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对问题教学法的探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8842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什么是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亦被称为“问题——发展性教学”,是苏联教育家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马赫穆托夫思是“问题教学”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学生的学习——认识过程在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教学活动的重心应当转移到这一方面来。问题性教学的实质就是要遵循创造思维活动逻辑程序,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其基本流程如下图,一般先由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在这一情景下提出问题,并在问题的引导下指导学生提出假设,再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及实验探究解决提出的问题,最后达到应用,在应用中再产生新的问题,使问题逐步深入。
  该教学模式并不过分注重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它所追求的是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活用知识的能力,并让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探索的勇气和信心、灵活的思维、创新的意识、独立实验的能力、科学的态度以及学习的方法。
  
  二、新课标下运用问题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首先,“新标准”明确规定:中学化学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观察能力,以及运用化学基本观点来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问题教学法的基本精神与“新标准”要求是一致的,就是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探究知识和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所以问题教学法的运用是落实《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其次,问题教学法的运用是适应中学化学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必然之举。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仍然使用旧的一套“注入式”,“填鸭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把点点滴滴的化学知识和教科书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是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大教改力度,注重引入类似问题教学法一类的侧重启迪思维、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再次,问题教学法的引入也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者预言新时代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当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这种人才不但应具有良好的德、智、体、美、劳基础,而且要有很强的创造和适应的能力。实践表明,问题教学法对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三、问题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是创设问题情境。本人在多年教学生涯中经常运用问题教学法,略有心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问题情景。
  (1)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景。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本身就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所以这是化学教师常用的方法。实验情景可以是偶然的,如上述火柴头事件,但偶然事件是不可预知的,所以更多的实验情景应当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例如:在讲《多糖》时,我就采用这种方法:将一团普通棉花和火棉(教师强调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棉花)分别点燃。学生发现两团看似相同的“棉花”的燃烧速度明显不同,自然而然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火棉燃烧更快?它是由普通棉花通过什么方法处理得到的?这样的东西有什么用途?
  (2)通过有趣的语言创设问题情景。
  例如:在讲《乙炔》时,我就从一句谚语入手:“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但我今天可以说,羊毛出在石头上”。此话一出,马上引起学生的轰动,主要是觉得老师的话太神奇,甚至不可思议。于是我马上解释:这里的石头,指大理石,用它为原料,通过一定的化学手段,可以合成出比羊毛性能更优良的纺织材料。这样不但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认识到化学的作用和神奇,同时还能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如何用大理石制取出纺织材料?
  (3)通过认识矛盾创设问题情景
  例如:讲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时,先让学生回想燃烧的定义,然后提出“燃烧一定有氧气参加吗?”不少的学生是“一定要有氧气参加”的答案,但当学生眼见到氢气在氯气中剧烈燃烧后,这“出乎意料”的现象,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冲突,学生迫切想知道其中的缘由,对这一知识的认定恐怕使学生终生难忘。这样的例子很多,如“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当时都让学生惊奇无比,正是如此,学生很急于知道答案,思维高度集中。
  再如:在学习《糖类》时,学生印象中的糖类肯定是指有甜味的物质。于是我问学生:棉花、木材、淀粉属于糖类吗?他们当然回答不是,因为这些物质都不甜,然后再告诉他们,这些物质都属于糖类。同学们都很惊奇,从而引发了学生认知心理的矛盾冲突,产生了问题情景。
  (4)通过提供科学事实创设问题情景。
  例如:《化学平衡》概念的引入,就可以先通过事实说明可逆反应最终会达到相对静止的状态,此时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且浓度不再变化。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既然有反应物剩余,为何它们就“不反应”呢?
  (5)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或矛盾创设问题情景
  例如:在学习《电解的类型》时,不妨先提出问题:能同时制得2和O2的方法是什么?学生在初中时学过方法是电解水。老师再问:水能导电吗?学生也知道纯水是几乎不导电的。这样学生的矛盾心理就产生了,从而促使学生去探索电解水制取2和O2的原理以及電解的类型。
  再如:在讲《中和反应》时,让学生先做实验,在一支洁净的试管里倒于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向里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会发现酚酞变成了红色,这时学生能用上节刚刚学过的碱的知识来解释。让他们继续滴加另一种液体盐酸,结果溶液的颜色逐渐减退,直至变成了原来的无色。为什么滴加盐酸后溶液的颜色由红变无,学生的思维矛盾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于是很想学习有关中和反应的知识。
  (6)抓住时机创设问题情景
  例如:在一次分组实验中,一位学生不小心将一根火柴头接触到了浓硫酸,过一会火柴头自动燃烧起来,他显得非常兴奋,马上把这个有趣的现象告诉了其他同学,于是大家都跟着做这个实验。我发现后并没有生气,只是问他们:“有谁能够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大家都哑口无言,于是我抓住时机:“不知道原因没有关系,但你们想过要去弄懂其原因吗?,答案可以在氧族元素一章中找到”。结果大家的积极性很高,第二天上课时都能解释其原因。
  
