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部好的电影,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序幕”,扣人心弦的“情节”,还要有高潮迭起的“终曲”,以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境界,才能深深打动观众的心,才能使观众百看不厌。一节好课也是如此,只要教师独具匠心地创设,让课堂变得妙趣横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内化为学习动机。最近,笔者有幸听了一位教师上了一节《可能性》,听后,对这方面感触颇深。现摘录这节课的几个精彩片段,愿和大家再次欣赏,且作一点抛砖引玉的反思。
片段欣赏
一、引人入胜的“序幕”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想听吗?
生:(很兴奋,都说想听)
师:古时候,有一位糊涂的县官,因为听信他下面一位师爷的谗言,就把无辜的李四抓了起来,在审问时,他对李四说:“明天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到时我这里有两枚签,一枚签上写着‘死’字,另一枚签上写着‘生’字,你抽到哪一枚签,就判你什么。”同学们,如果让李四来抽签的话,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
生:(争着说)李四可能会抽到“生”字签,也可能会抽到“死”字签。
师:也就是说,李四抽签的结果有两种可能,但一心想害死李四的师爷却在两枚签上都写着一个“死”字。同学们,如果再让李四来抽签的话,结果又会怎样呢?
生:(群情激愤地说)李四抽到的一定是“死”字的签了。
师:那也就是李四要想抽到“生”字的签是……
生:(接着说)不可能。
师:看来李四是死定了,幸亏李四的一位朋友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第二天,县官在审堂时,让李四抽签,李四抽了一枚签,并连忙把抽到的签吞到了肚子里。县官只好打开另一枚签,发现上面写着“死”字,以为李四抽到的是“生”字签,就只好把李四放了。
生:(都会心的笑了)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可能性”这个数学问题。
(板书:可能性)
二、扣人心弦的“情节”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摸奖活动。(教师出示摸奖用的盒子,还有奖品)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摸奖的盒子和奖品,你们只要能从这个盒子里摸到红、黄、绿这三种颜色中的任何一种球,就可以得到一份奖品,谁想试一试?
(教师选出三名学生,每位学生依次摸了三次,都没有摸出红、黄、绿这三种球中的一种。)
师:刚才这三位同学上来都没有摸到红、黄、绿色球,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里面根本没有这三种颜色的球。
师:对,盒子里不仅没有,而且全都是蓝色的。(打开盒子给学生看)那么继续让你们摸,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一定摸出蓝色球。
师:对,从全是蓝色球的盒子里摸一个一定是蓝色的。(板书:一定)而要想摸红、黄、绿这三种颜色球中的一种是……
生:(接着说)不可能的。
师:仅仅是不可能摸到这三种颜色吗?
生:不可能摸出除了蓝色以外的任何颜色。
师:对,从中不可能摸出除了蓝色以外的任何颜色。(板书:不可能)那你们也就是不可能得到奖品。你们觉得这样公平吗?
生:不公平。
师:那该怎么办?
生:改为能摸出蓝色球就有奖品。
师:我能同意这种摸法吗?
生:在盒子里放进去这三种颜色球。(教师按学生说的放进这三种颜色的球,并摇一摇盒子)
师:现在谁想摸?
师:(请一生上来,在摸之前问)猜猜看,他现在如果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会中奖吗?
生:他可能中奖,也可能中不了奖。
师:为什么?
生:因为盒子里有红、黄、蓝、绿这四种颜色的球。
师:对,盒子里有红、黄、蓝、绿这四种颜色,红、黄、蓝、绿都有可能被摸出,因此他可能中奖,也可能中不了奖。(板书:可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的运气了。
三、高潮迭起的“终曲”
在临下课的前5分钟,教师模仿《幸运52》设计一个“抢答游戏”环节。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抢答游戏,游戏规则是:按老师说的话,让你们猜一猜这个人是谁,老师每说一句话,你就可以进行抢答一次,谁最先猜中就能得到一份奖品。请认真听:这个人是我班的一名同学;
生:吴旷阳……(在老师还没说完就有学生马上说出其他几个同学的名字)
师:根据老师说的话你能确定就是他吗?
生:不能。
师:那你该用哪个词说?
