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7-112-0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丰收,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其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那么高中阶段要培养学生哪些习惯呢,我以为在教学中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泛阅读和积极练笔的习惯
在信息化时代,阅读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光教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高中生更应该大量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教学中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了使学生能除了在课堂上吸收知识信息以外, 还能学习利用报纸、书籍、电视广播、电脑网络来吸收知识信息,不但提高语文能力,也为学生能适应终生学习作好充分准备。
“百练笔生花”,众所周知,写日记、随笔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最有效、最具操作性的方法。写日记和随笔不仅能练就语言表达的功底, 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写日记能帮助学生发现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现象。日积月累,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社
会生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写随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积累生活。要从生活中总结经验、接受教训。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的思想日益成熟,思维日益缜密。
二、使用工具书和查找资料的习惯
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和不熟悉的人物、事件,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阅读障碍或写作上的拦路虎。而现实的情况是许多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么跳过去不理睬,结果是囫囵吞枣;要么向别人求助,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养成勤查工具书和查阅资料的习惯,则可以使学习日有所进。因此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和资料的习惯。
三、整合归类和积累方法的习惯
整合归类的过程就是构建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的过程,,就是提纯升华和知识内化的过程。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更需要培养学生善于整合总结的良好习惯。这一良好的习惯在语文学习和复习备考中作用非常之大。如一篇文言文学过之后,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进行整合归类。长期的坚持,一定会打下坚实的文言基础。同样复习备考中,复习了一个专题以后,对这一知识板块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让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储备,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思路技巧。养成归类整理的习惯之后,学习起来就会如鱼得水。
语文学习同时也应该培养积累方法技巧的习惯。不论是语言运用,还是阅读写作,掌握了好的方法技巧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阅读鉴赏古诗,可按如下方法进行:第一,由题目确定诗歌的体裁题材,通过题目悬拟或认定诗歌要表达的内容和形式。七律七绝,往往先写景叙事,再议论抒情,由此可以预测诗歌的思路和形式。若确定了题材是怀古诗,就可调动所学的这类诗歌一般表达的感情和常用形式的经验积累,以此关照本诗,有利于快速理解和把握。第二,通过意象体会意境和感情,因为古典诗歌最突出的特征是情景交融。理解意象可以从意象的选择、意象描绘的形态、色彩和神韵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体会意境,可以从意象所组成的画面形成的氛围、境界来感受诗歌的美。第三,通过诗眼及议论抒情句确认,印证深化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第四,结合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琢磨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确认鉴赏诗歌的主要表达方法和技巧。
四、倾听交流和合作探究的习惯
“倾听”是一种艺术。学会倾听对于高中生来说特别重要,高中生的学习更多的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而怎样得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听课的效果。有的学生听老师讲课心不在焉,听了之后不知所言,这都是不好的习惯。有的学生听得很认真,但不会把重点和有价值的内容筛选出来,这样的课堂学习效果可以想象。我们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倾听,使他们会听。学生们要想参与课堂讨论或交流,更需要他们静心听取别人的发言,包括教师的讲和学生的讲,才可能达到充分理解,才可能进行综合思维,从而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达到互动协作,提升学习体验的目的。与人交流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学生不愿意和不太会交流。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在学生已有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在学习上合作探究是非常有益也是十分重要的。
五、自主学习和摘抄背诵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需要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提前预习,是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摘抄背诵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十分重要。郭沫若先生说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如果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下笔时就能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奔弛放达。摘抄不仅是一种积累语言的方法,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好的文章,只停留在读上是远远不够的,养成摘抄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提升言语表达能力,既促进读后理解,又利于吸收借鉴。虽然有时老师也安排同学们摘抄一些段落或篇章,但是,仅仅靠在课堂上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在课外阅读中进行摘抄,并逐步养成持之以恒的摘抄习惯。摘抄要与背诵相结合。背诵有助于语汇的积累和运用,名言警句熟记于心,作文时,呼之而出,随意驱遣。养成勤于摘抄背诵的良好习惯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丰收,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其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那么高中阶段要培养学生哪些习惯呢,我以为在教学中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泛阅读和积极练笔的习惯