  四、问题情境设置的基本原则
  
  问题情境的设置方式尽管是多种多样的,但都必须遵循三条基本原则。
  1.必须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新东西的愿望和需要。即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勃洛留波夫说:“当学生乐意学习的时候就比被迫强制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
  2.必须有概括性的新颖的和未知的东西。这是问题情境的难度标志。要使问题具有新颖性,就不能简单地根据答案直接提问,必须换个角度,换个方法,才能设计出新颖的问题。
  未知的东西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在问题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对未知东西的探索,使学生有可能掌握比在一般教学中获得更概括的知识。
  3.要适合于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问题情境的设置不是越难越好,应当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更具体地说,是要以《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正确设计问题,使之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既能启发学生、培养学生能力,又充分顾及学生实际水平。
  总之,只要我们遵循问题情境设置的原则,讲究问题设置的方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勤于摸索,就会使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焕发出它独有的艺术魅力,更好地促进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五、问题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主动置疑的能力
  
  子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也不难发现科学进步的历程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问题的提出,是实现创新的第一步,是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关键,培养学生主动置疑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教师不仅要会创设问题情景,更重要的是要让我们的学生有主动质疑的能力。
  
  六、在问题教学模式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1.教师应经常设疑——为学生作出示范
  技能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学生质疑技能的培养也如此。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养成设疑的习惯,这样可以为学生作出示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对问题产生疑问。
  
  2.引導学生学会主动质疑——问题教学法的重要目标
  教师对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要鼓励学生敢于挑战常识和权威,在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同时还要给予学生质疑的时间和机会,不应把所有问题都讲清楚,应点到为止,要让学生有问可提。要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特别注意从规律、原理、方法以及对关键词的理解方面等去发现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在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反应;在总结知识时要不断追问;对书本上和老师所讲的问题还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如:在学习《胶体》一章时,多数人都会想到:“胶粒直径大于半透膜的孔径,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浊液粒子直径大于胶粒直径,故也不能透过半透膜”。这一说法严密吗?要知道乳浊液颗粒是可以变形的!只要用心思考,不难发现很多常规的推理方法往往还有值得商榷之处。
  敢于提出问题和自己的看法,是创新思维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并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能力。
  
