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互联时代,商业规则和市场规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不断迭代的技术、层出不穷的商业模式,不少企业领导者发出“战略已死”的感叹:“过去可以制定十年战略、五年战略,现在,你连一年之后市场会发生哪些变化都无法预测,还怎么制定战略?”显而易见,那种“一刀切”的战略制定方式已经不合时宜了。
对此,波士顿咨询公司资深合伙人马丁·里维斯等三位专家在《战略的本质:复杂商业环境中的最优竞争战略》一书中,创造性地发明了“战略调色板”这一工具,帮助企业在多元化的商业环境下,随着环境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战略方法或战略组合。
战略与环境的完美匹配
竞争越激烈,企业越容易迷失方向。很多企业将“战略”和“战略性”混为一谈,诸如战略性人力资源、战略性成本管理、战略性采购等词汇被频频提及。欧洲著名管理学家弗雷德蒙德·马利克甚至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高管层使用‘战略性’这个词的次数越多,他们所拥有的真正的战略就越少。”
为什么会如此?这或许与很多管理者缺乏系统的战略知识有关。很多部门经理被提升为事业部总经理,事业部总经理被提拔为公司领导者,他们大多是业务线上的技术专家或生产专家,被提拔上来后,缺少系统专业的战略知识。这正是迈克尔·波特洞察到的关键问题:“各个职能部门推出的各种管理工具逐渐取代了真正的战略”。这要求企业领导者必须完成“从战术家到战略家”的转型,不能仅仅局限于运营细节,还需要关注战略大局。
我们发现,企业战略经常与实践脱节。原因何在?马丁·里维斯带领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同事对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150家企业进行了详细调查。他发现,企业并不缺少制定战略的有效方式,而是不能合理地针对外部环境选择正确的战略。他据此提出一个核心观点:企业所处的环境决定企业应采取的战略,企业需要对环境进行评估,从而搭配合适的方案。也就是说,环境不同,战略也不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马丁·里维斯建议,企业应该运用“战略调色板”,根据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特点,结合行业、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调制出具有不同“颜色”的战略。当商业环境与战略完美融合后,战略滞后等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马丁·里维斯首先从三个维度入手,对当下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进行了概括和分类:
第一维度:环境的可预测性,企业能否预测商业环境未来的发展变化;
第二维度:环境的可塑性,企业是否能够独立或以合作的方式重塑商业环境;
第三维度:环境的严苛性,企业能否在商业环境中生存。
马丁·里维斯继而将这三个维度整合起来,总结出了五类典型的商业环境:
经典型:能够预测,但无法改变。
适应型:无法预测,也无法改变。
愿景型:能够预测,也能够改变。
塑造型:不能预测,但能够改变。
重塑型:企业资源严重受限。
企业所处商业环境不同,对应的战略也随之发生改变:
行业前景可以预测但难以改变--→采用“经典型战略”(做大);
行业前景既难以预测又难以改变--→采用“适应型战略”(求快);
行业前景可以预测并加以改变--→采用“愿景型战略”(抢先);
行业前景难以预测但有可塑性--→采用“塑造型战略”(协调);
企业在艰难环境中努力生存和前行--→采用“重塑型战略”(求存)。
构成战略调色板的五大战略类型,每一种都有其特殊的实施环境、操作方法,能够有效地避免因与环境不吻合所导致的战略与现实脱节问题。
战略正确在于选择
企业可能被错误的战略拖垮,也可能被错误的执行压垮,因此战略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有效的战略管理方式。诺基亚、柯达等公司曾在所处行业占据领先地位,但由于战略失误,它们最终被颠覆,雅虎的殒落也不外乎此。
