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了美国人出版的一本书叫做《把人当作人》,这本书把人分作三类:第一类人是经济人,对经济人的管理要以利益来驱动;第二类人是社会人,社会人有“三感”—成就感、利益感、归宿感。社会人的管理是同时满足人的三感;第三种人是资源人,人是一个富矿,有待释放潜在能量。因此,把人作为资源人的管理是相信人有潜在能量。要刻意创造一种管理氛围,使人的潜能释放,让人的潜能燃烧,其结论是把人作为资源人的管理是最高的管理境界。读后感想颇深,联系自己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二十多年,对学生的能力的评价与认识,存在许多的偏差。尤其是毕业以后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之中,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能力显现与在社会上所从事的职业及其所发挥的作用,有许多不一致的表现。仔细分析发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看待与评价学生能力方面,其实存在着许多问题,进而使我们感觉到学生在学校与走向社会之间存在很大差别,究其根源,是我们在看待学生能力水平及其平评价中出现了问题。
现就谈谈本人学习了新课程与新课改的理论知识之后,再反思个人多年来对学生能力测试与评估中出现的问题 ,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评价的几点认识:
一、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评价方法存在很大的片面性
过去我们一直运用的期中或是期末用一张考试卷进行测试学生的学生成绩,也就是把一次性的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的水平进行评价,现在看来确实存在片面性。实践已经证明:考试中得高分的学生不一定整体素质就高,反之,考试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样样都差。在多年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曾经在学校学习好的学生,步入社会并没有显现出多大的能力,也有许多在学校“不显山不露水”的学生,步入社会却成了很有作为的人。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许多像我一样的教师感到不解的问题,通过不断的学习新课程新的教育理念,我认识到了,还是我们评价学生素质能力的方式存在问题。
二、对现在在校的不同类型学生能力水平的重新认识
目前,我仍然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我发现,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长。如果只用一个考试成绩的标准去评价学生是不公正的,必须采取多角度全方位的方法综合评价学生能力和素质。比如说,在学习中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具有刻苦学习,善于思考等优点,而考试成绩居中的学生,有许多具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比较好;就是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他们中间也有许多品德优秀的学生,一般表现在有礼貌,爱劳动,特别是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当教师的一般有过同感,就是在面对考试成绩的时候,平时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一旦在一次考试中成绩不理想,往往就表现出很悲伤,很茫然的样子,面对挫折没有承受能力,而成绩总是很差的同学,往往表现的不是很明显。
我们许多教师也常常谈及这样一个问题:有些学习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一旦毕业离开了学校,不管老师过去对他如何宠爱,再见到老师时并不是很热情的打招呼,有的甚至避开教师走路;而过去在学校学习成绩较差,又总是爱淘气且又挨老师批评的学生,毕业离校后再见到老师都总是显得那么亲切热情。还有些现象是,在学校所谓的艰苦劳动中,一般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表现的并不积极,拈轻怕重,怕脏怕累,而学习成绩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则表现出异常的积极主动,并且有时候还能出一些小主意,寻找到一下小窍门等等。我们暂且抛开学习成绩不谈,难道前者就是好学生吗,后者的综合素质就差吗?作为教师,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所反思,对如何评价学生是不是应该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呢?
