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低年级“快速识字”的实施途径,教师应遵循儿童“先整体后部分,先记忆后理解”的认知规律,遵循儿童“遗忘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记忆规律,遵循儿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认识规律,强化识字语言环境;识字与阅读相互促进,选择灵活多样的教法,以达到学生“快速识字”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低年级 快速识字 兴趣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它是为阅读、写作打基础的。根据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生必须学会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在低年级就要掌握2000个左右。如何让学生又快又牢地记住生字已成为教学的难点。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抓住最佳识字期,充分开掘儿童识字的潜能,达到快速识字的目的。
一、教材,循序渐进
以教材为主体,增加《三字经》《千字文》《儿歌365夜》《格林童话》等经典的读物作为辅助教材。在使用这些辅助教材时挖掘教材本身的价值。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渗透识字方法,使学生保持高涨的识字愿望,提高快速识字的能力。
如我班选读的《三字经》,我要求在读的基础上,每周有必背的内容。一周内检查背诵情况,并与家长取得联系,督促识字情况进一步细查。利用平时课上、课下的时间,考察学生有关《三字经》的识字情况,及时教会学生在课文或课外读物中碰到的相关识字内容。现在我们班绝大多数的小朋友能够背诵《儿歌》、《三字经》,会讲许多动听的故事,不仅提高了识字量,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激发兴趣,自主识字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指导学生识字时,我除了注意将教学内容跟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还设法创设表演情境,丰富学生体验,提高教学效率。如学习“咬”字时,先想一想“咬”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咬”是用(口)咬,所以是口字旁。又如学习“跟”字,先想一想“妹妹跟在哥哥后面”的动作,然后叫两个同学做一下,学生就记住了“跟”是走着跟,所以是足字旁。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很踊跃,也会很轻松。
2、开展游戏、自主识字。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的识字,是无法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而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如猜字谜:天没有它大,人有它大(一),两人争球,一人倒勾(以);还有欢乐对对碰:这个游戏,一般采用让学生同桌进行“欢乐对对碰”,在这个过程中,把部件和汉字组成新的汉字,同桌互相拍手,边拍边说“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力’和‘口’一碰,加加。”学生也还可以自己进行拓展,比如“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弓’和‘长’一碰,张张。”借助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汉字重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字乐趣,提高识记效果。
3、联系生活,快乐识字。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应该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效果,而且对于生字的实际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教“攀登”的“攀”字时,一边板书一边说:“山上有许多树,树上有许多枝枝桠桠,用大手一抓就爬上去了”,并编成歌诀:“两树中间两个‘×’,大手一抓往上爬。”看来,生活的资源果然是无穷的,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让学生去联想,对于识字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4、循环反复,化生为熟。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证明,短时记忆的遗忘率是最高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采取先以认读为主,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写话活动与生字见面,逐渐将生字化生为熟。这样循环反复,不仅分散了识字的难度,减轻了学习负担,而且大大加快了识字的速度,使儿童能尽早进入大量的阅读。
5、定期检测,反馈促进。了解自己不断增长的知识量,对儿童来说是一种积极的促进。我把班里的小朋友分成8组,分5次对他们进行识字的检测,在一次次的检测中,学生通过对比,感到自己有很大的进步,激发了他们的识字热情。每次检测,我还评选“识字大王”,给他发一张小奖状,并张榜公布。学生感受到一份荣誉,品尝到了一份成功的喜悦,识字的主动性更强了,班里形成了人人争章、个个争先的良好竞赛氛围。
当代儿童能够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具备一定的识字基础。我们作为教师也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遵循儿童“先整体后部分,先记忆后理解”的认知规律、遵循儿童“遗忘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记忆规律,遵循儿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认识规律,强化识字语言环境;识字与阅读相互促进,选择灵活多样的教法,以达到学生“快速识字”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小学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低年级 快速识字 兴趣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它是为阅读、写作打基础的。根据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生必须学会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在低年级就要掌握2000个左右。如何让学生又快又牢地记住生字已成为教学的难点。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抓住最佳识字期,充分开掘儿童识字的潜能,达到快速识字的目的。
一、教材,循序渐进
以教材为主体,增加《三字经》《千字文》《儿歌365夜》《格林童话》等经典的读物作为辅助教材。在使用这些辅助教材时挖掘教材本身的价值。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渗透识字方法,使学生保持高涨的识字愿望,提高快速识字的能力。
如我班选读的《三字经》,我要求在读的基础上,每周有必背的内容。一周内检查背诵情况,并与家长取得联系,督促识字情况进一步细查。利用平时课上、课下的时间,考察学生有关《三字经》的识字情况,及时教会学生在课文或课外读物中碰到的相关识字内容。现在我们班绝大多数的小朋友能够背诵《儿歌》、《三字经》,会讲许多动听的故事,不仅提高了识字量,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激发兴趣,自主识字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指导学生识字时,我除了注意将教学内容跟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还设法创设表演情境,丰富学生体验,提高教学效率。如学习“咬”字时,先想一想“咬”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咬”是用(口)咬,所以是口字旁。又如学习“跟”字,先想一想“妹妹跟在哥哥后面”的动作,然后叫两个同学做一下,学生就记住了“跟”是走着跟,所以是足字旁。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很踊跃,也会很轻松。
2、开展游戏、自主识字。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的识字,是无法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而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如猜字谜:天没有它大,人有它大(一),两人争球,一人倒勾(以);还有欢乐对对碰:这个游戏,一般采用让学生同桌进行“欢乐对对碰”,在这个过程中,把部件和汉字组成新的汉字,同桌互相拍手,边拍边说“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力’和‘口’一碰,加加。”学生也还可以自己进行拓展,比如“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弓’和‘长’一碰,张张。”借助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汉字重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字乐趣,提高识记效果。
3、联系生活,快乐识字。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应该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效果,而且对于生字的实际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教“攀登”的“攀”字时,一边板书一边说:“山上有许多树,树上有许多枝枝桠桠,用大手一抓就爬上去了”,并编成歌诀:“两树中间两个‘×’,大手一抓往上爬。”看来,生活的资源果然是无穷的,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让学生去联想,对于识字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4、循环反复,化生为熟。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证明,短时记忆的遗忘率是最高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采取先以认读为主,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写话活动与生字见面,逐渐将生字化生为熟。这样循环反复,不仅分散了识字的难度,减轻了学习负担,而且大大加快了识字的速度,使儿童能尽早进入大量的阅读。
5、定期检测,反馈促进。了解自己不断增长的知识量,对儿童来说是一种积极的促进。我把班里的小朋友分成8组,分5次对他们进行识字的检测,在一次次的检测中,学生通过对比,感到自己有很大的进步,激发了他们的识字热情。每次检测,我还评选“识字大王”,给他发一张小奖状,并张榜公布。学生感受到一份荣誉,品尝到了一份成功的喜悦,识字的主动性更强了,班里形成了人人争章、个个争先的良好竞赛氛围。
当代儿童能够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具备一定的识字基础。我们作为教师也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遵循儿童“先整体后部分,先记忆后理解”的认知规律、遵循儿童“遗忘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记忆规律,遵循儿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认识规律,强化识字语言环境;识字与阅读相互促进,选择灵活多样的教法,以达到学生“快速识字”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小学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