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最容易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发展相应的品德、智力、个性和能力。这一时期孩子道德社会化的主要执行者是父母。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适应社会等许多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都是在这个关键时期形成的,这些都要父母教诲。如果错过了这个关键时期,或在品德培养上失误,就不容易顺利获得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父母的道德人格和道德修养对孩子有很大影响。父母的教育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幼儿道德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现在人们都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但许多家长又苦于教子无方,特别是面对所谓的“问题孩子”,更是感到束手无策。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从大量的事实看,家长本身的素质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谈家庭教育,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提高家长的素质问题。而要提高家长素质,最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则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主要是与孩子关系最为密切的父母的教育行为,而家长的教育行为又受家长教育观念的制约和指导。教育观念是教育在人脑中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所以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对于提高家长素质,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一般来说,家长的教育观念,包括家长的人才观、亲子观、儿童发展观和教子观等内容。
首先,家长的人才观:指家长本人对人才价值的理解,它影响到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价值取向,也影响到其对孩子的期望,甚至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教育重点。当前家长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孩子的期望值高,偏重智育,这不仅受社会现状、家庭背景的影响,也很大程度上受家长自身的政治、文化素质的制约,不同职业和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在教育观念上也有明显的差异。但总的看来,许多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与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距离。过高的期望值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其次,家长的亲子观:指家长对子女和自己关系的基本看法与教养动机。比如有的家长把子女看做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而不认为首先是和自己一样的平等的人,是国家的公民,他们把孩子的成长只与自己的命运相联系,其动机往往出于养儿防老、实现自己的梦想等。有的家长则只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幸福,对孩子有求必应,百般呵护,甚至溺爱、护短。不恰当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会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和培养孩子的质量。
再者, 家长的儿童发展观和教子观是密切相关的。家长的儿童发展观主要指家长对儿童认知和成长发展规律的认识。教子观主要表现为家长对自己,对于孩子发展的影响力和本身能力的认识,这两方面直接反映家长的日常教育行为。
家长的教育观念首先影响其教育态度、期望、方式,进而影响其教育行为,最终对孩子的发展产生长期的效应。所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家长要加强自身的学习,肯定并发扬自己教育观念中积极、正确的因素,转变、纠正消极的、片面的因素,从根本上优化家长素质,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为此,建议广大家长,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转变重智轻德、重养轻教的观念,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自觉性。其次,要纠正片面的人才观,树立现代的、全面的人才观,现代社会需要的任何职业的出类拔萃者都是人才;退一步说,只要孩子将来能自立于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也就是成材了。这样的认识有利于家长根据社会的需要,从子女的智能、体能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既让子女获得立足社会的真才实学,又可免除家长不切实际的期望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所造成的家长及子女的心理挫折与不良适应。第三,家长应始终坚持品德为重的家庭教育观,把教子做人放在家庭教育的第一位,增强对孩子个性品质培养的认识,在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同时,重视孩子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塑造与培养,在这方面,特别强调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做出榜样。第四,要加强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承认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家长要减少以至消除事必躬亲、包办代替、越俎代庖等等的做法,孩子的事应该让他们自己做主,尽量自己去做。
总而言之,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教育观念是家长素质的核心,而家长素质又是家庭教养方式的核心。父母应特别注意自身的修养和采取科学的方式,这是培养好孩子成长的关键。希望广大家长同志更新、端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家庭教育行为的自觉性、科学性,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家庭的幸福而努力。
(作者单位:333000江西省景德镇第四中学)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主要是与孩子关系最为密切的父母的教育行为,而家长的教育行为又受家长教育观念的制约和指导。教育观念是教育在人脑中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所以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对于提高家长素质,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一般来说,家长的教育观念,包括家长的人才观、亲子观、儿童发展观和教子观等内容。
首先,家长的人才观:指家长本人对人才价值的理解,它影响到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价值取向,也影响到其对孩子的期望,甚至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教育重点。当前家长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孩子的期望值高,偏重智育,这不仅受社会现状、家庭背景的影响,也很大程度上受家长自身的政治、文化素质的制约,不同职业和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在教育观念上也有明显的差异。但总的看来,许多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与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距离。过高的期望值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其次,家长的亲子观:指家长对子女和自己关系的基本看法与教养动机。比如有的家长把子女看做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而不认为首先是和自己一样的平等的人,是国家的公民,他们把孩子的成长只与自己的命运相联系,其动机往往出于养儿防老、实现自己的梦想等。有的家长则只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幸福,对孩子有求必应,百般呵护,甚至溺爱、护短。不恰当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会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和培养孩子的质量。
再者, 家长的儿童发展观和教子观是密切相关的。家长的儿童发展观主要指家长对儿童认知和成长发展规律的认识。教子观主要表现为家长对自己,对于孩子发展的影响力和本身能力的认识,这两方面直接反映家长的日常教育行为。
家长的教育观念首先影响其教育态度、期望、方式,进而影响其教育行为,最终对孩子的发展产生长期的效应。所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家长要加强自身的学习,肯定并发扬自己教育观念中积极、正确的因素,转变、纠正消极的、片面的因素,从根本上优化家长素质,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为此,建议广大家长,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转变重智轻德、重养轻教的观念,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自觉性。其次,要纠正片面的人才观,树立现代的、全面的人才观,现代社会需要的任何职业的出类拔萃者都是人才;退一步说,只要孩子将来能自立于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也就是成材了。这样的认识有利于家长根据社会的需要,从子女的智能、体能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既让子女获得立足社会的真才实学,又可免除家长不切实际的期望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所造成的家长及子女的心理挫折与不良适应。第三,家长应始终坚持品德为重的家庭教育观,把教子做人放在家庭教育的第一位,增强对孩子个性品质培养的认识,在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同时,重视孩子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塑造与培养,在这方面,特别强调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做出榜样。第四,要加强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承认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家长要减少以至消除事必躬亲、包办代替、越俎代庖等等的做法,孩子的事应该让他们自己做主,尽量自己去做。
总而言之,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教育观念是家长素质的核心,而家长素质又是家庭教养方式的核心。父母应特别注意自身的修养和采取科学的方式,这是培养好孩子成长的关键。希望广大家长同志更新、端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家庭教育行为的自觉性、科学性,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家庭的幸福而努力。
(作者单位:333000江西省景德镇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