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以审美的意识形态解读文学文本。
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作品的美具有飘忽、朦胧的特点,决定了解读、审美体验和意义阐释的不确定性。教师只有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艺术思维方式才能领会艺术,只有用空灵优美的语言才能传达作品的审美蕴涵。由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是不能用纯粹客观的词语描绘的,因此教师往往要通过模糊的具有诗意的弹性语言进行富于情趣的美感描述,激起学生自己欣赏玩味的兴趣。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只是艺术王国的一个“导游”,文学的美景主要靠学生自己领略。教师采用形象比喻和意境描述的方法,能有效传达教师意识和作家意识相遇、相认、相融合时的初始经验,同时诱发学生的想象,对文本的审美韵味产生创造性的理解。
2.教学目标意识要强化,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
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用先进的、科学的教育观指导教学实践,使目标教学意识在自己头脑中真正扎下根,并化为切切实实的教学行为。同时认真阅读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避免盲目整合,造成目标含糊,应遵循“一课一得”的原则,课堂设计不要太饱满,不要处处追求最佳,努力寻找教学突破口,突出亮点就可以了。这样教学目标的实现才会切实可行。
3.注重语文的渐进性,通过设置阶段目标,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
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信心对于高中学生更为重要,高中考试频繁,学生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简单问题开始,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这些容易得分,甚至容易得满分,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再逐步过渡到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难点上,使大部分学生排除畏惧心理,从而提高成绩。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体会到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提高。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每节课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演讲,然后请一两个学生针对同学的演讲发表评价。另外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5.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高中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多提问他们,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语文、学习语文。
6.注重朗读训练和课堂提问。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平常教学中,我十分强调朗读训练,利用课前两三分钟进行朗读,把自己喜欢的文章推荐给同学,并大声朗读同学推荐的文章,再谈谈自己的感想。在朗读过程中我教给学生朗读技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感染和启迪,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手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能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努力钻研的问题,提问时要做到量化和细化,呈阶梯性,一环扣一环,同时用一些疑问句给同学们留下悬念,吸引学生深入文本、研究文本。这样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引导学生体会出题者在编排每一道题的时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考试回答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积累语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7.借鉴传记散文成熟多样的写人技巧,增添作文亮色。
学生写记叙文时往往因为不会生动具体的描写而苦闷发愁。古代传记类散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可谓成熟多样,我们不妨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灵活借鉴其出色的人物描写手法:(1)选取几个典型事件,从不同层面塑造人物形象。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典型事件,充分展现了蔺相如足智多谋、不畏强暴、“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精神,同时凸显了廉颇忠君爱国、勇于改过的优秀品质。(2)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如《苏武传》中,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刻画了三个叛徒——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为虎作伥的卫律、奴颜媚骨的昔日好友李陵,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民族气节,拜在敌人脚下。唯独苏武被扣十九年,历经无数磨难,宁死不屈,维护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利益。在鲜明的对比中,一个丰满的、动人的、高大的民族英雄形象永留史册。(3)以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这一情节,秋风萧萧,易水寒冷,送行之人白衣素冠,面色凝重,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宾客士人皆垂泪而泣,此景此情何等悲凉,荆轲上前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用慷慨悲歌表达自己与高渐离等知己者生离死别的悲凉心情,抒发自己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送行的人们也由依依惜别转为激愤、激励。就在这激动人心的壮烈场面中,荆轲义无反顾地踏上献身刺秦的征途,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4)以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简练传神的动作描写、惟妙惟肖的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如蔺相如在秦廷之上力争,有时谦恭有礼,有时直言辩,有时分析有理有据,有时斥责咄咄逼人,充分表现了他大智大勇、能言善辩的才识和不畏强暴、大义凛然的气概。
8.适当合理灵活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仅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而存在,它并非语文教学中一道必不可少的大餐。教师要把关注的焦点真正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每一个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课堂上辅以必要的板书和巧妙串联各环节的过渡语,让课堂流程变得生动而不僵硬,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互动。
