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有重点、难点。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本节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往往对知识进行分解分割,再逐一讲解。这样,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学生头脑里呈现的是比较无序零散的信息,这些信息没有形成信息链,因此并不牢固,容易消失。学生容易与相似的知识点混淆,且不容易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结构;再加上随着下课时间的临近,学生的注意力高度下降,心不在焉。这都要求教师能够及时进行课堂调控,对所学内容做针对性的回顾、整理、归纳和深化,再次呈现教学内容,并高度提炼、精要概括和系统整理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正确的表象,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知识的精华所在。担任此重任的便是课堂总结。
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总结有哪些种类呢?
一、提问式总结
教师针对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将知识点以问题形式呈现。课堂上老师提问,学生思考,在一问一答中,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网络。教师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再做归纳、概括,形成统一认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法注重提问,尤其注重问题的质量。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切忌为了拼凑教学环节而进行总结,对简单的问题不断重复,问题过大或者过泛。
二、过电影式总结
即在学生掌握了课堂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闭眼,随着教师对知识点有层次的呈现,学生逐步对本节所学知识在脑海中进行回忆的总结。
如教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图形分类",新课结束时,学生闭眼,随之教师逐一提出问题:①小学阶段学习的图形分为哪两类?②平面图形分为哪两类?③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又可以分为什么?④三角形按边和角各怎样分类?⑤四边形又怎样分类?随着教师问题的呈现,学生开始在脑海中陆续闪映: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②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和由线段围成的图形;③三角形、四边形和其它多边形;④三角形按边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三边不等三角形,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⑤四边形可分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不规则四边形。这样使图形分类更加条理化,明晰化,既理清了各类图形之间的纵横联系,有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总结只适用于对脉络清楚,简单明了的知识进行总结,对于思考过程纷繁复杂的知识是不可取的。
三、游戏式总结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总结平庸化、呆板化、程序化,没有跌宕起伏,容易使学生产生课堂疲劳,造成学习低效甚至无效。因此,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游戏总结,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如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教学时,可以以一个游戏进行总结: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教师出示算式,学生找口诀卡片。师依次出现算式3×7=7×5=7×7=1×7=4×7=2×7=7×6=,学生分别找出与之对应的乘法口诀卡片并拿上讲台。然后教师引导,7个同学手里拿的这7句乘法口诀排列有顺序吗?你们自己排排看。学生按照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的顺序排列。这7句乘法口诀哪几句容易记住?请拿这几句乘法口诀卡片的同学向前迈一步(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七七四十九比较容易记)。这几句口诀中,哪一句是我们同学的口头禅(不管三七二十一)?难记的只剩下三句了,如果把四七()或六七()忘了怎么办?这样进行总结,将7的乘法口诀所有知识高度概括在"找朋友"的游戏中,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了7的乘法口诀,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也得到了培养。
四、兒歌式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儿歌作为新授知识的总结,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由于小学生机械记忆占主要地位,时间一长就容易忘记,朗朗上口的儿歌可以将一节课的知识做一个浓缩,提高记忆水平,达到长期记忆的目的。
五、漫谈式总结
具体说来,就是教师根据本节的学习内容、重难点,在课末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汇报,在师生之中达成共识。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要把课堂总结的机会留给学生。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畅谈本节课收获的同时,教师见证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对数学方法的掌握,甚至对思维方式的启迪。学生的有些叙述,可能没有精心准备,未免有些稚嫩,但是我们透过这些言语,看到的是学生学习的激情在迸发,思维的个性在张扬,智慧的火花在闪耀。而这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所在。
六、前后照应式总结
这种总结需要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给学生设置疑惑,总结时释疑解惑,前呼后应,形成对照,使整个课堂浑然一体。
例如在学习"年、月、日"认识时,新课伊始,给学生设疑:小明今年12岁,但是只过了3个生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习了今天的"年、月、日"你们就会明白。然后在总结时让学生分析小明12岁只过三个生日的原因。这样导入与总结前后照应,有始有终,使学生对闰年这一知识点和闰年的判断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使课堂更加和谐、完整,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七、设疑式总结
评书演员在评书的结尾处留下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激发听众继续往下听的欲望。同样,教师在课堂总结时,也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去探索发现。如在学习"方程"时,可参照下面的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新朋友"方程",知道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那么什么是方程的解?怎样解方程?等一些问题下节课再研究。这样的总结,既是对本节所学知识的总结引申,又为下节学习内容作了孕伏,使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主动投入到下节课的学习。
八、延伸式总结
这种总结方式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志趣相融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探新的欲望,把总结作为联系课内、课外的桥梁,使学生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达到课已尽而趣犹存的效果。
总之,课堂总结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是一节课之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既没有固定模式,也无章可循。教师只有对学习的内容、重难点、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学生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才能在课堂总结中深入浅出,左右逢源,为课堂教学画上完美的句号。
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总结有哪些种类呢?
