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时代发展对当前教育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美术教学不仅仅教给学生绘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而且还应该教给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自主的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寓创新能力的培养”呢?这是美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我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首先是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和理念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意识理念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不仅要不但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师强烈的创新意识,感染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如在美术作品材料的选择上,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尝试采用不同的材料,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材料所体现的不同作品效果; 制作的方式方法上,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除了课本上介绍的方法,你还能想到哪些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二、教师要打造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在创新型的课堂模式中得以体现。传统的课堂模式侧重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传授关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什么,学生做什么,因此造成学生完成的美术作品千人一面,照葫芦画瓢,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新型的课堂模式应该是探究性的、合作性的、互动性的,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引导者,组织者,引导学生广泛探究,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得到充分展现。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还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课堂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的、平等的,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和鼓励,对于学生的良好表现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许,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以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与其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们要设法为学生提供时间和机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发现,自由提问,质疑问难。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代替。
四、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在课堂中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积极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在课堂中积极主动的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意见,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在思维方法上注意采用与创造性紧密相关的发散性思维,类比思维,想象思维等。从某种意义上说,美术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运用美术的造型手法来抒发、表达自己的情感。个性的呈现与表达需要一个轻松愉悦、充满民主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自由表现,展示其个性。在一个由教师主宰,死气沉沉的课堂上,学生怎能会有新奇的想法、与众不同的表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环境和民主氛围,允许各抒己见,提倡标新立异,鼓励与众不同,提供有利于学生个性形成的环境,让学生敢于表现个性。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尽可能保持学生的这些个性,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体现。
五、教学多样化,使学生学会表现个性
美术学习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有绘画课、手工课、欣赏课以及综合实践课等,表现的形式也是多姿多彩,正是由于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美术课堂不可能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即便是同一类的教学内容,我们也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及手法,上出别具特色的个性独具的课堂。我們教学生学美术并不是把他们全部培养成画家,而是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化,使学生在无意中创造出奇特的令人惊奇的画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从知识点的讲授到技能技法的掌握,从创意的构思到作品的表现,都要进行适时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自己独特新意的个性化作品。 六、自主活动,拓展发展个性的空间
创造是艺术的灵魂,也是学生个性得以发展的最根本途径。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让学生独立地参与是发展个性的核心。所以,在美术课中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感知和思考的机会,特别要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的个性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得以体现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自主活动,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训练,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想象力,培养学生接受和运用知识的敏捷性、变通性、创造性,不断发展学生创造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另外,还让学生谈创作之后的感想,这样,既加深了记忆力又丰富了想象力,使学生的绘画技法和个性特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而且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七、尊重规律,合理评价富有个性的作品 作品的评价是对学生作品的表现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因此在评价学生作品时,一定要立足学生的视角,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儿童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从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和创造性等方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不能单纯以像不像为准则来评价。儿童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所以我们要尊重儿童认知规律,正确评判孩子们富有个性的作品。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意识上要重视创新欲望的诱发,教学方法上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落到实处。这样才能真正使美术课成为学生展现个性的舞台,让表达个性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和追求。我们才能培养出国家所需的创新人才。
一、首先是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和理念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意识理念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不仅要不但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师强烈的创新意识,感染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如在美术作品材料的选择上,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尝试采用不同的材料,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材料所体现的不同作品效果; 制作的方式方法上,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除了课本上介绍的方法,你还能想到哪些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二、教师要打造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在创新型的课堂模式中得以体现。传统的课堂模式侧重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传授关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什么,学生做什么,因此造成学生完成的美术作品千人一面,照葫芦画瓢,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新型的课堂模式应该是探究性的、合作性的、互动性的,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引导者,组织者,引导学生广泛探究,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得到充分展现。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还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课堂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的、平等的,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和鼓励,对于学生的良好表现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许,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以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与其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们要设法为学生提供时间和机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发现,自由提问,质疑问难。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代替。
四、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在课堂中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积极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在课堂中积极主动的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意见,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在思维方法上注意采用与创造性紧密相关的发散性思维,类比思维,想象思维等。从某种意义上说,美术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运用美术的造型手法来抒发、表达自己的情感。个性的呈现与表达需要一个轻松愉悦、充满民主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自由表现,展示其个性。在一个由教师主宰,死气沉沉的课堂上,学生怎能会有新奇的想法、与众不同的表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环境和民主氛围,允许各抒己见,提倡标新立异,鼓励与众不同,提供有利于学生个性形成的环境,让学生敢于表现个性。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尽可能保持学生的这些个性,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体现。
五、教学多样化,使学生学会表现个性
美术学习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有绘画课、手工课、欣赏课以及综合实践课等,表现的形式也是多姿多彩,正是由于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美术课堂不可能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即便是同一类的教学内容,我们也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及手法,上出别具特色的个性独具的课堂。我們教学生学美术并不是把他们全部培养成画家,而是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化,使学生在无意中创造出奇特的令人惊奇的画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从知识点的讲授到技能技法的掌握,从创意的构思到作品的表现,都要进行适时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自己独特新意的个性化作品。 六、自主活动,拓展发展个性的空间
创造是艺术的灵魂,也是学生个性得以发展的最根本途径。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让学生独立地参与是发展个性的核心。所以,在美术课中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感知和思考的机会,特别要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的个性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得以体现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自主活动,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训练,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想象力,培养学生接受和运用知识的敏捷性、变通性、创造性,不断发展学生创造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另外,还让学生谈创作之后的感想,这样,既加深了记忆力又丰富了想象力,使学生的绘画技法和个性特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而且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七、尊重规律,合理评价富有个性的作品 作品的评价是对学生作品的表现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因此在评价学生作品时,一定要立足学生的视角,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儿童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从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和创造性等方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不能单纯以像不像为准则来评价。儿童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所以我们要尊重儿童认知规律,正确评判孩子们富有个性的作品。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意识上要重视创新欲望的诱发,教学方法上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落到实处。这样才能真正使美术课成为学生展现个性的舞台,让表达个性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和追求。我们才能培养出国家所需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