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思想品德课又是中学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情感教育,在知识和观念教育、思想方法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都要渗透情感的培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感教学不仅应成为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手段,也应当成为这一课程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思想品德 课教学要使学生形成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必须借助于情感教学这一重要手段,使学生在学好有关的基本知识、观点和理论的同时,形成各种积极的和健康的情感。为此,作为思想品德 课教师,尤其要注意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一、情感教学的涵义
所谓情感,“就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即人们在是非、真伪、善恶面前所具有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指导下积极自觉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所谓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意念、行为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 其核心在于从激发培养学生的情感入手,促进学生知、情、意、信、行的全面发展。
二、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关注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从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关系上看,任何认知过程的完成始终离不开认知的情绪、情感。如果没有情感活动的配合和促进,认知活动无法进行,将遭遇中学思品课教学无法取得重大突破的“瓶颈”。新课程标准已把情感因素与认知因素作为学习过程中两个同等重要的因素。认为没有情感活动,学习活动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
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努力实施情感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感染学生,以“情”育情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师生相互合作,交互作用,共同劳动的过程。这种教学过程不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还应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而且前者以后者为基础。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要注重自身情感的表现和投入。
⑴要热爱、尊重学生,以自己敬业爱生之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对学习的喜爱,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学生做错了事,教师不要当众大声训斥、辱骂,应平心静气的与学生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心悦诚服;教学中,学生有不同的见解,要积极引导,用热情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教师还可经常与学生打打球、谈谈心,游戏娱乐;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等等。这样就能使师生情感交融在亲切、平等、融洽、民主的气氛中。当这种情感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迁移、扩散、渗透到有关对象上,从而使学生爱其所学学科,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效应。还会促使学生情感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良好品质的形成。
⑵要发挥语言和表情的作用,加强师生间的心理交往。发挥语言及表情的积极作用尤为重要。当思品教师走进课堂,端庄的仪表、稳健的步伐、微笑的表情、和蔼的目光,首先能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而直观教具的运用、适当的手势、亲切幽默的话语一旦转化为学生课堂愉悦的心理体验,学生就会作出积极的心理反应,使整个课堂教学“活”起来。课堂是师生心理交往的必要场所,愉悦的心情使学生容易形成优势兴奋中心,而烦恼、抑郁则会阻碍暂时性神经联系的形成。
⑶情感的培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而细致的工作,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运用各种手段表扬、鼓励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端正其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教学中的情感目标与认知目标融为一体。只要我们感情真挚,定能换来丰硕的成果。
2.创设情景,以“境”育情
教师要以情育情,以理激理,借景生情,把学生置于情景之中,以便根据教学预期来触发学生某一方面的情感。
3.加强实践,以“行”育情
笔者在江苏省淮安市北京路中学进行教育实习期间发现当前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缺乏自己动手的机会,自己动手的本质就是实践,而人的情感总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和源泉。新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份,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高峰期,也是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心理断乳期”。在这个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的阶段中,他们的自我意识、社会认同感、社会意识都得到了增强,在心理上也产生了各种需要。他们热情活跃,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参与感。
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感教育,不仅在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把良好的情感转化为正确的行动,真正做到情行合一,这才是思想政治课的落脚点。
(作者单位:16285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奎勒河中学)
一、情感教学的涵义
所谓情感,“就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即人们在是非、真伪、善恶面前所具有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指导下积极自觉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所谓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意念、行为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 其核心在于从激发培养学生的情感入手,促进学生知、情、意、信、行的全面发展。
二、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关注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从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关系上看,任何认知过程的完成始终离不开认知的情绪、情感。如果没有情感活动的配合和促进,认知活动无法进行,将遭遇中学思品课教学无法取得重大突破的“瓶颈”。新课程标准已把情感因素与认知因素作为学习过程中两个同等重要的因素。认为没有情感活动,学习活动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
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努力实施情感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感染学生,以“情”育情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师生相互合作,交互作用,共同劳动的过程。这种教学过程不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还应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而且前者以后者为基础。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要注重自身情感的表现和投入。
⑴要热爱、尊重学生,以自己敬业爱生之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对学习的喜爱,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学生做错了事,教师不要当众大声训斥、辱骂,应平心静气的与学生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心悦诚服;教学中,学生有不同的见解,要积极引导,用热情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教师还可经常与学生打打球、谈谈心,游戏娱乐;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等等。这样就能使师生情感交融在亲切、平等、融洽、民主的气氛中。当这种情感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迁移、扩散、渗透到有关对象上,从而使学生爱其所学学科,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效应。还会促使学生情感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良好品质的形成。
⑵要发挥语言和表情的作用,加强师生间的心理交往。发挥语言及表情的积极作用尤为重要。当思品教师走进课堂,端庄的仪表、稳健的步伐、微笑的表情、和蔼的目光,首先能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而直观教具的运用、适当的手势、亲切幽默的话语一旦转化为学生课堂愉悦的心理体验,学生就会作出积极的心理反应,使整个课堂教学“活”起来。课堂是师生心理交往的必要场所,愉悦的心情使学生容易形成优势兴奋中心,而烦恼、抑郁则会阻碍暂时性神经联系的形成。
⑶情感的培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而细致的工作,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运用各种手段表扬、鼓励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端正其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教学中的情感目标与认知目标融为一体。只要我们感情真挚,定能换来丰硕的成果。
2.创设情景,以“境”育情
教师要以情育情,以理激理,借景生情,把学生置于情景之中,以便根据教学预期来触发学生某一方面的情感。
3.加强实践,以“行”育情
笔者在江苏省淮安市北京路中学进行教育实习期间发现当前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缺乏自己动手的机会,自己动手的本质就是实践,而人的情感总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和源泉。新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份,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高峰期,也是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心理断乳期”。在这个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的阶段中,他们的自我意识、社会认同感、社会意识都得到了增强,在心理上也产生了各种需要。他们热情活跃,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参与感。
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感教育,不仅在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把良好的情感转化为正确的行动,真正做到情行合一,这才是思想政治课的落脚点。
(作者单位:16285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奎勒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