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理论自觉的党。这种理论自觉不但表现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方面,亦即表现在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而且表现在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方面,亦即表现在党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方面。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学术界对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相对而言,后一个方面的研究则比较薄弱,取得的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少。可喜可贺的是,武汉大学石云霞教授历时十载、五易其稿,为读者奉献了一部133万余字的倾注心血之作《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历史研究》。这部著作可以说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史研究领域里一部具有开拓性意义的精品力作,具有难能可贵的创新性价值,这种价值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这部著作从固本强基的战略高度,深入分析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对思想理论教育工作重要意义的科学认识和始终一贯地坚持这种教育的科学态度,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取得伟大成功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并取得伟大成功的历史。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固本强基的伟大的战略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特点、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这就高屋建瓴地指明了研究中國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史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路径。顺着这条路径,作者在其著作中本着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理论建设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历史发展的4个基本特点和10条基本经验等,进行了具有说服力的分析和概括。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部著作在进行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还对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不断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必须遵循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体现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需要;必须遵循社会意识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需要;必须遵循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规律,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群众性高度统一的根本需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与时俱进,在内容和方法上不断创新,使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事业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切实增强实效性,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我认为,这样概括既视野宏阔,从外部关系方面分析概括了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事业同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紧密联系;又思考缜密,从内部关系方面对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事业自身的特点、要求及其规律性进行了具体深入的分析。应当说,这样的分析和概括对进一步提高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自觉性,是不无裨益的。
第二,这部著作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概括,提出了6个时期或阶段的划分,即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时期(1949.10-195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时期(1976-199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992-2002.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2002.11-2006.10)。我认为,这样划分是比较合理和准确的。因为这样划分,体现了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史同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的历史和党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史的统一。比如,把“文化大革命”以后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历史新时期划分为3个阶段,这是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和党创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理论创新进程相一致的。在进行合理历史分期的前提下,石云霞教授在这部著作中,致力于对每个时期或阶段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的任务、内容、形式、特点等,进行具体、深入的开掘和分析,并在各个时期或阶段的小结中对本时期或本阶段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经验等进行概括。这种纵横交错的结构方式和史论结合的叙述方法是颇具匠心的,也是相当成功的。尤其令人关注的是,这部著作对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创新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各个时期或阶段的叙述中都注意和突出了这个问题。例如,在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992-2002.11)”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分析和叙述中,就专门用一章突出地阐述了党的思想理论创新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想理论教育创新问题。正是因为有了实践基础上的创新,我们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和与之相适应的思想理论教育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和进展。
第三,这部著作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的、历史的分析和总结,既充分肯定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又如实分析存在问题和深刻教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众所周知,由于主客观方面的种种原因,在我们党的奋斗历史上既有伟大成功又有严重挫折,顺境之中有坎坷、逆境,成功之中有错误、失败。这种情况也必然反映到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中来。只有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才能从历史中总结出真正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以利于今天和今后的实践。石云霞教授在这部著作中,采取正视历史的态度,专门对“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进行了分析,开宗明义地指出这个时期的思想理论教育步入了误区。进入误区的主要表现是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这个被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理论的学习、宣传和教育,以及在对毛泽东政党建党理论的学习、宣传和教育中的失误,特别是对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错误批判等。在分析失误、总结教训的同时,这部著作还客观地分析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思想理论教育在局部时间、局部方面、局部问题上的健康因素,表现了作者全面、辩证的科学态度。除此以外,这部著作在分析、概括其他时期的思想理论教育时,也是采取既肯定成就、总结经验又寻找失误、汲取教训的科学态度的。例如,在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时期”即1976-1992年间的思想理论教育进行叙述时,就不但从拨乱反正、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教育、提出培育“四有新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创立邓小平理论以及结合实际学习、宣传、实践邓小平理论等方面总结了这个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工作经验,而且从教育内容、工作方针、领导思想等方面总结了这个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存在的失误和引以为戒的“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教训。这样总结,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总之,石云霞教授精心研究和撰写的这部内容翔实、厚重的著作,是一部原创性的和开拓性的著作。它为人们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地研究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历史,提供了最新成果和难得范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责任编辑:杨艳萍