生:他可能是我们班57个同学中的一个。
师:请接着听:他是我班的小组长;
生:他可能是庄亚姿(女)、吴晶馨(女)、林敬羡(男)、吴敬杰(男)。(学生抢着举手说)
师:他是一位男同学;
生:他可能是林敬羡,也可能是吴敬杰;不可能是庄亚姿和吴晶馨。(学生抢着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请再接着听:他姓林;
生:他一定是林敬羡。(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
教师每句话说完,下面的学生都抢着举手回答,高潮迭起。
反思
一、引人入胜的“序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蕴育着成功。一堂课好的“序幕”如同“吸铁石”,可以一下子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为后面成功进行教学奠定心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良好基础。
课始,教师能充分开发知识自身的趣味,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独辟蹊径,巧妙地将学生喜欢的“听故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在故事的展开中很自然地让学生初步感知了“一定”、“不可能”、“可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步入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教者这一别出心裁的设计,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与内在的动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扣人心弦的“情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课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序幕”,更要有扣人心弦的“情节”,只有“情节”更精彩、余味无穷,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深入,使之积极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让学生在探究中没有丝毫有“累”的感觉,把兴趣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课中,教师能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把学生喜闻乐见的“摸奖活动”引入课堂,用活动的形式创设一个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习中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课堂的兴趣点,进而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探究新知的学习状态中,对探究新知跃跃欲试。通过“摸奖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而且自然引出了“一定”、“不可能”、“可能”这三个数学用语,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它们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这样教学,寓教于趣,寓学于趣,趣在活动中,唤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与吸收。
三、高潮迭起的“终曲’——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因此,一堂课精彩的“终曲”如同“压轴戏”,可以把课堂气氛再度推向高潮,让学生保持继续探索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并在其情感的驱使下进行新的认知活动。
课尾是学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学习效率比较低的时候。在此时,教师巧妙的将练习内容蕴含于“抢答”游戏中,使原先枯燥、单调的练习过程转化成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学生个个跃跃欲试。通过这个抢答游戏,不仅将本节课的内容得以升华,而且将学生的参与热情推到极点,学生的知识被激活,思维被激发,情感被激励,取得“课虽终,趣未尽、思不止”的效果。这样的课堂又何愁不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这三个片段,教者都能在“趣”字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在教学的“趣”上做些文章,使我们的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这样,才会是课伊始、趣已生,课结束、趣犹存。从而做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责任编辑:张华伟)
片段欣赏
一、引人入胜的“序幕”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想听吗?
生:(很兴奋,都说想听)
师:古时候,有一位糊涂的县官,因为听信他下面一位师爷的谗言,就把无辜的李四抓了起来,在审问时,他对李四说:“明天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到时我这里有两枚签,一枚签上写着‘死’字,另一枚签上写着‘生’字,你抽到哪一枚签,就判你什么。”同学们,如果让李四来抽签的话,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
生:(争着说)李四可能会抽到“生”字签,也可能会抽到“死”字签。
师:也就是说,李四抽签的结果有两种可能,但一心想害死李四的师爷却在两枚签上都写着一个“死”字。同学们,如果再让李四来抽签的话,结果又会怎样呢?
生:(群情激愤地说)李四抽到的一定是“死”字的签了。
师:那也就是李四要想抽到“生”字的签是……
生:(接着说)不可能。
师:看来李四是死定了,幸亏李四的一位朋友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第二天,县官在审堂时,让李四抽签,李四抽了一枚签,并连忙把抽到的签吞到了肚子里。县官只好打开另一枚签,发现上面写着“死”字,以为李四抽到的是“生”字签,就只好把李四放了。
生:(都会心的笑了)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可能性”这个数学问题。
(板书:可能性)
二、扣人心弦的“情节”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摸奖活动。(教师出示摸奖用的盒子,还有奖品)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摸奖的盒子和奖品,你们只要能从这个盒子里摸到红、黄、绿这三种颜色中的任何一种球,就可以得到一份奖品,谁想试一试?