一、提问式总结
教师针对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将知识点以问题形式呈现。课堂上老师提问,学生思考,在一问一答中,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网络。教师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再做归纳、概括,形成统一认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法注重提问,尤其注重问题的质量。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切忌为了拼凑教学环节而进行总结,对简单的问题不断重复,问题过大或者过泛。
二、过电影式总结
即在学生掌握了课堂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闭眼,随着教师对知识点有层次的呈现,学生逐步对本节所学知识在脑海中进行回忆的总结。
如教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图形分类",新课结束时,学生闭眼,随之教师逐一提出问题:①小学阶段学习的图形分为哪两类?②平面图形分为哪两类?③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又可以分为什么?④三角形按边和角各怎样分类?⑤四边形又怎样分类?随着教师问题的呈现,学生开始在脑海中陆续闪映: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②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和由线段围成的图形;③三角形、四边形和其它多边形;④三角形按边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三边不等三角形,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⑤四边形可分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不规则四边形。这样使图形分类更加条理化,明晰化,既理清了各类图形之间的纵横联系,有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总结只适用于对脉络清楚,简单明了的知识进行总结,对于思考过程纷繁复杂的知识是不可取的。
三、游戏式总结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总结平庸化、呆板化、程序化,没有跌宕起伏,容易使学生产生课堂疲劳,造成学习低效甚至无效。因此,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游戏总结,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如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教学时,可以以一个游戏进行总结: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教师出示算式,学生找口诀卡片。师依次出现算式3×7=7×5=7×7=1×7=4×7=2×7=7×6=,学生分别找出与之对应的乘法口诀卡片并拿上讲台。然后教师引导,7个同学手里拿的这7句乘法口诀排列有顺序吗?你们自己排排看。学生按照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的顺序排列。这7句乘法口诀哪几句容易记住?请拿这几句乘法口诀卡片的同学向前迈一步(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七七四十九比较容易记)。这几句口诀中,哪一句是我们同学的口头禅(不管三七二十一)?难记的只剩下三句了,如果把四七()或六七()忘了怎么办?这样进行总结,将7的乘法口诀所有知识高度概括在"找朋友"的游戏中,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了7的乘法口诀,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也得到了培养。
四、兒歌式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儿歌作为新授知识的总结,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由于小学生机械记忆占主要地位,时间一长就容易忘记,朗朗上口的儿歌可以将一节课的知识做一个浓缩,提高记忆水平,达到长期记忆的目的。
五、漫谈式总结
具体说来,就是教师根据本节的学习内容、重难点,在课末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汇报,在师生之中达成共识。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要把课堂总结的机会留给学生。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畅谈本节课收获的同时,教师见证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对数学方法的掌握,甚至对思维方式的启迪。学生的有些叙述,可能没有精心准备,未免有些稚嫩,但是我们透过这些言语,看到的是学生学习的激情在迸发,思维的个性在张扬,智慧的火花在闪耀。而这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所在。
六、前后照应式总结
这种总结需要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给学生设置疑惑,总结时释疑解惑,前呼后应,形成对照,使整个课堂浑然一体。
例如在学习"年、月、日"认识时,新课伊始,给学生设疑:小明今年12岁,但是只过了3个生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习了今天的"年、月、日"你们就会明白。然后在总结时让学生分析小明12岁只过三个生日的原因。这样导入与总结前后照应,有始有终,使学生对闰年这一知识点和闰年的判断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使课堂更加和谐、完整,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七、设疑式总结
评书演员在评书的结尾处留下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激发听众继续往下听的欲望。同样,教师在课堂总结时,也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去探索发现。如在学习"方程"时,可参照下面的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新朋友"方程",知道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那么什么是方程的解?怎样解方程?等一些问题下节课再研究。这样的总结,既是对本节所学知识的总结引申,又为下节学习内容作了孕伏,使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主动投入到下节课的学习。
八、延伸式总结
这种总结方式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志趣相融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探新的欲望,把总结作为联系课内、课外的桥梁,使学生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达到课已尽而趣犹存的效果。
总之,课堂总结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是一节课之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既没有固定模式,也无章可循。教师只有对学习的内容、重难点、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学生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才能在课堂总结中深入浅出,左右逢源,为课堂教学画上完美的句号。