作为门户网站时代的先驱者,雅虎曾经风光无限。然而在互联网行业的巨变中,雅虎却莫名其妙地停止了脚步——从网站到社交媒体、从有线互联网进阶无线网,以及从PC端转向移动终端的趋势上,雅虎总是慢人一步。尤其在2007年至2012年间,雅虎接连更换了四任CEO,造成发展策略上的摇摆不定,导致公司每一个阶段的战略决策都是短期行为。长期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雅虎沦落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泰坦尼克号”。
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CEO罗德侠认为,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最可怕的事情并不是做错了,也不是做得不够好,而是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情毫无察觉。这与马丁·里维斯描述的愿景型战略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谓愿景型战略,是指企业采用领先一步、主动普及愿景的战略类型。苹果、亚马逊、谷歌等知名互联网创新型企业,在企业发展前期均采取了愿景型战略,后期则转向塑造型战略。
回顾苹果公司的历史可以发现,其革命性产品iPod、iPhone、iPad推出前后,乔布斯等高管将主要精力倾注在营造和交流愿景上;谷歌公司“不作恶”的愿景早已传遍天下;亚马逊及京东、阿里巴巴,其创始人更是动辄大谈情怀;就连最近两年兴起的滴滴和优步也采用了愿景型战略。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竭力让旁观者和质疑者转为拥护者和尝试者,“圈粉”之心可见一斑。
那么,什么是塑造型战略呢?《战略的本质》一书的作者介绍,很多行业的竞争足够激烈,但还没有确立稳定的秩序和规则。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快速成长,需要积极协调同行及其他利益链伙伴,以迅速扩大市场,避免出现乱局。由于企业是市场的塑造者,且与其他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因而市场创新的成本被降低,可以形成有效的网络效应。另外,企业在进入新兴市场时,采用广泛结盟、共同培育市场的方式也有助于对冲各类风险。
当下,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仍在加速演化,没有人能预知何时会出现重大的转型或者混乱。因此,已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的企业应当采用塑造型战略,让市场变成自己希望的样子。 其他三种战略类型不一一赘述。毋庸置疑,无论是乔布斯,还是谷歌三巨头,都清楚地把握了战略,并坚定不移地将之转化为现实。那么,企业选对了战略又能强力推进,就一定能成功吗?现今,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那些精心设计的战略构架往往经不起突发事件的现实考量。为此,马丁·里维斯提醒企业领导者,选择和执行战略还要警惕三类陷阱:
一是环境感知,即误判商业环境的可预测性和可塑性,高估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二是战略错配,最典型的错误就是在应当建立推行塑造型战略的背景下,却采用了相对保守的适应型战略;三是以过于缓慢的节奏推行战略,并在战略执行不力时自我安慰。
水无常势,兵无常形。企业要设计更灵活、更开放、更动态、更符合实际的商业方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地制宜,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找到适合的战略。 责编/张晓莉
详解战略调色板
经典型战略(做大)
经典型战略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战略。在竞争基础稳固,相对稳定且可预测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应当采取经典型战略。在这种不可塑的环境中,市场没有突然产生颠覆性变化的危险,行业形势也是既定的。
环境类型:行业结构稳定,行业竞争基础稳定,行业发展前景可以预测,可塑性低。
适用行业:典型行业如公共事业、汽车、石油、天然气等行业。
做法:分析、规划、执行。一是分析市场吸引力、竞争基础以及公司竞争力;二是制订规划,预测上述因素、明确目标定位、制订达到目标所需的步骤。
随着企业的发展,经典型战略的竞争优势将会被其他几种类型逐步取代。
适应型战略(求快)
由于规划既赶不上变化的速度,也无法应对不可预测的情况,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尝试,此时可采用适应型战略。