(教师选出三名学生,每位学生依次摸了三次,都没有摸出红、黄、绿这三种球中的一种。)
师:刚才这三位同学上来都没有摸到红、黄、绿色球,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里面根本没有这三种颜色的球。
师:对,盒子里不仅没有,而且全都是蓝色的。(打开盒子给学生看)那么继续让你们摸,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一定摸出蓝色球。
师:对,从全是蓝色球的盒子里摸一个一定是蓝色的。(板书:一定)而要想摸红、黄、绿这三种颜色球中的一种是……
生:(接着说)不可能的。
师:仅仅是不可能摸到这三种颜色吗?
生:不可能摸出除了蓝色以外的任何颜色。
师:对,从中不可能摸出除了蓝色以外的任何颜色。(板书:不可能)那你们也就是不可能得到奖品。你们觉得这样公平吗?
生:不公平。
师:那该怎么办?
生:改为能摸出蓝色球就有奖品。
师:我能同意这种摸法吗?
生:在盒子里放进去这三种颜色球。(教师按学生说的放进这三种颜色的球,并摇一摇盒子)
师:现在谁想摸?
师:(请一生上来,在摸之前问)猜猜看,他现在如果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会中奖吗?
生:他可能中奖,也可能中不了奖。
师:为什么?
生:因为盒子里有红、黄、蓝、绿这四种颜色的球。
师:对,盒子里有红、黄、蓝、绿这四种颜色,红、黄、蓝、绿都有可能被摸出,因此他可能中奖,也可能中不了奖。(板书:可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的运气了。
三、高潮迭起的“终曲”
在临下课的前5分钟,教师模仿《幸运52》设计一个“抢答游戏”环节。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抢答游戏,游戏规则是:按老师说的话,让你们猜一猜这个人是谁,老师每说一句话,你就可以进行抢答一次,谁最先猜中就能得到一份奖品。请认真听:这个人是我班的一名同学;
生:吴旷阳……(在老师还没说完就有学生马上说出其他几个同学的名字)
师:根据老师说的话你能确定就是他吗?
生:不能。
师:那你该用哪个词说?
生:他可能是我们班57个同学中的一个。
师:请接着听:他是我班的小组长;
生:他可能是庄亚姿(女)、吴晶馨(女)、林敬羡(男)、吴敬杰(男)。(学生抢着举手说)
师:他是一位男同学;
生:他可能是林敬羡,也可能是吴敬杰;不可能是庄亚姿和吴晶馨。(学生抢着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请再接着听:他姓林;
生:他一定是林敬羡。(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
教师每句话说完,下面的学生都抢着举手回答,高潮迭起。
反思
一、引人入胜的“序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蕴育着成功。一堂课好的“序幕”如同“吸铁石”,可以一下子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为后面成功进行教学奠定心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良好基础。
课始,教师能充分开发知识自身的趣味,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独辟蹊径,巧妙地将学生喜欢的“听故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在故事的展开中很自然地让学生初步感知了“一定”、“不可能”、“可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步入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教者这一别出心裁的设计,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与内在的动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扣人心弦的“情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课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序幕”,更要有扣人心弦的“情节”,只有“情节”更精彩、余味无穷,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深入,使之积极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让学生在探究中没有丝毫有“累”的感觉,把兴趣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课中,教师能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把学生喜闻乐见的“摸奖活动”引入课堂,用活动的形式创设一个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习中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课堂的兴趣点,进而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探究新知的学习状态中,对探究新知跃跃欲试。通过“摸奖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而且自然引出了“一定”、“不可能”、“可能”这三个数学用语,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它们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这样教学,寓教于趣,寓学于趣,趣在活动中,唤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与吸收。
三、高潮迭起的“终曲’——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因此,一堂课精彩的“终曲”如同“压轴戏”,可以把课堂气氛再度推向高潮,让学生保持继续探索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并在其情感的驱使下进行新的认知活动。
课尾是学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学习效率比较低的时候。在此时,教师巧妙的将练习内容蕴含于“抢答”游戏中,使原先枯燥、单调的练习过程转化成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学生个个跃跃欲试。通过这个抢答游戏,不仅将本节课的内容得以升华,而且将学生的参与热情推到极点,学生的知识被激活,思维被激发,情感被激励,取得“课虽终,趣未尽、思不止”的效果。这样的课堂又何愁不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这三个片段,教者都能在“趣”字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在教学的“趣”上做些文章,使我们的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这样,才会是课伊始、趣已生,课结束、趣犹存。从而做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