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学政
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专任教师,浙江大学茶学系课程教授。国家职业技能茶艺师考评员,国家高职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裁判员。
毋庸置疑,茶的世界正在迎来一股强大的浪潮。
自从80年代台湾茶文化兴起并开始影响大陆,到如今大陆茶文化全面复兴。各类不同机构策划的联盟体、复兴计划之类的组织,越来越多。而各种茶文化的培训班、茶会雅集、茶事博览,更是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
我观察这股浪潮涌现的表征大概是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出现了“茶人”这样一个具有文化人类学特征的群体。他们不以地域为集聚空间,只要为茶,均可从五湖四海汇聚,彼此之间具有高度的人生理念上的统一性,有共同的崇拜者和信仰者,穿着打扮亦讲究返璞归真。如果用德国学者格雷布内尔的文化圈理论,多种文化因素构成一个文化圈,大致可以将之界定为是一种新型的“茶文化圈”。当然,这只是对这个群体的普适性做个学术探讨。
其次,与茶相关的周边产品的火热程度,超过茶本身。比如茶人服,品牌迭出,价格也动辄上千,具有不错的商业钱景;再比如茶饰品、茶会时带的竹编提篮,也是火爆异常,这些本与茶无多大关系的事物,却渐渐成为茶人的必备元素。
再次,以茶为名的雅集众多,焚香、插画、书法等各类传统艺术以茶为媒介,共同呈现出“生活美学”的追求。只是,雅集参加多了,有时候会突然觉得这不是生活,而是艺术,凡人高不可攀。也许,这一股浪潮的确是在雅士之间先行兴起,而不是普罗大众,正如我们的茶文化起源之始,亦是从士大夫阶层开始流行,而后才由上到下传导。这大概就是,影响“有影响的人”,再去影响“该影响的人”的思路吧。
一个行业能有更多人参与,更多人喜爱,是件好事。只是这圈中浸淫多年的人,遇到刚入门的好奇新人,除了这些炫丽的外在符号,是不是还应该有些什么内在的价值来教导他们,让他们了解这里的奥妙和美好呢。
比如,通过茶道培训,来引领人们了解茶,这是我们习茶的方便法门。只是,培训的内容真是值得思考和改变。在以往的知识体系中,尤其是经过国家劳动部门鉴定的考评体系,茶文化的学习集中在技艺和物质层面。但凡一开始习茶,均是为茶师的静美和优雅所吸引,深深陷入到了中国茶复杂的茶学体系之中,不能自拔;另有甚者最初为爱茶,却渐渐走上斗茶炫器的物质主义者。
我想,这不是很正常。我们习茶,起点是物质体系,但落脚点应该是中国文化,它的哲学精神和历史演变。如今,各种茶道培训层出不穷,往往在学习茶的物质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各种传统文化,以拓展茶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不过,我更想说的是,中国茶中所包含的礼仪,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也是我自己习茶过程中最大的感悟,我们从茶中所学到的,应是我们早已缺失的礼仪和敬畏心。中国西周时期已是礼仪文化高度成熟发达的年代,而如今我们却不知礼为何物。对自己文化的历史演变,更说不出个所以然,看待事物的格局也就只能落到物质层面。
所以,多读书吧,不要痴迷于物。让这股茶文化的复兴浪潮,多增加一点内涵,让我们的世人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当下极缺的东西。
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专任教师,浙江大学茶学系课程教授。国家职业技能茶艺师考评员,国家高职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裁判员。
毋庸置疑,茶的世界正在迎来一股强大的浪潮。
自从80年代台湾茶文化兴起并开始影响大陆,到如今大陆茶文化全面复兴。各类不同机构策划的联盟体、复兴计划之类的组织,越来越多。而各种茶文化的培训班、茶会雅集、茶事博览,更是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
我观察这股浪潮涌现的表征大概是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出现了“茶人”这样一个具有文化人类学特征的群体。他们不以地域为集聚空间,只要为茶,均可从五湖四海汇聚,彼此之间具有高度的人生理念上的统一性,有共同的崇拜者和信仰者,穿着打扮亦讲究返璞归真。如果用德国学者格雷布内尔的文化圈理论,多种文化因素构成一个文化圈,大致可以将之界定为是一种新型的“茶文化圈”。当然,这只是对这个群体的普适性做个学术探讨。
其次,与茶相关的周边产品的火热程度,超过茶本身。比如茶人服,品牌迭出,价格也动辄上千,具有不错的商业钱景;再比如茶饰品、茶会时带的竹编提篮,也是火爆异常,这些本与茶无多大关系的事物,却渐渐成为茶人的必备元素。
再次,以茶为名的雅集众多,焚香、插画、书法等各类传统艺术以茶为媒介,共同呈现出“生活美学”的追求。只是,雅集参加多了,有时候会突然觉得这不是生活,而是艺术,凡人高不可攀。也许,这一股浪潮的确是在雅士之间先行兴起,而不是普罗大众,正如我们的茶文化起源之始,亦是从士大夫阶层开始流行,而后才由上到下传导。这大概就是,影响“有影响的人”,再去影响“该影响的人”的思路吧。
一个行业能有更多人参与,更多人喜爱,是件好事。只是这圈中浸淫多年的人,遇到刚入门的好奇新人,除了这些炫丽的外在符号,是不是还应该有些什么内在的价值来教导他们,让他们了解这里的奥妙和美好呢。
比如,通过茶道培训,来引领人们了解茶,这是我们习茶的方便法门。只是,培训的内容真是值得思考和改变。在以往的知识体系中,尤其是经过国家劳动部门鉴定的考评体系,茶文化的学习集中在技艺和物质层面。但凡一开始习茶,均是为茶师的静美和优雅所吸引,深深陷入到了中国茶复杂的茶学体系之中,不能自拔;另有甚者最初为爱茶,却渐渐走上斗茶炫器的物质主义者。
我想,这不是很正常。我们习茶,起点是物质体系,但落脚点应该是中国文化,它的哲学精神和历史演变。如今,各种茶道培训层出不穷,往往在学习茶的物质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各种传统文化,以拓展茶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不过,我更想说的是,中国茶中所包含的礼仪,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也是我自己习茶过程中最大的感悟,我们从茶中所学到的,应是我们早已缺失的礼仪和敬畏心。中国西周时期已是礼仪文化高度成熟发达的年代,而如今我们却不知礼为何物。对自己文化的历史演变,更说不出个所以然,看待事物的格局也就只能落到物质层面。
所以,多读书吧,不要痴迷于物。让这股茶文化的复兴浪潮,多增加一点内涵,让我们的世人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当下极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