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答问的调控艺术

来源 :浦东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e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常常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赞扬,或指出其价值,或指出思考的方向,以利于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这便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课堂答问的评价和调控。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课堂回答有不少通病:发言条理不清者有之;答不完整,照本宣读者有之;只说大概,缺乏深刻领会者有之;缺乏主见,人云亦云者有之。这些都反映了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不高。对此情况,教师应及时调控、点拨、指导,加强训练。不要因为回答有误或不合要求而妄加指责或置之不理;不要为了鼓励学生,不分正误,一律肯定;也不要不分学生基础,一律较高要求,轻易换人回答;更不能对作答的结果模棱两可,轻易放过。如果同一问题有多种答案时,只要合理,不强求统一在一种答案之中,必要时可引导学生选择最佳答案。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材内容不同,教师或学生所提问题不同,加之学生的基础不同,答问中呈现千变万化的态势那是必然的。学生答问时“卡壳”在所难免,关键是教师怎样正确对待“卡壳”的情况,并进行调控和点拨。
  对课堂答问的调控,常出现以下两种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发挥主体作用的倾向。一是手握标准答案,学生回答不到标准答案要求,则一味追问到底;二是越俎代庖,学生答不出,教师自问自答。归根到底,这两种教法都未能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新型课堂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朋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不仅应该及时调控,而且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调控艺术。
  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到了几种可行的调控措施。
  一、指导多读,读中理解
  有相当一部分“卡壳”问题是由于问答时机不当而出现的,教师一提问就要求学生作答,或是当学生初读一遍课文后,就希望他们给出满意的答案。这种“卡壳”不仅难免,而且很多。根据我的体会,在答问之前,让学生反复自读课文,思考答题内容,许多问题就能自行解决,反馈时“卡壳”的现象大量减少。因此,给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是解决“卡壳”的重要举措。例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有个成语“雪中送炭”,起初,学生对这个词语的意思不太了解。我就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读,借以揣摩成语的意思,并通过词语的理解体会出朝鲜老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这样,学生不仅读懂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而且读出了兴味,读出了方法。又如教《海龟下蛋》一文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海龟为什么在上岸时‘慢慢腾腾’呢?”学生一时答不出来。此时,我提示他们联系上下文再读课文,找到相关句子并反复诵读。果然,学生找到了关键语句“它那笨重的身体,在沙滩上留下了一条深深的痕迹”,“已经下了不少蛋了”等,就体会到那是“蛋多体重”的缘故。
  二、指示路标,教给方法
  在学生思路不畅或出现偏移时予以适时的点拨,也是一种重要的调控方法。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语文教学必须注意教学生规律和方法。我在教《小珊迪》这篇课文时,由于第一段由许多节组成,概括段意时,许多学生没说完整。因此我设计了“谁在什么地方(或什么时间)干什么?结果怎样?”这样一个句式让学生来练习概括段意。教师示范后,学生在概括第二段段意时,顺利掌握了这种方法,说得不仅流利而且完整。又如在教学《大森林的主人》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先尝试概括小节写作的思路与方法,然后得出节意。他们经过小组讨论,将问题分为 “碰到什么困难?”“我们怎样解决?”等若干个小问题,通过回答小问题,再概括段意,结果一举成功。
  三、铺设台阶,降低坡度
  在《捞铁牛》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学生对“为什么说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这个问题难以把握。为了使学生弄清题意,我设计了三个问题:为什么说怀丙是工程家?为什么说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为什么说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铺了这样三个台阶,坡度减小了,学生沿阶而上,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找到能作出“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这个判断的依据,经过分析、概括后抓住了回答这个问题的要点。
  四、情境提供,开启思路
  有时是因为提问比较突然,学生思路一下子转不过弯来,有些问题一时答不上来,此时教师若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情境,就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如《杏儿熟了》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吃才甜。”这句话的含义较深刻,学生初读时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我便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当你有好多好吃的东西,好玩的玩具,在伙伴面前,你会怎样做呢?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我会把这些东西分给最要好的朋友。”有的说:“我把这些东西分给所有的伙伴们,让他们一块儿来分享。”后一位同学的发言很精彩,我趁势引导:“好的东西要让大家一块儿分享,要让大家共同享受生活的快乐。奶奶的这句话正包含了这样的意思。”这样一来,学生顿时豁然开朗。
