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见蓓蕾绽新枝

来源 :考试·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A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很关心2007年的中考作文将会怎么考、考什么,希望能有人作出准确的预测。展望和预测2007年中考作文命题,一方面必须分析近三年来的中考作文试题,从变化中寻找规律;另一方面必须放眼中考命题改革的大趋势。近年来,随着一些省市命题权力的下放,使得考区数量持续增加;而同一个考区里,课程改革实验区与非课程改革实验区又分别命题,使得中考试题的套数连续五年不断增加,至2006年达到顶峰:近190套。这个数字,将从2007年中考开始下降。这是因为,到了2007年中考——也就是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实施中考的第四年,由于三年前新课改已在许多地区全面铺开,这就意味着2007年不少考区的中考不再存在“课改卷”和“非课改卷”之分,而归为“课改卷”一张卷子。这就表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生活化选材、情感化体验、个性化表达的精神,将会更多地体现在中考作文命题之中。
  中考具有引领教改方向、选拔优秀人才的作用,这就决定了最好的中考作文命题应该具有三大特点: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方面的精神,具有良好的导向性;让绝大多数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议可发,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回避日常教学中的常见题目,努力规避宿构,保持一定的新鲜度。命题时能够同时兼顾上述三大特点当然最好,但是,不能三者兼顾,至少应该兼及其中的两人特点。也就是说,当命题者着意于中考作文试题的不同功能的时候,也就会使作文试题指向不同的内容。
  
  一、 直面生活,感悟成长
  
  近年来,不少中考作文命题者注重以少年生活经历、成长历程为出发点,引导考生回首人生道路,放眼社会生活。这样的试题,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将“我”或“我们”直接插入试题之中,比如“______改变了我的生活”、“我从______那里学到的”、“我爱______”、“______伴我同行”、“我的良师益友”、“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等。上述题目中,我”无论是处于主体地位,还是处于从属地位,都必须是事件的经历者、目击人,代言人。二是选用折射生活历程的话题,比如“交流”、“实践”、“告别”、“中考”、“初中”、“怦然心动的感觉”、“经历的财富”等等。上述话题,能够直接唤起考生的生活回忆,因此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语文课程标准》下同)。由于直面生活类的试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特别是随着高中教育普及化步伐的加快和新课改的全面推行,过去以选拔为主的招生考试正在逐渐变为过关性的学业考试,所以,以学生熟悉领域为考查内容的作法肯定会成为更多考区的首选。为此,笔者特意提醒备战2007年中考的同学,不妨按照“我的亲人”、“我的长处”、“我的心声”、“我们牵着手”、“我走出了____”等命题作文试题,和“渴望”“亲情”、“迎接”、“第—次”、“成长”、“铭记”、“机会”、“考试”、“瞬间”等话题作文试题的要求动笔作文,写作中要努力表达白己对生活乃至生命的体验。
  
  二、 检测素质,激荡情感
  
  写作当然是一个人以表达能力为主的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命题者借以引导写作者提升自身素质的好方式。近年来,中考命题者在题目的选定上,比较关注中学生三方面的素质:一是思想品德,比如“节俭”、“孝顺”、“责任”、“诚信”、“让”、“谦让”等2005、2006年中考话题,或着眼于个人品质,或着眼于社会公德,都具有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的取向;二是情感趣味,主要是指性情、志向、兴趣爱好和心理反应等。比如“兴趣”、“陶醉”、“真挚”、“心境”、“感恩”、“感动”、“价值”等中考话题,就给了写作者展示个人情感趣味的舞台;三是文化素养,比如“节日”、“生日”、“家乡的山水风情”、“诗句”等中考话题,或从时间、或从方位、或从文化载体上,检测考生对文化生活与现象的关注与思考,引导初中学生不断拓宽文化视野,提升文化素质。按照这样的思路,等者拟出类似的话题,如“正直”、“同情”、“扶助”、“美丽”、“友爱”、“礼貌”、“合作”、“勇气”、“祝福”、“满意”、“快乐”、“好心情”、“人生目标”、“感激”、“真情”、“心态”、“继承”、“语文”、“客人”、“古训”等,给有心人用以练笔。
  
