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用发展的眼光确立“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并加以实施。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有机统一,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课堂教学 主体性 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使每个个体均有发展的空间。但与此同时,也有些教师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课堂上不敢过多地引导,生怕破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对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种误解,教师缺少了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效果就打了折扣。因此在落实语文新课程改革中要防止“以生为本”流于形式,又放弃教师主导作用的状况出现。
那么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如何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有机统一,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呢?
一、教师要明确角色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是对教师定位的最好诠释。上课时,教师首先要设计好用什么样的情绪营造学习氛围,引趣激学。组织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对时间、空间、深度、广度等组织调控;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及时加以指导,点拨,通过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找途径,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参与到学生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了解和掌握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如何探讨问题的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也有一些教师对教师的角色理解存在偏差。他们简单地认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就可以撒手不管,就可以从原来保姆式的角色转变到现在放牧式的角色。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最多的就是教师在学生遇到困惑甚至迷惑了前进的方向时,缩手缩脚。该出手时不敢出手。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也是不成熟的。强调教师引导者的身份,绝不是意味着教师就只能袖手旁观。事实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仍然有组织、调控的责任和义务,绝不能为了所谓的“生本主义”而“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因此,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决不是意味着教师被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而变得不用点拨、不用提问、不用讲解。没有教师的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而毫无实效,教师应在学生疑惑不解、争论不休时发挥作用。
课堂上,教师还要调控教学过程。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教学。”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备课时都是既“备教材”又“备学生”,不过这个“备学生”实际上只是教师的一种主观猜想,学生的真实情况可能并不一定和教师想的一样。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有他们的生活,有他们的思维,不一定就是我们大人想的那样,学生的真实水平也无法非常准确地在课前进行评估。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时对教学过程作出调整。变“顺着教师思路教学”为“顺着或高于学生思路导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才能使课堂更有实效。一句话,教师在课堂上,要放手。但决不放任。
二、教师要创设良好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个很大的感受,那就是几乎所有的成功的课堂中都呈现出自然、宽松、安全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才能真正体现以生为本,这种氛围的营造,教师无疑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教学氛围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教学环境。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对于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无论是引入部分,还是过程之中,或是结束之时,各种情境的设计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具有新颖性、趣味性、适切性、丰富性。创设良好的情景,还应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体验,不要吝啬教师的热情,要勤于赞赏,不过又要把握赞赏的度。良好的师生情感上的交流会使课堂气氛更融洽,学生学习热情更高,使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更加和谐统一。
三、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位学生。首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程度。每堂课上,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者,还会有一些很被动的参与者,甚至有不参与者。教师要特别关注是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是在认真地倾听、思考,还是神游在外,或者在很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任务是帮助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方式。我觉得我上课时,特别是有老师来听课时,心里是想着要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却仍然不自觉地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身上。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多深入和亲近学生,了解学生都在干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他们在说什么,及时地调整教学,改进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把知识按既定的计划“教给”学生,更多地把关注点真正地放在学生身上。
在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做的事、应该做的事有很多很多,我们要不断地加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为学生搭起自主学习的平台,把学生带入知识的大门,让他们自主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关键词 课堂教学 主体性 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使每个个体均有发展的空间。但与此同时,也有些教师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课堂上不敢过多地引导,生怕破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对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种误解,教师缺少了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效果就打了折扣。因此在落实语文新课程改革中要防止“以生为本”流于形式,又放弃教师主导作用的状况出现。
那么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如何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有机统一,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呢?
一、教师要明确角色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是对教师定位的最好诠释。上课时,教师首先要设计好用什么样的情绪营造学习氛围,引趣激学。组织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对时间、空间、深度、广度等组织调控;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及时加以指导,点拨,通过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找途径,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参与到学生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了解和掌握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如何探讨问题的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也有一些教师对教师的角色理解存在偏差。他们简单地认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就可以撒手不管,就可以从原来保姆式的角色转变到现在放牧式的角色。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最多的就是教师在学生遇到困惑甚至迷惑了前进的方向时,缩手缩脚。该出手时不敢出手。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也是不成熟的。强调教师引导者的身份,绝不是意味着教师就只能袖手旁观。事实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仍然有组织、调控的责任和义务,绝不能为了所谓的“生本主义”而“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因此,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决不是意味着教师被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而变得不用点拨、不用提问、不用讲解。没有教师的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而毫无实效,教师应在学生疑惑不解、争论不休时发挥作用。
课堂上,教师还要调控教学过程。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教学。”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备课时都是既“备教材”又“备学生”,不过这个“备学生”实际上只是教师的一种主观猜想,学生的真实情况可能并不一定和教师想的一样。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有他们的生活,有他们的思维,不一定就是我们大人想的那样,学生的真实水平也无法非常准确地在课前进行评估。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时对教学过程作出调整。变“顺着教师思路教学”为“顺着或高于学生思路导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才能使课堂更有实效。一句话,教师在课堂上,要放手。但决不放任。
二、教师要创设良好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个很大的感受,那就是几乎所有的成功的课堂中都呈现出自然、宽松、安全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才能真正体现以生为本,这种氛围的营造,教师无疑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教学氛围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教学环境。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对于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无论是引入部分,还是过程之中,或是结束之时,各种情境的设计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具有新颖性、趣味性、适切性、丰富性。创设良好的情景,还应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体验,不要吝啬教师的热情,要勤于赞赏,不过又要把握赞赏的度。良好的师生情感上的交流会使课堂气氛更融洽,学生学习热情更高,使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更加和谐统一。
三、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位学生。首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程度。每堂课上,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者,还会有一些很被动的参与者,甚至有不参与者。教师要特别关注是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是在认真地倾听、思考,还是神游在外,或者在很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任务是帮助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方式。我觉得我上课时,特别是有老师来听课时,心里是想着要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却仍然不自觉地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身上。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多深入和亲近学生,了解学生都在干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他们在说什么,及时地调整教学,改进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把知识按既定的计划“教给”学生,更多地把关注点真正地放在学生身上。
在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做的事、应该做的事有很多很多,我们要不断地加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为学生搭起自主学习的平台,把学生带入知识的大门,让他们自主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