  五、将错就错,以曲求直
  在教古诗《江上渔者》时,我提出问题:“‘但爱鲈鱼美’的‘但’是什么意思?”学生不假思索地说是“但是”,我将错就错,将这句话解释为:“在江边来来往往的人,但是喜欢鲈鱼味道的鲜美……”并加重“但是”语气,学生听来别扭,这样就容易甄别正误了。
  当然,在不少情况下,学生回答问题“卡壳”是由于心里紧张,教师应该给学生充裕的读书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应该热情鼓励,用期待的目光和笑容消除学生紧张的情绪,用智慧的语言引发学生的灵感。
  总之,要使学生的回答达到要求,教师要注意及时调控、应变,或点拨、或指导、或评价、或共同讨论,不断提高自己的调控艺术,使学生学有所得,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其他文献
浦东新区大团小学传承当地文化资源,谋求学校和谐发展。通过前几年的规划实施以及专家的指导,学校确立了“热爱家乡、弘扬人文、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多年的教育实践和探索中,我校充分利用学校百年文化的积淀和当地社会教育资源,在学校形象设计、课程开发、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方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显现了当地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特色的雏形。2009年我校正式确立以《开展大团乡情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素质教育实
期刊
浦东新区徐红语文学科基地成立于2003年,是新区最早的学科基地之一。  语文学科基地最早以上海市实验学校命名。学校1998年整体入驻浦东新区后,市教委和新区领导希望实验的优质资源服务于浦东新区,为此市实验学校的语文、物理和信息技术正式挂牌为学科基地,全方位为培养新区青年教师服务。之后入轨新区学科基地管理,以主持人徐红命名。  基地成立至今,学员已有150多名,其中许多教师成长为新区骨干教师,有的还
期刊
跟市场较什么劲  说是有的地方要立法(条例)明令禁止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和兼职活动了。  看来又要跟市场较劲了。  三十多年前,在职农民自家种的菜养的鸡是不能拿到市场上去卖的,甚至自家是不能养鸡的。因为这是资本主义的,在职农民已经被安排在生产队里挣工分了,业余走市场会变质成为地主资本家的,会助长资产阶级生活作风的。因为城镇居民的吃菜自有计划经济计划着,每月肉二两,过年加一斤,哪里用得着你个人瞎操心
期刊
近年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我校呈逐年增长势头,到目前已接近在校生的半数。这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中不少人或因学习困难,或因家境贫寒,或因情商较低、自信不足等原因,进入了“学困生”的行列;这是一个“灰色”的群体,很难吸引关注的目光。他们的存在,使得两极分化现象有增无减。他们构成了一个边缘地带,成为被师爱遗忘的角落。对此,无论你承认不承认,它都在那里;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它也在那里。  何为学困生?察其初
期刊
“一个优秀的教师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是愉快而简单的。”这是笔者对好教师最简单的理解。揣摩到初中生正式学习文言文时既好奇又畏惧的心理,笔者在课堂上做了些尝试,努力让学生在每节文言课上都能享受到这些先祖留给我们的文化盛宴,让学生享受课堂,而不是枯燥的“之乎者也”。  虽然文言文的表达让今天的我们读来觉得生疏甚至别扭,但这些文章之所以能千古流传,是因为它在情感上与今天的我们有着相通之处,仍然能让我们产生心灵
期刊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我校学生总数的58.96%。他们的英语成绩对我校英语教学整体成绩的提高造成巨大的影响,并已经成为阻碍我校教学成绩领先的瓶颈。如何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缩短和平行班之间的差距,是所有英语任课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导致他们英语学习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一些方面:1.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习惯不好;2.基础总体比较差,有的学生几乎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有的只相当于小学一二年级的水平;3.
期刊
一、单元拓展课的缘起  语文教学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困境:教师的“独角戏”和师生的“二人转”很精彩,学生跟随教师的指令“听说读写”,可谓训练有素,但很快就会“审美疲劳”,转瞬即忘。一篇课文的新鲜感很快就会被另一篇课文所“覆盖”,同样类型的课文往往教法雷同,周而复始,很难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共鸣。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能否在一个单元的学习完成之后,给学生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课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
期刊
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是二期课改的要求。许多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课的特点是学生思维活跃,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解决?我认为,办法只能是加强教学的预设。本学期我的实践也证实这一点。  下面,就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和判定定理2这节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设计思路 
期刊
一、课程开发背景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它指出了当前一些课程存在的问
期刊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品德的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怎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它是教师行业的特殊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