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作品的美具有飘忽、朦胧的特点,决定了解读、审美体验和意义阐释的不确定性。教师只有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艺术思维方式才能领会艺术,只有用空灵优美的语言才能传达作品的审美蕴涵。由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是不能用纯粹客观的词语描绘的,因此教师往往要通过模糊的具有诗意的弹性语言进行富于情趣的美感描述,激起学生自己欣赏玩味的兴趣。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只是艺术王国的一个“导游”,文学的美景主要靠学生自己领略。教师采用形象比喻和意境描述的方法,能有效传达教师意识和作家意识相遇、相认、相融合时的初始经验,同时诱发学生的想象,对文本的审美韵味产生创造性的理解。
2.教学目标意识要强化,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
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用先进的、科学的教育观指导教学实践,使目标教学意识在自己头脑中真正扎下根,并化为切切实实的教学行为。同时认真阅读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避免盲目整合,造成目标含糊,应遵循“一课一得”的原则,课堂设计不要太饱满,不要处处追求最佳,努力寻找教学突破口,突出亮点就可以了。这样教学目标的实现才会切实可行。
3.注重语文的渐进性,通过设置阶段目标,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
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信心对于高中学生更为重要,高中考试频繁,学生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简单问题开始,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这些容易得分,甚至容易得满分,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再逐步过渡到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难点上,使大部分学生排除畏惧心理,从而提高成绩。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体会到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提高。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每节课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演讲,然后请一两个学生针对同学的演讲发表评价。另外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5.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高中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多提问他们,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语文、学习语文。
6.注重朗读训练和课堂提问。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平常教学中,我十分强调朗读训练,利用课前两三分钟进行朗读,把自己喜欢的文章推荐给同学,并大声朗读同学推荐的文章,再谈谈自己的感想。在朗读过程中我教给学生朗读技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感染和启迪,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手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能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努力钻研的问题,提问时要做到量化和细化,呈阶梯性,一环扣一环,同时用一些疑问句给同学们留下悬念,吸引学生深入文本、研究文本。这样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引导学生体会出题者在编排每一道题的时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考试回答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积累语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7.借鉴传记散文成熟多样的写人技巧,增添作文亮色。
学生写记叙文时往往因为不会生动具体的描写而苦闷发愁。古代传记类散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可谓成熟多样,我们不妨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灵活借鉴其出色的人物描写手法:(1)选取几个典型事件,从不同层面塑造人物形象。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典型事件,充分展现了蔺相如足智多谋、不畏强暴、“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精神,同时凸显了廉颇忠君爱国、勇于改过的优秀品质。(2)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如《苏武传》中,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刻画了三个叛徒——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为虎作伥的卫律、奴颜媚骨的昔日好友李陵,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民族气节,拜在敌人脚下。唯独苏武被扣十九年,历经无数磨难,宁死不屈,维护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利益。在鲜明的对比中,一个丰满的、动人的、高大的民族英雄形象永留史册。(3)以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这一情节,秋风萧萧,易水寒冷,送行之人白衣素冠,面色凝重,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宾客士人皆垂泪而泣,此景此情何等悲凉,荆轲上前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用慷慨悲歌表达自己与高渐离等知己者生离死别的悲凉心情,抒发自己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送行的人们也由依依惜别转为激愤、激励。就在这激动人心的壮烈场面中,荆轲义无反顾地踏上献身刺秦的征途,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4)以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简练传神的动作描写、惟妙惟肖的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如蔺相如在秦廷之上力争,有时谦恭有礼,有时直言辩,有时分析有理有据,有时斥责咄咄逼人,充分表现了他大智大勇、能言善辩的才识和不畏强暴、大义凛然的气概。
8.适当合理灵活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仅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而存在,它并非语文教学中一道必不可少的大餐。教师要把关注的焦点真正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每一个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课堂上辅以必要的板书和巧妙串联各环节的过渡语,让课堂流程变得生动而不僵硬,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