意。赞美不仅能使人的自尊心、荣誉感得到满足,更能让人感到愉悦和鼓舞,从而会对赞美者产生亲切感,相互间的交际氛围也会大大改善。因此,喜欢听赞美就似乎成为了人的一种天性,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我在教学实践中还发现,表扬性评价在平时羞涩、内向的学生中间产生的影响力比平时开朗、活泼的学生的影响力大得多。
以我们班的彭苏萍为例,这个小女孩起初给我的印象永远是低垂着头,有着蚊子般细小的声音。这种内向的表现显露出了她彻底的不自信,从未见过她高举右手的模样,也未曾见过她开怀的样子。她虽听话,但犹如一株含羞草一般,与整个课堂气氛格格不入。学习二年级语文《有趣的发现》那一课,当我在总结课文、请同学们谈看法时,同学们的回答几乎都是围绕“适者生存”的道理展开。当班级里高举的小手已经要“绝迹”的时刻,我不经意间看到了彭苏萍似举非举的手。我尝试着叫她起来回答问题,她用细小的声音给出了让我惊喜的答案。她从文本中还发现了达尔文认真钻研的科学精神,也偷偷地观察到了我惊喜的表情。我继而表扬她说:“看来你真的认真揣摩了课文,从课文中挖掘出了很难发现的达尔文的可贵的科学精神,你的回答充满智慧,老师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中仍旧能看到你这样的智慧。其实你的小手可以举得更加自信一点儿,不是吗?”终于,我看到了彭苏萍脸上那一抹难以觉察到的微笑,很淡,就像百合初开。抓住了这次表扬的时机,彭苏萍在以后的课堂中渐渐变得自信起来,她举手的频率就是很好的证明。
二、表扬性评价带给我们的困惑与思考
从人性角度和自我需要角度来说,我们不难发现表扬性评价在教学过程实施过程中带给学生的满足与成就感,从而产生的激励作用就是对教师最好的回馈。我们也看到与前面类似的通过表扬收到良好效果的典型例子。回想我们的教学工作,表扬性评价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无尽的困惑与思考。
困惑一:在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的情况下,教师对于举手的同学会刻意采用一系列鼓励手段,希望对其他不举手的同学起到榜样作用,即使举手同学回答问题平淡无奇,我们仍旧用“不错!”“你真有想法。”“好极了!”的评价语充斥整堂课。长此以往,重新审视课堂的时候,发现举手的学生还是那么多,有时候甚至更加少了,这是为什么呢?
新课程倡导积极的形成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也做了积极的评价。但是在课堂上,如此泛滥的表扬性评价,有错不纠,给学生带来的伤害是否更大呢?
悟出的道理:过多的表扬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某一行为的连续性表扬会让行为者形成对表扬的依赖。一旦表扬减少或者消失,会在客观上起到与表扬者初衷相反的效果。被表扬习惯了的学生因为太在乎老师的表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而难得接受表扬的同学有时候或多或少心中会产生心理落差,变得更不自信。
困惑二:以我身边发生的事为例,小学生总是制造垃圾并随意丢弃在周围。我在课间希望他们关注身边的垃圾,能够及时捡起。我们班的杨浩同学在一次捡垃圾的过程中,不光捡完了碎纸片,连细小的垃圾也认真捡起来。当时看到他的表现,我随口表扬了一句:“我发现杨浩同学身边的小天地最干净了,你看他捡垃圾捡得最认真啦!”继而我发现同学们纷纷效仿,有的甚至用手当扫帚,抓起了地上的灰尘,他们那么做无非也是为了得到我的表扬。后来越来越多的学生竟然将时间浪费在了捡垃圾上面。面对如此场景,我哭笑不得。
很明显,这次的表扬性评价无非是想让杨浩作为榜样力量,起到激励其他同学的目的,但是结果却适得其反,究竟如何表扬呢?表扬应该把握何种尺度呢?