在信息化时代,阅读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光教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高中生更应该大量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教学中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了使学生能除了在课堂上吸收知识信息以外, 还能学习利用报纸、书籍、电视广播、电脑网络来吸收知识信息,不但提高语文能力,也为学生能适应终生学习作好充分准备。
“百练笔生花”,众所周知,写日记、随笔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最有效、最具操作性的方法。写日记和随笔不仅能练就语言表达的功底, 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写日记能帮助学生发现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现象。日积月累,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社
会生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写随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积累生活。要从生活中总结经验、接受教训。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的思想日益成熟,思维日益缜密。
二、使用工具书和查找资料的习惯
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和不熟悉的人物、事件,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阅读障碍或写作上的拦路虎。而现实的情况是许多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么跳过去不理睬,结果是囫囵吞枣;要么向别人求助,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养成勤查工具书和查阅资料的习惯,则可以使学习日有所进。因此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和资料的习惯。
三、整合归类和积累方法的习惯
整合归类的过程就是构建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的过程,,就是提纯升华和知识内化的过程。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更需要培养学生善于整合总结的良好习惯。这一良好的习惯在语文学习和复习备考中作用非常之大。如一篇文言文学过之后,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进行整合归类。长期的坚持,一定会打下坚实的文言基础。同样复习备考中,复习了一个专题以后,对这一知识板块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让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储备,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思路技巧。养成归类整理的习惯之后,学习起来就会如鱼得水。
语文学习同时也应该培养积累方法技巧的习惯。不论是语言运用,还是阅读写作,掌握了好的方法技巧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阅读鉴赏古诗,可按如下方法进行:第一,由题目确定诗歌的体裁题材,通过题目悬拟或认定诗歌要表达的内容和形式。七律七绝,往往先写景叙事,再议论抒情,由此可以预测诗歌的思路和形式。若确定了题材是怀古诗,就可调动所学的这类诗歌一般表达的感情和常用形式的经验积累,以此关照本诗,有利于快速理解和把握。第二,通过意象体会意境和感情,因为古典诗歌最突出的特征是情景交融。理解意象可以从意象的选择、意象描绘的形态、色彩和神韵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体会意境,可以从意象所组成的画面形成的氛围、境界来感受诗歌的美。第三,通过诗眼及议论抒情句确认,印证深化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第四,结合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琢磨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确认鉴赏诗歌的主要表达方法和技巧。
四、倾听交流和合作探究的习惯
“倾听”是一种艺术。学会倾听对于高中生来说特别重要,高中生的学习更多的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而怎样得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听课的效果。有的学生听老师讲课心不在焉,听了之后不知所言,这都是不好的习惯。有的学生听得很认真,但不会把重点和有价值的内容筛选出来,这样的课堂学习效果可以想象。我们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倾听,使他们会听。学生们要想参与课堂讨论或交流,更需要他们静心听取别人的发言,包括教师的讲和学生的讲,才可能达到充分理解,才可能进行综合思维,从而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达到互动协作,提升学习体验的目的。与人交流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学生不愿意和不太会交流。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在学生已有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在学习上合作探究是非常有益也是十分重要的。
五、自主学习和摘抄背诵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需要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提前预习,是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摘抄背诵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十分重要。郭沫若先生说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如果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下笔时就能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奔弛放达。摘抄不仅是一种积累语言的方法,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好的文章,只停留在读上是远远不够的,养成摘抄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提升言语表达能力,既促进读后理解,又利于吸收借鉴。虽然有时老师也安排同学们摘抄一些段落或篇章,但是,仅仅靠在课堂上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在课外阅读中进行摘抄,并逐步养成持之以恒的摘抄习惯。摘抄要与背诵相结合。背诵有助于语汇的积累和运用,名言警句熟记于心,作文时,呼之而出,随意驱遣。养成勤于摘抄背诵的良好习惯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