  三、 虚实兼用,激发创新
  
  所谓的“实”,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看见、做过、直接感受得到的事物;所谓的“虚”,是指这个事物能够直接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比如,近两年来中考试题中的“歌”、“心灵的温度”、“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灯”、“流水”、“回声”等话题作文,和“温暖”、“翻过那座山”、“拥抱______”等命题作文,都能让考生写“实”——你所经历的生活事件,也能让考生写“虚”——活跃在你想象天空里的事件。这类试题,在一些教育基础较好、学生思想比较活跃的考区(特别是大城市考区)更受青睐。笔者据此拟出“走过风雨”、“淋浴阳光”、“水”、“门”、“窗”、“桥”、“镜子”、“礼物”、“钥匙”、“播种”、“打开______”、“我的天空”等,就属于这类试题,有助于写作者“自由表达和创意地表达”,有助于写作者彰显自己的创新才能。
  至于大家所关心的2007年中考作文题型,肯定是百花齐放。具体到某一个考区,大多数会具有连续性:一是延续上一两个年度本考区里课标卷的作文题型,让命题者认为最有利于贯彻课标精神的作文题型传承下去;二是延续上两个年度的相同题型。中考命题,有“三年一调整”之说,考虑到能避免复习备考出现混乱,保持教学的连续性。这样的思路,会让2004—2006年三年里(甚至更长时间)保持相同作文题型的考区优先考虑从内容或题型上作出调整,会让2005、2006连续两年保持同一题型的考区优先考虑保持延续;三是延续上个年度的创新题型。2006年中考,一些考区抛弃多年使用的题型,选用全新的作文试题,这种创新成果大多会在2007年中考得到巩固。
  根据上述原则,各位有心人不妨将本考区近三四年的中考作文试题辑录在一起作些分析,就可把握本考区命题的变化规律,大致预见未来的中考中首选的作文题型,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复习备考。
  (责任编辑 潘阳凤)
其他文献
初三的物理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这一年既要学习新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又要复习、巩固、综合所学习的物理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以迎接中考。初三阶段将要学习的物理主要内容有哪些?怎样才能顺利地完成初三阶段的物理学习并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这是我们同学迫切希望知道的。  初三年级将要学习的物理新知识主要涉及物质中的“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及物质的结构和尺度”,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的“机械运动”、“力和机械”、
期刊
变化1.区县属重大中学名额分配到普中。  今年一个显著变化是:区县属市级重点中学的高中统招计划指标,按不低于10%的比例分配到学校所在区县的普通初中学校,并适当向薄弱初中倾斜。  变化2.重点中学继续扩招。  今年市级重点中学在去年的基础上扩大一个班的统招计划。  变化3.物理化学分值调整。  今年,中考物理、化学分值由去年的各100分,调整为物理80分和化学70分。调整的原因是由于初中物理、化学
期刊
在推进课改革的进程中,如何真正做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走出题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一直是我们各位老师努力探索的核心问题.教学中发现物理虽题海茫茫,题型千变万化,但习题之间并非孤立,只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稍加留心便会发现众多习题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若我们能及时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总结,便可达到触类旁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于此就以初中电学复习中的一个典型电路(图1)为例谈些粗浅看法与同仁们交流.  在中考复习
期刊
有些题目条件较少,确切地说,数字较少,或者干脆没有数字,同学们对这类的问题往往会感到棘手,这就需要同学们大胆设入参数,进行“代数运算”,在运算中,有一些参数会被越去,而且,这样运算所得到的“最终表达式”更具有一般性。    一、例题  例1把重为G1、G2的两个同种材料的物块,分别挂在杠杆两端,杠杆平衡(如图);若将两物块完全浸没于水中,杠杆仍平衡吗?(杠杆重力不计,且L1>L2。)    分析不
期刊
[原题回放]  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全国文代会上回答《泰晤士报》记者的问题时以诗言志,下面是他的六次以诗言志,请你任意选出5段诗章,写出与其内容或者思想感情一致的古诗文。(课内外都可,每一古诗不能写多句)  1、身无半亩,新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宗棠23岁一副对联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板桥的《竹》  4、为天地立心,为生
期刊
将肯定改为否定句是句型转换练习中常见的题型之一,怎样改呢?  1、首先“找”,在句中找be(is,am,are,was,were,助动词或情态动词(will,have,has,had,shall,would,could,can,等)如果有,则在上述词后直接加not。  (1)It will rain the day after tomorrow.  It won't rain the day af
期刊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五岁正是我们立大志的年华,十五岁的我们进入了九年级,我们不再是小孩,我们的学习不再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我们将为了“三十而立”而自主学习,那么九年级的数学如何自主学习呢?    一、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在继续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要联想到七、八年级学过的相应知识,将原本零散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整理知识网络。这个网络可以表现出知识前后的发展,也可
期刊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的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又搞的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
期刊
在我一直延续着的生命中,有许许多多的美,把握住它们,就能体验到创造生命美的瞬间。  春日的阳光和煦地照耀,散发出温暖的美;地上的小草偷偷钻出来,展现了绿色生命的美;河畔的杨柳吐出嫩绿新芽,舒展的是柳枝柔弱的美;公园的鲜花悄悄地绽放,呈现出娇艳的美。把握住生命美的瞬间,得到的是快乐的心情,抛弃的是消极的愁苦,赢得的是生命美的享受。  夏日池中荷花吐出的新苞,秋日树边落下的金色披发,冬日枯枝上积存的雪
期刊
作文试题    下列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生活中,幸福无处不在,关键在于自己是否用心去感受,当你从母亲手中接过洗好的水果时,你会在温馨中体会幸福;当你在苦闷中得到朋友的劝慰时,你会在友情中回味幸福;当你放学回家独坐桌前欣赏歌曲时,你会在遐想中品位幸福;当你漫步在公园或绿荫道上时,你会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幸福……  请以“感受幸福”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