三、立足眼前,着眼长远,教育要培养资源型的人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还深有感触的是: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有的到了初中,高中,成绩反而下降了,有些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到了初中或者高中,学习成绩直线上升,甚至有的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到了初中高中后,就后起直追考入了重点大学。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只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在某一阶段去评价学生是不可取的,我们必须要把学生看作是资源型的生命体,在他成长的不同阶段用科学的方法综合评价他的素质与能力。
那么,如何能够准确、恰当地用科学的方法评价一个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能力水平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值得深究的重大课题,而自己的能力水平有限,很难在短期内有所成效,但是仅就目前现状,首先有一个新的认识,就是进步,就是发展。
下面谨借史家小学校长、特级教师、全国著名校长卓立的观点,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在学校的办学思路上,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的指导思想,坚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方位负责;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为了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为教育教学服务、适度超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立现代教育思想的“人才观、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我们的责任是为每个孩子的成才铺平道路。卓立校长在质量观上的观点是:1.综合评价。考试制度的改革:单元测试重考制;综合考试分项制;学科能力竞赛制;期末考试免考制;划分层次免考制;2.因人而异,看发展。
在如何看待学生能力与素质方面,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培养和教育学生的责任重大。最后,借用卓立校长的观点,表达自己对教师工作的新认识: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有更新,教学行为要有改变,职业角度要有变化,自身心态要有转变,文化知识要有扩充,探究能力要有提高。
现就谈谈本人学习了新课程与新课改的理论知识之后,再反思个人多年来对学生能力测试与评估中出现的问题 ,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评价的几点认识:
一、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评价方法存在很大的片面性
过去我们一直运用的期中或是期末用一张考试卷进行测试学生的学生成绩,也就是把一次性的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的水平进行评价,现在看来确实存在片面性。实践已经证明:考试中得高分的学生不一定整体素质就高,反之,考试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样样都差。在多年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曾经在学校学习好的学生,步入社会并没有显现出多大的能力,也有许多在学校“不显山不露水”的学生,步入社会却成了很有作为的人。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许多像我一样的教师感到不解的问题,通过不断的学习新课程新的教育理念,我认识到了,还是我们评价学生素质能力的方式存在问题。
二、对现在在校的不同类型学生能力水平的重新认识
目前,我仍然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我发现,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长。如果只用一个考试成绩的标准去评价学生是不公正的,必须采取多角度全方位的方法综合评价学生能力和素质。比如说,在学习中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具有刻苦学习,善于思考等优点,而考试成绩居中的学生,有许多具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比较好;就是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他们中间也有许多品德优秀的学生,一般表现在有礼貌,爱劳动,特别是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当教师的一般有过同感,就是在面对考试成绩的时候,平时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一旦在一次考试中成绩不理想,往往就表现出很悲伤,很茫然的样子,面对挫折没有承受能力,而成绩总是很差的同学,往往表现的不是很明显。
我们许多教师也常常谈及这样一个问题:有些学习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一旦毕业离开了学校,不管老师过去对他如何宠爱,再见到老师时并不是很热情的打招呼,有的甚至避开教师走路;而过去在学校学习成绩较差,又总是爱淘气且又挨老师批评的学生,毕业离校后再见到老师都总是显得那么亲切热情。还有些现象是,在学校所谓的艰苦劳动中,一般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表现的并不积极,拈轻怕重,怕脏怕累,而学习成绩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则表现出异常的积极主动,并且有时候还能出一些小主意,寻找到一下小窍门等等。我们暂且抛开学习成绩不谈,难道前者就是好学生吗,后者的综合素质就差吗?作为教师,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所反思,对如何评价学生是不是应该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呢?
三、立足眼前,着眼长远,教育要培养资源型的人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还深有感触的是: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有的到了初中,高中,成绩反而下降了,有些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到了初中或者高中,学习成绩直线上升,甚至有的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到了初中高中后,就后起直追考入了重点大学。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只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在某一阶段去评价学生是不可取的,我们必须要把学生看作是资源型的生命体,在他成长的不同阶段用科学的方法综合评价他的素质与能力。
那么,如何能够准确、恰当地用科学的方法评价一个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能力水平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值得深究的重大课题,而自己的能力水平有限,很难在短期内有所成效,但是仅就目前现状,首先有一个新的认识,就是进步,就是发展。
下面谨借史家小学校长、特级教师、全国著名校长卓立的观点,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在学校的办学思路上,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的指导思想,坚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方位负责;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为了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为教育教学服务、适度超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立现代教育思想的“人才观、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我们的责任是为每个孩子的成才铺平道路。卓立校长在质量观上的观点是:1.综合评价。考试制度的改革:单元测试重考制;综合考试分项制;学科能力竞赛制;期末考试免考制;划分层次免考制;2.因人而异,看发展。
在如何看待学生能力与素质方面,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培养和教育学生的责任重大。最后,借用卓立校长的观点,表达自己对教师工作的新认识: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有更新,教学行为要有改变,职业角度要有变化,自身心态要有转变,文化知识要有扩充,探究能力要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