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目的:
主要通过各种游戏、活动的方式,逐层深入的让学生体验到由于自己的“投射”而带来的不同视角的对他人及世界的理解,以及这些理解带来的误区和不客观。再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新的看待问题的视角,帮助大家更好更有智慧的理解世界。
知识背景:
本课用到了心理学当中“投射”这个专业名词,“投射”是指一个人将内在生命中的价值观与情感好恶影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现象。
考虑到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较为成熟的认知发展体系,且正是价值观、情感体验、人际技能发展的重要时期,将“投射”这一概念通过活动体验的形式渗透到学生对自我、世界、他人的认知体系当中,非常贴合此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同时也有利于协助他们发展出更完善的自我、社会认知,有助于他们后续的人际技能的提升。
整节课以活动为主线,通过参与和体验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
积极信条:换个角度看问题,我的眼中的世界更美好!
活动准备:
1. 彩纸、剪刀若干;
2. 调整教室座位,学生座椅向两边靠拢,中间留出空地,空地上背靠背的围成圆圈状摆好10把椅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阶段:游戏《我说你剪》
1.游戏《我说你剪》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大约10个左右,每人向老师领取彩纸一张,剪刀一把,背朝圆心、面朝外围成一个圆圈坐好。在整个剪纸的过程中,不允许提问、讨论,按照自己的理解独立完成。
教师的指令:
1)把纸向上对折,再向下对折,剪去一个等腰三角形;
2)然后,向左折,再向右折,剪去一个等腰三角形;
3)展开剪剩下的纸,互相交流。
大家会发现: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指令,彼此的“作品”竟会如此的“千差万别”。
2.请参与的同学、观看的同学分别表达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同样的指令和剪纸,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呢?每个人的习惯、思维方式和个性都不同,往往在对待同一样事物时,会有自己不同视角,所以也会有相应的不同理解,得出了不同结果。
引出课题——理解的视角
二、展开阶段:游戏——像照相机一样看
1.游戏内容
将教室的椅子撤离,只留下一把。邀请一位同学,任务是:请他从教室外面走进来,并坐在椅子上,整个过程中,这位同学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安排自己的姿势或动作等。请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整个过程。
2.向观察的同学提问:假如你是一部照相机,请你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
第一种:有的同学会说:他走的很慢;他进门的时候先探了一下头;他坐下的时候调整了一下椅子;他看向老师的时候微微一笑等等。
第二种:而有的同学会说:我感觉他很紧张;或者他一定觉得很得意……
3.教师注意引导
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老师所说的“像一部照相机一样”是想强调什么。先让他们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当出现第二种表达时,教师要马上提醒学生:“请像照相机一样的看!”
请同学们继续表达,直到大家都学会、懂得“像照相机一样的看”和表达。
让学生体会到:“像照相机一样的看”指的是非常客观的、不带有感情色彩的、评价的去观察对方,即看到什么说什么,而不是以自己个人观点去猜错对方的感受。
而很多人在生活中往往无法做到客观、公正的理解他人的行为,往往是带着自己的评价和“投射”去看待他人和理解世界的。
4.提出“投射”这个心理学概念
是一个人将内在生命中的价值观与情感好恶影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现象。
正是因为我们常常带着自己的“投射”去看待这个世界,所以往往會误解他人而不自知,很多时候偏见也是这样产生的。想要避免误会,更好的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我们要学会放下自己的“投射”,学会“像照相机一样看”,在可能产生误会的地方主动的沟通,以获得正确的信息。
三、深入阶段:练习——新眼看世界
1.游戏规则和内容
选择一个伙伴,两两一组坐在一起,确定一下谁是A,谁是B。然后依次用3分钟时间来描述你从对方身上看到了什么。忘记你原来了解对方的一切信息,尝试像第一次相遇一样来看待彼此。
体验一下把自己当成一个不会思考的照相机,就好像你要描绘出从对方身上看到的画面,一点点仔细的描述每一个特征。注意把你所观察到的用词语说出来,每个句子都用“我看到……”来开头。A描述的时候,请B保持沉默。
现在,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找到同伴,确定A、B。
2.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请A开始表达对B的描述。
3.时间到,接下来3分钟的时间,交换,请B开始表达对A的描述
4.活动结束,请大家分享一下在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描述他人时的感受,以及被他人描述时的感受。
5.教师小结:希望这种方式逐渐成为你的习惯,那就是:先放下自己的“投射”,不妄加推测,投入的观察。无论何时遇到难事,首先让自己收住一切想法,认真的看一看面临的状况: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自己回看一遍:我看待、理解事物的方式正确吗?哪些是我的臆测?那些是我的想法、我的“投射”?我可以换种方式来看待这一切吗?
