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教学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我们学校单元小组学习的基本形式。可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很多时候,一些小组学习虽然看起来热闹,但实质上我们已经难以控制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也比较低下。因此,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单元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单元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值得我们不断探索与研究。以下是我对单元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与老师们交流。
一、 提高小组合作层次,应对小组成员分工
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让大家统计一下1分钟内经过某公路路口各种车辆的情况。播放录像,1分钟内经过公路路口的各种车辆。然后提问:请把统计的结果汇报一下。全班学生都没有统计好。就问为什么没有完成?学生说,放得太快了,能不能再播放一遍。重新播放这段录像再提问:谁来把统计的结果汇报一下?同学们还是没有完成。那怎么办呢?能不能想想办法?有些学生已经开始商量,4人小组合作,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情况。再重新播放这段录像,现在能汇报一下结果了吗?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后回答:1分钟内经过我们校门口公路的轿车有13辆,公共汽车是6辆,三轮车是9辆,卡车是14辆。为什么前面二次都没有记下来,这次这么快能记下来?你是怎样记录下来的呢?学生就回答,我们是四人小组合作统计出的,一人记录轿车的辆数,一人记录公共汽车的辆数,一人记录三轮车的辆数,一人记录卡车的辆数。
通过这个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使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使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步内化,并在整个小组学习中保持积极性。
二、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
教育学生在交流时要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好评价。同时还要善于陈述自已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各种不同意见难以统一时,学会保留自已的见解,以便在大组进行探讨。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操作才能发现。如: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仅凭个人的才智是不够的,需集小组智慧,共同合作,才能得出结论。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就可以这样设计: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组不同形状的(锐角,直角,钝角,等腰,等边)等的三角形,让他们通过这些不同的三角形去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小组合作前,我们提出要求,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学生间的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等方法验证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有的小组甚至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后拼组在一起发现正好是一个平角。由此,很轻松的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度。這样,在“操作___探究____验证”的过程中,学生充分领略了合作探究的魅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逐步要求学生在合作时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合作伙伴的发言;二是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收集信息;三是听后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判断,反思,评价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时机,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开展单元小组合作学习。数学知识大部分是从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伸发展的。教学时,应做好铺垫与引伸工作。但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能较好进行知识的正迁移,而有的学生却感到困难,存在许多的疑难问题。这时组织学生进行单元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启发,发挥互补作用,达到共同认识与理解的效果,从而能顺利将旧知迁移到新知。②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单元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这时我们有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单元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单元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究,有利于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与协作精神。③在学生自学之后,开展单元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的。在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自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由于个性差异,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学生自学完之后,我们不要急于讲解,而是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针对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互相切磋,互通“有无”,以使“教学相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④在归纳法则、揭示概念时,开展单元小组合作学习。法则概念大多数是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通过观察、比较、抽象、归纳而得来的,其推导过程有时显得枯燥无味,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果组织学生进行单元小组合作学习,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集思广益、协作功关,从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加强对结论的认识与理解。
班级中学生的个人差异是真实存在的,我们虽然进行了很好的教学设计,优化安排了小组的分工合作。但是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成绩好或者爱发言、性格外向的学生自然而然充当了主力军,不断的发言;而成绩差或者性格内向、不爱发言的学生只充当了“听众”一脸茫然的参加小组活动,更有甚者还在那儿干自己的事情。课堂合作结束后,在交流展示环节,汇报的还是那些爱发言的学生。长期下去就形成了好的学生越好,差的学生越差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怎么充分调动中下游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充分的参与课堂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我们一时也很难得到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改进、不断积累,就会总结出较为成熟的经验方法应用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上,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更大的成效。
一、 提高小组合作层次,应对小组成员分工
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让大家统计一下1分钟内经过某公路路口各种车辆的情况。播放录像,1分钟内经过公路路口的各种车辆。然后提问:请把统计的结果汇报一下。全班学生都没有统计好。就问为什么没有完成?学生说,放得太快了,能不能再播放一遍。重新播放这段录像再提问:谁来把统计的结果汇报一下?同学们还是没有完成。那怎么办呢?能不能想想办法?有些学生已经开始商量,4人小组合作,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情况。再重新播放这段录像,现在能汇报一下结果了吗?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后回答:1分钟内经过我们校门口公路的轿车有13辆,公共汽车是6辆,三轮车是9辆,卡车是14辆。为什么前面二次都没有记下来,这次这么快能记下来?你是怎样记录下来的呢?学生就回答,我们是四人小组合作统计出的,一人记录轿车的辆数,一人记录公共汽车的辆数,一人记录三轮车的辆数,一人记录卡车的辆数。
通过这个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使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使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步内化,并在整个小组学习中保持积极性。
二、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
教育学生在交流时要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好评价。同时还要善于陈述自已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各种不同意见难以统一时,学会保留自已的见解,以便在大组进行探讨。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操作才能发现。如: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仅凭个人的才智是不够的,需集小组智慧,共同合作,才能得出结论。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就可以这样设计: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组不同形状的(锐角,直角,钝角,等腰,等边)等的三角形,让他们通过这些不同的三角形去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小组合作前,我们提出要求,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学生间的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等方法验证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有的小组甚至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后拼组在一起发现正好是一个平角。由此,很轻松的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度。這样,在“操作___探究____验证”的过程中,学生充分领略了合作探究的魅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逐步要求学生在合作时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合作伙伴的发言;二是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收集信息;三是听后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判断,反思,评价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时机,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开展单元小组合作学习。数学知识大部分是从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伸发展的。教学时,应做好铺垫与引伸工作。但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能较好进行知识的正迁移,而有的学生却感到困难,存在许多的疑难问题。这时组织学生进行单元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启发,发挥互补作用,达到共同认识与理解的效果,从而能顺利将旧知迁移到新知。②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单元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这时我们有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单元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单元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究,有利于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与协作精神。③在学生自学之后,开展单元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的。在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自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由于个性差异,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学生自学完之后,我们不要急于讲解,而是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针对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互相切磋,互通“有无”,以使“教学相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④在归纳法则、揭示概念时,开展单元小组合作学习。法则概念大多数是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通过观察、比较、抽象、归纳而得来的,其推导过程有时显得枯燥无味,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果组织学生进行单元小组合作学习,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集思广益、协作功关,从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加强对结论的认识与理解。
班级中学生的个人差异是真实存在的,我们虽然进行了很好的教学设计,优化安排了小组的分工合作。但是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成绩好或者爱发言、性格外向的学生自然而然充当了主力军,不断的发言;而成绩差或者性格内向、不爱发言的学生只充当了“听众”一脸茫然的参加小组活动,更有甚者还在那儿干自己的事情。课堂合作结束后,在交流展示环节,汇报的还是那些爱发言的学生。长期下去就形成了好的学生越好,差的学生越差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怎么充分调动中下游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充分的参与课堂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我们一时也很难得到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改进、不断积累,就会总结出较为成熟的经验方法应用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上,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