悟出的道理:不准确的表扬会让事情的发展事态背道而驰,表扬会带给学生快乐的感受,而批评带给学生更多的是挫折感,每个人都会追求快乐而避开挫折。因此有些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常常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来取得老师的欢心。当学生为了博取表扬而做出不恰当的行为后,老师应当给予制止并加以引导,但切记不可打击学生积极性。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师,表扬不应该拘于形式,要深入剖析学生心理特点,遵循人性规律,掌握好表扬的艺术,让表扬性评价在教学中发挥它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表扬 优势 困惑 思考
现在的课堂强调和谐师生关系。表扬性评价在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初步尝试到现在,我在教学过程实践中慢慢发现了表扬性评价的独特优势和带给我们的一些困惑。
一、表扬性评价的独特优势
1.从人性角度出发。俄国心理学家巴普洛夫在实验中发现:作为实验对象的人和老鼠都是懒惰的,必须给予报酬才能维持其学习,学习的结果也必须以报酬来强化。这是人性的特点,我们必须遵循它。背道而驰就是违背人性,将表扬作为管理学生的重要手段确实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2.从学生自我需要的角度出发。表扬也可以称之为赞美,是用语言表达对人或事物优点的喜爱之意。赞美不仅能使人的自尊心、荣誉感得到满足,更能让人感到愉悦和鼓舞,从而会对赞美者产生亲切感,相互间的交际氛围也会大大改善。因此,喜欢听赞美就似乎成为了人的一种天性,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我在教学实践中还发现,表扬性评价在平时羞涩、内向的学生中间产生的影响力比平时开朗、活泼的学生的影响力大得多。
以我们班的彭苏萍为例,这个小女孩起初给我的印象永远是低垂着头,有着蚊子般细小的声音。这种内向的表现显露出了她彻底的不自信,从未见过她高举右手的模样,也未曾见过她开怀的样子。她虽听话,但犹如一株含羞草一般,与整个课堂气氛格格不入。学习二年级语文《有趣的发现》那一课,当我在总结课文、请同学们谈看法时,同学们的回答几乎都是围绕“适者生存”的道理展开。当班级里高举的小手已经要“绝迹”的时刻,我不经意间看到了彭苏萍似举非举的手。我尝试着叫她起来回答问题,她用细小的声音给出了让我惊喜的答案。她从文本中还发现了达尔文认真钻研的科学精神,也偷偷地观察到了我惊喜的表情。我继而表扬她说:“看来你真的认真揣摩了课文,从课文中挖掘出了很难发现的达尔文的可贵的科学精神,你的回答充满智慧,老师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中仍旧能看到你这样的智慧。其实你的小手可以举得更加自信一点儿,不是吗?”终于,我看到了彭苏萍脸上那一抹难以觉察到的微笑,很淡,就像百合初开。抓住了这次表扬的时机,彭苏萍在以后的课堂中渐渐变得自信起来,她举手的频率就是很好的证明。
二、表扬性评价带给我们的困惑与思考
从人性角度和自我需要角度来说,我们不难发现表扬性评价在教学过程实施过程中带给学生的满足与成就感,从而产生的激励作用就是对教师最好的回馈。我们也看到与前面类似的通过表扬收到良好效果的典型例子。回想我们的教学工作,表扬性评价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无尽的困惑与思考。
困惑一:在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的情况下,教师对于举手的同学会刻意采用一系列鼓励手段,希望对其他不举手的同学起到榜样作用,即使举手同学回答问题平淡无奇,我们仍旧用“不错!”“你真有想法。”“好极了!”的评价语充斥整堂课。长此以往,重新审视课堂的时候,发现举手的学生还是那么多,有时候甚至更加少了,这是为什么呢?
新课程倡导积极的形成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也做了积极的评价。但是在课堂上,如此泛滥的表扬性评价,有错不纠,给学生带来的伤害是否更大呢?
悟出的道理:过多的表扬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某一行为的连续性表扬会让行为者形成对表扬的依赖。一旦表扬减少或者消失,会在客观上起到与表扬者初衷相反的效果。被表扬习惯了的学生因为太在乎老师的表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而难得接受表扬的同学有时候或多或少心中会产生心理落差,变得更不自信。
困惑二:以我身边发生的事为例,小学生总是制造垃圾并随意丢弃在周围。我在课间希望他们关注身边的垃圾,能够及时捡起。我们班的杨浩同学在一次捡垃圾的过程中,不光捡完了碎纸片,连细小的垃圾也认真捡起来。当时看到他的表现,我随口表扬了一句:“我发现杨浩同学身边的小天地最干净了,你看他捡垃圾捡得最认真啦!”继而我发现同学们纷纷效仿,有的甚至用手当扫帚,抓起了地上的灰尘,他们那么做无非也是为了得到我的表扬。后来越来越多的学生竟然将时间浪费在了捡垃圾上面。面对如此场景,我哭笑不得。
很明显,这次的表扬性评价无非是想让杨浩作为榜样力量,起到激励其他同学的目的,但是结果却适得其反,究竟如何表扬呢?表扬应该把握何种尺度呢?
悟出的道理:不准确的表扬会让事情的发展事态背道而驰,表扬会带给学生快乐的感受,而批评带给学生更多的是挫折感,每个人都会追求快乐而避开挫折。因此有些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常常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来取得老师的欢心。当学生为了博取表扬而做出不恰当的行为后,老师应当给予制止并加以引导,但切记不可打击学生积极性。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师,表扬不应该拘于形式,要深入剖析学生心理特点,遵循人性规律,掌握好表扬的艺术,让表扬性评价在教学中发挥它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