四、升华阶段:关于“理解的视角”的温馨提示
1.不存在绝对的客观;
2.我们都是透过有色过滤镜来观察生活的;
3.我眼中的一切都包含了我个人对它的理解和认识;
4.适用于我的并不一定适用于他人;
5.由“尚且不知”这一立场看待事物更有力量
6.由“尚且不知”这一立场看待事物可以打开新的可能性;
7.改变我们对他人的看法要比改变他人的看法更容易;
8.我们对他人(和生活)的理解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的不是他人,恰恰是我们自身;
9.跳出自我的小世界,可以更好的观察和认识自己。
五、结束阶段:换个角度看问题
ppt播放一些图片,让学生体会换个角度看问题带来的体验。
主要通过各种游戏、活动的方式,逐层深入的让学生体验到由于自己的“投射”而带来的不同视角的对他人及世界的理解,以及这些理解带来的误区和不客观。再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新的看待问题的视角,帮助大家更好更有智慧的理解世界。
知识背景:
本课用到了心理学当中“投射”这个专业名词,“投射”是指一个人将内在生命中的价值观与情感好恶影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现象。
考虑到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较为成熟的认知发展体系,且正是价值观、情感体验、人际技能发展的重要时期,将“投射”这一概念通过活动体验的形式渗透到学生对自我、世界、他人的认知体系当中,非常贴合此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同时也有利于协助他们发展出更完善的自我、社会认知,有助于他们后续的人际技能的提升。
整节课以活动为主线,通过参与和体验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
积极信条:换个角度看问题,我的眼中的世界更美好!
活动准备:
1. 彩纸、剪刀若干;
2. 调整教室座位,学生座椅向两边靠拢,中间留出空地,空地上背靠背的围成圆圈状摆好10把椅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阶段:游戏《我说你剪》
1.游戏《我说你剪》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大约10个左右,每人向老师领取彩纸一张,剪刀一把,背朝圆心、面朝外围成一个圆圈坐好。在整个剪纸的过程中,不允许提问、讨论,按照自己的理解独立完成。
教师的指令:
1)把纸向上对折,再向下对折,剪去一个等腰三角形;
2)然后,向左折,再向右折,剪去一个等腰三角形;
3)展开剪剩下的纸,互相交流。
大家会发现: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指令,彼此的“作品”竟会如此的“千差万别”。
2.请参与的同学、观看的同学分别表达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同样的指令和剪纸,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呢?每个人的习惯、思维方式和个性都不同,往往在对待同一样事物时,会有自己不同视角,所以也会有相应的不同理解,得出了不同结果。
引出课题——理解的视角
二、展开阶段:游戏——像照相机一样看
1.游戏内容
将教室的椅子撤离,只留下一把。邀请一位同学,任务是:请他从教室外面走进来,并坐在椅子上,整个过程中,这位同学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安排自己的姿势或动作等。请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整个过程。
2.向观察的同学提问:假如你是一部照相机,请你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
第一种:有的同学会说:他走的很慢;他进门的时候先探了一下头;他坐下的时候调整了一下椅子;他看向老师的时候微微一笑等等。
第二种:而有的同学会说:我感觉他很紧张;或者他一定觉得很得意……
3.教师注意引导
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老师所说的“像一部照相机一样”是想强调什么。先让他们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当出现第二种表达时,教师要马上提醒学生:“请像照相机一样的看!”
请同学们继续表达,直到大家都学会、懂得“像照相机一样的看”和表达。
让学生体会到:“像照相机一样的看”指的是非常客观的、不带有感情色彩的、评价的去观察对方,即看到什么说什么,而不是以自己个人观点去猜错对方的感受。
而很多人在生活中往往无法做到客观、公正的理解他人的行为,往往是带着自己的评价和“投射”去看待他人和理解世界的。
4.提出“投射”这个心理学概念
是一个人将内在生命中的价值观与情感好恶影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现象。
正是因为我们常常带着自己的“投射”去看待这个世界,所以往往會误解他人而不自知,很多时候偏见也是这样产生的。想要避免误会,更好的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我们要学会放下自己的“投射”,学会“像照相机一样看”,在可能产生误会的地方主动的沟通,以获得正确的信息。
三、深入阶段:练习——新眼看世界
1.游戏规则和内容
选择一个伙伴,两两一组坐在一起,确定一下谁是A,谁是B。然后依次用3分钟时间来描述你从对方身上看到了什么。忘记你原来了解对方的一切信息,尝试像第一次相遇一样来看待彼此。
体验一下把自己当成一个不会思考的照相机,就好像你要描绘出从对方身上看到的画面,一点点仔细的描述每一个特征。注意把你所观察到的用词语说出来,每个句子都用“我看到……”来开头。A描述的时候,请B保持沉默。
现在,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找到同伴,确定A、B。
2.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请A开始表达对B的描述。
3.时间到,接下来3分钟的时间,交换,请B开始表达对A的描述
4.活动结束,请大家分享一下在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描述他人时的感受,以及被他人描述时的感受。
5.教师小结:希望这种方式逐渐成为你的习惯,那就是:先放下自己的“投射”,不妄加推测,投入的观察。无论何时遇到难事,首先让自己收住一切想法,认真的看一看面临的状况: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自己回看一遍:我看待、理解事物的方式正确吗?哪些是我的臆测?那些是我的想法、我的“投射”?我可以换种方式来看待这一切吗?
四、升华阶段:关于“理解的视角”的温馨提示
1.不存在绝对的客观;
2.我们都是透过有色过滤镜来观察生活的;
3.我眼中的一切都包含了我个人对它的理解和认识;
4.适用于我的并不一定适用于他人;
5.由“尚且不知”这一立场看待事物更有力量
6.由“尚且不知”这一立场看待事物可以打开新的可能性;
7.改变我们对他人的看法要比改变他人的看法更容易;
8.我们对他人(和生活)的理解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的不是他人,恰恰是我们自身;
9.跳出自我的小世界,可以更好的观察和认识自己。
五、结束阶段:换个角度看问题
ppt播放一些图片,让学生体会换个角度看问题带来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