第一,这部著作从固本强基的战略高度,深入分析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对思想理论教育工作重要意义的科学认识和始终一贯地坚持这种教育的科学态度,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取得伟大成功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并取得伟大成功的历史。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固本强基的伟大的战略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特点、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这就高屋建瓴地指明了研究中國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史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路径。顺着这条路径,作者在其著作中本着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理论建设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历史发展的4个基本特点和10条基本经验等,进行了具有说服力的分析和概括。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部著作在进行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还对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不断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必须遵循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体现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需要;必须遵循社会意识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需要;必须遵循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规律,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群众性高度统一的根本需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与时俱进,在内容和方法上不断创新,使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事业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切实增强实效性,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我认为,这样概括既视野宏阔,从外部关系方面分析概括了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事业同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紧密联系;又思考缜密,从内部关系方面对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事业自身的特点、要求及其规律性进行了具体深入的分析。应当说,这样的分析和概括对进一步提高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自觉性,是不无裨益的。
第二,这部著作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概括,提出了6个时期或阶段的划分,即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时期(1949.10-195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时期(1976-199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992-2002.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2002.11-2006.10)。我认为,这样划分是比较合理和准确的。因为这样划分,体现了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史同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的历史和党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史的统一。比如,把“文化大革命”以后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历史新时期划分为3个阶段,这是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和党创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理论创新进程相一致的。在进行合理历史分期的前提下,石云霞教授在这部著作中,致力于对每个时期或阶段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的任务、内容、形式、特点等,进行具体、深入的开掘和分析,并在各个时期或阶段的小结中对本时期或本阶段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经验等进行概括。这种纵横交错的结构方式和史论结合的叙述方法是颇具匠心的,也是相当成功的。尤其令人关注的是,这部著作对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创新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各个时期或阶段的叙述中都注意和突出了这个问题。例如,在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992-2002.11)”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分析和叙述中,就专门用一章突出地阐述了党的思想理论创新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想理论教育创新问题。正是因为有了实践基础上的创新,我们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和与之相适应的思想理论教育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和进展。
第三,这部著作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的、历史的分析和总结,既充分肯定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又如实分析存在问题和深刻教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众所周知,由于主客观方面的种种原因,在我们党的奋斗历史上既有伟大成功又有严重挫折,顺境之中有坎坷、逆境,成功之中有错误、失败。这种情况也必然反映到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中来。只有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才能从历史中总结出真正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以利于今天和今后的实践。石云霞教授在这部著作中,采取正视历史的态度,专门对“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进行了分析,开宗明义地指出这个时期的思想理论教育步入了误区。进入误区的主要表现是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这个被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理论的学习、宣传和教育,以及在对毛泽东政党建党理论的学习、宣传和教育中的失误,特别是对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错误批判等。在分析失误、总结教训的同时,这部著作还客观地分析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思想理论教育在局部时间、局部方面、局部问题上的健康因素,表现了作者全面、辩证的科学态度。除此以外,这部著作在分析、概括其他时期的思想理论教育时,也是采取既肯定成就、总结经验又寻找失误、汲取教训的科学态度的。例如,在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时期”即1976-1992年间的思想理论教育进行叙述时,就不但从拨乱反正、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教育、提出培育“四有新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创立邓小平理论以及结合实际学习、宣传、实践邓小平理论等方面总结了这个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工作经验,而且从教育内容、工作方针、领导思想等方面总结了这个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存在的失误和引以为戒的“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教训。这样总结,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总之,石云霞教授精心研究和撰写的这部内容翔实、厚重的著作,是一部原创性的和开拓性的著作。它为人们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地研究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历史,提供了最新成果和难得范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责任编辑:杨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