环境类型:既难以预测,又难以塑造。行业不断变化,行业结构不成体系,行业不成熟,以变化的技术为基础。
适用行业:软件业、半导体、纺织、互联网零售业。
做法:变化、选择、推广。适应型战略的重点在于试验而非分析或规划,通过寻找新选择不断变化经营方式,并从中挑选最有希望成功的方式,继而对其进行拓展,并重复这一过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比竞争对手更快、更经济且更高效地完成变化、选择、拓展的周期,创造并更新暂时性优势。
愿景型战略(抢先)
当企业只有通过率先创造新市场或颠覆旧市场规则才能取胜时,就要采用愿景型战略。比如当企业发现某种逐渐显现的趋势时,在其他公司发现或行动前实施愿景型战略,新市场就可能应运而生。
环境类型:行业处于可塑性环境中,市场可以预测。所处行业提供了空白区,或颠覆条件已经成熟,可以通过单个公司(再)塑造;所处行业有高增长潜力。
适用行业:不针对特定行业,打破旧格局,创造新产业。
做法:设想、构建、坚持。愿景型战略有四大触发器:大趋势、独立的突破性技术、客户的不满、所在行业的潜在颠覆者的动向。最重要的,是要在别人之前发现每种信号,并能透过表面价值看到其中蕴含的可能性,进而进行探索。
塑造型战略(协调)
当有机会在某个产业演变初期定义或是重新定义产业规则时,企业应该采取塑造型战略。企业可以携手合作,通过协调各利益相关方的商业活动共同塑造行业格局,使其为自身利益服务。
环境类型:高度可塑又无法预测。行业拥有尚未开发的潜力,可以通过合作来塑造行业规则。
适用行业:部分软件领域、智能手机软件行业。在这种年轻的产业和经济体中,通常没有一家占主导地位的企业能够独自提供资源并应对危机、占领市场。
做法:吸引、协调、发展。企业需要与一系列广泛的利益相关方进行交流,市场发展依赖于塑造规则或者教育客户。因此,成功之道就是与多个利益相关方共同开发市场和产业。
重塑型战略(求存)
当企业面临严峻形势时,应采取重塑性战略。当外部环境变差,企业目前的经营方式无法维持时,改变运营路线,将资源保存下来,重塑活力和竞争力,确保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环境类型:环境恶劣,行业或企业处于低增长或负增长状态,或企业正遭受内外部冲击,生存受到威胁。
适用行业:处于金融危机期的金融机构等。
做法:应对、节约、增长。重塑性战略初期需要对环境恶化的早期迹象做出迅速应对,企业应寻找时机节约成本、保留资金并制订严格的规划以求获利。之后施行以发展和战略创新为主的新战略。
对此,波士顿咨询公司资深合伙人马丁·里维斯等三位专家在《战略的本质:复杂商业环境中的最优竞争战略》一书中,创造性地发明了“战略调色板”这一工具,帮助企业在多元化的商业环境下,随着环境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战略方法或战略组合。
战略与环境的完美匹配
竞争越激烈,企业越容易迷失方向。很多企业将“战略”和“战略性”混为一谈,诸如战略性人力资源、战略性成本管理、战略性采购等词汇被频频提及。欧洲著名管理学家弗雷德蒙德·马利克甚至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高管层使用‘战略性’这个词的次数越多,他们所拥有的真正的战略就越少。”
为什么会如此?这或许与很多管理者缺乏系统的战略知识有关。很多部门经理被提升为事业部总经理,事业部总经理被提拔为公司领导者,他们大多是业务线上的技术专家或生产专家,被提拔上来后,缺少系统专业的战略知识。这正是迈克尔·波特洞察到的关键问题:“各个职能部门推出的各种管理工具逐渐取代了真正的战略”。这要求企业领导者必须完成“从战术家到战略家”的转型,不能仅仅局限于运营细节,还需要关注战略大局。
我们发现,企业战略经常与实践脱节。原因何在?马丁·里维斯带领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同事对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150家企业进行了详细调查。他发现,企业并不缺少制定战略的有效方式,而是不能合理地针对外部环境选择正确的战略。他据此提出一个核心观点:企业所处的环境决定企业应采取的战略,企业需要对环境进行评估,从而搭配合适的方案。也就是说,环境不同,战略也不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马丁·里维斯建议,企业应该运用“战略调色板”,根据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特点,结合行业、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调制出具有不同“颜色”的战略。当商业环境与战略完美融合后,战略滞后等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马丁·里维斯首先从三个维度入手,对当下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进行了概括和分类:
第一维度:环境的可预测性,企业能否预测商业环境未来的发展变化;
第二维度:环境的可塑性,企业是否能够独立或以合作的方式重塑商业环境;
第三维度:环境的严苛性,企业能否在商业环境中生存。
马丁·里维斯继而将这三个维度整合起来,总结出了五类典型的商业环境:
经典型:能够预测,但无法改变。
适应型:无法预测,也无法改变。
愿景型:能够预测,也能够改变。
塑造型:不能预测,但能够改变。
重塑型:企业资源严重受限。
企业所处商业环境不同,对应的战略也随之发生改变:
行业前景可以预测但难以改变--→采用“经典型战略”(做大);
行业前景既难以预测又难以改变--→采用“适应型战略”(求快);
行业前景可以预测并加以改变--→采用“愿景型战略”(抢先);
行业前景难以预测但有可塑性--→采用“塑造型战略”(协调);
企业在艰难环境中努力生存和前行--→采用“重塑型战略”(求存)。
构成战略调色板的五大战略类型,每一种都有其特殊的实施环境、操作方法,能够有效地避免因与环境不吻合所导致的战略与现实脱节问题。
战略正确在于选择
企业可能被错误的战略拖垮,也可能被错误的执行压垮,因此战略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有效的战略管理方式。诺基亚、柯达等公司曾在所处行业占据领先地位,但由于战略失误,它们最终被颠覆,雅虎的殒落也不外乎此。
作为门户网站时代的先驱者,雅虎曾经风光无限。然而在互联网行业的巨变中,雅虎却莫名其妙地停止了脚步——从网站到社交媒体、从有线互联网进阶无线网,以及从PC端转向移动终端的趋势上,雅虎总是慢人一步。尤其在2007年至2012年间,雅虎接连更换了四任CEO,造成发展策略上的摇摆不定,导致公司每一个阶段的战略决策都是短期行为。长期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雅虎沦落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泰坦尼克号”。
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CEO罗德侠认为,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最可怕的事情并不是做错了,也不是做得不够好,而是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情毫无察觉。这与马丁·里维斯描述的愿景型战略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谓愿景型战略,是指企业采用领先一步、主动普及愿景的战略类型。苹果、亚马逊、谷歌等知名互联网创新型企业,在企业发展前期均采取了愿景型战略,后期则转向塑造型战略。
回顾苹果公司的历史可以发现,其革命性产品iPod、iPhone、iPad推出前后,乔布斯等高管将主要精力倾注在营造和交流愿景上;谷歌公司“不作恶”的愿景早已传遍天下;亚马逊及京东、阿里巴巴,其创始人更是动辄大谈情怀;就连最近两年兴起的滴滴和优步也采用了愿景型战略。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竭力让旁观者和质疑者转为拥护者和尝试者,“圈粉”之心可见一斑。
那么,什么是塑造型战略呢?《战略的本质》一书的作者介绍,很多行业的竞争足够激烈,但还没有确立稳定的秩序和规则。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快速成长,需要积极协调同行及其他利益链伙伴,以迅速扩大市场,避免出现乱局。由于企业是市场的塑造者,且与其他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因而市场创新的成本被降低,可以形成有效的网络效应。另外,企业在进入新兴市场时,采用广泛结盟、共同培育市场的方式也有助于对冲各类风险。
当下,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仍在加速演化,没有人能预知何时会出现重大的转型或者混乱。因此,已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的企业应当采用塑造型战略,让市场变成自己希望的样子。 其他三种战略类型不一一赘述。毋庸置疑,无论是乔布斯,还是谷歌三巨头,都清楚地把握了战略,并坚定不移地将之转化为现实。那么,企业选对了战略又能强力推进,就一定能成功吗?现今,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那些精心设计的战略构架往往经不起突发事件的现实考量。为此,马丁·里维斯提醒企业领导者,选择和执行战略还要警惕三类陷阱:
一是环境感知,即误判商业环境的可预测性和可塑性,高估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二是战略错配,最典型的错误就是在应当建立推行塑造型战略的背景下,却采用了相对保守的适应型战略;三是以过于缓慢的节奏推行战略,并在战略执行不力时自我安慰。
水无常势,兵无常形。企业要设计更灵活、更开放、更动态、更符合实际的商业方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地制宜,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找到适合的战略。 责编/张晓莉
详解战略调色板
经典型战略(做大)
经典型战略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战略。在竞争基础稳固,相对稳定且可预测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应当采取经典型战略。在这种不可塑的环境中,市场没有突然产生颠覆性变化的危险,行业形势也是既定的。
环境类型:行业结构稳定,行业竞争基础稳定,行业发展前景可以预测,可塑性低。
适用行业:典型行业如公共事业、汽车、石油、天然气等行业。
做法:分析、规划、执行。一是分析市场吸引力、竞争基础以及公司竞争力;二是制订规划,预测上述因素、明确目标定位、制订达到目标所需的步骤。
随着企业的发展,经典型战略的竞争优势将会被其他几种类型逐步取代。
适应型战略(求快)
由于规划既赶不上变化的速度,也无法应对不可预测的情况,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尝试,此时可采用适应型战略。
环境类型:既难以预测,又难以塑造。行业不断变化,行业结构不成体系,行业不成熟,以变化的技术为基础。
适用行业:软件业、半导体、纺织、互联网零售业。
做法:变化、选择、推广。适应型战略的重点在于试验而非分析或规划,通过寻找新选择不断变化经营方式,并从中挑选最有希望成功的方式,继而对其进行拓展,并重复这一过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比竞争对手更快、更经济且更高效地完成变化、选择、拓展的周期,创造并更新暂时性优势。
愿景型战略(抢先)
当企业只有通过率先创造新市场或颠覆旧市场规则才能取胜时,就要采用愿景型战略。比如当企业发现某种逐渐显现的趋势时,在其他公司发现或行动前实施愿景型战略,新市场就可能应运而生。
环境类型:行业处于可塑性环境中,市场可以预测。所处行业提供了空白区,或颠覆条件已经成熟,可以通过单个公司(再)塑造;所处行业有高增长潜力。
适用行业:不针对特定行业,打破旧格局,创造新产业。
做法:设想、构建、坚持。愿景型战略有四大触发器:大趋势、独立的突破性技术、客户的不满、所在行业的潜在颠覆者的动向。最重要的,是要在别人之前发现每种信号,并能透过表面价值看到其中蕴含的可能性,进而进行探索。
塑造型战略(协调)
当有机会在某个产业演变初期定义或是重新定义产业规则时,企业应该采取塑造型战略。企业可以携手合作,通过协调各利益相关方的商业活动共同塑造行业格局,使其为自身利益服务。
环境类型:高度可塑又无法预测。行业拥有尚未开发的潜力,可以通过合作来塑造行业规则。
适用行业:部分软件领域、智能手机软件行业。在这种年轻的产业和经济体中,通常没有一家占主导地位的企业能够独自提供资源并应对危机、占领市场。
做法:吸引、协调、发展。企业需要与一系列广泛的利益相关方进行交流,市场发展依赖于塑造规则或者教育客户。因此,成功之道就是与多个利益相关方共同开发市场和产业。
重塑型战略(求存)
当企业面临严峻形势时,应采取重塑性战略。当外部环境变差,企业目前的经营方式无法维持时,改变运营路线,将资源保存下来,重塑活力和竞争力,确保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环境类型:环境恶劣,行业或企业处于低增长或负增长状态,或企业正遭受内外部冲击,生存受到威胁。
适用行业:处于金融危机期的金融机构等。
做法:应对、节约、增长。重塑性战略初期需要对环境恶化的早期迹象做出迅速应对,企业应寻找时机节约成本、保留资金并制订严格的规划以求获利。之后施行以发展和战略创新为主的新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