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mo76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重新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自导自演”,然后学生再依葫芦画瓢,学生学会了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法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素质教育要求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学法指导,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让其在思考中获取知识。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能主动探索问题。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呢?
  一、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课堂中,应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迸发出想象、创造力的火花。课堂和谐气氛的形成,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教师的魅力。学生听教师的话主要的是教师平时能以身作责、平易近人、富有爱心、知识渊博,学生钦佩。否则课堂上就很难看到融洽的气氛。二是小学生活泼好动,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紧张,教学效果就不会理想。所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既能使学生思想开阔,思维敏捷,授课水平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又能吸引学生,让学生轻轻松松掌握知识。此外,教师还应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旦步入教室,就要忘记自己的喜怒哀乐,全身心投入教学。
  二、合理创设课堂教学,提供材料让学生积极探究
  学生总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特别是中小学生这种愿望更为强烈。所以教师务必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让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置身于探究未知世界的情境之中,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尝试自己思考,自己发现新知的乐趣。例如:我在教学《周长》时,通过提供各种图形,让学生摸周长,说周长,找周长,量周长,求周长等方法认识周长,理解周长。
  三、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标新立异
  “问”是创造力培养的第一步。让学生质疑,再让学生在讨论中释疑,教师只在难处、关键处进行点拨、引导,让他们在问中思考和探索。对于学生的提问,即使不是很有价值,我们也要予以充分的肯定。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质疑的潜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让学生参与创造性学习。我们不难发现,众多名师在课堂教学中无不是以学生的需要为教学起点的,他们大胆开放教学,启发学生提出自己想学的问题,灵活组织教学。因而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中常会遇到“意外的提问”。另外,还应激励学生去大胆想象。想象是创新的基础。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去考虑问题,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求异,发展创新思维。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发散性思维也得到了培养,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听”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教学模式往往公式化,单一化,岂不知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学生早已感到乏味,激不起学习兴趣,注意力不易集中,更不用谈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如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讲授——问题——结论”为“自学——问题——探讨——结论”,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这无疑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如果说过去评价一节课,主要看教师讲得如何,那么现在评价一堂课,则要注重考查学生学得怎样。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鼓励自主地探索新知。教学时要做到“五不”: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教师要相信学生自己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学生要做到三个三:一是三不迷信,即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教师;二是三欢迎,即欢迎上课随时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意见,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三是三允许,即允许说错做错,允许改正错误,允许保留意见。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只有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学生才能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并能自觉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则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探讨。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一种学习的激情,就能做到主动地学、自主地学。
  例如:我在教学应用题时,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便互相讨论,要求各自说出自己的思路,即怎么想的?为什么?鼓励他们各抒己见,教师扮演一个听的角色,适当引导,让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使他们明白解决问题的路子很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想”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说”的能力。
  五、促进“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指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包括互相讨论、评价、反馈、倾听、激励、互为师生及合作与竞争等。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就是在这种生生互动中产生的。评价、反馈评价的渠道,不再仅限于师生,而会形成师生、生生纵向和横向的多元评价网;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其主动性、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语言表达、个性等方面都会得到长足发展。形成生生互动的课堂结构还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要解放学生的思维与个性;二是要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并让他们交流学习体会;三是要设计有思考和讨论价值的问题,不要提过于简单和无效的问题;四是要改变反馈方式,可用“谁有不同意见”、“谁有补充”、“对他的观点你有什么补充”等语言去引导学生;五是要延迟评价,不要过早地去评价学生的回答,而要让他们回答充分,清楚而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六是要养成学生相互倾听,互相尊重的好习惯。
  六、巧设练习,留给学生思维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练习中有创见
  练习是数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常是开放的。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开拓学生思路,发挥其潜在的学习能力,培养其创新素质。
  例如:应用题练习,可让学生自己补充一个条件或问题,再解答。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问题补充条件或根据条件只补充问题,甚至可让学生根据算式编写应用题,计算面积、体积等练习,也可让学生集体测量学校教室、操场、舞台及一些不规则物体后进行计算。最后鼓励学生合理想象、一题多解。
  总之,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学生本能的积极性,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便能真正做到“活学活用”,愉快地、创造性地学到知识。
  (作者单位:404063重庆市万州区茨竹乡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人们的道德和信念都要融入情感,若抽去情感的根基,道德和信念的大树就难以稳固甚至成活。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学生只有对学习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付出热情投身到学习中。刘勰云:“夫缀文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学作品载负着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双重情感交流,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作品本身给予我们的审美愉悦,品味生活,最终领悟到生命的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各项工作如此,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巧妙地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扣住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促使学生以最佳心理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一、导课应具有“简洁性”  导课应精心设计,力争用最简洁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的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如果导课过长,则不容易给后面的重点内容
期刊
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如何进行中考语文总复习,是摆在广大毕业班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那么,如何进行语文复习呢?  一、应当明确语文学科的特点   (1)语文是一门注意能力的学科,复习时应以能力训练为主。   (2)语文不属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复习时不应以主要精力去追求知识的系统性。  (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考生应以自己的语文实践为主。语文学习主要在于积累和感悟总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充实语言
期刊
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首次将科学探究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内容与重要的学习方式列在其中,这是它的最大特色,“旨在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新的课程改革把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灵魂。多年的科学探究指导实践与课后反思,使我认识到让学
期刊
【摘要】新一轮语文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伴随着课改的发展,确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将成为教学创新和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这对教师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一次考验。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浅谈在课改的新形势下,初中语文的教学创新。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方式创新   语文课程改革为的是使所有学生主动地学习,从而获得发展,让学生
期刊
艺术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人们普遍意识到,艺术世界是奥妙无穷的世界,艺术经验对丰富人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艺术与人性中最深层的东西息息相通。因此,我们选择了艺术教育课题进行研究。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不仅对幼儿的情怀意趣等精神陶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其创造性得以最大施展,而且能提高幼儿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它是一种人文教育之中坚教育。    一、什么
期刊
我们把文言文的学习归纳为“读读背背”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朗读应该成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应该贯穿在教学的所有环节,如预习、讲解、分析中。教材所选取的文言文单元和我们课外所拓展的篇目,大都是传统名篇,贯穿于其中的思想感情都是通过优美、精湛的笔法,和谐、流畅的音韵和抑扬顿挫的节奏表现出来的,加强朗读的环节,我们能够比较深刻地体会出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能够进一步体会文章中难以言传的含义,能够
期刊
批改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但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方法。教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学生作文水平却总是在低谷中徘徊,收效甚微。这就说明作文批改由教师包办的做法存在着弊端,有改革的必要。那么,如何改革作文的批改方法,才能把教师从劳而无功的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才能多快好省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实现“解放”与“提高”的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德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教育部制定的《数学课程标准》将“情感与态度”列为数学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并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德育目标;本文就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 德育教育  2001年7月,国家教委颁发的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他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学教学中
期刊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作,教师改”,但收益甚少。如何让学生有所收获呢?我尝试让学生自改作文。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既利于提高写作水平,也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  一、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之所以会形成“学生作,教师改”的局面,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认识不够。教师总用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要求学生,作文修改权完全由教师垄断了。其恶果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