  七、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学习与讨论,在解决问题与矛盾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逐步养成良好的创造性学习和思维习惯。同时,该教学法的实施对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但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具有能深入浅出,将深奥知识转换为浅显例子或问题的能力,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状况的能力,有因势利导、驾驭课堂的能力,可以说,每位化学教师不但是新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成为新教材的探索者和创造者。
其他文献
徐金才,江苏省邗江中学校长、党委书记。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扬州大学教育学硕士生导师,江苏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纪念改革开放30年全国基础教育卓越校长30人,全国百名教育管理杰出人物,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十佳卓越校长,全国教育科研杰出校长。  他在学校文化建设、学校管理改革创新、
前一阶段,我校各学科组正组织青年教师开展组内的课堂教学大比武。教学大比武主要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即参赛老师采用不同方式上同一内容的课。这种形式有助于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我听了几节这样的课,与参赛老师进行了一些交流,有几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心头。我们的课堂教学究竟要带给学生什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地位究竟该如何确立?同样的教材处理方式的不同,孰是孰非,究竟如何判断?教师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角色站
老屋门前有一条长长的乡间小路。   晴日里,它沐浴着温暖又亮丽的阳光,斑驳的点点光影投落在它那有点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路边不起眼的小草也舒展在细碎的阳光里,为小路增添了生机勃勃的气息。从远处望去,小路仿佛披着一层轻盈又灿烂的金色轻纱,向着远方无限延伸。   雨天时,它眷恋着那丝丝落落的小雨点儿。一小滴一小滴的雨点轻轻地落在小路上,像一位慈爱的母亲,用手慢慢拂去它身上的灰尘。雨雾中,一切变得朦朦胧
新课程理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教师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育的同时,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由“学会知识”向“会学知识”进行转化。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抓住教与学的各个契机,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而不能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晕头转向,却没有教学效果
(淮安市教研室 江苏 淮安 223000)    英语教学中的文章,特别是优秀英语语篇,不仅是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材料,而且是提升学生精神品味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起非常大的作用。不可否认目前中学英语应试教学的倾向极为严重,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语言教学忽略人文价值及人文底蕴的渗透。英语教师应该通过优秀英语语篇的欣赏教会学生怎样去关心社会,帮助他人,怎样用心去感受生活、反映生活。  优秀英
2008年江苏实施新高考,新高考中诗歌鉴赏主要从理解、分析综合来考查,以唐宋诗词为主,分值是8分。2009年古诗鉴赏分值由8分提高到10分,增加的2分主要是加强了鉴赏能力的考查。面对新的高考,不少学生感到古诗鉴赏越来越难,难就难在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如何去理解,如何去表述。其实鉴赏,就是对作品的感受、分析、评价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是对作品的意境、情感、思想的再创造。因此要解决好古诗鉴赏题,就要能准确
我家的橡皮树本来已经有一层楼那么高了,它每天挥动着绿得发亮的叶子,快乐地和我们打招呼……可这,只是我记忆中的一段往事,就在去年冬天,它永远消失在了风雪之中。   我第一次看到它,是在花鸟市场上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它并不高大,但很可爱。那时的它只有几厘米高,挥动着小小的叶子,兴奋地和我打招呼。它在微风的吹拂下挥动小小的叶子的样子,那么活泼,那么有趣。我禁不住捧起,好奇地望着,轻轻抚摸,像捧着一盆稀
新课改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轴,训练为主线,目的在于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现形势下,试卷评讲课是一种重要的课型。试卷评讲课涵盖了评讲什么和如何评讲两部分,评讲试卷,是让学生每做一份试卷,每听一次讲评,都能巩固知识,领悟道理,开拓视野。掌握技巧,提高应考能力。那么,如何才能达到真正提高试卷评讲课教学效率的目的呢?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回答,浅谈试卷评讲课的思考和操作。  “361·自主合作
让我们先来看一份人生简历:  他,1571年12月27日生于德国符腾堡魏尔,是7个月的早产儿。父亲早年离家出走,母亲脾气极坏。他从小体弱多病,4岁时,天花在他脸上留下疤痕,猩红热使他的眼睛受损。他高度近视,一只手半残,长得又瘦又矮。  1601年,对他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恩师去世。1612年,他至爱的妻子去世。  他一生穷困潦倒,1630年11月15日,年近花甲的他在索薪途中病逝于雷根斯堡。  他,
拿破仑入侵俄国期间,他的部队在一个无比荒凉的小镇当中作战,当时他意外地与他的军队脱离时,一群俄国哥萨克人盯上他,开始在弯曲的街道上追逐他。拿破仑开始逃命,并潜入僻巷中的一家小毛皮商人家。当拿破仑气喘吁吁地逃入店内时,他对毛皮商人可怜地大叫:“救救我,救救我!我可以藏在哪里?”  毛皮商說:“快点,藏在角落的那堆毛皮底下!”然后他用很多张毛皮盖住拿破仑。  当他一盖完,俄国哥萨克人就已冲到门口,大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